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画#

+关注
分享
表情
图片
长文章
商品

5/2000

发布
  • 最新
  • 热门
#日本画# 去年秋天,山种美术馆举办了开馆十周年纪念特别展览,“速水御舟—其人与艺术—”展。这个展览创下了山种美术馆自开馆以来的入场人数纪录。这不仅是因为这是自昭和29年以来首次举办的一场大型展览,而且也反映了人们对御舟艺术的浓厚兴趣,御舟作为“幻之画家”的神秘形象对日本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展览策划之初,相关人士就希望以某种方式留下御舟的优秀作品,展览逐渐进行的过程中,来自各方的呼声越来越多,希望出版御舟画集。基于这样的期待,全彩限量版画集的出版计划得以推进,由山种美术馆负责编辑,由日本经济新闻社出版。因此,在展览中展出的作品,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展出的作品,都力求收录御舟的代表作品尽可能多。然而,有两三件作品由于所在不明或其他原因而无法收录,这实在令人遗憾。

在这个画集中,我们收录了全部作品的原色图版,并利用最先进的印刷技术,力求再现御舟的绘画技法,深入挖掘御舟艺术的精髓。我们对取得的一定成果感到自豪。

此外,本画集还包括了河北伦明撰写的御舟论、详细的作品数据、更准确的年表和参考文献,希望能为今后的御舟研究提供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画集即将完成的时候,“炎舞”和“名树散椿”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产。特别是“名树散椿”作为昭和时代的美术品首次被指定,这对于本画集的相关人士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最后,我们要对本画集的出版表示深深的感谢,特别感谢吉田幸三郎先生及其家属、河北伦明先生以及各位藏家。

昭和五十二年四月

山种美术馆 日本经济新闻社

---------------

速水御舟《曙色·春宵》
被指定为“重要文化遗产”的速水御舟本名莳田荣一,后因继承外祖母姓氏而改姓速水。他自幼爱好绘画,小学校高等科(相当于现在的“初中”)毕业后便进入安雅堂画塾求学。“安雅堂画塾”是松本枫湖于明治初期开办的绘画学校,实行自由放任主义,允许门下弟子各自发挥艺术个性而不加限制。

当时画号“禾湖”的御舟通过摹写学习了南画(即宋元文人画)、琳派(江户时期的一大画派,以尾形光琳等以“琳”为画号的数代画家为代表,画风豪华鲜丽、多用金箔为底色)等各类古典绘画,创作了以历史画为基础的《小春》、《锦木》以及仿菱田春草《蓬莱山图》的《蓬莱图》等作品;另一方面,御舟还受到师兄今村紫红的影响,将南画技法引入日本画,创作了《近江八景》、《洛外六题》等抒情色彩浓郁的风景画。

日本大正初期,随着西洋印象派被杂志《白桦》介绍到日本,被称为“东方的印象主义”的南画得到重新评价,今村紫红和御舟等人的画作被冠以“新南画”之名而备受好评。御舟将传统日本画的色彩表现手法、南画的气质和笔法、琳派及后期印象派的各种要素融合起来,不断追求着不拘泥于流派或固定形式的“艺术的自由”。如作于1915年的《短夜》,描绘树叶与果实时使用了南画的点描技法,又运用了琳派的色彩叠加手法,画面中央屋内蚊帐中的人物以后来成为御舟之妻兄的吉田幸三郎为原型。

25岁前后,以《洛外六题》受到画坛注目的御舟迎来了创作生涯的转折期。此时他作画多用青蓝色,以《洛北修学院村》为代表。该画描绘了初夏薄暮时分的京都北郊,以写实为基础,仰视群山与俯视村落的两种不同视角在画中 共存,崭新的色彩和构图显得如梦似幻,蕴含着田园牧歌式的情调;同时该画也显示出脱离今村紫红的影响、转向强调精密描写的画风的过渡性一面,如描绘房屋、人物时采用南画手法,而呈现各种草木叶片枝条的笔法则极为精细。

精密描写的顶点即为创作于1920年的《京都舞妓》。该画连榻榻米的一丝一缕都描画得十分精细,运用日本画的画具尽可能地呈现出了油画的质感。御舟仔细观察舞妓身着的和服、她周围的花瓶、团扇等物件以及舞妓的神情,将目力所及之处、甚至是饰物的细节部分都纤毫无隐地加以呈现。该画发表当时震动画坛,被视为离经叛道、背离日本画的作风而大受批判,但如今已被认为是御舟的代表作之一。

此后,御舟将这一实验性的手法运用到静物画、风景画创作中,1921年创作的一系列静物画便是最为凝练的作品结晶。御舟受到相识的西洋画家岸田刘生的静物画风格的影响,他所描绘的水果、陶瓷器皿等物体,甚至令人感觉仿佛能亲手触摸到一般。金色或素色背景的非现实的空间中描绘了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的事物,不仅令观者产生超现实之感,也更突出了静物的存在感。

1918年前后起,御舟一直研究如何用日本画的画具表现油画质感,《炎舞》堪称其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1925年夏天,御舟与家人一同在轻井泽避暑,每晚焚火并聚集在火焰周围的飞蛾进行写生,由此创作了该画。该画融合了写实性、装饰性和象征性,是一件呈现出严格的形式美的罕见作品。画作一方面承袭了佛画和传统绘卷的形式化描写手法,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御舟独特的观察视角——形式化的火焰占据画面中央,火焰外侧的朱红色微微映照着黑暗的背景,四溅的火星含有强烈的写实性。御舟曾对妻兄说过,这是“即使叫我再画一遍也无法复制的颜色”。
...展开全文
4918人阅读
1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0
#日本画# 平山郁夫系列之六——(佛教传来1)

平山郁夫喜欢佛教艺术,他的作品也多表现佛教的主题,特别是1959年,29岁的平山郁夫以《佛教传来》入选日本第四十四届院展。1962年,平山郁夫又以佛教题材的画作《受胎灵梦》入选院展,并荣获当年的美术院奖及大观奖,也因此,平山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金资助到欧洲留学。1964年,平山郁夫再次以佛教题材的画作《佛说长阿含经卷五》在四十九届院展中获日本“文部大臣奖”。这一年平山也成为了东京艺术大学的讲师。
此后,佛教的主题一直是平山郁夫绘画的重要题材。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平山郁夫不断参加有关中亚、印度等地佛教遗迹的考察与写生活动,七十年代以后,差不多每年他都会到沿着丝绸之路到中亚以及印度等地考察和写生,创作了大量的具有中亚地方风情的作品,这些色彩深厚、手法独特的作品中,表现了画家的独特的宗教情怀和审美眼光。
450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
#日本画# 平山郁夫系列之五——(金)

平山郁夫先生的作品享誉世界,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1988年,平山郁夫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亲善大使,主要负责抢救世界文化遗产方面的工作。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亲善大使,平山郁夫先生通过绘画,常年坚持促进国际间的美术及文化交流,促进东西方文化的相互理解与融汇。特别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传承传统文化方面,他倾注了不少心血,在这方面的贡献受到国际上的赞誉。平山郁夫先生经受过战争的苦难,他深知和平来之不易,因而倍加珍惜和平。他主张应当“正视历史,开创未来"。他长期坚持以绘画艺术和文化友好交流,呼唤和维护世界与日中之间的和平,为此做了大量积极和有益的工作。因此,平山郁夫获得了“当代唐玄奘”的称号。

平山郁夫出生于濑户内海的一个小岛上,留下了许多为日本画赋予崭新内蕴的作品。他的艺术生涯就是求索个人绘画语言的旅途,支撑他创作的也是在他一生的绘画生涯中钟爱的三种颜色:故乡的大海中蕴含的神秘的「青」,在苦难的青年时代从佛教中获得救赎的「金」,疗愈伤病的旅途中寻求到充满自然生命力之美的「绿」。
...展开全文
434人阅读
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
#日本画# 平山郁夫系列之四——(金)

平山郁夫与敦煌之缘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第一次访问敦煌莫高窟时,敦煌文物研究所的所长常书鸿热情接待了他。他在感受到敦煌壁画强烈魅力的同时,也深深为以常书鸿为代表的研究者们在莫高窟前那样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壁画临摹与研究工作的精神所感动。他决心要为敦煌做一点什么。于是回到日本后,他开始为敦煌石窟的保护募集资金。1988年,时任日本首相的竹下登准备到中国访问,除了北京之外,不知道还可以访问哪里,于是平山郁夫向竹下登建议:一定要去敦煌。这一年,竹下登访问了敦煌莫高窟,并决定援助建设敦煌石窟保护研究陈列中心。同时,平山郁夫通过民间捐款的形式,向敦煌研究院捐款2亿日元,在这个基础上, “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 得以成立。
平山郁夫喜欢敦煌艺术,他在任东京艺术大学校长期间,常常率领学生到敦煌观摩学习敦煌艺术,并要求学习东洋绘画的学生必须去敦煌学习过才能毕业。平山郁夫有较长时间在联合国教文组织担任亲善大使,常常奔走于中亚、南亚和中国等地,为中国的敦煌莫高窟、阿富汗的巴米扬石窟、柬埔寨的吴哥窟等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又担任日本文化振兴财团理事长,又是东京艺术大学的校长,日中友好协会的会长等等。在这样不断地奔波繁忙的日子里,作为一个画家,他始终没有放下画笔,走到哪里,他就画到哪里,即使是一幅速写、一张线描。他都在不停地画。在莫高窟参观时,作为社会名流,不断地有媒体或各界的要人会找他,但他总是要求有一些时间在洞窟里画一点画,记录下他的感受。
(以上转自百度百科)

平山郁夫出生于濑户内海的一个小岛上,留下了许多为日本画赋予崭新内蕴的作品。他的艺术生涯就是求索个人绘画语言的旅途,支撑他创作的也是在他一生的绘画生涯中钟爱的三种颜色:故乡的大海中蕴含的神秘的「青」,在苦难的青年时代从佛教中获得救赎的「金」,疗愈伤病的旅途中寻求到充满自然生命力之美的「绿」。
...展开全文
450人阅读
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8
#日本画# 平山郁夫系列之三

1979年,平山郁夫第一次来到了敦煌,写生的同时,开始为敦煌的保护而奔走。中国文物法第一条就规定,中国的重点文物由中国人自己来保护,而他一个外国人,顶着当时繁琐低效的办事程序,为了使敦煌尽可能长久地存在下去,动用了自己在日本和中国所有正式、非正式的关系,最终促成了敦煌合作保护项目。在当时,日本国总理大臣用于这类项目的金额是100万美元,而平山一人就捐赠了200万美元。在平山先生的压力下,日本政府最终援助了1000万美元。这一切,即使在今天,也很少为人知晓。
或许是因为经历过战争的残酷和恐惧,最终平山郁夫成为了一个坚定的和平主义者,几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战争冲突地区的历史文物保护,在前南斯拉夫战争毁坏的杜布罗夫尼克旧城区中,在被摧毁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前,在伊拉克战后被大规模抢掠的古迹上,都能看到平山郁夫奔波的身影。他用他的画作赚来的钱,保护着人类文化史上难以再次复制的遗产。
(以上转自百度百科)

平山郁夫出生于濑户内海的一个小岛上,留下了许多为日本画赋予崭新内蕴的作品。他的艺术生涯就是求索个人绘画语言的旅途,支撑他创作的也是在他一生的绘画生涯中钟爱的三种颜色:故乡的大海中蕴含的神秘的「青」,在苦难的青年时代从佛教中获得救赎的「金」,疗愈伤病的旅途中寻求到充满自然生命力之美的「绿」。
...展开全文
505人阅读
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8
#日本画# 平山郁夫系列之二

【活动】将本条动态分享至微信朋友圈集赞50个,即可获本店100元无门槛现金抵用券,活动截止时间2021年12月31日。

平山郁夫在他的自传中说,自己只是这悠悠大河中微乎其微的存在。即使注定成尘,他这颗微尘的重量也比别人大得多。对于他,政治只是一种手段,而目标,是人类文化的传承,是全世界再也不要有战争。一直支持他走下去的,是7世纪中国唐代的一个僧人,玄奘。

平山郁夫出生于濑户内海的一个小岛上,留下了许多为日本画赋予崭新内蕴的作品。他的艺术生涯就是求索个人绘画语言的旅途,支撑他创作的也是在他一生的绘画生涯中钟爱的三种颜色:故乡的大海中蕴含的神秘的「青」,在苦难的青年时代从佛教中获得救赎的「金」,疗愈伤病的旅途中寻求到充满自然生命力之美的「绿」。
...展开全文
454人阅读
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
#日本画# 平山郁夫系列之一

【活动】将本条动态分享至朋友圈集赞满50个,即可获本店100元现金抵用券。

平山郁夫出生于濑户内海的一个小岛上,留下了许多为日本画赋予崭新内蕴的作品。他的艺术生涯就是求索个人绘画语言的旅途,支撑他创作的也是在他一生的绘画生涯中钟爱的三种颜色:故乡的大海中蕴含的神秘的「青」,在苦难的青年时代从佛教中获得救赎的「金」,疗愈伤病的旅途中寻求到充满自然生命力之美的「绿」。

平山郁夫(Hirayama Ikou,1930年6月15日~2009年12月2日),日本著名画家,原日中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以《佛教传来》在日本美术界崭露头角,其后相继以《入涅盘幻想》、药师寺三藏院闭环《大唐西域壁画》等佛教题材的画作,成为日本最顶尖的画家之一。

平山郁夫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日本画科,1975年起频繁访华和举办个人画展。1984年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1986年被中国中央美术学院聘为名誉教授。1992年任日中友好协会会长,热心于协助中国保护敦煌文物,为了推动敦煌的学术研究 ,通过民间捐款的方式个人捐赠了2亿日元。出版有《丝绸之路素描集》、《敦煌——历史之旅》等。被授予“中日友好使者”、“文化交流贡献奖”等。在中日民间,平山郁夫被誉为“ 当代唐玄奘”,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全文
534人阅读
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