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友_209280

实名认证
1425 关注
477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上新
  • 店铺
转发动态
@京城千年等一回:
#浮生六记#
今天路过一座破庙,这庙真称得上是庙坚强了!!!在河南郑州某区看到的,它能熬过今年吗?2025年看到的第1处令我震惊的乡土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文化遗产
¥88.00 八五品
4天前
1 8 67
17人阅读
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
转发动态
@岁寒三友次第来:
#感谢遇见#
随拍—苦楝树
本人摄 2025.04.21
4天前
1 1 69
16人阅读
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
转发动态
@晴耕雨读堂:
#读书偶得#
【展卷】李建新:“文学新星丛书”:孵出了这么多作家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2025年04月18日

1984年7月号《上海文学》,发表了阿城的小说《棋王》,轰动一时。这篇小说后来成为“寻根文学”的典范作品之一。1985年11月,小说集《棋王》即作为“文学新星丛书”第一辑的第一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据《棋王》的责任编辑石湾的回忆文章《昨夜群星灿烂》,1985年夏天,从维熙出任作家出版社总编辑,提出了“当代小说文库”“无名文学丛书”“作家参考丛书”“开拓文学丛书”四套大型丛书的构想。“无名文学丛书”拟编选青年作家的作品,请《萌芽》《青春》《青年文学》《青年作家》杂志各编选一本。时任小说编辑室主任的石湾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应该从更高的起点挑选作者,并改丛书名为“文学新星丛书”。石湾在1980年就见过阿城参加“星星美展”的钢笔画作品,《棋王》爆红,便想起以阿城的小说集打头。“在我找到阿城组稿时……便有了一见如故的感觉……他听了之后说:‘书稿我可以给你,但作家出版社刚恢复出书,我不知你们装帧设计的水平如何?说实在的,国内图书的封面我很少有看得上的。这样吧,你们先把封面设计图搞出来,如果能让我满意的话,我就交稿子给你。好吗?’……”最后装帧设计找到了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书籍装帧系的王效宓——出版家王仿子之子。王效宓的封面设计稿是剪纸式的拼贴,拼出了和知青生活相关联的锄头、镰刀、草帽,也有点睛的花束和一只白猫。阿城对设计稿很满意,说“这封面设计,即使上国际展台,我看也拿得出手啦”。

“文学新星丛书”第一辑出版了五本书:阿城《棋王》、王兆 军《蝌蚪与龙》、莫言《透明的红萝卜》、刘索拉《你别无选择》、何立伟《小城无故事》。都是作家的第一本书。

“文学新星丛书”的体例,书前有作者自撰的小传和一幅漫画像。《棋王》中阿城的画像,为画家曹力所绘,是线条很概括的白描式漫画裸像。作者同意放这样的画,大约确实有点魏晋风度式的不羁心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较为保守的文化环境里,就显得特立独行了。莫言《透明的红萝卜》、何立伟《小城无故事》中的作者像,则是阿城手笔,都是极简练的线描漫画头像。

关于阿城的“裸像”,石湾的文章中有较细致的回忆。“文学新星丛书”第一辑书稿落实后,按计划《棋王》会在1986年春天面世。后来出版社接到国家出版局(新闻出版总署的前身)通知,1985年年底要在香港举办首届“中国书展”,香港方面邀请冰心和阿城出席开幕式。冰心年事已高,只能阿城一人去了,便催着阿城的作品集尽快出版。石湾去向有关领导汇报工作:

当时,出版局的同志对阿城还很不了解。正好我是带着编好了的整套书稿去的。……我又拿出阿城的《小传》,念给他们听。阿城的《小传》写得相当别致,几句看似朴拙却藏有机巧的话,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况味。(国家出版局的专员)陆本瑞和出版局的另一位官员听了都夸写得好,没一点儿八股腔,很适合平民百姓尤其是海外读者的口味。这时,我便乘兴把曹力作的阿城漫画像拿了出来。这是一幅裸体漫画像,意在表现阿城的一种与人赤诚相见的品格。阿城本人对这幅漫画像是十分喜爱的,但我在出版社征求意见时,有人觉得一本严肃的小说集前印一张裸体漫画像,似乎不太雅观,尚且出版界也无先例。因此,为防备送审不能通过,我是另组了一幅阿城头像备用的。未料,陆本瑞同志看过之后却大为赞赏,说:“不错嘛!这和他《小传》的风格很和谐。”一锤定音。我心里好一阵窃喜,藏在提包里的一张备用的阿城头像,自然就没有必要掏出来了。

石湾先生已于2019年去世。前两年偶然在网上见到过他手中的资料上拍,有阿城手写的小说集《棋王》篇目,有阿城画、印在《小城无故事》上的何立伟漫画像,还有一幅阿城的自画像,很有可能就是石湾文章里说的那个“备用”稿。

从1985年11月出版第一本《棋王》,到1997年3月出版最后一本《北京藏人》,“文学新星丛书”一共出了13辑,除了第九辑是四种,其他每辑五种。第13辑已有预告的皮皮《危险的日常生活》因故未出版。实际见书的,一共63种。这些“新星”作者,后来有相当一部分成为重量级作家。

除第一辑中的五位外,如第三辑有马原《冈底斯的诱惑》、蒋子丹《昨天已经古老》,第四辑有洪峰《瀚海》、残雪《天堂里的对话》,第五辑有刘震云《塔铺》、陈染《纸片儿》、池莉《烦恼人生》,第六辑有迟子建《北极村童话》、阿来《旧年的血迹》,第七辑有徐星《无主题变奏》、赵玫《流星》,第八辑有格非《迷舟》、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杨争光《黄尘》等等。

余华曾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当年他的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发表后,《北京文学》副主编李陀对他说,从此你就从鸡蛋变成鸡了。王效宓为“文学新星丛书”作的装帧设计,扉页有一只报晓的公鸡,封底的图案则是一只裂开的蛋壳。在出一本书相当不容易的年代,“文学新星”能一心一意孵了六十多颗蛋,实在是令人敬佩。
...展开全文
沈从文名作欣赏/名家析名著丛书
¥20.0 九五品
4天前
1 评论 29
9人阅读
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
转发动态
@喬喬桑:
#开卷有益#
“昨日花开满树红,今朝花落万枝空。滋荣实藉三春秀,变化虚随一夜风。物外光阴元自得,人间生灭有谁穷。百年大小荣枯事,过眼浑如一梦中。”
——元·丘处机《落花》 ​​​
元曲三百首
¥12.80 九五品
6天前
1 4 39
43人阅读
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
转发动态
@紅龍堂書店:
#读书偶得#
弘一法师说: “终有一天你会静下心来,像个局外人一样回顾自己的故事,然后笑着摇摇头,浮生不过梦一场,所以能够治愈你的, 从来都不是时间,而是内心的那份释怀和明白。 人生哪有什么两全之策,短短百年,不过是教人取舍罢了。手持烟火以谋生,且停,且忘,且随风;且行, 且看,且从容
毛主席语录 僧伽罗文 罕见语录 完整一册 孤本
¥8888 八五品
4天前
1 评论 27
31人阅读
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
转发动态
@槐荫书话:
世界。读书日纪念
卫建民

世界读书日快到了。
这几天,网上有不少有关读书的消息,全国各地正在举办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下雨天,一个人在自己的书房整理藏书,翻阅书本,在湿润的空气里听纸的声音,重温已读过的书,不亦乐乎!
读书不能搞运动。
在安静的小环境里,我与书,就我们俩,是幸福的时光。何况,窗外还有春雨沙沙沙……
过去,城市的书店大都有大玻璃橱窗,橱窗里摆着刚刚出版的新书。路人经过,看见有新书出版,就会进去看看。买还是不买,并不要紧,看一眼书的封面设计,也是顺路捎带的美的享受和文化信息的捕捉。现在,书店的经营业态大变,书店好像都没橱窗了。
因为整理书,我顺便取出几本带“书”字的书,开一扇橱窗,与书友共享。
祝开书店的朋友在读书日日进斗金💰💰💰💰💰💰💰💰💰
...展开全文
4天前
1 1 107
25人阅读
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
转发动态
@岁寒三友次第来:
#感谢遇见#
随拍—丞相状元坊
丞相状元坊位于安徽歙县郑村镇槐塘村。建于明中期,为表彰宋宝佑中右丞相兼枢密使程元风和宋景定二年辛酉科状元程扬祖而立。本人摄
6天前
1 1 54
31人阅读
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
转发动态
@向子光的小书摊:
#书摊小记#
练摊这种事就是变数太大,昨天跑到财经大学门口摆3个小时卖了2本,累计12块,吃个牛肉面只够加个菜蛋,牛肉就不要想了。今天转战外国语学校,2个小时就收款一百多,大前天的时候也不知道什么情况一会儿就卖到370,简直如有神助!!!
50年代绝版老中医:针灸易学新法(张崇一) 【内页基本干净,品如图,自然旧】
起拍价 ¥1
结束时间 2025-04-22 20:02:12
6天前
1 22 142
24人阅读
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
转发动态
@書海一蠹:
#扯扯闲篇#
14万成交,孔网两位书友从结拍一直竞争到凌晨3点,方结束了这场拉锯大战,鲁迅《呐喊》初版本,散发出旧书的无穷魅力,深深吸引着众多追求者,让我等看客羡慕不已。
2025-04-19
1 6 52
23人阅读
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
转发动态
@宏微观察:
#浮生六记#
历史的真实需要细节和学术考证(1)
——1938年版《鲁迅全集》出版的不同表述
4月5日,“孔网”拍卖1938年版《鲁迅全集》,经146次竞价,最终,以38200元落锤,由书友“燕子山僧”获得。
在落锤前一天,我看到该书拍卖信息,就网上查询1938年版《鲁迅全集》相关信息。关于鲁迅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是热门的话题,海量的资料存在,其中,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中国作家网”,是汇集《鲁迅全集》出版资料最集中的地方。官方、准官方(大学、著名出版社等)、"主流媒体"(官方参与的纸质媒体)、自媒体各有各的说法和侧重。但是,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1938年版《鲁迅全集》出版经过,缺乏各阶段的具体细节;二是《鲁迅全集》出版发挥重要作用人存在多种说法,有蔡元培、胡愈之、许寿裳和郑振铎等诸种说法。
对以上诸种说法,最初,我对"胡愈之与首部《鲁迅全集》出版"一文较为认同,因为该文提供许多“细节”,并刊于《文汇报》,随着阅读的相关资料增加,特别是看了南京大学文学院葛飞撰写的《许寿裳与1938年版<鲁迅全集>》论文后,该文从《鲁迅全集》出版过程中不同的“鲁迅观”进行探讨,有较强的学术性,全文有40多个注释,而报纸媒体对“细节”是没有出处说明的,而其中一个“细节”令我生疑,它说胡愈之在《鲁迅全集》印刷时,因暴雨印制封面的漆布纸板全部被淹, “正当胡愈之一筹莫展时,上海国民政府举办大学生、高中生‘笃学报国’评奖活动,要印 5000个大红漆布纸板证书封面。负责评奖事务的上海参议会教育部长刘湛恩,是胡愈之早年同窗,他把纸板送到复社,将这批活儿交给了‘老同学’”,胡愈之“偷梁换柱”,将证书16开改为32开,省出印《鲁迅全集》的封面材料。对此,首先《鲁迅全集》印刷时,上海已沦陷半年多,国民党政府已撤离上海,其次,印刷时,胡愈之已离开上海一个多月。更甚是《文汇报》该文最后还说,胡愈之为弥补《鲁迅全集》没有将大量书信收入的“憾事”,“1946年,胡愈之、许广平将征集到的855封书信编成《鲁迅书简》出版。”而根据胡愈之年谱,1938年4月,胡氏离开上海后,1940年底,被廖承志派往南洋协助陈嘉庚先生抗日宣传,因太平洋战争爆发,直至1948年,胡氏才返回国内,胡愈之与许广平有十年以上没有交集,可见报纸媒体的种种“自圆其说”与历史真实的背离。
1938年版《鲁迅全集》出版过程的各阶段具体细节,与出版发挥重要作用人是相互关联的,研究这两个问题涉及许多重要资料,首先是许广平在该版《鲁迅全集》的“鲁迅全集编校后记”,目前,尽管据38年版《鲁迅全集》再版的有许多出版社版本,为确保“后记”无删改,我向书友“燕子山僧”提出拍照“后记”发给我的请求,得到慷慨无私的支持(图二、三);其次是鲁迅先生逝世后至书出版后一段时期,许广平所藏书信选;三是"发挥重要作用人"的相关文献,例如:《蔡元培日记》和胡愈之的《我的回忆》,茅盾和胡愈之年谱等等;四是众多的相关研究资料和成果:天津人民出版社的《鲁迅先生纪念集》,参与2005年版《鲁迅全集》出版的人民文学出版社老编辑张小鼎的“鲁迅著作出版史上的四座丰碑——《鲁迅全集》四大版本编印纪程(节选)”五是众多媒体报导的相关内容,如:署名北塔所写“‘再三赐予援助’——也谈蔡元培与《鲁迅全集》”和“郑振铎与第一部中文版《鲁迅全集》”等等。需要对这些资料作疏理、关联和交叉印证等,才能产生客观的表述和有资料支持的观点。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病逝。对一个人死后的反应和葬礼上行为,是最能反映人性时刻和场景。许广平在《鲁迅全集编校后记》的结尾有:1936年鲁迅病重时,适逢高尔基逝世,有人“甚至不禁叹息说:‘为什么鲁迅不死,死了高尔基?’……奇怪的是,鲁迅真的死了之后,却又有不少人说:‘他的死,在中国,比苏联损失一个高尔基还要大。’”葛飞撰写的《许寿裳与1938年版<鲁迅全集>》是研究“鲁迅观”的当注意到,他认为是“许广平对于某些左派人士利用鲁迅之死大做文章, 深为不满。”许广平针对是一种现象,而具体的出处可能是“雪苇”写的《导师的丧失》:“我们的丧失鲁迅先生,比苏联人民的丧失M·高尔基更要悲惨万倍!”。鲁迅逝世后,蔡元培先生表现出崇高的人品和真正人文关怀,他接到许广平报丧后,同意加入治 丧委员会,次日写挽联并到万国殡仪馆吊鲁迅,最后,参加鲁迅的送葬;(图四)许寿裳可能是鲁迅从相识至死三十五年的唯一挚友(图七),鲁迅逝世后次日,他写信给蔡元培提议出版《鲁迅全集》表彰鲁迅文化史地位,以版税支持鲁迅家人生活;郁达夫的《怀鲁迅》反映了他对鲁迅的真挚情感和文学的力量(图八);革命派人士当然有悲伤的一面,同时,他们也想到鲁迅的葬礼和纪念对革命事业的推动(图五、六、九)。(待续)
...展开全文
2025-04-17
1 9 111
26人阅读
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
转发动态
@玉鳯之傳奇:
#书店日记#
你们那儿的地铁上有人读书吗 ❓———这是北京地铁,首善之区,不一样的———他们是北漂的,还是本地的 ❓

。。。。
资治通鉴启示录(全2册)
¥66.00 九五品
2025-04-16
1 1 26
14人阅读
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
转发动态
@淘书人2023:
今天收到老中医书藉一批,86本!!!
2025-04-16
1 评论 28
14人阅读
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
转发动态
@风拂麦浪稻花香:
#浮生六记#
狂风过后的天空一碧如洗 ,空气格外清冽和清新,慢行于古城巷陌一隅,古桥苍蔼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隐者,横跨于悠悠碧水之上,老街古宅依河而建,临河而居,斑驳的青石板路透着岁月沧桑,无论是褪色的铜兽环扣木门,还是爬满苔藓青翠的窗棂瓦檐,保留着最原汁原味的江南市井生活,一河一街凝聚百年烟火气,都在绪诉着真实的风云际会历史,恍惚间宛若置身于百年前的江南市集,老街虽久远,却潜藏着最真实的慢生活!
砖石间镌刻着吴越风情的沧桑,静静的凝视着周遭的繁华变迁。春的使者悄然降临,便被大自然温柔地唤醒,开启一场如梦如幻的春日华章,仿若从水墨画中晕染而出,枝头攒动着的,皆是无瑕的白色花瓣,恰似冬日未消的初雪,又似天边汇聚的洁白云朵,纯净得不含一丝杂质,犹如绸缎般飘然。
开窗莫妙于借景,咫尺之内造乾坤,紫藤的灿烂千阳逐渐褪去,木香争奇斗艳地在藤蔓间绽放,自然给予人间的绝美馈赠,它让古老的桥体在春光中重焕生机,让每一个邂逅此地的灵魂,都能于喧嚣市井中寻得一片静谧的浪漫天地,沉醉在这独属于春日绮旎芬芳馥郁中,这些都是春日的絮语,也是夏日新生的哨音,天地泠愫时光隧道,淬炼的却是江南风骨!
红石崖
¥140.00 九品
2025-04-14
1 评论 49
68人阅读
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
转发动态
@gutou348:
#精美的封面设计#
一刊一世界,一报一浮生。
一本本期刊,记载着历史的变迁和人间百态,也呈现出期刊装帧设计的历史演变。
民国时期的期刊设计、装帧工艺,既传承了中国传统的审美倾向,同时又借鉴了西方的设计理念,形成了这时期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在这过程中,由于鲁迅、丰子恺、陈之佛、张光宇等艺术大家加入到期刊装帧设计的队伍中,使得民国的期刊设计风格又呈现出多样化与个性化的特征。
第一幅图是鲁迅先生为《奔流》杂志设计的封面:浅棕色作底与黑色字体搭配简约醒目,视角效果强烈而富有吸引力。再看文字设计采用了书法体和美术体的结合,既保留了传统书法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设计的元素。
第二幅《时代漫画》以绘画工具组成的卡通人物可爱有趣,引人注目。
第八幅《萬象》封面圆状地球内包含着日月山川动植物,真是包罗万象。
第九幅图《新声》封面采取象征性手法将少女坐于琴上两者的比例关系经过设计者主观处理后显得别有新意,期刊名称的设计别具一格,在传统汉字的基础上增加了笔画的波动感,像受到少女演奏乐曲的影响出现声波振动一般,乐曲之音呼之欲出。
杂志封面是刊物的出版宣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反映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变迁。
尤其创刊号更是研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创刊号是初次发行,数量有限,经过多年的消耗和保存不当,现存数量稀少,物以稀为贵,这使得创刊号更加珍贵‌
...展开全文
老杂志创刊号赏真(全两册) F
¥120.00 九五品
2025-04-12
1 评论 63
28人阅读
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
转发动态
《陶庵回想录》给我带来的美好书缘
#开卷有益#
2025-04-12
2 10 113
17人阅读
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