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堂

实名认证

生活的艺术就是把坏事变成好事

16 关注
117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上新
  • 店铺
  • 拍卖
#夏日絮语# “大国大城”这个概念主要是指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为了实现经济的高效增长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需要发展和建设大型城市或城市群。这个概念在陆铭教授的著作《大国大城》中有详细的阐述。陆铭教授认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大城市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而且大城市的发展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大国大城》一书中,陆铭教授提出了几个核心观点:
1. 城市化的必要性:他认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化可以带来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
2. 大城市的优势:大城市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形成强大的经济集聚效应,推动经济增长。
3. 户籍制度的改革:他指出户籍制度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影响了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因此需要改革户籍制度,促进人口的自由流动。
4. 社会问题的解决:陆铭教授认为,社会问题如房价高企、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并不是由城市本身引起的,而是由于城市规划和治理不当造成的。他主张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公共服务供给来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简单地限制城市人口的增长。
陆铭教授的这些观点在学术界和政策制定中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强调,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大国大城》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关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深刻洞见,对于理解中国乃至全球的城市化趋势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全文
95人阅读
1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1
#初秋微凉# 《商品帝国:一部消费主义全球史》——探索消费主义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
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与各种商品打交道,但你是否曾想过,消费主义是如何成为现代社会的主导力量?《商品帝国:一部消费主义全球史》由德国历史学家弗兰克·特伦特曼(Frank Trentmann)所著,马场林桂强译,这本书将带你穿越时空,从十五世纪到二十一世纪,探索消费主义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为何选择这本书?
1. 权威性:弗兰克·特伦特曼是全球消费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深受学术界和读者的认可。这本书荣获多项大奖,包括2018年的奥地利年度科学图书奖,被《泰晤士报》评为社会科学和文化研究领域的佳作。
2. 深度与广度:本书不仅涵盖了消费主义的历史,还深入探讨了它对经济、社会、文化乃至个人生活的影响。从欧洲的商业革命到现代的全球消费文化,特伦特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
3. 引人入胜的叙述:这不是一本枯燥的历史书,而是一本充满故事性和洞察力的作品。特伦特曼以生动的笔触,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亲历其境。
4. 现实关联性:在当今这个消费至上的时代,理解消费主义的历史和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这本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的社会现象,以及我们作为消费者的角色。
书中亮点
• 消费主义的起源:书中详细讲述了消费主义是如何从欧洲的商业革命中萌芽,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驱动力。
• 文化与消费:探讨了消费如何影响文化,以及文化如何塑造消费行为,包括广告、时尚和媒体在其中的作用。
• 社会变迁:分析了消费主义如何推动社会结构的变化,包括性别角色、家庭结构和社会阶层。
• 环境影响:讨论了消费主义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读者评价
“这本书是对消费主义历史的深刻剖析,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还让我们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特伦特曼的这部作品是对消费主义如何塑造我们世界的全面解读,它既是一部历史书,也是一部社会学著作。” ——《星期日泰晤士报》
结语
如果你对消费主义的历史和它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感兴趣,那么《商品帝国:一部消费主义全球史》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本能够启发思考、引发讨论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由商品构建的帝国,了解它如何影响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立即购买,开启你的消费主义历史之旅!
...展开全文
211人阅读
1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5
#书页上的月光# 探索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尽在《世界博物馆全书》!这本独一无二的图书将带您穿越时空,领略全球最著名的博物馆所藏的珍品。从古埃及的神秘文物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从东方的绚烂艺术到现代的创新设计,本书将为您呈现一场视觉与知识的盛宴。无论是艺术爱好者还是历史迷,都能在这本全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灵感源泉。现在就开启您的博物馆之旅,让《世界博物馆全书》成为您书架上的珍藏!
32人阅读
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
#我的选书标准# 今天,我们应该汲取教训,牢记人类历史上曾经因为环境问题和人口过剩问题很容易就导致贫穷和衰落。在我们现今全球化的世界上,当有些国家变得贫穷甚至衰落,通常情况下,它们造成的问题最然不仅仅关涉到它们自己,而且还关涉到其他国家。想一想近几十年来那些榜上有名的衰败国家给其能国家造成的麻烦。这些衰败的国家要么或为移民和恐怖分子的源头,要么大肆杀戮自己国家的人民,要么由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导致美国或者欧盟产生了进行武装干须的动机。这些问题国家包括索马里、阿富汗,卢旺达,布隆迪,尼伯尔、海地、马达加斯加和巴基斯坦。所有这些国家不是处于生态脆弱的环境,就是处于业已遭到人类严重破坏的环境。在这些国家中,还有几个存在人口过剩的问题。
117人阅读
1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2
●信息爆炸时代,为什么人却越来越无知?互联网不会让人变蠢,但它会让人们更难意识到自己对哪些事情无知。缺乏知识会扭曲人们构建世界的心智地图。这些曲解会影响到人们在私人领域和公众领域的选择、行为和观点。
●哪些知识让你更富有、更幸福?回答所谓的“琐碎问题”的能力,跟较高收入和乐活人生是挂钩的。就算排除了正规教育年限和年龄因素,知识红利论断也常常站得住脚。求知有着现实价值,它不只意味着文凭,也不只意味着在大学里建立的人际关系。
●在无知的世界成为贏家的几种策略。探讨能采用的几种策略性方法:个人可以利用当今的媒体“通晓世情”;公司和机构如何适应文化素养缺乏的社会;政府如何帮助缺少信息的民众做出明智的选择。
70人阅读
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9
#夏日絮语# 她似平知道自已是全家的堡垒:是一个攻不破的坚强阵地:只有她承认遭到了忧患,老汤姆和孩子们才会觉得逍到了优患,因此她就把自己锻炼得很坚强,根本就不把忧患放在心上。每次发生了什么快乐的事情,大家就首先看看她是否有快乐的表情,于是她就养成了一种习惯,遇到无足轻重的喜事也大笑两场。但是比快活更大的特色,是她的镇定。她经常都保持着泰然自若的神色。由于她在家庭里处在这么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地位,她就有了自己的尊严和纯洁的、娴静的美。在她给别人医治精神创伤的时候,她显得很有把握,冷静而沉着;在评判是非的时候,她的见解是大公无私的,像女神那么公正。她似乎知道,如果她动摇了,全家就会动摇,如果她居然大大地动摇或是绝望,全家就会完蛋,全家的意志就会不起作用了
81人阅读
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
#我的2024读书计划# 位于巴黎市区的卢浮宫,不仅是一座曾经历了五十位法国国王和王后的、美轮美奂的皇家官殿,也是一座曾用于对抗英格兰盟军的城堡和关押囚犯的监狱,更是一座汇集了无数奇珍异宝并令人心驰神往的世界级博物馆。在八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卢浮宫经历了风云变幻的时代洗礼,也以其丰富多变的历史表情,塑造了她在法国乃至世界博物馆之林的独特魅力。今天,当我们走进卢浮官,就如同走进了一座群星闪耀的艺术宝库,在见证历史的同时也对人类智慧所创造的伟大文明无限感佩。

今天的卢浮宫博物馆拥有约六十二万件藏品,是世界上规模极为宏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也是世界上参观人数众多的博物馆之一,更是象征法国精神的文化地标(图2)。在八个展览部的结构框架下,近三万五千件艺术品被有序地组织在约60600平方米的空间中同时展出,从《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图3)到《蒙娜丽莎》,从《汉谟拉比法典》到《拿破仑一世皇帝的加冕礼》,独一无二的艺术和文物收藏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源源不断地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举世闻名的艺术珍品之外,卢浮宫曲折而复杂的历史也与巴黎、与法国甚至与世界的发展错综交织,这座艺术的殿堂不仅见证了法国权贵的足迹,也谱写了众多著名艺术家的精彩故事,而所有这些“财富”不仅使卢浮宫成为见证历史的文化样本,也使这座建筑本身就成为一件伟大的艺术杰作。
82人阅读
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
189人阅读
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9
我们看到的中世纪的人充满了矛盾:他们有虔诚的宗教信仰,对地狱怀有极度的恐惧,心怀沉重的罪恶感和忏悔,同时疯狂地追求狂欢和享乐。他们的性情暴躁易变,毫无克制地仇恨和好勇斗很。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而且阴晴不定、瞬息可变,这就是当时人们完全同构的情感生活。比起后来的人,中世纪的人更冲动,感情的表达更自由、更直接,也更开放。只是到了我们这里,一切才变得微妙、温和和精于算计。社会禁忌作为各式各样的自我克制,深深地渗透到追究功利的社会机体中,所以我们才会觉得不加隐藏的宗教虔减、桀骜不驯的派头和凶残的行为是相互矛盾的。——《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587人阅读
2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5
#访古记# 视觉文化研究中最紧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观看世界,但它不是简单去看眼前之物,而是将所见之物集合成与我们的知识系统和经验相匹配的世界观。

从Google图片到Instagram,从视觉艺术装置到虚拟游戏,视觉图像在数量上出现大爆炸,困惑、无序、解放、焦虑同时产生,所有这些会将我们引向何处?纽约大学尼古拉斯·米尔佐夫教授,融合艺术、历史、理论及日常生活经验,与我们探讨:视觉文化是什么?如何从海量的视觉图像里发掘有用信息?视觉文化如何塑造、定义我们的生活,如何帮助我们改变世界?

“从自拍照到无人机战争,《如何观看世界》生动展示了视觉文化研究在廓清和理解各种文化与技术现象上的能力。所有对媒体、技术和观看的日常实践感兴趣的人,都有必要读一读这本书。”
一WJ。T。米歇尔(芝加哥大学艺术史教授)
...展开全文
119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
#晒晒我的年度购书账单#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抑或政治只是一组有用的约定,与人类更深层次的自我实现无关?
人类是如何步入政治生活的?正义和利益能否协调还是必将冲突?
罗马人是如何并实行了何种政制形式从而在短短不到53年的时间里使当时几乎一半的人类世界臣服于自己的统治?

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教授梅丽莎·莱恩选取对当今政治思考至关重要的根源于希腊和罗马的八大主题,引领我们理解政治可能是什么。她追寻古典观念的现代回响,揭示古典政治和现代政治的一系列前提,以使我们发现它们的共同立场,辨明立场间的差异。不管个人身处何种政治环境,这是帮助我们思考政治的最佳方式。

我们必须努力按照人类最好的本性去创造一种政治,以免让政治按照最坏的本性去塑造我们。
...展开全文
262人阅读
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8
#说说你的藏书专题# 科学的帝国可以扩张多远?
我们真的能通过科学彻底认识这个世界吗?
什么是科学的意义?我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信任科学?
科学向来壮志满怀,力图将其方法用于世界最高深的论题,但上面这些却不是科学本身能够回答的问题。

剑桥大学蒂姆·罗宾斯教授以哲学眼光审视科学,向我们揭示什么是物理学告诉我们的真实世界,什么是生物学教给我们的人性,什么是认知科学给出的自由。他对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科学议题和伦理议题都做出了极其精湛的分析,迫使我们直面科学与现实,个人与政治的关系,也拷问我们为何科学对所有人都至关重要。

《科学的意义》完美的示范了一本导读如何能覆盖所有重大的问题,并都给出精湛的概述。在科学与哲学为什么同样重要,且永远不能相互取代的问题上,再没有比这本论述的更好更清晰的图书了。
...展开全文
352人阅读
1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5
人类学家的一大准则便是对日常事物感兴趣。
关于这个世界人类学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人类学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自身?
文化为什么重要?

在过去的100多年里,人类学家走遍了世界,各地从津巴布韦的城市到英格兰的郊区,从北京到巴塞罗那,他们揭示了种种惊人的事实、模式、偏好,以及令人费解的文化实践。马修·恩格尔克从人类学中最重要也最富有争议的九个关键词出发,为探索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指引。世界各地的理论和例子编织在一起,出色的展示了人类学的重要意义:不仅因为它能够理解其他人和其他民族的观点,还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它也揭示了一些关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如何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向读者阐述了作为一种思维模式的人类学敏感,让我们得以更好地理解现代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展开全文
187人阅读
1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