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藏书中最珍贵的是哪本# 叮咚 叮咚 响的春雨
天在地中•大蓄
如没有特殊情况的话,我每晚21:00左右,就上床休息,可是,今晚,窗外的春雨一直下着,斜斜的雨丝敲着窗户,雨滴落在遮阳棚上,发出“叮咚、叮咚”的响声,我只好:“拥被听春雨,残灯一点春……”,呵呵,不是一点,而是春光无限啊……
看书,是看不下去了,内心有些许的浮躁,转念一想,在“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的夜里,构思出一篇动态,不是很好吗?立刻,打开孔网写动态一栏,在选择话题里看到“你藏书中最珍贵的是哪本”?于是在“小楼一夜听春雨……”里构思起来。想着,想着,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
呵,在梦乡里思绪纷乱,还翻箱倒柜,在书架最底层的一个蹩脚的地方,抽出一本《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对着自己哈哈大笑,自语到:“这本书,应该是我藏书中最珍贵的一本了……”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说的是人们对自己亲近的或喜欢的人往往偏爱,对自己鄙视或厌恶的人则偏恶,从《邹忌讽齐王纳谏》里,可略见一斑,这也许是人性的一个方面吧,我也不例外。然而,这本书,它不是常说的“珍”,也不是常说的“贵”,是一直跟随我“转战南北“,经历了44个春秋的一本书。
书中纪录了我当时读书的感觉,内页有划线、有字迹、有体会等等。
还有我对认识论的一些粗浅的体会,如哲学上说,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一直无穷,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这里需要通过一个“知性“中间环节来过度,并使之循环。
循环的过程:
感性—知性—理性 第一层次
理性—感性—知性 第二层次
知性—理性—感性 第三层次
接着新一轮感性—知性—理性的循环,当然,是“新”起点,它是第二循环的开始。每一次循环,就提升了一次,经过多次循环,我们的认识水平就会提高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以上看法不知对否,恳请书友批评、指正)
《周易•大蓄》卦“象曰:天在山中,大蓄。君子以多识前贤往行,以蓄其德”。
《周易•谦》卦的“象曰:山在地中,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是啊,我们每个人要向书本学、向他人学、向楷模学、向实践学,汲取智慧与力量。
实现:情、智、意——内部统一——升华练达;美感——灵感——力感;爱美——求真——向善的情感模式。直至,内化在个人素养中,体现出风韵——气质——智慧。
而心灵丰盈,而品德美善。
” ...展开全文
#书页上的月光# 写在二月二的边上
昨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家里的领导给我安排工作:“马上就到二月二了,你明天上午买半斤糖豆,一把圆而细的挂面,一斤荠菜鸡蛋的饺子,另外,二月二上午去剪头,洗澡……”,我一一的听着。
于是,我暗暗地开始搜肠刮肚了,找寻有关农历二月二的记忆。
它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即龙抬头,又称春耕节、春龙节等。目前大家普遍能接受的来历有两个。
一、与龙有关。其实就是阳气离潜而现,《周易•乾》卦九二爻说的很明白。传说,该日,主管云雨的龙开始抬头,之后雨水渐多。
二、源于古人对天文的观测。二十八宿的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了人们想象里龙的形状,名之为苍龙。角:代表龙角,亢:代表龙颈,氐:代表龙胸,房:代表龙腹,心:代表龙腰,尾:代表龙尾,箕:代表龙尾摆动。二月二前后,苍龙七宿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上升,最先出现的是角宿,于是就形象地称之为“龙抬头”了。
一些关于龙抬头的谚语也挺有意思,如:“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当然,咏二月二的诗也比较多,如:李商隐的“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白居易的“二月二新雨清,草芽菜甲一时生”;孟浩然的“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等等,不胜枚举。
普遍流行的习俗也不少,这天吃的食物往往与龙相关。如:面条叫“龙须”;饺子叫“龙耳”;馄饨叫“龙牙”;汤圆叫“龙眼”……,二月二吃糖豆,金豆开花,寓意庄稼丰收,生活越来越甜。还有,在这一天,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去剃头,哈哈哈,去年,我就没排上队,希望今年能如愿,在我们这里,小孩剃头叫“剃喜头”,期盼孩子健康成长,成人剃头叫“剃龙头”,期望自己鸿运当头。
二月二龙抬头,这个中国民间传统的节日,流传到现在,已有了新的含义:它是蕴含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节日,更体现了当前的人们及孔网众位书友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展开全文
#书页上的月光# “六力”助我“撒”孔网
——明出地上•晋
《晋》卦,上卦是离为日,下卦是坤为地,《晋》卦的“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意思是:《彖传》说晋是长进,如同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大地上的万物都接受阳光的普照,而不断地成长为最理想的状态。
成长、理想状态,是要有潜在的动力驱使的,我和书友们一样在孔网上卖书,从我一年多的经营过程中,深感到,是“六力”助我“撒”孔网,同理,也能助所有的书友们。
一、体力。“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身体的健康是一切的前提,没有康健的身体,一切都是虚妄。我每天都五点钟起床,而后,湖边漫步,锻炼身体。
二、心力。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情,都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如,在孔网上卖书,现在是有点困难,等待、等待、再等待,可能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心态。
三、悉力。诚信、诚心、诚意、周到的为书友服务。全力以赴,做到更好。
四、战力。该词原来是一个军事术语,我拿来比喻实现自己的理想,要有志气、有力量,勇敢地面对自己不会的事情。比如,我以前不知道怎样写品相描述,不会在订单上给书友优惠,也不会上交技术服务费等等,现在我都学会了,这就是所谓的“格物“吧,当然,还有许多不会的,尚需继续努力。
五、潜力。经常地反省自己在经营过程中本可以做好,但没有做好及没有想到的环节。不断地挖掘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六、效力。效表示效果,力表示能力,指事情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荀子在《劝学》里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于是,我想起了郑板桥《春词》里说“春风 春暖 春日 春长 春山苍苍 春水漾漾 春荫荫 春浓浓……”。
也想起了朱自清在《春》里说的“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是的,朝气蓬勃,是每一个人应有的本色,正如灿烂的日出……。
衷心祝愿各位书友:在绚烂的春天里,把“网”“撒”的再“远”点,再“圆”点,收取更多的“鱼获”。 ...展开全文
#人工智能对文化创作的影响# 张开双臂 拥抱科学技术手段的春天
面对当前信息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制造时代,有人惊悸不安,有人无动于衷,有人兴高采烈,你属于哪一类呢?我是鼓掌欢迎的。
哲学上说,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之一,而构成生产力基本要素另外之一的劳动者,应是掌握科学技术及手段的劳动者,掌握的科学技术及手段越多、越精、越专、越强,当是最优秀的。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能清晰的看出科学技术手段时代发展的脉络。
第一:用火时代。火的发现与使用,让人类成为世界的主宰,天人合一,人定胜天。
第二:石器时代。旧、新石器时代创造了母系、父系社会的原始农业文明。
第三:铁器时代。使农业文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第四:蒸汽时代。创造了近代工业文明。
第五:电力时代。创造了现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第六:当代信息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开创了我们当下的科学技术手段的进步状态。
我们中国在第一、二、三时代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为世界创造了璀璨的文明,象喜马拉雅山一样,巍峨耸立在世界的东方。
面对当代的挑战,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大发展的契机,张开双臂,拥抱这科学技术手段的春天,体味《周易•系辞传》里的“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的意蕴,科教兴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展开全文
#开书店的苦与乐# 整理书房
——从“心”开始
从春节到现在,这十几天中,我的孔网店铺里没有上新,我在整理书房,一个是按照上书的日期整理,另一个是理顺将要上的书。蹲下、站起、弯腰、转身、搬起、摆放,感到腰酸背疼 还伴着些许烦躁。
我坐在书房里,泡上一杯水,点燃一支烟,这时,内心突然窜出一个从未有的想法,整理书房包括两个方面啊,一是整理有形的书房(物质形式);二是整理无形的书房(精神形式),哈哈哈,从“心”开始,那不就释然啦。
一、乐心。“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书籍摆放井然有序、窗明几净、干净整洁、放飞心情,岂不快哉。
二、安心。烦躁是情绪不稳定的表现形态,说明自己的修养还不够,心安才能有静、静而后才能虑,虑而后才能有所得。
三、诚心。本着传播知识与正能量、为书友服务的本心,把有价值的书及时、迅速地推荐给广大的书友,让书籍发挥最大的有效价值,善莫大焉。
四、恒心。哲学上说只有达到一定的量变,才能形成质变。良好的习惯是一个“渐”的过程,“渐”字的意义很大啊。
五、虚心。在孔网上我资历尚浅,应向其他书友学习,他们在孔网上经营了很多年,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六、同心。各位书友,整理书房应当是悦心,而不是烦心。
我引用唐代诗人韦应物在《月溪与幼遐君贶同游》做结,诗里说:“明晨重来此,同心应已阙”。 ...展开全文
#书页上的月光# 祖国富强 山河无恙
——送别黄旭华老先生
我伫立在经常读书的湖畔,捧着缕缕哀思,翘首遥望湖北武汉,送别这位德隆望重的老先生。
老先生(1926年3月12日—2025年2月6日),原籍广东省揭阳市(今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先进工作者、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
2025年2月10日上午10时,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殡仪馆举行送别仪式。
我满含热泪,是他的伟大事迹感动着我,为了强盛国力,他隐姓埋名,音讯全无,消失了三十年,后来他把一篇《赫赫无名的人生》寄给自己的老母亲,九十多岁的老人从这篇文章里读出了三条重要信息,一、黄总设计师;二、李世英;三、干的是让中国挺起脊梁的事业,老人家老泪纵横,内心却感到无比自豪。
老先生还有地动山摇、响彻云霄的两句话,在我耳畔回响,一、“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二、“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大英雄啊!高风亮节啊!大德至也夫!
还有象焦裕禄、邓稼先、钱三强、钱学森、孔繁森……,以及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为祖国的繁荣昌盛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英雄们,我礼赞这些英雄们。
最后,致敬祖国,祖国因英雄而强大;致敬英雄们,英雄们因祖国而伟大。 ...展开全文
#书页上的月光# 山上有木•渐
年已话别,而有一种情感在我的内心越来越强烈,如刺在喉,那就是依然还在这些地方流行的年俗。
一、两广地区白头春联。两广地区白头春联,起源于1932年的淞沪抗战,十九路军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很多两广子弟兵牺牲在战场上,此后每到春节,两广地区的人民便在春联上留下一寸白绫,缅怀先烈,铭记历史。
二、山西没有年夜饭。山西没有年夜饭,是因为抗战时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加,家人都会等到正月初一早上或者中午吃,意思是等等、再等等、再再等等,看看家人会不会回来。所以解放后,国家十年不征山西兵。
三、安徽年夜饭在中午。安徽以前过年与其他地方是一样的,但在抗战以后突变,抗战时期,安徽人奋勇争先,血战沙场,为了在过年的时候能吃顿团圆饭,又担心在晚上吃,可能会遭遇敌人的偷袭,没办法,只能提前在中午吃,碗里的饭绝对不能吃光,必须留点,另外,家家户户还会留灯到天明,为的是能让抗日的先烈们,找到回家的路,吃上一碗热乎乎的年夜饭。
四、山东临沂朱村人新年第一碗饺子敬先烈。1944年除夕,八路军老四团钢八连在朱村与日军血战,24名战士英勇牺牲,第二天大年初一,村民们用第一碗饺子祭奠这些烈士。这个年俗已传承了80年。
……
于是,我想到了《易经•渐》的象辞:“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意思是山上的小树渐渐地长成参天大树,象征渐进,品德高尚的人是积善行而成,用善行来改善风俗。“渐之进也……,可以正邦……”,善哉!善哉!善也哉! ...展开全文
#返乡途中的感怀# 孟春
——雷出地奋•豫
今天是2025年2月3日,立春,它是孟春的第一个节气,再一个是雨水,然后是仲春、暮春。“雷出地奋,豫”,是《周易•豫》卦的“象辞”,《豫》卦,上卦是震为雷,下卦是坤为地,意思是雷声发出而大地振奋,象征欢乐。
春节前我写了一篇动态《返乡途中的感怀#久违的冬雨》,今天我还想写一篇。
对于返乡,我有两种粗浅的看法。
第一种返乡:是返回故乡。它是港湾,它是亲情。“低头思故乡……” “……月是故乡明”,“他乡没有烈酒。………”,在外的游子每至春节,无论千里、万里,都归心似箭,回到自己的故乡,见自己阔别的亲人,包括父母、妻子儿女、亲戚、朋友、邻居,向他们倾吐自己的感受,有挫折、有思念、有收获、有快乐。共同“把酒话桑麻……”。
第二种返乡:是返回他乡。它是岗位(平台),它是友情。我们的理想、价值、愿望、目标都是在岗位(平台)上实现的,平台的大小、友情的亲疏、品德的高下,决定我们成功的几率与可能。
我们在故乡的时间很短,而在他乡的时间很长。昨天, 我家里的亲戚已踏向归他乡(平台)的征程,我在孔网上也看到不少书友发表动态说:已返程、已开工、已正常发货。
春的讯息来到我们身边,它划别了往昔,我想,各位书友在新一轮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賡续前行、奋楫争先,一定会收获“雷出地奋,豫”,收获囊橐鼓鼓、兴高采烈、笑容可掬的硕果。 ...展开全文
#书页上的月光# 2025年春节有感并序
今天是2025乙巳年的初二,我给孔网所有的书友们拜年了。祝各位书友:笑迎四季好运,喜接八方旺財。
乙是天干第二位,象征植物破土而出时的萌芽,五行属木。巳是地支第六位,本义是胎儿,引申指后嗣,五行属火,还表示十二生肖中的“蛇”,人们常把蛇雅称为“小龙”。蛇在远古是一个重要的图腾与象征,代表着繁衍、财富、才华,如中华始祖女娲和伏羲,都是人面蛇身;灵蛇之珠是无价之宝;笔走龙蛇是非凡才能。
乙巳年纳音为覆灯火,是气盛势高,传明继晦之意。再次祝各位书友:光彩焕发、新年启封、充满希冀、愿望实现、象灵蛇穿梭、顺遂纳福、前程似锦。
户部山上看旭日
云龙湖边戏锦禽
滟滟随波春常在
本本旧书藏古今
岁月更叠人未老
弘道天衍日日新
待到异日秋梦醒
沽取前哲作献芹 ...展开全文
#返乡途中的感怀# 久违的冬雨
一场久违的冬雨,在“催化剂”的敦促下,飘落于黄淮平原,敲打着梧桐干涩的黄叶,也敲打着我那早已期盼新年临近的欢心。雀跃的我,欣然打开房门,手里擎着一把小伞,踩着湿漉漉的湖畔小径,任凭那冰冷的寒滴,吻满我荡开的面庞。
深冬的雨哟,你让我仔细端详了你的容姿,也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场动人的、绿意盎然的歌舞。
淅淅沥沥地无数根斜线,宛如阳光透进我的心窗,静静地撒落在我生命的琴弦上,一种神奇而莫名的微颤,倏然间穿过我的掌心,沁入我灵魂的深处,奏响我爱的心律。
凛冽的寒风,在城市里晃动着,清泠的雨滴,溅起地面上朵朵晶莹的雨花,而这久违的冬雨,也将把田野笼罩成一片空旷。
湿漉漉的冬雨,湿漉漉的田野,还有我那颗热烈地、湿漉漉的愿望。隔着一窗雨帘,我把浓浓烈烈的暖意溶浸在低斟浅酌里,我依稀瞧见了无数朵绽放的花蕾。
哦,一场迟来的、萧疏的、期盼已久的冬雨,它凝聚在雨雾的心扉中,一定添加了各位书友们崭新的收获。 ...展开全文
#书页上的月光# 新年序曲
——明两作
“明两作”是《离》卦的“象辞”,它内卦是离,外卦也是离 ,“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这是其含义之一,岁月的车轮又碾出一个深深的辙痕,它托起新年与空中划过的轻雁,鸣透人间。
我倾听着那鸣透人间的声音,唤来天边缕缕情思 ,把祝福系在各位书友满怀豪情和坚毅的笑靥上,投影出一幕幕渐次渐长的轮廓和背影。您俯身捡起每一个信心和勇气,去装满您希望的篮子,挎在臂膊里,行进在寒风料峭的岁尾……
其含义之二是《大学》里的“明明德”,因为好的品德发扬光大,还需辛勤的耕耘,现在,我们还会感到凛冽依然在枝头蹒跚;洁白的蝴蝶时常在灰暗的长空漫舞;摆动的麦苗依旧倾泻着冷绿;腊梅挺着傲骨在虽然没有蜜蜂光临的日子里,将满树满树的怒放;往日潺湲的小河将闭上常开的笑口。
孔网每一次的通告,我都会仔细阅读。此时,我在遥想:挎紧篮子,搀挽着希望,迎着初生的朝阳,对着辽阔的原野和山川 ,放开哪怕是音符不太准确的歌喉,高唱新年序曲——“明两作”:“…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展开全文
#书页上的月光# 黄昏颂
依然喧嚣的城市,牵着似乎依旧朗润的山峦,一对不再年轻的夫妻掺和着不再耀眼的夕辉,化作一张不再艳丽的“夕照”。
两人找一块石头坐下 ,爬山时的汗水渐渐消退。
每天施施于高楼大厦间,觉得它们是那样高大,高不可及,心里蕴含着几分说不出的艳羡。此刻,浴着晚风,坐在这不算低小、蜿蜒的山上,放眼遥望远方的大山,方才明白,它们只不过是大山怀抱里的孩子。宽敞的马路上,熙来攘往的车辆变成一群群蠕动的“蚂蚁”,而人的影子是无论如何也分辨不清了。
太阳将几抹色彩涂在参差不齐的树上,它像一位慈祥地老人,静静的坐在西天远处的树梢上。
两双搀起生活风雨的手,轻轻地、静静地、散漫地抚摸着往事,交流只有两人才懂的坎坷、坚韧、圆满和幸福。
西边的地平线上,白昼与黑夜纠缠着、融合着、斗争着。刹那间紫红的圆盘和远方的树梢黏连,像磕入水锅的荷包蛋,渐渐地变扁、变薄,同时努力向四周扩展,似乎还没有熟透就落在大地的嘴里,被馋涎的吞噬。
淡淡的余晖,暗成深灰色。白天就这样过去了,暗夜就这样到来了。给人一种忧郁、沉静的凉意,给大地送来阵阵荡涤的微澜。
白天将权利禅让给黑夜,双方的交接却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叽叽喳喳的麻雀,这时像初睡醒的婴儿嗷嗷待哺,同其它不知名字的鸟鸣、凉风、树叶一起,合奏一曲没有谱子、没有乐器、没有舞台、只有“自由”的大合唱。那浑厚的旋律摇动树枝,像风一样绵绵吹送,犹如草地上传来的奶奶呼唤孙儿的微喘。
黑夜降临了,诗人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为什么要寻找光明呢?光明与黑暗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这浸润周身的、幽静的黑色,不也是一种深邃的温情吗?
黄昏中,黑夜已长大。
身材不再丰韵、容颜不再靓丽、头发不再乌亮的老妻,她的头发被风吹散,撩动起我内心的“祈盼”,在这已不是黄昏的黄昏里款款飘动。 ...展开全文
#书页上的月光# 登高话重阳
10月11日是今年的重阳节,为了避免人流高峰,昨日,在熹微的晨光中,我偕同几位山友登上了徐州市南郊的泰山,站在南天门上,秋风拂面,轻轻的松涛声,像层层涟漪,漾起浑身地清爽。
俯瞰山下的楼群,鳞次栉比的沐浴在腾起的薄雾里,数只飞鸟从湛蓝的天空中掠过,翩翩的双翼扇来远处渺茫的欢声笑语:有的稚气、有的清脆、有的沉重、有的喘吁,似乎还携来幽微的酒香。
于是 我想起《易经》这部典籍来,《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届时,民间有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吃重阳糕等习俗。因为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所以“九九”与“久久”同音 ,“糕”与“高”相谐 ,均含有万事皆“久”、皆“高”之意。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还有晋代诗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仲秋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
这时,从脑海深处又闪现出诸多古人关于重阳的诗句:屈原:在《远游》里写到“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牧:“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文森:“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毛泽东主席:“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现在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每年的重阳节是老人节。这个节是传统与现代的巧妙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
连翩的浮想飘动在这个惬意、旷达、和谐的清晨,编织成一幅催人心动的九九重阳的绚丽画卷。 ...展开全文
#书中的旅行记忆# 游琅琊山记
2024年9月28日(星期六)早上五点五十分,我坐旅游团大巴向安徽滁州琅琊山进发。
十点二十分到达滁州,步行五分钟抵琅琊山的山门,山门上是苏东坡所书“琅耶山”三个大字,凝望许久,心理很是纳闷,“琅琊山…?”,“琅耶山…?”这时耳畔传来导游介绍说“……这是苏东坡的笔误……”,我却不以为然,据我所知,欧阳修是苏东坡的老师,苏是北宋文坛泰斗,此又是题头,这样的大事,苏翁再好酒,即使如《赤壁赋》里说的“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也不可能是笔误,凭我浅显的古文学的修养,认为是通假字,后经考证“琊”与“耶”同音,在宋时通用,不是笔误。
琅琊山的来历,缘于司马睿,司马睿是司马懿的曾孙,十五岁嗣琅琊王,西晋末年发生了连续十六年的八王之乱,睿为避战乱而南迁,止于此山中,隐姓埋名,储粮屯兵,318年登帝位,改元大兴,史称东晋。后,某一日,司马睿带领群臣观光于此,睹景移情,叹历史之兴替,思绪联翩,颁诏:改摩陀山为琅琊山,改摩陀寺为琅琊寺,改溪为琅琊溪。山名始振,香火始旺,而真正闻名于世的当得益于北宋文坛泰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
欧阳修1045年被贬为滁州知州,日与寺僧智仙游,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智仙于1046年建造一亭,欧为之记,即名垂千古的美文《醉翁亭记》,醉翁亭便誉为天下第一亭,琅琊山名声鹤起,山以人兴。
越过琅琊溪,拾级于“翼然”的醉翁亭,仔细观赏苏东坡手书的“醉翁亭”三个大字,笔力古朴、遒劲,亭的下方有一条深半尺许的曲折沟回,我从源头找到下游,理清头绪,慢慢地踱步,遥想“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曲水流觞之妙趣”。追逐和体味“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蕴含。
长时间驻足于“古梅亭”触摸欧翁曾亲手所植的梅 ,后人称之为“杏梅”,默读“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咀嚼亭内的一副杏梅图,灿然出欧翁的傲雪风骨,玉洁冰清。
再往上走是玄帝宫,香雾缭绕,钟声时起,我踱到东侧的两块石碑前,一块是《醉翁操》苏东坡词、沈遵作曲、庐山道士崔闲谱声,另一块是《琅琊神韵》,由俞逊发做曲。
沿着东面的斜坡,迂回而下,神思飘渺,临于“四时”之烟霞里。
中午,于琅琊度假村吃午饭,没有领略到“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
顺着琅琊湖的小路,往琅琊寺进发,觅求两侧杂树、青檀、水杉、苍松、翠竹而染成的“蔚然深秀”。对于佛教,我不太感兴趣,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逛了一遍。
下午两点多,原路返回,离开琅琊,在座位上迷迷糊糊睡在苏东坡手书的《醉翁亭记》里,一觉醒来,已云归而天色暝,美美的饱餐了一顿欧文苏字做成的晚“宴”。 ...展开全文
#书页上的月光# 中华颂——献给祖国的歌
古老的黄土地
那一往情深的橘黄
阵阵弥漫的“北风”
雕塑千载华夏的风骨
盘踞 咆哮 腾飞的两条巨龙
黄河
长江
把期望带给高耸入云的“群山”
黄帝的胸襟
炎帝的涵咏
秦皇的胆略
汉武的仁勇
唐宗的宏毅
宋祖的睿智
踔厉的行动
铸起青藏高原般的丰碑
黄土地上
那一捧深情地黄土
是中华民族的根
是海外赤子的魂
颗颗直立的黄土
撼动过古往今来的“心灵”
撼动过七洲五洋的“寒潮”
撼动过渺远的“寰宇”
今天的你我
明天的你我
后天的你我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是中华民族的期待
立足现在
拓展未来
迎着八方的“高风”
如山岗上的青松
如西北边陲的白杨
迎着盛开的“雪花”
去拥抱每一个冲出海雾的“朝阳”
而
龘龘
朤朤
䲜䲜
燚燚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