读书不

文章千古,少当自强

74 关注
151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转发动态
抱歉,动态被删除或屏蔽,现已无法查看。
17人阅读
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
转发动态
西洋纹章中符号的含义
#谈谈你对古籍收藏的认识#
2024-09-13
3 1 70
29人阅读
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
转发动态
@UncleJohnson的古董书房:
书架上有一套真皮古董书,书房的味道就出来了( 254 )

美国版的《三毛从军记》 风趣幽默:

《Bill Mauldin’s Army》是由著名漫画家比尔·莫丁(Bill Mauldin)创作的一部描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生活的漫画作品。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成为了战争漫画的经典之作。

该漫画书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和幽默诙谐的文字,展现了美国士兵在战争中的日常生活、战斗经历以及他们内心的挣扎和成长。比尔·莫丁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士兵们的喜怒哀乐,让人们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除了描绘战争的不人道、残酷和绝望,该作品还强调了友谊、团结和勇气等价值观。它展示了士兵们在逆境中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精神风貌,以及他们为了捍卫自由和正义而英勇奋斗的信念。

《Bill Mauldin’s Army》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历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它见证了二战时期美国军队的艰辛与坚韧,反映了战争对士兵及其家庭带来的深刻影响。这部作品不仅为后世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也激发了人们对和平与正义的追求。

总之,《Bill Mauldin’s Army》是一部兼具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漫画作品。它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和深刻的主题,让人们更加了解二战时期美国军队的生活和战斗经历,同时也传达了友谊、团结和勇气等永恒的价值观。
...展开全文
《Bill Mauldin's Army》是一本关于二战期间美国陆军士兵生活的书籍,作者是一位幽默风趣的人,他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素材,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记录下了当时士兵们的真实生活状态。在书中,读者可以看到士兵们在战壕中吃饭、睡觉、娱乐等日常活动,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他们对于家乡亲人的思念和对生命的珍视。此外,书中所描绘的一些战争场景也让人感到震撼和感动。 Easton出版社真皮限量收藏版,厚重大开本。
¥650 九五品
2024-04-21
1 2 60
70人阅读
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
转发动态
@曾在我家书店:
努力读书亦成仙
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校笺•支诺皋》记:建中末,书生何讽,常买得黄纸古书一卷。读之,卷中得发卷,规四寸,如环无端。何因绝之,断处两头滴水生余,烧之,作发气。讽尝言与道者,吁曰:“君固俗骨,遇此不能羽化,命也。据《仙经》曰:蠹鱼三食神仙字,则化为此物,名曰脉望。夜以规映当天中星,星使立降,可求还丹。取此水和而服之,即时换骨上宾。”因取古书阅之,数处蠹满,寻义读之,皆神仙字,讽方哭伏。
这种三食神仙字化为脉望,服食可羽化成仙的小虫,叫蟫、衣鱼、白鱼等,统称蠹鱼。相信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它,但古今中外的爱书人都喜欢称自己为蠹鱼。但它到底是什么,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够讲清楚。
世上就有这样较真的人,陈涌海的《寻蟫记》就为我们找到了答案。书中引用了大量与蠹鱼相关的诗词、散文、历史文献和科学著作,讲这只略带神秘的小虫,既有文学性、历史性,又有故事性、趣味性。
“木中之蠹,书中之鱼”,陈涌海说:“纸张本来就是植物纤维制成,是蠹虫所爱,书籍制作装裱过程中使用的糨糊又是衣鱼所爱,于是蠹虫和衣鱼在纸质书籍这里‘胜利会师’了,蠹鱼一词也就应运而生。”书名中的“蟫”字即专指衣鱼而言。
衣鱼是什么样子呢?作者一一介绍了我国古代典籍中的衣鱼图像,如《尔雅图》《三才图会》《本草图经》《古今图书集成》等,但书中的衣鱼图像非常模糊混乱。英国的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在《显微图集》中对衣鱼进行了描绘,大体有这样几个特征:身体呈圆锥型,分十四节,有壳或盔甲覆盖身体,每个壳上有很多薄薄的透明鳞片;头大而钝,两侧各有一复眼,每个复眼上只有几个单眼;头部有两根长触角,尾部有三根尾巴。
有意思的是,作者专门写了一篇“捕蟫记”,欲抓一些衣鱼当宠物饲养。为此,他专门在网上定制了饲养罐,自制了衣鱼诱捕器,只可惜没有成功。但幸运的是网友墨甫、涤愁和好友杨典都成功的捕获了衣鱼,送给他饲养。只是好景不长,它们都先后死去。后来,他写道:还是有人在朋友圈或知乎,又或其他地方发衣鱼照片,只是我再也不会像之前那样兴奋了,再也不会厚着脸皮凑过去跟他们索要。套用俞心樵的诗句说,不是你亲手捉的,那就不能叫衣鱼。
南北方的书虫吃书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作者借用林霄的说法:“北方虫眼和南方虫眼不同,这不是本人的发现,而是一年多前陪同著名敦煌学家方广锠先生考察香港各单位敦煌遗书时他教我的。北方蛀虫垂直于纸面或者沿着卷轴或册页直钻。南方蛀虫则是类似蔓延式的吃法,如我们常见的‘广东蛀’。”
作者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南北方的蛀虫是不一样的。北方蛀虫是鞘翅目甲虫的幼虫。它头部前端的口器适宜往前蛀蚀。虫道垂直书页则在书页上留下圆型或椭圆型孔洞,虫道平行或在平行页面则在书页上留下沟道形状的蛀痕。书籍的封面、书脊等处则会有数量或多或少的小的蛀入孔或大的羽化孔。而南方蛀虫则是潮湿环境的衣鱼。衣鱼的咀嚼口器位于头部下方,可以像食草动物那样啃食纸张表面。在书籍表面上或纸张缝隙之中时,衣鱼从边缘开始,一边啃食一边往前后左右行进,留下那种边缘不规则的蛀痕,即水泊状的蛀痕,而不是条沟状的蛀痕。
更为有趣的是,作者在孔网上买了几本虫蛀的旧书,将书中的蛀痕拍照打印,然后将打印出来的蛀痕雕刻下来,再依序粘接,得到了一个三维的虫洞雕像。他说:“把刻下来的局部蛀痕排列成行,可以更清楚的欣赏蛀痕的逐渐演化,就像一个生命,从幼小的个体长大,不断吸纳周边的东西,变得成熟丰盈,然后又开始消瘦、离解,最后消失或凝聚成一个或几个,有一种强烈的生命成长和消散的幻觉。”
一只小虫,通过古今中外不同文字的描述,展现给我们的是神秘而可爱的样子。如果你是爱书人,不妨来认识一下同样“爱书”的这只小虫吧。
一只小虫不一般,
引经据典文成篇。
蠹鱼尚能化脉望,
努力读书亦成仙。
...展开全文
2024-04-03
2 5 78
60人阅读
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
转发动态
88人阅读
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
转发动态
@聚点书社:
#想读却没读完的书#
铲雪小相

今年,最近的这两场降雪把人们早早地扯进了寒冬。
在欣赏雪景抵御寒潮之际,降雪带给人们生活工作的影响也立即显现出来。矿区马路主干线上的降雪在融雪剂的作用下,虽结不成冰,但由于降雪量大、清雪力量得不到增强,马路上未结冰的积雪在车轮的带动下,一条条、一簇簇黑色的雪泥在不断地翻滚飞舞。而生活小区、街区辅路的积雪根本来不及清除,不仅影响了交通出行,更勾勒出一幅铲雪众相图。
网上,“省城太原某区学生上学必经之路成溜冰场”的视频先声夺人,就差登上热搜,成为并州城雪后热议。
尤其在一些老旧小区,物业人员人手有限,小区清雪工作不能快速展开。当降雪略有停缓,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一推开楼道单元门,哇,连放脚丫子的地儿都没。皑皑白雪,漫天飞舞,没及鞋靴 。
单元门前的雪没有被清扫,但小区里每辆私家车上的降雪却容不得片刻停留。每个从单元门出来的脚印都是直奔每辆车前,麻溜儿清雪的身手告诉人们,车主踏雪奔车是有多么的义不容辞、爱车如己。
街上,店铺门面也逐个儿开门接客了。中年老板和俊俏的女员工挥起铲锹笤帚,蹭蹭地堆起了大雪人,既凭添了情趣、活儿还干的开心。清理干净的自家店面门前和旁边店面厚厚的积雪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将古训“各人自扫门前雪”演绎的明明白白儿。清扫了自家店面门前积雪的这家老板,不知心里作何感想:难道让光顾你家的顾客纵身飞雪而来去么?相邻几家商铺间尺短寸长的区域内的积雪,多用个十几分钟也就清理了,为何偏偏就差那么一点而不为之?自己的门前是清扫了,而在顾客或别人眼中呢?当然了,现在是一个崇尚自我个性的时代,时时顾及他人怎么想,那还不得累死。
莞尔想想,既然都是临街做生意,抬头不见低头见。邻家没扫积雪,自己何不趁着这一时出手帮忙。既能融洽邻商关系,还给雪中光临你两家的顾客带来更多暖意。古人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也是古训啊,为何偏偏置之脑后?
这场雪与往年相比较,来的算猛烈,让人们有些措手不及。行人必走的马路天桥台阶和桥面上的雪,被踩踏后结冰,一些老人独自走过天桥时煞是危险;生活小区里的坡道被嬉戏的顽童,用厚实的冬装打磨成了溜冰道,勾起了成人童年回忆,又不免担心孩童的安全;还有一些看着有几分讽刺的场面:墙内院落的积雪早就被清理的不见踪影,而一墙之隔墙外的路面却是冰雪掺和,行人走的是:一步一小心,处处皆成冰。倘若君大意,摔伤伴哀鸣!作为上世纪70年代城市管理有效手段的“门前三包”制度,难道也被放进历史的陈列柜了?
这场雪,一时半会儿是消不了的。这段时间马路上处处闪现的身着橙黄色工装的清洁工正在不辞辛苦的清雪除冰,默默地奉献着。与人们生活发挥重要作用的社区网格员在居民群里也发出号召,动员广大市民自觉投身清雪行动,呼唤生活在这座城市、这片土地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全员参与、共建共享,以让这座城市不仅美丽,更有温度。
《庄子》云:“汝齐戒,疏沦而心,澡雪而精神,掊击而知。”雪,银装素裹,还万物大地以洁白无瑕,令空气身心清爽神怡。积雪,要及时清理。否则,留下的只有困难和焦虑!
...展开全文
《山西民间文学》1991年1-6期六本全年合订本
¥126.90 九五品
2023-12-29
1 评论 43
51人阅读
收藏 转发 评论 点赞
转发动态
@书当快意_2020:
#读书偶得#
诗配图。

立春前三日作
【宋・陆游】
春近寒尤苦,先生不下堂。
乌皮蒙燕几,白拂挂禅床。
书架斜斜设,梅花细细香。
悠然睡还起,已觉日微长。
...展开全文
瓦尔登湖
¥5.00 九五品
2023-02-17
2 2 54
81人阅读
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
转发动态
@草逸云轩库:
#访古记#
<再觅三星堆图解>
突然再网查三星堆最新的图片,去了解一些它的神秘之说!
三星是平原上的三个小山堆,它最迷人之处是比中原的夏朝文化还似久远多500年以(经炭十四去化验出土金属地质史!)
大致常被疑惑的地方有二三点:它这高山圍挠的內陆平原究竟有什么历史及文化背景?
说它是外星文明,个人甚不相信,它最先进的地方是早已建立青铜器材的巫治階段!那么它也有了群体合作建邦立群的社会階级文明了!
而它出土了三堆的遗物量之巨大而且藏秘,也是十分断代而失落的事情!可是最大的文化进程缺失却是它未曾找到文字证明!那便有别了记述遗产的人文历史交流传承…
在现有的网资,只留下了近似文字的符号(如附图二),也有一些网主强行解译其义秘!大致亦补在附图上,而红圈那个単独的字,则被解作是面谱的意思。

………纯个人阅后感:
三星堆文明,是山海平原文化,鸟篆鱼图狩猎面谱皆成图符,这完全符合人类进化过程。也属世界考古通例!由古猿人狩猎记账刻绘在洞石內的图符记账一样(古石刻)!廻纹图符多出现于沿海地区,很大机会跟水流纹理有关!
至于鸟獣动物图案则跟养狩量,祈福,留存扬威,地位有关!
青铜留刻字则是注明制作处名有关,中土出现在青铜器皿內的金鼎文,则是更具体表明制皿过程的记念事绩!这跟埃及图文与玛雅图文同源同因!
各式面谱,则可以肯定是巫师具体形象!那三角眼与厚阔鼻口具有明显的东亚人种特徵,最难得之处是青铜流金,真係有面子了!
所以有没有文字史记发明,也不一定能证明文化的高低度,最缺失反而是传承上的证明,所以叫<失落>的文明!
最后,个人思索最多的是:三星堆的埋没究竟是巫治仪式后的处理,还是民族绝代前遷移安排??
...展开全文
2023-02-06
3 2 50
92人阅读
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
1. “那些声称所有文化一律平等的人从未解释过,为何这些文化的后果却是如此的不平等。”

2. “那些总是指责私营部门‘贪婪’的人,几乎从不指责政府贪婪,不管政府做了什么。”

3. “我实在不能理解,那些认为各行各业都该有少数族裔代表的人,却为保守主义运动也有黑人代表而烦恼。”

4. “太多的媒体人分不清报道新闻和制造宣传。”

5. “如果政客停止干预他们并不懂的事,那么,政府规模的缩减幅度要比两党的任何主张大得多。”

6. “有读者建议,选举日应该定在4月16日,也就是缴纳所得税的第二天。这是为数不多可能阻止政客大肆挥霍的事情之一。”

7. “我们这个时代最危险的趋势之一,便是通过制定‘仇恨言论’法,使得讲真话成为‘社交上不可接受的’乃至‘非法的’。”

8. “黑人家庭挺过了数个世纪的奴隶制、数代人的种族隔离,但是,随着自由派所主张的福利国家的扩张,这些家庭已经瓦解。”

9. “集中权力要比集中知识容易得多。这就是为什么如此多的社会工程会适得其反,如此多的独裁者会把他们的国家带往灾难。”

10. “经济学的第一课是稀缺性: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完全满足所有人的愿望。而政治学的第一课,则是无视经济学的第一课。”

11. “那些希望掏空我们的腰包并想驾驭我们的人,发现了一条神奇的公式:怂恿我们嫉妒他人或对他人愤怒,这样,我们就会不断地上交我们的金钱和自由。”

12. “‘民权(运动)’过去是指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但现在一些人习惯了特殊待遇,以至于平等对待被视为歧视。”

13. “尽管媒体和学术界都虔诚地谈论‘宽容’,但在我们的大多数学院和大学里,对那些挑战政治正确教条的人,则毫无宽容可言。”

14. “那些为自己拥有想法而自豪的人往往不明白,只有经过现实生活的‘过滤’,我们才知道这些想法是对是错。实际上,大多数想法证明是错的。”

15. “毫不奇怪,我们发现:为了生存,左派扎推到一些机构,在那里,理念未必需要行得通。”

16. “过去,嫉妒被认为是七宗罪之一,后来冠以‘社会公正’的新名号,反倒成为最受钦佩的美德之一。“

17. “那些渴望规划他人生活的人,从来不会缺乏。”

18.“‘多元文化主义’归结起来就是,你可以赞美世界上的任何文化,除了西方文化;你不可以批评世界上的任何文化,除了西方文化。”

19.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件事让人哭笑不得,那就是你意识到自己年轻时错得多么离谱。年轻时,我也是政治左派,当时,我以为左派是普通人的代言人。然而,事实远非如此。”

20. “试图和那些在无知中享受道德优越感的人摆事实、讲道理,通常是白费口舌。”

21. “许多政治左派陶醉于他们的美好愿景,却看不到他们正在现实世界制造的丑陋现实。”

22. “知识分子最严重的身份错认,就是常常记不住自己不是上帝。”

23. “尽管左派的大词是‘同情’,不过,他们的主要议程却是制造‘依附’。吃政府救济的人越多,左派得到的选票就越多,也就能进一步扩大福利国家。”

24. “把人们领进依附和不满的死胡同,可能无助于改善他们的处境,但那些把自己打扮成‘被压迫者之友’的人,却可以名利双收。”

25. “多年来,教育水平下滑的一个可怕迹象是,太多的人无法提出条理清晰的论证。他们会发泄情绪、质疑别人的动机、做出大胆的断言、重复宣传口号,除了运用理性,他们什么都会。”

26. “如果你想从政客那里得到快速而简单的答案,无论你支持哪个政党,肯定会有人提供这种答案。历史会告诉你,这种答案的后果是什么。但是如果你不想费心去读历史,你可以等着重温历史上的灾难。”

27. “自奴隶制结束以来,从来没有像现代福利国家(无论是在西欧还是在美国)这样,有如此多的人感到自己有权享受别人的成果。”

28. “政治左派似乎认为,经济政策议题是检验你的人品的试金石,而不是是否可行的事实问题。

29. “在学术圈,多样性意味着黑人左派、白人左派、女性左派、拉美裔左派。人口的多样性掩盖了意识形态的一致性。”

30. “在民主国家,我们过去总是担心未受教育者的无知。今天,我们却不得不担心拥有大学文凭之人的无知。”

31. “政治左派始终不明白,如果你给了政府足够的权力去创造‘社会公正’,那么你就给了它足够的权力去创造专制。世界上有无数的人因为忽视了这个简单的事实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32. “理解人类的局限性,是智慧的开端。”

33. “无论政治左派的意识形态或修辞是什么,他们在世界各地的议程一向是:代替别人做决定,并管制他人的生活。”

34. “正如过去许多人警告过的那样,自由不可能一下子公开地消失。它更有可能被金光闪闪的承诺和高尚的理念一点一滴地侵蚀。”

35. “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程度,需要有相当程度的知识。
...展开全文
1416人阅读
2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4
转发动态
@邓五:
1. “那些声称所有文化一律平等的人从未解释过,为何这些文化的后果却是如此的不平等。”

2. “那些总是指责私营部门‘贪婪’的人,几乎从不指责政府贪婪,不管政府做了什么。”

3. “我实在不能理解,那些认为各行各业都该有少数族裔代表的人,却为保守主义运动也有黑人代表而烦恼。”

4. “太多的媒体人分不清报道新闻和制造宣传。”

5. “如果政客停止干预他们并不懂的事,那么,政府规模的缩减幅度要比两党的任何主张大得多。”

6. “有读者建议,选举日应该定在4月16日,也就是缴纳所得税的第二天。这是为数不多可能阻止政客大肆挥霍的事情之一。”

7. “我们这个时代最危险的趋势之一,便是通过制定‘仇恨言论’法,使得讲真话成为‘社交上不可接受的’乃至‘非法的’。”

8. “黑人家庭挺过了数个世纪的奴隶制、数代人的种族隔离,但是,随着自由派所主张的福利国家的扩张,这些家庭已经瓦解。”

9. “集中权力要比集中知识容易得多。这就是为什么如此多的社会工程会适得其反,如此多的独裁者会把他们的国家带往灾难。”

10. “经济学的第一课是稀缺性: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完全满足所有人的愿望。而政治学的第一课,则是无视经济学的第一课。”

11. “那些希望掏空我们的腰包并想驾驭我们的人,发现了一条神奇的公式:怂恿我们嫉妒他人或对他人愤怒,这样,我们就会不断地上交我们的金钱和自由。”

12. “‘民权(运动)’过去是指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但现在一些人习惯了特殊待遇,以至于平等对待被视为歧视。”

13. “尽管媒体和学术界都虔诚地谈论‘宽容’,但在我们的大多数学院和大学里,对那些挑战政治正确教条的人,则毫无宽容可言。”

14. “那些为自己拥有想法而自豪的人往往不明白,只有经过现实生活的‘过滤’,我们才知道这些想法是对是错。实际上,大多数想法证明是错的。”

15. “毫不奇怪,我们发现:为了生存,左派扎推到一些机构,在那里,理念未必需要行得通。”

16. “过去,嫉妒被认为是七宗罪之一,后来冠以‘社会公正’的新名号,反倒成为最受钦佩的美德之一。“

17. “那些渴望规划他人生活的人,从来不会缺乏。”

18.“‘多元文化主义’归结起来就是,你可以赞美世界上的任何文化,除了西方文化;你不可以批评世界上的任何文化,除了西方文化。”

19.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件事让人哭笑不得,那就是你意识到自己年轻时错得多么离谱。年轻时,我也是政治左派,当时,我以为左派是普通人的代言人。然而,事实远非如此。”

20. “试图和那些在无知中享受道德优越感的人摆事实、讲道理,通常是白费口舌。”

21. “许多政治左派陶醉于他们的美好愿景,却看不到他们正在现实世界制造的丑陋现实。”

22. “知识分子最严重的身份错认,就是常常记不住自己不是上帝。”

23. “尽管左派的大词是‘同情’,不过,他们的主要议程却是制造‘依附’。吃政府救济的人越多,左派得到的选票就越多,也就能进一步扩大福利国家。”

24. “把人们领进依附和不满的死胡同,可能无助于改善他们的处境,但那些把自己打扮成‘被压迫者之友’的人,却可以名利双收。”

25. “多年来,教育水平下滑的一个可怕迹象是,太多的人无法提出条理清晰的论证。他们会发泄情绪、质疑别人的动机、做出大胆的断言、重复宣传口号,除了运用理性,他们什么都会。”

26. “如果你想从政客那里得到快速而简单的答案,无论你支持哪个政党,肯定会有人提供这种答案。历史会告诉你,这种答案的后果是什么。但是如果你不想费心去读历史,你可以等着重温历史上的灾难。”

27. “自奴隶制结束以来,从来没有像现代福利国家(无论是在西欧还是在美国)这样,有如此多的人感到自己有权享受别人的成果。”

28. “政治左派似乎认为,经济政策议题是检验你的人品的试金石,而不是是否可行的事实问题。

29. “在学术圈,多样性意味着黑人左派、白人左派、女性左派、拉美裔左派。人口的多样性掩盖了意识形态的一致性。”

30. “在民主国家,我们过去总是担心未受教育者的无知。今天,我们却不得不担心拥有大学文凭之人的无知。”

31. “政治左派始终不明白,如果你给了政府足够的权力去创造‘社会公正’,那么你就给了它足够的权力去创造专制。世界上有无数的人因为忽视了这个简单的事实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32. “理解人类的局限性,是智慧的开端。”

33. “无论政治左派的意识形态或修辞是什么,他们在世界各地的议程一向是:代替别人做决定,并管制他人的生活。”

34. “正如过去许多人警告过的那样,自由不可能一下子公开地消失。它更有可能被金光闪闪的承诺和高尚的理念一点一滴地侵蚀。”

35. “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程度,需要有相当程度的知识。
...展开全文
摇滚Rock n roll黑铁时代之森然篇
¥15.00 九品
2023-02-03
1 评论 18
89人阅读
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
转发动态
@灵魂铸造师:
狂夫
【唐代】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筿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译文
万里桥西边就是我居住的草堂,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
和风轻轻拥着秀美光洁的翠竹,细雨滋润着荷花,微风吹来阵阵清香。
做了大官的朋友早与我断了书信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
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加狂放!
...展开全文
2022-12-15
1 评论 12
87人阅读
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
转发动态
@晴耕雨读堂:
#诗画人生#
【晨读】《长歌行》
(唐)李咸用

要衣须破束,欲炙须解牛。
当年不快意,徒为他人留。
百岁之约何悠悠,华发星星稀满头。
峨眉螓首聊我仇,圆红阙白令人愁。
何不夕引清奏,朝登翠楼,
逢花便折,闻胜即游?
鼓腕腾棍晴雷收,舞腰困褭垂杨柔。
象箸击折歌勿休,玉山未到非风流。
眼前有物俱是梦,莫将身作黄金仇。
死生同域不用惧,富贵在天何足忧!

李咸用,唐,生卒年不详。族望陇西(今甘肃临洮)。习儒业,久不第,曾应辟为推官。因唐末乱离,仕途不达,遂寓居庐山等地。生平事迹散见宋杨万里《唐李推官披沙集序》、《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一〇《殷文圭》附。咸用工诗,尤擅乐府、律诗。所作多忧乱失意之词。为善写“征人凄苦之情”,有“国风之遗音,江左之异曲”(《唐李推官披沙集序》)。辛文房则诋为“气格卑下”(《唐才子传》)。与修睦、来鹏等有交谊,时有唱酬。作诗颇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披沙集》6卷。《全唐诗》存诗3卷。

附图为明人戴进绘《溪山渔乐图》,上海中国画院藏。
...展开全文
写生之路:李可染、叶浅予、黄胄、李苦禅、陈子庄写生作品集
¥90.00 九五品
2022-12-14
1 评论 28
81人阅读
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
#谈谈你对古籍收藏的认识# 关于古籍感到陌生又熟悉,从小学习的诗词歌赋都是自古代流传下来的,自从从校园走向社会终于有能力不用再向家长要钱,所以近几年买了不少古典文学类的书籍。但是真正的古籍善本还真没见过,手里现存最古老的一本书是晚清的一本棋谱前后都被撕了不少叶,仅剩中间的百十页。
也许家里压根就没有读书人的基因,从我记事起家里就没有过囫囵的书,除了我和大哥的课本,家里的每本书几乎都会缺失不少叶。上中学以后迷上了看书,价中藏书被我全部看了一遍,可惜都是看的有头无尾有尾无头。后来接触到网络想要把以前的遗憾补全却再也没有那种心情。
现在时常买书却又看不了多少,无非是对少年时代无书可读之境况的一点补偿心理罢。
说多了跑题了
6000人阅读
2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9
有个疑问,一个店家发货经常从不同的地方发货,看了过往书友的评价后发现有很多以次充好货不对版的情况,这是什么情况。
520人阅读
1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5
转发动态
雷闻:金石文献与中国道教史研究
2022-04-12
2 2 59
128人阅读
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