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罗天下图书
传承中华文明
首页
书店区
书摊区
新书
在线拍卖
艺术品专场
登录
/
注册
登 录
免费注册
其他方式
微信
QQ
微博
未读消息
消息
购物车
您的购物车是空的,
登录后可以同步购物车中的商品哦
登录
我的订单
个人中心
店铺
我的订单
收藏
拍卖
拍卖交易
我的竞拍
收藏
我的好友
资金账户
卖家中心
店铺
免费摆书摊
申请开店
拍卖
申请拍卖会员
客服
|
帮助中心
9:00-20:30
在线留言
客服电话
010-89648155
服务时间
客服咨询 08:00-21:00
纠纷处理
09:00-12:30
13:30-18:00
图书审核 09:00-18:00
监督与建议
送至 北京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安徽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澳门
台湾
香港
海外
网站无障碍
手机孔网
下载手机孔网
功能更全、体验更好
iOS
Android
iPad
微信扫码逛孔网
无需下载,扫码即可访问
抢5折好券
首页
#
送别蓝天野
#
2022年6月8日下午,“七一勋章”获得者,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表演、导演艺术家蓝天野,因病在北京离世,享年95岁。
9.6万
浏览
22
内容
+关注
分享
表情
图片
长文章
商品
7
/2000
发布
最新
热门
东创艺术馆小张
2022-06-24
+
关注
#送别蓝天野#
“七一勋章”
“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60周年表彰”
“中国话剧金狮奖”
“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
“全国德艺双馨奖·终身成就奖”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获得者:蓝天野老师签名
纪念收藏版书画集
...展开全文
蓝天野书画集(签名本)馆藏
蓝天野
¥1688
九品
1262人阅读
2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0
豪哥书店
2022-06-21
+
关注
#送别蓝天野#
夜色🌃下的黄昏🌆、
数字新媒体营销(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电子商务系列)
林波
¥15
九五品
290人阅读
1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3
弓长张9
2022-06-18
+
关注
#送别蓝天野#
蓝天野:再见,再见了(三)
他有着老派的重感情的一面,这让他的一些故事,总能隔着遥远的时空产生回响。
80年代导演的《吴王金戈越王剑》,是他找作家白桦写的,写完之后,白桦编剧的电影《苦恋》被批判。北京人艺因此搁置了《吴王金戈越王剑》。一年后风声过去,蓝天野重启这部剧,在北京演出后反响热烈,有几位中央领导都给了很高评价,遂启动全国巡演。
演到70多场的时候,白桦打来电话,问这个戏还在演吗,当时白桦的编制在武汉军区,他说部队内部有人说,北京正在演一部白桦的戏,是在影射某些现象。蓝天野没在意,后来才知道,因为这个戏,白桦被批判了一年多。
31年后,2014年,北京人艺请蓝天野在执导过的14部戏中挑一部复排,他没有任何犹豫,就选了《吴王金戈越王剑》。这既不是他影响力最大的作品,也不是剧本名气最高的一部。个中原因,是“为了白桦这部才情横溢的剧本,却在当时遭遇到不正常的舆论环境”。他给身在上海的白桦打电话,白桦很惊讶。这部剧重新讲述了“卧薪尝胆”的典故,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终于完成复国大业后,却私欲膨胀,重复了吴王的悲剧,是个以史为鉴的故事。“大的舆论环境不一样了,这些戏既是好戏,也有现实意义,这才是我们搞戏的原则。”蓝天野露出固执的一面。
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2021年年初,94岁的蓝天野拄着拐杖走进人艺排练厅,再次复排《吴王金戈越王剑》。他又想起了两年前去世的老朋友白桦,神色哀伤,哽咽着说,白桦写这个戏,其实是一种浓浓的家国情怀。可在那时,却遭遇相反的误解,蓝天野半生都没有释怀。
“忏悔是需要力量的,而宽恕需要更大的力量”
到了80多岁,蓝天野偶尔去小剧场看看年轻人的新戏。有一次,在胡同里的蓬蒿剧场,他对剧作家万方说,想让她写一出关于两个老人的戏。他本想借此跟上海的老朋友焦晃合作一把,结果机缘巧合之下,这出戏被央华戏剧签约制作,由赖声川导演,合作者变成了李立群。
剧名叫《冬之旅》,主题是深邃的。两个主角陈其骧和老金,年轻时是同学和最好的朋友,后来在“文革”时期,陈其骧迫于压力出卖了老金,害得他含冤入狱、家破人亡。到了暮年,陈其骧找到多年未见的老金,想要求得他的原谅。万方将主题定为伤害与宽恕,原名就叫《忏悔》。
万方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说,蓝天野对剧本没有提任何要求,她构思内容的时候,想到了自己父亲曹禺,想到了那一代人的经历,她最熟悉的就是“文革”十年。她以最残酷的年代作稿纸,为父辈做心灵传记,“忏悔是需要力量的,而宽恕需要更大的力量。”
蓝天野喜欢这个剧本,第一次看剧本就很感动。“一个演员最怕的就是遇到让自己心动的戏,这个剧本真正打动我的还不仅是剧中那些经历,还有一种释放。”他说。
《冬之旅》巡演了五六十场,还去了台湾的剧院,所到之处都引发轰动。“我想天野老师对这个戏是投入了全部情感的,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剧终,当蓝天野拄着拐杖走下舞台,万方感觉他已经与老金身心合一。
“这个戏有他的人生经历。他不是在别人的角色里唱自己的歌,是在自己的命运里唱着大多数人的悲欢。”央华戏剧艺术总监、《冬之旅》制作人王可然如此解释这种身心合一的状态,他觉得耄耋之年的蓝天野,爆发出了高能的表演能量。每次他都得攥紧手心、拎着一把汗从头看到尾。
蓝天野人高马大,轮廓分明,大半辈子都留着帅气的背头。万方觉得,他身上有一种气质,所以戏路也多是《茶馆》的资本家秦二爷、《王昭君》的呼韩邪单于此类角色。《冬之旅》里,他通过老金这个人物,终于脱掉了那层“高贵的外衣”。老金是一个尝尽苦难的受害者,如今步入苍凉的晚年,蓝天野演出了极生活化的暮年气息。
这出戏对人的消耗极大,92分钟里,88岁的蓝天野和63岁的李立群每一秒都在台上,即使对年轻演员都是体能的考验。每次演出前的下午,蓝天野都要跟李立群再对一遍词。开演之前,俩人在后台手拉着手互相打气。
蓝天野非但没感觉到疲惫,戏剧热情反而持续燃烧。他还有一个心愿,希望能最后导演一部戏,主题是曹雪芹。他跟《杜甫》《李白》的编剧郭启宏邀约过,郭以准备工作太重婉拒,又跟《甲子园》的编剧何冀平提起,何倒是答应了,但当时手里的工作太多,只能等等。这一等,就再也没等到。
“他是一个自在活着的人,做的事、说的话都是他想做、想说的。”万方说,“所以他不断演戏,我觉得也是自己的心愿。没有考虑那么多,没考虑要为艺术生涯留下什么光芒,他不会想到这些。”她从小生长在北京人艺,蓝天野是看着她长大的“天野叔叔”,两人相知颇深。
借着万方写的故事,蓝天野透露过自己的暮年心境。他说,关于忏悔、原谅和回忆的主题,也正是自己思考着的人生命题。虽然已经快90岁,但生活中很多事情就是放不下,那是人与人之间的伤害,以及之后的宽恕、谅解。
《冬之旅》里,老金和老陈促膝相谈,烫平了纠缠半辈子的心结。不止是放下恩仇,而是穿越绝境,进入了生命的另一个境界。
...展开全文
乡土集 剧本
¥25.00
九五品
251人阅读
1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1
弓长张9
2022-06-18
+
关注
#送别蓝天野#
蓝天野:再见,再见了(二)
一个箭步跨进门槛,撂下掖在腰间的长袍大襟,甩开绕在脖颈的辫子,伙计赶上来,接过马鞭,一连串动作一气呵成,令人过目不忘。
1987年,蓝天野在六十的年纪上准时离休,似乎决绝地彻底告别话剧,专心从事书画。在别人邀请下,偶尔也演演电视剧。那几年,他在《封神榜》和《渴望》中的无心插柳之作,为他赢得了全国上下的认知度,之后彻底离开公众视野。
可能没人想得到,后来,蓝天野还能演到90多岁,并且活到了95岁的年纪上。他年轻时是人艺有名的“病秧子”,病根是“大跃进”时落下的,当时突击排戏,连《茶馆》这种不是革命题材的戏,也拿来“大跃进”,每天演三场。演戏之余,还要参加大炼钢铁、砸矿石,身体吃不消了。从30出头,他没有哪天不靠安眠药睡觉。因为低血压,不止一次晕倒在后台。谁成想离开戏剧以后,身体却奇迹般地好转了,血压也回归正常,倒成了老一代里最硬朗的人。
84岁那年,在人艺领导的力邀下,他回到阔别19年的舞台,出演了话剧《家》。蓝天野的“衰年变法”竟从此开启。
“你是人,我也是人!”
既然重回舞台,蓝天野想做些不一样的东西。他的决心,从回归之作《家》的选角上就显现了。
2011年,北京人艺时任院长张和平在食堂里张罗了一场“鸿门宴”,座上宾是朱旭和蓝天野两对夫妇。酒过三巡,张和平话锋一转,请两位老人家出马,在即将新排的《家》里饰演角色。此时距离蓝天野最后一次演话剧,已经过去了19年。朱旭答应得很干脆,他一直没有离开过话剧舞台。而蓝天野对演戏已经生疏太久,连连推辞。谈话陷入尴尬,朱旭夫人宋雪如适时打了个圆场,说这件事很重要,回去先认真想想,再给剧院答复。
几天后,蓝天野的答复还是不想演,但在场的几位人艺领导都没松口。于是闲聊起来,蓝天野谈起了艺术,说按照常规想法,肯定是让我演高老太爷,让朱旭演冯乐山,但艺术创作要反向思考,我从来没演过反面人物,如果我演伪善人冯乐山呢?没过多久,人艺领导就找朱旭商量,对调角色。自己说出的话成了真,蓝天野再也没有理由推辞了。这一年,他凭借《家》重返话剧舞台。他已经84岁,重心早就转移到了画画上。
第二年是北京人艺建院60周年,剧院以一部新剧《甲子园》纪念甲子之年,又把蓝天野搬出了山。
这是个发生在敬老院的故事。蓝天野出演主角老建筑师黄仿吾,人艺的朱琳、朱旭、郑榕等老演员都上了舞台,六位主演平均年龄82岁。一轮演下来,蓝天野觉得并没有生疏,反而比以前长进了。长进的是生活经历,对人生、社会和人的认识理解有了变化。为什么过了近20年,还能找回感觉?他讲过,不是说演戏的能力和技巧有多好,而是感觉戏剧就是他的这一生,是人生在教他如何创作。
年轻时,他演剧里的老人,后来他比角色还老。
《茶馆》最后一场戏,王掌柜、秦二爷和常四爷撒着纸钱祭奠,在绝望中互相告别。这是中国话剧舞台上的经典一幕。经历了“文革”十年停演,1979年复排的时候,蓝天野对这场戏有了彻骨的领悟。“我亲眼目睹了一些人遭受折磨、囚禁……不仅是身体上的摧残,更有对心灵、人格的打击和侮辱,”他曾回忆说,“不仅是知道、了解,是有了体验。”
《甲子园》里,黄仿吾讲起老楼的陈年往事,“1945年,这里是中共地下党联络站。”那一刻,似乎也是暮年的蓝天野在追忆自己的一生。1945年,蓝天野就是一名北平地下党,他的家就是地下党据点,有电台,架着天线。就在那时,他开始投身戏剧,那是上级派下来的工作:用戏剧开展革命活动。
蓝天野这个名字也是为了地下工作起的化名,他原名王润森,1927年出生在河北饶阳县,满月时随家人迁居北平。1948年冬,平津战役迅猛发展,北平已成孤城,他随组织转移到石景山发电厂,解放军司令部过年时给他们送来一头猪、一只羊。转年,北平解放,他是第一批进入北平城的胜利者。剧里金奶奶回忆,“大姑娘、小媳妇上街扭秧歌”,正是解放军入城式的场景,22岁的蓝天野站在天安门金水桥上,看到了这一幕。
回忆来到1968年,“这里被洗劫一空……爷爷就惨死在这棵大树下”。这样的场景,他也见过。
1966年,文化大革命来了,北京人艺里贴出第一张大字报,从莫里哀的话剧《悭吝人》中牵强地挑出一句台词,把北京人艺批成文艺黑线的大黑窝。蓝天野和同事梁秉堃觉得可笑,第二天就写了一张大字报反驳,署了俩人的名字。那时,他还不知道这场运动是怎么回事,他归结为自己“思想一贯正统”。他俩顺理成章成了北京人艺最早被冲击的人。在一次开除他党籍的讨论会上,单位同事纷纷举手赞同,一位老大姐还主动揭发他,说他去过她家,鼓动她围攻造反派。蓝天野哑然失笑,他连她家在哪都不知道。
《甲子园》里,每讲到一个时期,剧里就会放出当时人留下的字迹,也有蓝天野写下的一句话。他挥手写下七个字:“你是人,我也是人!”
政治运动带来的创伤,也许让他对人与人的信任更为珍视。
...展开全文
谁在舞台中央
¥15.00
九品
261人阅读
1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4
弓长张9
2022-06-18
+
关注
#送别蓝天野#
蓝天野:再见,再见了(一)
原创 倪伟 中国新闻周刊 2022-06-18 07:28 发表于北京
只要他还站在舞台上
就是中国话剧的一个坐标
现在,旧的坐标隐退了图片
6月8日午后,蓝天野在睡梦中离世的时候,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里正忙成一团。4天后就是人艺70周年院庆的大日子,全院上下都在忙着准备纪念演出和每天晚上的直播。有记者在排练厅碰到了濮存昕,他似乎对这一天早有准备,微笑着说:“很圆满,他精彩的一生像一台戏一样,该谢幕了。”语气安宁、释然,但眉眼低垂的一瞬,流露出疲惫和恍惚。
濮存昕说,蓝天野得了很重的病,拒绝治疗了,“非常好的选择,为什么要那么痛苦。他最后是吃不下东西了,蜡炬成灰泪始干。”年初的一次电视采访中,蓝天野透露自己患了胰腺癌。
人艺70周年的重头戏,是院庆正日子当晚第二代《茶馆》班底的集体演出,并且首次现场直播。梁冠华饰演王掌柜,濮存昕饰演常四爷,杨立新的角色是秦仲义。1958年,《茶馆》首演,秦仲义是蓝天野演的,那时他刚刚30出头。同台的人有于是之、郑榕、英若诚、黄宗洛等等,老舍编剧,焦菊隐、夏淳导演,那是人艺的创始一代,也是黄金一代。
那一代之中,蓝天野是最后一位从舞台上离开的。2020年,他还登台参演了《家》;2021年,他第三次导演《吴王金戈越王剑》。他曾经说:“我对这一生,有时候还比较满意,甚至于有点小得意,但是更多是一些波折、坎坷,我觉得是人生教给我,在舞台上怎么去创作。”只要他还站在舞台上,就是中国话剧的一个坐标。现在,旧的坐标隐退了。
“演戏也就那么点儿事”
“他有一种骨子里的体面。”央华戏剧艺术总监王可然看得出,蓝天野的这种体面,来自于内心坚定的价值观。你尊重了,他就会很开心,把你当自己人,你没尊重,有时候就会碰钉子,“他有很多棱角”。
放在戏剧上,王可然觉得,蓝天野的价值观就是“坚定地、彻底地维护人艺的尊严”。这发生在蓝天野身上毫不违和。“人艺的江山是他们打下来的,人艺的戏剧流派是他们奠定的,”王可然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那一代人有荣耀感,他(这么想)是最让我能够接受的”。
蓝天野是北京人艺黄金一代的遗存。那代人从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活跃到上世纪90年代初,塑造了北京人艺的戏剧风格,焦菊隐所称的“中国学派”,也是在他们的表演中建立的。他们最为公众所知的集体之作,首推《茶馆》,如今看来光芒万丈的班底,当时只道是寻常。
蓝天野饰演资本家秦仲义,在剧本里,老舍形容这个角色“穿得讲究,满面春风”,跟蓝天野相貌堂堂的气质十分合衬。1956年年底,老舍写完剧本,北京人艺建组、分配角色。蓝天野并不熟悉资本家,他拿到角色后立刻去体验生活,到前门、安定门一带泡茶馆,跟企业家交上朋友。
那时候做事不着急,《茶馆》首次排练,花在体验生活上的时间比排练还多。体验生活回来了,焦菊隐导演要求演员先做角色的生活小品,以此建构自己的人物,最后才开始排戏。蓝天野编了个叫《鹌鹑斗》的小品,说秦二爷得了只绝顶出色的鹌鹑,被庞太监看上了,秦二爷故意狮子大开口,让庞太监买不起。接着,他又让人把鹌鹑送到庞太监府上,这表面人情让庞太监受到极大侮辱,命人炸了下酒。秦二爷听了,只冷冷回敬了句,庞太爷,您好雅兴。小品一演,满座叫好。
对人艺的这些风格和方法,蓝天野有着骨子里的认同。85岁出演《甲子园》时,虽然已经历经沧桑、满身阅历,他依然花了一番功夫从内心建构出角色的形象。北京人艺重视的“深刻的内心体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从自我出发”理论,都给了他启发,终身受用。而这些理论曾经遭到否定,他自然愤愤不平。
这并不意味着顽固。“小鲜肉”被广为诟病的那几年,有人问到蓝天野,他却发出了声援。他说,“小鲜肉”是侮辱性称呼,一个演员不一定成为一个艺术家,你可以说演得还不够好,但不要侮辱他。
有人提出“北京人艺演剧学派”的说法,他也不同意。他说,人艺历经数十年确实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但不能以中国话剧的龙头老大自居,“演戏也就那么点儿事”。
这么点儿事,他想了一辈子,也干了一辈子。
1952年北京人艺建院起,他就随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合并到了人艺。他演过《明朗的天》《北京人》《茶馆》《关汉卿》《带枪的人》《蔡文姬》《王昭君》等70多部话剧,经典角色有《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茶馆》中的秦仲义、《蔡文姬》中的董祀、《王昭君》中的呼韩邪单于等。转入导演编制后,他又执导了十多部中外话剧。
经历过恍如隔世的人事动荡,演戏的方法和心境都在转变。
初次演《茶馆》的时候,蓝天野31岁,正是秦仲义在第一幕的年纪;到了第三幕,角色已经70多了,他得使劲儿演。1992年最后一轮演《茶馆》时,半生过去,他已经65岁,第一幕倒成了难题。为了演出青年秦二爷的潇洒,他改了亮相的方式,将秦二爷设定成策马而来的状态。
...展开全文
茶馆
¥8.00
九品
192人阅读
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
图书特卖
2022-06-16
+
关注
#送别蓝天野#
炒股
牛股起飞:主升浪实盘操作技巧
麻道明 著
¥16.00
九品
349人阅读
1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3
香阁轩
2022-06-16
+
关注
#送别蓝天野#
,
红星照耀我的福州
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
¥10.00
九五品
214人阅读
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9
金鸡山下涂鸦人
2022-06-14
+
关注
#送别蓝天野#
蓝天野,一生坚守,只为真善美
蓝天野,是我崇敬的老艺术家之一。依稀还记得他在《渴望》《茶馆》《家》等一批影视、话剧作品中扮演的形象,虽没有现代滤镜下的那种光彩照人,但精准朴素,性格鲜明,回韵悠长。
毛主席曾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一辈子做好事”是一个人的初心、人品、定力所决定的。为人、从艺、处事,概莫能外。《正道与旁道》(韩秋生遗作)说的好:“处事应物要不为情为欲所牵,不为财物所迷。这是由于无我则公、公则明,明则处事当,而尽物之性矣。若以我观物,则爱憎横生,不免任情,任情则私,私则昏,昏则颠倒错乱。”反观莫某,得了外国主子的赏赐,便“小我”膨胀,爱憎横生,称“文学从来不是歌颂的工具”云云,向外国主子摇尾乞怜,其状令人不齿。
这便是我对老艺术家蓝天野崇敬的原因,一生坚守,初心永在,只好心中的艺术,为了艺术作品直抵人心的真善美。
正道与旁道
韩秋生遗作
¥50.00
九五品
3160人阅读
28人点赞
收藏
1
评论
28
天津古文化街书店
2022-06-13
+
关注
#送别蓝天野#
我家书店物美价廉,现有包邮活动!!!!!!!!!!!!!
正念的奇迹
一行禅师 著
¥34.50
九品
442人阅读
1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0
涵轩书屋
2022-06-13
+
关注
#送别蓝天野#
人体就像一座城市,人体的经络好比城市的交通,过度的情绪会导致交通负荷过重,进而堵塞
所以我们平时需要控制好我们的情绪哦~
718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
棒棒9999
2022-06-11
+
关注
#送别蓝天野#
子牙封神,河北美术九轩封神收官之作,李翔绘画
子牙封神,河北美术九轩封神收官之作,李翔绘画
李翔
¥80.00
全新
261人阅读
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8
萤火虫书屋
2022-06-10
+
关注
#送别蓝天野#
读书使人有个好心情^_^^_^^_^
古龙作品全集(全53册)
古龙
¥1418
九品
1566人阅读
2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2
文元文化古旧书店
2022-06-09
+
关注
#送别蓝天野#
蓝天野(王润森)老先生,请您一路走好!
静海书画四百年 包邮
¥85.00
全新
310人阅读
1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1
弓长张9
2022-06-09
+
关注
#送别蓝天野#
蓝天野逝世:姜子牙“封神”(四)
他和李立群一样,吃的是和工作人员一样的盒饭,一天他没有胃口,但硬着头皮扒拉着盒饭往嘴里送,他对李立群说,“我这个饭是为别人吃。你不知道,如果我一顿饭不吃,会有多少人来问候我。”
他不愿因为自己身体的原因给剧组工作人员增添麻烦。一次在剧场彩排,蓝天野突然感觉身体不适,排练被迫取消了。那一天,他情绪低落。蓝天野拒绝将年龄大作为自己在专业上松懈的理由,他为因自己的“不健康”而耽误进展向每一个人道歉。
可万般小心,即使自己再好强,蓝天野还是在巡演首站上海感到了不适。
2015年5月起,《冬之旅》开始在各个城市巡演,首站上海原计划的三场演出的票在一周内售罄,于是又加演两场。演出期间,他已经感觉到不适。最后一晚开演前,蓝天野独自坐在后台休息室,面容疲惫而严肃。蓝天野一向把自己收拾得很体面,但这一天,他发型显得凌乱,出门前无心打理,这让旁人担心。这一天他看着化妆镜里的自己,再次体会到什么叫力不从心。
返京次日,蓝天野生病了。他被送进医院,连续打了多日吊针,医生嘱咐需要休息。
蓝天野第一时间发短信告知了王可然生病之事,虽然他一再表示医生说并无大碍,但仍提醒对方“以防万一”。王可然慌了,生病就是停演,他没有任何B方案。
幸运的是,下一站福州站的演出,蓝天野如约站在了舞台上。之后每周,蓝天野都搭飞机往返北京和演出城市之间。
戏中的情节设定是在冬季,在今年春夏季的巡演中,观众穿着单衣坐在台下看戏,而88岁的蓝天野,需要穿厚重的棉袄、大衣,还要系上围巾,在舞台上聚光灯底下表演。一场戏下来,衬衫湿得能挤出水来。
不想告别的演出
蓝天野工作室的显眼位置,挂着一件《甲子园》所有演职人员签名留念的纪念T恤。2012年《甲子园》共演出26场,票房826万,上座率接近百分之百。几位都超过80岁老人重新站在舞台上,而观众则带着朝圣和告别的心情而来。如今,朱琳已经故去,朱旭2012年脑血栓之后行动不便,那次成了人艺第一代演员在舞台上最后的聚会。
这是一代人的告别,他们也带走了人艺最引以为傲的东西。“他们有对艺术的真诚之心。”熟知那一代人的万方,在《冬之旅》和蓝天野深度合作后,如此由衷表示。
朱琳曾在退休后跟院里领导请求,“我实在太想演戏了,让我在台上转一圈也行啊。”在《甲子园》里,90岁的她得以如愿,她的戏有3分钟。当朱琳坐着轮椅一上台,安静的观众席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在剧场,这种干扰正常演出的掌声是不常见的。但在这时刻,观众和演员之间已经达成了默契,他们都明白,这是彼此在剧场的重逢与诀别。绝无仅有,无法再现。
就如1996年,张和平请到69岁的于是之复出,参演话剧《冰糖葫芦》,那时他不能说话已经1年多了,当朱琳带着作为群众演员的于是之走上舞台,全场掌声雷动。这也成为于是之先生在舞台上最后的亮相。
从这点上说,蓝天野又是幸运的。因为身体原因,他不得不早早结束演员生涯,不曾想孱弱的身体在晚年补偿了他,使他能在近90岁时,担纲主演并情绪饱满演满105分钟。万方记得,福州的巡演结束后,在剧场回宾馆的车子上,天野叔叔坐在她身边,不由自主地哼起了歌。万方没有搭话,只是安静地听着,她心里明白,此刻,天野叔叔心里是满足而敞亮的。
蓝天野17岁第一次上台演戏,是被好友苏民拉去参加学生剧团的活动,演的是《日出》里的黄省三,一个卑微、软弱的银行小职员。
今年他88岁,抵挡住衰老、病痛,依然得以主演的身份站在剧场,他是唯一的一个。很多晚辈向他竖起大拇指,“这是一个奇迹”。对于那些慕名而来的观众而言,与其说是来看蓝天野演戏,不如说是与那个黄金时代再次相会与告别。
蓝天野说有一段时间他一直在想,自己究竟是怎么走上剧场这条道路的。年轻的时候,蓝天野最喜欢的是画画,他17岁考上国立北平艺专,满心兴致都在绘画上。
而阴差阳错成为职业演员,多少有些“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的意味。蓝天野不是一个天赋型的演员。但他说过一句话,“艺术创造,如果能做得更好一些,为什么不呢?”
再次在蓝天野北京的家中见到他时,他已经结束了上半年的巡演,气色也好了许多,又见到他平日里一丝不苟的着装打扮,大背头发型,每一根头发都服服帖帖的,老式镜框的眼镜,雕琢精致的拐杖,他语气平缓,散发着老艺术家的淡定、超脱。他已欣然接受命运在生命的黄昏为他提供的另一抹亮色。
就像在《冬之旅》的尾声,蓝天野每次拄着拐杖走下场之前,都会回望这个舞台,像是一种留恋,也是一种告别。
...展开全文
家
¥20.00
九品
469人阅读
1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13
李与善
2022-06-08
+
关注
#送别蓝天野#
蓝天野(王润森)老先生,请您一路走好!
今天下午在工位上,突然看到手机屏幕弹出老先生在家中安详辞世的信息,忍不住偷偷落泪多时!
昨晚,好像是央视电影频道播放话剧《龙须沟》剧组的起源时,顺道提到了老先生,当时我妈还问蓝老爷子还健在吗?我说老先生好着呢,去年还荣获了“七一勋章”。
谁曾想,今天老先生就已离去,心中顿觉无比悲痛!
老先生62岁那年饰演的姜子牙,仙风道骨、豁达睿智,七分亲和而又隐约有三分不怒自威的长者风范和气势,令人钦慕,堪称经典,至今无人超越!1999年那年我重看《封神榜》,当看到最后一集老先生饰演的姜子牙封完诸神,自己一无所得,被申公豹嘲笑时却又洒脱不辩,是何等的坦荡磊落和潇洒大气!姜子牙这一角色不也正是我党为国为民、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名利得失的真实写照吗?!那一瞬间,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为曾经的自私狭隘而羞愧悔恨。从此一直敬仰老先生。可惜人生匆匆,总要踏上归途。
先生如今驾鹤西去,人间从此再无子牙。
老爷爷,您走好!
...展开全文
2620人阅读
2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6
热门话题
#踏春好时节#
8.8万
阅读
121
内容
#晒晒书架#
1298.2万
阅读
1.3万
内容
#老信封里的时光印记#
23万
阅读
145
内容
#二手书上的有趣文字#
19.2万
阅读
170
内容
#印象深刻的书籍快递包装#
43.3万
阅读
377
内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