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微凉# 看着马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此刻坐在秋风萧瑟的街角,读着这篇文章,也算是庸常中的炫彩吧。
虽然网络时代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但生活中沉迷其中的诱惑不少。孩子们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成人有人迷恋网购,有人陷入网上社交,也有人利用网络实施犯罪。如果认不清楚网络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而是随波逐流,那连庸常也不算吧。有那么大把的时间深陷其中,为什么不暂时放下它,就是让自己静下来,倾听大自然的声音,看云卷云舒,那个内心的声音或许能认清自己,放下诱惑。
纸质的书籍能满足你静音的要求,现在能静下心来读书的除了学生党已经不多了,书本里的文字,文字上散发的油墨味,也是生活中的一抹炫彩吧。
#夏日絮语# 2点30左右,被晃醒了,整个楼都在晃动,是地震的横波。来楼下的人越来越多。大概到2点40-50分朋友圈里,社区群里都是地震的信息。虽然是半夜,大家都起来了,出去的的车也很多。地震前大概多久前能预警?
#闲话开网店的原因# 读书的时候,心自然就静下来了。随着书越屯越多,就开始卖一部分。在卖的时候发现其实买卖立场不同,思维也不一样。最近遇到的两位尤其印象深刻。
譬如今天本身心情很好,遇到一位让我专门去网上百度了一下热门词汇:垃圾人。世界上存在很多负面情绪缠身的人,他们需要找个地方倾倒,有时候被人刚好碰上了,垃圾就往人身上丢。如同垃圾一样存在的,破坏环境、肮脏、有毒的人,我们称之为垃圾人。一般文学作品中描述爱抱怨,唠叨,得理不饶人的是女性居多,但是最近遇到这两位刷新了我对书的认知。某些男性在现实生活中比祥林嫂有过之而无不及。也许是因为疫情,又生活在首都,身为一家之主的他生活压力太大,想到了分角必争,空手套白狼的看似便宜的交易。给他解释就是对牛弹琴.
垃圾人不分男女,不分地理位置,他们或许从小缺少爱,不懂得善解人意吧。社会上这些人就是墨,近他的必然会被染吧!
#收书人的苦与乐# 这两天一口气看完杨智宇老师的紫薇斗数就是这本书,只是从读懂了字面,还有好多内容需要自己慢慢体会。很久之前有个特别聪明的孩子拿走一套周易,那年他高考毕业,我挺好奇这孩子怎么能看懂这么高深的东西?现在有空余的时间翻翻易经,觉得真的需要哲学心理的辩证思维。这些书籍只有有缘的人,才能慢慢体会慢慢领悟。
#我给孔网提建议# 今天有一个订单“马克思 工资、价格和利润”一书,书费3元,付款之后,找出书来,核实了一下页数,少2页。
发货之前以前都是核实品相,书中勾画的痕迹,因为好多代购都明确告知这几项。因为遇到过书和钱都想要的买家。其中之一,买了手机拍照或者复印,找各种理由必须退回。其中之二,比第一种有过而不及,就是把需要的撕下来,然后找理由退回来,拿到退书如果不核实页数,真发现不了这种买家的手段。
有的代购会发信息让你不要夹带任何发货信息,其实就明确告诉你,他是代购。还有一种资深代购,除了下订单付款两条信息,其余没有任何留言。这种人从孔网到其他平台倒手过近千甚至上千次,他们研究孔网的规则可能比客服都认真不止一两倍,熟知各种漏洞,屡试不爽。偶尔遇到无法退回的挂在网上售卖,也慢慢成了不需要积货的卖家。今天我遇到的就是第二种代购,我乍一看也卖书,就相当然认为说明原因退款就行,他申请退款的时候,外加违约金1元,一共3元的书违约金就占三分之一,他选的原因是找不到了,没货。而且直接申请客服介入,所以再细一看,原来是资深代购。深受其害的卖家也应不少。比如 这本马克思 工资、价格和利润一书,我卖3元,因为有问题,网上发信息一直不回,才给真正的买家联系,他说他花了60多。人家能挣近20倍的利润,没有库房没有成本,甚至没有风险,作为只钟爱的孔网的小店铺是不是值得反思一下。本人认为,一是平台不够有知名度,一提孔网除了卖家,代购,资深书迷,还有多少人知道?像某宝,某东,某当等妇孺尽知。知名度背后是宣传力度和投入的广告费用。孔网现在每次都有交易费,还有每天的流动资金量都用到什么地方了?是不是该取之卖家也给卖家用点。增加客流量,提高知名度,有利于卖家销售?现在是从没有交易费到不断地提到交易百分比,想办法从实体卖家的交易上分利润。客还是原来的数量的客,只不过多了更多的代购。这几年卖家的量如雨后春笋般增加,这个小算盘打的噼里啪啦是真响呀。 二是,孔网的一些卖家靠价低把代购牢牢吸引住。一本厚厚的精装书卖3到5块,说实话我都进不来,这么优惠的价格不做货仓可惜了。综合以上两点,利润都给了代购和网站,当然大卖家除外,实体小卖家成了网站和代购的打工仔,不赔上本钱就是好事。 我们的老板网站和代购之间有什么条文,我们不知道,因为那是商业机密。
总之,今天损失一元但是有所反思,希望有实体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卖家能群策群力, 给老板提提建议,亦或者把自己遇到的刁钻买家大家共享。其实真正的买卖买双方是没有那么多问题的,就是钱换书,书换钱的关系。尤其是读书人更通情达理。因为他们认为每本书都有它的价值,更看重里面的内容。有问题的是在有库房现货的卖家和真正的读书人之间的那些人,他们从骨子里认为书不值钱是根本问题之所在。
以上只是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各位也可把自己如何止损的办法贡献一二。 ...展开全文
#以书会友# 这两年因为疫情网上交易或多或少都有受到影响,今年又赶上金融危机,各行各业都且行且看。外部环境恶化,读书人的举手投足一点也没有随波逐流。这半年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位书友现列举一二。
一,书友是东北吉林的,第一季度末吉林因为疫情一直没有办法发货,书友下了订单之后,我说明原因暂时发不了货,要不先取消,等能发再定。书友留言先点发货吧,到时记得发就行了。我打包好就放起来了。结果一个月过去了,还未解封,我又给书友留言已经自动确认收货了,但是现在还不能发快递。书友说没事,又提供了另外一个地址,看看能发吗。这个地址可以发货,就邮寄出去了,结果没几天又自动退回了,说是无法派送。第三次留言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书友反过来安慰我没事,不着急用,等等再说吧。三天后听其他书店说邮局能发挂号印刷品,我拿着退件去了邮局,邮局解释因为疫情不保时速,也有可能丢失,路上不知道多长时间,虽然书费是10元还保了个价。一周以后书友回信息收到书了,很是感谢。其实真正感谢的应该是书友的理解和信任。疫情无情,读书人是有爱的。
二,另一位老书友是上海的,上海疫情一直居高不下,书友付了书款一直没有任何督促的信息。这段时间,上海基本恢复了顺丰快递,我给书友说如果着急就发顺丰,多出来的运费我补。书友留言不急,等等吧。今年都不容易可以理解。瞬间感觉世界到处都是阳光。于是近日天天问快递是否能发,昨天发出去一部分,今天告知又不能发了,每天问快递就变成了每日一签。从付款到发货,近两个月的时间,我们的沟通就只有一次。但是印象很深刻,书友能站到卖家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必须珍惜书友的善解人意。最近只要有上传新书,这个书友都会每次拍几本,读完有的也挂在网上卖卖。读书人不是按地域论英雄,大城市书友并没有小市民的市侩,也没有吹毛求疵。反之,孔孟之乡也会有蝇营狗苟的不和谐分子。
凡事都有正反两面,大部分是为书而来后成友。买书卖书的核心是书,书是无是非曲直的物品,关键取决于用书的人。北大亦有弑母案的主角吴谢宇,北大有他何其不幸,把书中的知识都用于歪门邪道了。他只是北大茫茫群星的一个残点罢了。书被有修养的读书人收入囊中何其有幸遇到知音!反之,书被别有用心的人算计到麾下,是书的不幸,亦是卖书人的憾事。一句话总结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展开全文
#开学季# 天空刚泛鱼肚白,就匆匆往目的地赶。为了家中幼崽,不能开车。开学季,尤其是处于河北内卷之王的城市,每一所学校不管私立学校还是公立学校都是爆满,好多河北省内的家长蜂拥而至,甚至外省的家长也络绎不绝。每个开学季,都是水泄不通。
好多所谓名校从市区搬到了十几公里以外的村里,只要一开学,学校所在的位置就交通瘫痪。开发商都和学校联办,甚至就是光明正大的一家。从一个不限制户口的小四五线外的小城市,到只有买房才能落户的还是小四五线外的小城市,对于一个小城市来说,是多么的幸运拥有仅次于北上广的一线城市的户口待遇。但是对于处于其中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幸运呢?还是不幸?好多外地人看到的是幸运的一面,但是身处其中的普通老百姓都在饱受煎熬。前一段号称内卷之王之子高考移民成为热搜第一,试想他一个有权有钱有资源的内卷之王,都把自己的娃送走高考,只是作为父母为孩子不惜自己的羽毛,其他没钱没权没资源的普通老百姓的孩子,只能听天由命。
孩子要早起晚睡的拼命读书,时间精准到秒,因为录取分数一年比一年高。在父母眼里,除了要成绩,别无他求。父母倾其所有,去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一个初中,一年3万多的学费,只初中三年最少15万左右。一个普通家庭能承受的住吗?国家鼓励二胎三胎,你敢要吗?不是我们不支持国家政策,是普通老百姓实在无能为力。作为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早起晚睡,刚毕业工作红光满面,工作几年满脸的沧桑。与年龄不符的容貌是教师的最小的伤害,更多的是疾病,好多人工作很努力,也给医院交了不少的费用,甚至不能再工作。有一个老师在私立当主任,风光了一年,休了常年病假。管了别人的孩子荒了自己的娃。每天风雨兼程,每天和星辰为伴,好多的普通私立老师也是囊中羞涩。好多人说,学生教那么多学费,你们怎么可能工资不高?学生是交很多学费,没有交给老师,都交给了干教育的开发商老板!他们一边收着高昂的学费,一边克扣老师们工资,因为私立的老师没有编制,流动性也很大,所以年轻的都在拼命考编制,35周以上还有一部分兼顾别人的娃和自己的崽,40周以上的基本没有了,要么正式编制要么早已累病在家,不挣钱还花钱!
国家教育部最近在修政策,说明也认识到了教育的弊端,对于国家未来的教育是得认真考虑一下了。唯分数论怎么改 ? 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名校,学区房,教育资源的不公平都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展开全文
#暴雨来袭# 今天下午电闪雷鸣,雨下的挺急,等雨稍微小点出门寄快递。原本想着走着去,因为肯定有积水。后来怕晚了,穿上快过膝的雨鞋出门去。
刚出门,看马路上还可以,低洼处有积水。选了个近路进了街口。街口处可能比较高一些,积水沫过脚面,再往里走,水越来越深,沫过了电车的电池,心想回去吧,选其他路就是远点,最起码不会掉水塘里。转念一想,都走一半了,坚持一下就到头了。最后后者打败了前者,继续前行,这时整个汽车轮子都沫进去了,小轿车在街道行驶就像在海上的小船飘荡。我下来水已经沫过了我的雨鞋,好多水钻了进来,一走路,脚上像绑了两块石头,走起路来,溅起来的水花都把大腿的裤子都打湿了。好不容易爬到了马路牙子上还是很深,又爬上了旁边门店的台阶,站在台阶上面,看着车来车往,路上的水漫过来又撤回去,特别像站在海边浪扑过来撤回去。拿起手机拍了个短视频,苦中作乐吧!忽略地上的地板砖,真以为在海边呢!在家门口看海!有一辆面包车熄火了,停在马路中间,水漫过车门底部,来往的车辆都踩着油门奋力向前奔跑。还有两辆电动车连电,也停在路边。
此时心里窃喜,多亏没让小白出来,推着电车找水浅的地方前行,觉得以后汽车的轮子可以收起来,雨天可以当船滑,道路拥挤,可以当飞机开。时代在进步,科技也不断发展,但是新问题层出不穷,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解决新状况!
#被书友温暖的瞬间# 最近甚是乏累,身心俱疲。一是生活中,面对朋友圈中各种凡尔赛体的晒娃成绩,都是别人家的孩子。看看自己的娃考的成绩,连吃饭的心情都没有了。等花开的过程太煎熬而漫长。二是这个小书店,最近遇到几位特别挑剔的书友,有点鸡蛋里挑骨头,又想要书,又不想花钱。
但是有两位书友,就像夏日午后的及时雨,退却了多日的燥热与疲乏。一位是因为我没看清楚书名,邮错了。书友没有投诉也没有申请退款退货,而是发了一条信息,告诉我的失误,问如何处理。我立刻去库房找到正确的书重新发出去。书友也立刻给我邮回寄错的书。书友说知道你们也不容易,他就是需要这本书,晚一些也无所谓,原来善解人意互相理解真的很暖。还有一位书友定了一本书,但是因为搬库房过程中,书有磨损。品相相差太大,先在信息了发了瑕疵图片,见书友未回,我打电话描述书的情况,买书的是一位美女,她说就是来读,不在意品相,旧书无所谓,自己整理一下就能读即可。电话有3分多钟,期间有其他人问她事情,可以推测她也比较忙,还能抽出时间看书实属不易。
被像这样的书友,时不时的暖到,又有重新继续下去的动力和勇气,虽不易,且行且珍惜!
#父亲节#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作者的父亲是政府官员,母亲是大学教授,按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宝贝。可是从小到大就是芸芸众生中的另类,父亲脾气暴躁,每当惹祸,非打即骂。他甚至带他去做了亲子鉴定,是亲生的。但是父亲一直不理解为什么父母的优良基因到孩子就变异了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大家作为旁观者,最近也见到报道大学教授辅导孩子作业,也是鸡飞狗跳。但是作为当事人,都是有美好愿望的。谁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不过在成长的过程中,希望一点点降低,最后只能接受现实!
一个朋友是小学老师,班里有70来个小可爱,当然也有一部分小调皮,还有几个混世小魔王。她自己很自律,全家也很自律,所以她要求她的娃们也要积极向上,认真听话。在这个过程中,经常有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她就生气,有时小魔王能把她气哭。有一天看到她头像换了,名字改成静待花开。当时我不真正明白这4个字的意思。作为老师,有静待花开的耐心,满园春色关不住,都开了当然开心,开不了也没有关系,努力过,不忘初心,老师只是孩子旅途中的一个过客而已。作为父母,大部分人没有静待花开的勇气和耐心。父母是孩子旅途中的见证人,我们陪伴他多半生,往往会想的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大。上文中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
总有一些心理强大,特别有责任心的伯乐,今天看的文章中的母亲就是其中伟大的一位,作者也是一个幸运儿。作者最后去修车,而且做的很好。作者的母亲带他一直生活在大学的家属院里。可以想象周围别人家的孩子要么出国深造,要么国家重点,怎么也得大学毕业,而作者上的是中专汽修。从小到大他的母亲承受的压力当了父母的都深有体会。作为父母我们不要把孩子的缺点无限放大,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他们趴在天空中选父母,当他们选好了,便放弃了自由与财富赤裸裸与你见面。你作为父母是否已经身心准备好迎接在大众眼里不是完美的孩子了吗?
静待花开,作为父母我们时刻提醒自己有一颗静待花开的心,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说不定有一天花开了,也是一种意外的收获。在应试教育的今天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考上重点大学,出人头地。大部分孩子都是普通人,只要健康快乐成长即可。我们也都从孩子时期过来,父母对我们也满怀希望,有些掂踮脚能做到,有些即使努力了也未必能触到,那就要学会放弃。作为父母观察孩子,陪他们长大,面对现实,学会取舍,静静地等着他们开花。
父母也需要终生学习,毕竟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母。 ...展开全文
#我给孔网提建议# 打理这个网店10多年,今天第一次写自己的感受。起初几年没有中介保护,都是买家直接打款银行账号,我去邮局寄书,那时买卖双方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基本没有退换之类发生。随着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卖家规范了很多,实物图片,书的描述也越来越清晰。但是退换率越来越高,理由也越来越奇葩。总结下来,一是中间利用信息不对等挣差价的,下了订单付了款就闪人,留言不要留书店任何信息,不要电话联系,有问题留言的部分买家,有问题给他联系那叫一个难。真实的买家给他退他就必须从书店退了。二是不懂书的人,他要求50/60/70/80年代出版的书和现在2020年出版的一样新,旧书它经过时间的沉淀,人的翻阅都会留下痕迹。品相现在被这些人搞得越来越难定,好多店家都写品自定。三是一些有投机心理的买家,他需要书又不想花钱,他买了,有的把需要的部分撕下来,有的把需要的部分复印一份,有的把需要的部分扫描打印,然后就是找理由退款退货,就是你是实物图片,书名标清也不管用,你不同意他就投诉,品相是最好的理由,孔网客服的少爷小姐们看不看秒同意。所以这些买家越来越有恃无恐,客服都成了他们要挟卖家的最佳手段,品相是恒古不变的理由。
遇到的奇葩退货理由 看着不舒服;觉得买贵了;不是我需要的;没看清楚书名……
卖家不出版书,上传照片,上传信息,图书运输,打包用品,快递费用,置办书架,租赁库房,每一笔的手续费,刚扫了一眼,上月流水3000,光给孔网的少爷小姐们就500,6分之一,没有盈利。也不知道除了平台,你们还服务了啥?不去推广平台,都成了淘宝,京东,拼多多,当当,亚马逊的库房。你们多点广告费,让更多的真正需要书的买家知道这个网站,你们赚的不更多吗?
一同事打趣道,你们这个爱好忙活半天不挣点,还不如干点别的。仔细想想,书除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好像现在所剩无几。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