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岸人文书店

优秀作者实名认证

生命之上,俯瞰生命

1239 关注
4483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直播
  • 上新
  • 店铺
  • 拍卖
#以书会友# 突然想喝酒

白天还是短袖刚好的天气,随着晚饭后绵绵细雨沁润,突然就得添加厚衣服才感觉到温暖。雨蒙蒙夜色笼罩中的矿山,静谧如同庄子坐忘时刻模糊的身影。一个人住在招待所,寂寞也跟随倦怠弥漫。此时要是来杯酒提提神多好?矿山无酒回忆却是酒,想起往事:

几杯白酒摆在桌上,都是我从小酒坊收来的私酿酒。这些酒没有响亮的名头,包装也简朴,倒像是藏在深巷里的好菜,得靠行家亲自尝过才知道深浅。我特意请来一位懂酒的老友,说要给这些酒排个名次。

这年头买东西总得留个心眼,连瓶酒都得先辨真假。我平日只喝乡下自酿的米酒,倒不是多爱那滋味,实在是怕费神鉴别——就像总担心收到假钞的人,数钱时哪还有收礼的欢喜?

老友端起酒杯的样子像在把玩古董。先对着光看酒色深浅,又凑近闻酒气浓淡,抿一口含在嘴里咂摸,遇到拿不准的,还会倒点酒在手心搓热了闻。我们屏息看他品完那几杯,最后排出的名次竟和酒坊的定价差不多,真像用舌头称出了酒的年纪。

想起书上说"对某个人而言,你就是他的全世界",倒觉得酒里也藏着小世界。老友尝酒时眯眼沉思的模样,分明映着他这些年走南闯北的故事。那些酒在窖里沉默的年月,和他经历过的冷暖滋味,在杯盏间悄悄通了心意。

我恍然明白:喝酒的妙处不在酒价标签,而在碰杯时的心意相通。就像山泉配粗陶碗最解渴,好酒终归要等懂它的人来品。人生这场宴席,重要的从来不是喝什么酒,而是你愿把哪杯酒,留给那个值得共醉的人。

人生如酒,一如我们的工作,如果仅仅理解是养家糊口,其实是无啥意义的,工作背后还有亚当面包的价值、人际之间情谊等难以货币化的价值。此时,感觉酒局刚散,矿山的雨夜慢慢温柔温暖起来,继续看书吧!

——记于矿山上
...展开全文
1.5万人阅读
6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68
#以书会友# 行囊

要出差好多天,一边收拾行李,一边筛选着如何把行囊重量减至最低。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基督徒奥卡姆剃刀心灵之外并无共相的思想观点,同样适用于轻松生活的指导法则。人类背负十字架已经够沉重,何苦徒曾朝圣路上可有可无的东西呢?

原想带上张建华的《帝国风暴:大变革前夜的俄罗斯》,寂寞地翻阅一个帝国前世模糊的背影,再翻翻手机观看乌克兰战火纷飞中那废墟悲壮的美。当原本只是一种制度化身的国家,演变为尘世里只归一个人控制的帝国,国家进化旅途的行囊里,收纳着多少如人类性格即命运的文化密码呢?可惜书太厚了,出差回来再阅读吧。

换洗的衣服、洗漱用品、旅行杯及茶叶、两本薄薄的书,还有工作用的手提电脑,不大的双肩包已经鼓鼓囊囊,但已接近奥卡姆剃刀原则。一个人的旅途、一份工作清单、一个轻松的双肩包,将是未来几天延绵时间中亲密的伙伴。但工作结束后,就不是彼此的伙伴,是萨特存在先于本质的自由,奥卡姆剃刀才有存在的空间。

多年前自己还年轻,很喜欢有句歌词:我把我的心交给了你,我就是你最重的行囊,从此无论多少的风风雨雨,你都要把我好好珍藏。万水千山、沧海桑田后才发现,你我怎么能成为彼此最重的行囊呢?每个人最重的行囊,其实是不甘虚无的灵魂,驮着贪嗔痴又不愿腐烂的肉体徘徊在生的起点与死的终点间。

——记于兰溪公交车站等车时
...展开全文
2.5万人阅读
8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88
#以书会友# 又度过一个星期天

太阳斜照阳台时,即抱些书放在躺椅前的椅子上,一本几个章节依序翻阅。似乎他们一个接一个过来串门,神神叨叨几句,然后悄然退回各自生活的角落。我感觉到了伯格森的时间,他们走了如烟花寂寞,而我一直在躺椅上随着阳光挪移,感受到延绵时间生命意志的温暖。

太阳落在对面高楼房顶,终于切断了伯格森那延绵的脑洞神经。我感觉到爱因斯坦时间本质是运动的存在,因为我的肚子已经咕咕直叫着,得下楼晚饭了。物理学家自洽的时间观,让我感觉饥饿的存在,而能解决此时饥饿的就是哲学时间、存在三大问题里另一个大问题——上帝。原来,上帝无处不在还管吃喝拉撒啊!

凡人的周日,时光简朴而清贫,即无力风花雪月,更缺沂水之乐的雅兴,因为明天还要早起赶地铁,寻找业绩驱赶失业的焦虑。周日,最快乐最有效益的,就是躲在在阳台阳光下,边阅读边内心取笑作者。这些活动不用地铁票也无需开灯电费,更是人畜无害。’

——记于宿舍阳台,略有修改
...展开全文
3.4万人阅读
10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109
#以书会友# 每个文字都有它的重量

有件事我一直搞不明白,许多朋友联系我或向别人介绍我时,常挂在嘴上的就是我书如何如何多、我文章写得如何。我知道朋友是欣赏,但我常常语焉不详地带过,因为我感觉那些都不是我人生的主调。我真正想要的只有我清楚,而且还在路上,但距离已经不远了。

女儿还在初中时,曾一本正经地对我说,爸爸你千万别去当作家啊,他们都很穷呢!所有的繁华都生长在肥沃的泡沫上,我理解女孩子内心对贫穷的恐惧。我告诉女儿,爸爸想当也没这本事啊,你看爸爸现在职位收入不靠近金领了吗?女儿放心了,让孩子有个生活无虞的童年,常常是她人生达观的起点或条件。

可为何又那么喜欢读书呢?这源于出生贫困家庭,想要改变命运,人生路上唯一能依靠的只能是自己。自己靠自己的是什么呢?就是你自己的学识、思想、经验以及之上的工作能力与职业价值观。一路走来,广泛阅读及努力工作遂成了我向社会交换物质与精神财富的通道。我不反感被剥削、被利用,人立于世间,如果连这点价值都没有,还谈何你努力过呢?

那又啥原因,让我用文字记下所感所想所做呢?十多年坚持下来,也有几百万字了吧。原因无它,我太需要在孤独寂寞时,静静地对自己说些话。如果一个人不是先天叼着金钥匙来到这人世间,要过上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体面生活,在远比动物贪婪的人类社会里需要付出很多很多。中国文化里非常反感贪婪,可恰恰是贪婪让人不同于动物,我们不再停留于吃饱睡饿了再铺食的宿命。只要法律、道德之上的贪婪即是美德。

对没有真正奋斗过人,生命旅途上的酸甜苦辣也许只是感官体验,而无法是刻划在灵与肉一道道伤了愈愈了又伤的,只有自己才能看得见的道道结疤。男人,从来都是默默地把血泪吞回肚子里,而把欢喜与成功呈现给世人。朋友圈里那些一蹴而就的文字,其实就是一个男人自我疗伤的通道,文字背后是个体对抗命运弯曲的身影,也是一个人为自己撰写的墓碑。

我觉得,一个男人,爱读书、爱思考、爱工作、爱写点文字,当然有时也爱喝点酒、吹吹牛、撩拨下艳若桃花的老板娘,在娑婆世界里能有效防范自己不至于抑郁甚至发疯或者自杀!

——未修改
...展开全文
2万人阅读
6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69
#以书会友# 是探索知识的枷锁吗?

休谟用怀疑主义的两把板斧,一斧头撂倒了经验论一斧头砍翻了唯理论,他用不可辩驳的事实和观念推出不但人类的感官靠不住,归纳法靠不住,甚至连人类理性的本身也靠不住。

如果所有的的认识方法都靠不住,因果律就存疑,而如果世界没有确定的因果律,人类依据因果律而建立的庞大知识大厦也就成了海市蜃楼,人类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知识危机和信仰危机。

回到现实,DeepSeek通过囤积或搜寻人类已有的天量知识,以归纳法、演绎法为分析工具,再按照逻辑推理呈现我们面前的问题解答,岂不就是不可靠与不可靠堆叠起来的得出的更不可靠的结果?那么,DeepSeek不就只是迎合人类现有的经验与知识,成为我们自由意志的一种枷锁?

——思考于杭州赣州高铁上
...展开全文
8441人阅读
4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40
#以书会友# 塞外夜酒

明天周日休息,可以睡个懒觉,何不出去喝杯小酒打发寒夜呢?合上书,穿上大衣,下楼出客栈,找找适合喝点的角落。牢牢粘在路面上的冰旮瘩,在脚底下咯吱咯吱地应和着简陋街道闪烁的霓虹灯。我为自己因为赶赴一场与自己的约会如此兴奋而窃笑。

出客栈时,我已经知道自己想去哪喝点,前几天街上吃饭时,偶然发现有家小酒馆。我寻思着,如此偏远寒荒的矿业小镇,小酒馆是如何的番风情呢?会不会电影里时常出现的画面,美丽风骚的老板娘,在此起彼伏的起哄声中,穿梭于一个又一个粗野男人间卖酒呢?徘徊在社会优雅边缘的食色,其实更接近人类快乐的本质。

用力推门进去,酒味烟味扑鼻而来,墙两边贴满菜品海报。我有些失望,不是我以为的小酒馆,只是间果腹的小饭店,自然无法满足我此时对色情精神的渴望。我尴尬对店主笑笑,退出小酒馆。语言就是思想的边界,是店主压窄了语言的边界,还是语言本身就是变动不居的呢?可惜维特根斯坦死去了。

我就近推开家烧烤店,胡乱要了些烤串,又要了瓶白酒。我已调整喝酒的心态,幻想中搔首弄姿的老板娘已经被小炒店辞退,那么色情文化的感官愉悦,就只能调换为驱寒的肉体满足,不也是最适当的生活方式吗?生命旅程就是数学方程式,马斯洛层次需要如果抽空境域还有意义吗?

烤肉串很快就上来。我拧开白酒,斟上满满一杯,在这个塞外寒冷的矿山小镇,自己陪着自己喝点,夜就会温暖起来的,明天干活就更有劲头了。我独自一口一口地喝着。偶尔看着不时进出烧烤店咋咋呼呼的食客,感觉回到二十多年前家乡小镇,自己与朋友喝酒的情景,只是塞外这里,如此寒冷、如此陌生又如此让人孤独地安静……

——记于烧烤店,未修改
...展开全文
2.2万人阅读
7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6 76
#以书会友# 活下去

离家三个多月了,出门前回望二楼书房的快高到柜中间的散尾葵,待我回来时,怕已是枯枝烂叶了吧?前两年搬进书房时,她不过一米多高,满怀着对阳光的渴望,斜斜地往玻璃窗前靠去,宛如古画里清瘦的仕女,无所待在时光中那穿越不去的方形的水墨画框里。

无数孤独的夜里,我坐在书桌前翻书,暗淡的台灯照在发黄书页上,又漫射在她翠绿的苇形叶面上,在微微波动的白色纱帘的衬托下,叶面晕染起浅浅的米黄色的光彩,恍惚间如蒲松龄的鬼狐,款款向前,挑去人间即将燃尽的灯芯。人到孤独时,鬼就复活成内心深处古老的文字,刀锋过处,骨灰纷纷扬扬。

也许是每天面对,总觉得她一直没长高。但三天两头给她浇水,偶尔还撒些肥料,加上靠窗阳光充足,长得格外健硕,梗茎有拇指般粗,叶子翠绿润滑,全然不像室内盆景高仿塑料般少有生机。世间万物,假如你是我所珍惜,你就是我爱的边界,边界外与我何干呢?人这辈子多活在窄窄的边界内,摆渡自己比摆渡别人难万倍。

我不知道她是怎么挺过这几个月的,是呼吸着窗户缝隙渗入的南方充满水分的空气活下来呢?摆在我面前的是她依然活着,而且长高接近橱顶了。这几年太多人感觉生活如此艰难,有房有车但内心却千百遍祈祷来世再不来人间了。而一株头伸不出窗户、脚迈不出方寸盆口的植物,在缺粮缺水的日子里,依然坚强地活着,期待台灯再次照亮黑夜……

——记于家中书房,未修改
...展开全文
1.2万人阅读
6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62
#返乡途中的感怀# 朝圣

原计划二十七号动车回家,有其它事就抢今天的票出发。春运高峰一票难求,但由北而南的则相对宽松,没太费力就购得靠窗的位置。拣选几件换洗衣服,双肩包里塞本书就轻松起程,相较于那些大箱小包、拖家带口的旅客,我似乎只是出个短差办点事。

春节于中国人重要性怎么形容也不过分,哪怕天涯海角、有钱无钱都早早谋划归程,跨越湖海、万水千山,只为年夜饭桌上的一盘饺子或南方的一个鸡头,还有就是给祖宗灵牌上柱香。假如能在高空用广角镜头,俯摄南北穿梭、东西接踵的人口迁徙,该是多么不可思议的文化景观啊!

多年前看过名为《迁徙的鸟》的纪录片。该片围绕候鸟南迁北移的旅程,讲述了候鸟如何在大风沙中寻找出正确方向,在冰天雪地中保护自己,历经了危机重重,只为了寻找一个温暖的地方生存。镜头里飞越千公里的大天鹅对生命的坚持,在漫天风沙中追寻出路的沙丘鹤……莫不让人油然而起对生命的敬畏。

如果说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种对于回归的承诺,也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生命的朝圣,人又何尝不是只鸟呢?青藏高原工作期间,经常会在巍巍雪山下、漫天风沙中遇见磕等身长头的藏民,他们拖家带口,简易的三轮车、几个盆碗锅盖,风餐露宿,终身所愿,只为以己短短肉身去证悟迢迢的佛国,今生做人太苦,来世不再六道轮回而得乐永生。

经常有人说,汉民族没有信仰,缺乏超越形而上的精神气质,我们日常生活的视角,要么实用理性地蝇营狗苟追求物质生活,要么追求光宗耀祖让家族的血缘永代相续。我不太赞同他们说法,汉民族是有信仰的,我们的信仰就是祖宗崇拜,每个家庭就是座教堂、就是座寺庙,不同的只是我们不供奉十字架、佛像,而是祖宗的灵牌。

所以,我们许多人的人生终极目标不是天国或彼岸,而是地底下依然活着的祖先。不是吗?光宗耀祖的信念,依然隐藏在许多表象下激励人去追求功成名就的有意义和价值的人生、无脸见祖宗依然提醒着人们自觉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信仰路径不同但人类的物质生活、道德追求殊途同归。

春节,万里奔赴,其实是一种朝圣活动,让你在传统文化面前,再次反思生而为人何为正确的亘古不变的命题。春运,无数人日夜星辰地赶路,也是一个文化基因里关于承诺的故事……

——记于杭州厦门动车上,未修改
...展开全文
2.1万人阅读
80人点赞
收藏 1 5 80
#以书会友# 好戏未开场

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但腊八节最初是上古的年终祭祀日,佛教传入中国后,作为帝王祭祀的腊日便与佛教中的佛祖成道日合二为一,腊八节成为官方和民间共同欢庆的节日。

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粥等。我是福建闽南人,原本没有过腊八的概念,但由于一个人在北方工作多年,北方人好客好爽,每到次日必定有好事者怕我异乡它客寂寞,约上我吃腊八粥,常常一口粥没吃酩酊大醉归去。腊八印象与我,似乎是酒瘾上来的由头。

快下班时,我琢磨着怎么过个节,毕竟来杭州两个多月未回家,沉淀在农耕文明里守时待命人生哲学,也许能温暖自己在城市中的孤独。什么方式最好呢?看一场电影或逛趟书店,然后到小巷里找间苍蝇馆温杯酒,默默地观看夜色阑珊中走动的世人,无拘无束又经济实惠,也许比觥筹交错、唾沫横飞更能让人温暖在腊八的寒冷中。

抵达电影院时,距离我想看的《误杀》还有些时间。坐大厅静静地想些心事,其实也是部表演给别人看的哑剧,可静坐会你就会发现人活世间,没有多少人在关注你,只需要一口气、一口饭、一个座位,你就会感到生命如此圆满而自在,在陌生的时空里、在没有别人价值尺度的观照中,你才能觉悟到缘起性空里无所住的真谛,人生若只如初见……

——记于等候7点半开演电影时,未修改
...展开全文
1.6万人阅读
5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56
#以书会友# 历史,擦肩而过

宋代是中国绘画的巅峰时期,高度的写实性以及精微高超的表现技艺令人惊叹。其中的花鸟画更是横空出世,逼真自然、美艳动人 。写生珍禽,令人眼花缭乱,绣羽鸣春,牵动无端情思,雪树寒禽,更触发人生际遇的感怀。

然而,面对那些泛黄、蒙尘的画面,那一只只封印无语的鸟儿、那一笔笔在绢布经纬上穷其一生的墨色,我们真的读懂宋画吗?国破家亡、积弱屈辱又何以盛开端庄安详、美轮美奂的艺术之花呢?至美的艺术,千年对望就是谶语,需要我们沉默着去勘破,共情宋画笔墨里的悲与喜。

文艺复兴代表人物彼特拉克说过,属于人的光荣对我就够了,我只要求人的幸福。制度的开明与文化的宽松是宋朝文化得以昌盛的重要原因,这不就是文艺复兴推崇个人主义与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的本质吗?可惜,历史转向与我们擦肩而过,宋画,给我们的只是对美的喟叹与祭奠……

——记于浙江省博物馆观看宋画时
...展开全文
5121人阅读
4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43
#以书会友# 明年见,See you next year

明天是1月1日,时间,将在人类文化特定指向前戛然而止,但也在瞬间人类面前开启潘多拉魔盒,未来将在全新的时间面前为每个人呈现怎样的图景呢?往事不可追,当下又过去,未来尚未来,人似乎永远在追逐着芝诺定义的时空悖论。就如我现在杭州,明天落脚何处呢?

三号线黄龙体育中心地铁站,乘坐两站到武林门站转二号线墩祥街,就到我居住的兰韵天成小区。中国象形文字几千年过来,不管字型如何变化、笔画如何简化、发音如何去韵,不经意结构的地名,总隐隐约约如水墨化境,给美好留有无尽的空间。如果说字母文字像一个个高低错落的音符,我觉得汉字都如一个个死去的祖先,而我们每个人也将成为孩子们的祖先。

明天要出差赣州,从公司领几盒伴手礼,装入箱内却结构不小的体积,很占地方。地铁今天与往常不一样,太多人不再真加班或假加班到点还在写字楼磨蹭会再离开,此时集体蜂拥赶往地铁回家过节。伴手礼箱太占地方,我不想硬挤上车引起骚动而影响别人着急赶路的心情,加上我一个人在杭州,早或晚到不都一个人吗?

什么是时间?除了文化意义或物理知识,没有人能清楚定义它的本质。什么是空间?没有比对参照或人为结构,空间的广延必定延伸在人的认知能力外。看着一列又一列驶来的车箱,以及下车、上车拥挤的人群,我静静地坐在中庭的休息位上观看他们。他们都是幸福的人,他们生活是空间和时间一起出发往前,而此时我只能让时间先走,留下空间陪我等候追赶时间……祝书友们新年快乐!

——记于黄龙体育中心地铁站等候时
...展开全文
1.7万人阅读
6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7
#以书会友# 酒后寒冷的马路,凋零的美让人流泪……
1.6万人阅读
6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8
#以书会友# 落叶菩提

公司楼下是曙光路,马路两边错开栽种着银杏树、红枫树,银杏树高、叶色金黄,红枫树低、叶色绛红,高低错落、层次分明。银杏树如古画中南宋簪花的仕女、枫树如贴身丫环,遗世独立在喧嚣的繁华边,勾起路人无限心事,江南依旧称佳丽的无边荣华。

美,看似永恒,又即生即死。宋韵赶在雪花飘落之前,让生命基因里永存的干净澄明的黄与红,在雾如宣纸的天空下渐次渲染,待生命饱满极致后,又渐次抖落绚丽,唯留笔迹瘦劲的淡雅,静候春深夜尽花月明、江上 清风共醉行的时空轮回。自我扬弃,永远都是对人生的肯定与爱情的诺言。

人,从站立那一刻,开始与哺乳动物分道扬镳,待有意识运用语言与同伴谈情说爱时,人不再是非洲大草原赤身裸体的智人,已进化为有思想意识、有道德法律的人类。而杏树、枫树依然是千万年的那株树,跟着地球公转寒来暑往,本能地叶生叶枯、花开花落地轮回着此生此世,你来或不来,我就在那里,这不就是佛家的修成正果或道家的大美不言吗?一叶一菩提。
...展开全文
7825人阅读
5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3
#以书会友# 回到事情本身

刀郎厦门演唱会月底周末开唱,早早在购票平台登记预约,离家一个多月了,意图回去一趟看看在厦门读书的女儿,也现场听听刀郎沙哑沧凉的歌声,看看能否彻底隔断过往人生的无法解开的心结。很遗憾,下手即已经售罄,恰似刀郎的西海情歌,爱情上路就已经终点,只能无言那苍茫的高原。

喜欢刀郎已经很多年,新疆工作时,为了体验刀郎那场晚来的雪,特意从喀什飞乌鲁木齐,只是看看二路车站牌还在否。回到人性底层本质上说,人一生的使命无非存活与繁殖,存活就是以工作得到财富交换衣食的过程,而繁殖更多是获得异性的爱恋机会让基因传续下去的活动,所有的名利地位、爱恨情仇、道德法律无非要么给使命以效率、要么给使命以审美。那次乌鲁木齐之行,是否就是给人的繁殖予审美呢?

胡塞尔说过,如果我表象一个上帝或者一个天使,一个智慧生物或者一个圆的四角形等等,那么这个在这里被指称的,和超越的都是被意指的,因此是一个意向对象;在这里,这个对象是否存在,是否被虚构,或者是否荒谬的,都无关紧要。刀郎的歌无意中引发我们回到潜藏内心许久的意向对象,它不等同于日常所见所闻的物理事物,其包括了外在的、想象的和不存在的对象。而意向活动是赋予意义的活动,即使是最简单的表现也被赋予了意义和内涵,所以刀郎歌里的种种表象就被赋予回不去的青春时间、嫁错了爱情的遗憾终生,以及马户又鸟出售赎罪卷阻挡天路的信仰漂泊。

按照海德格尔的哲学观点,哲学史就是一部存在被遗忘的历史,但是存在是我们把握不住的,我们只能面对存在者,就比如花是存在者而开花的过程才是存在。人类社会表现后面就是自身的哲学史,当下社会太多太多苦苦挣扎的人群,他们无处述说的心事不就是半生漂泊依然漂泊的花开过程吗?他们躺不平、摆不烂、走不动的无奈不就是存在者吗?意识是绝对自由的也是盲目的,当我们意识到台上的刀郎用他的歌还原生命的花开过程,人类共有的宿命即被还原,娑婆世界倾盆雨下,每个人都是在哭自己酸甜苦辣的人生际遇。

刀郎已经神一般存在,火爆程度不亚于教H巡礼基督徒的地上天国,火爆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小孩第一次看到一个水杯,他不知道水杯是可以装水的,当他每次都看到父母用水杯装水给他喝之后,他通过对现象的总结归纳,发现了这个水杯的本质,是可以用来装水的,这是一个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刀郎唱给我们的不是一首歌,而是指给我们执着坚持、善良隐忍前方的诗与远方,他的歌就是哲学!

——出差路上听刀郎的歌,随手记下未修改
...展开全文
3.2万人阅读
13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4 133
#以书会友# 给理想一点时间

之前同事来电话,说公司出了点问题,已经只领微薄生活费在家几个月,返回岗位依然遥遥无期,正谋划着到城里开网约车养家糊口。我在电话这头沉默许久,他已经五十出头,孩子高三老婆短工,身上还背负着房贷等债务,一部市场已经严重饱和的网约车能凑合着送他们穿过人生黑暗的隧道吗?

也许是幼年时老家贫困留下的心理阴影,我从来不相信人世间有救世主,更不相信乌托邦的按需分配,我只相信人生即苦,人一辈子使命是摆脱贫穷并精神饱满,所以,打工赚钱获取工钱、读书思考爬出井沿,如影随形在我踽踽独行的路上,每个脚步的落地或踩空,无非内心瞬间闪过的幸福或快乐,温饱三餐、无病无灾落枕入梦,不就是生活的本真吗?

辞职回家陪孩子读书这些年,眼瞅着岁月逐渐霜降双鬓,焦虑感默然袭上心头,自己不得不面对触手可及的中年危机。失业及可能伴随而来的贫穷,无数次如西风凋零的枫叶驻落心头,中年人如何摆渡那逝者如斯夫的困局呢?现实世俗永远都是一具依据短板围成的古城,阅读经典常常是我在身囹圄的阶梯,忙碌日常后我把堆放书房多年前的书拾起再读,偶然发现许多书已经绝版且价格不菲,何不从事这行安身立命呢?

接下来两三年里,只要有时间,我就往书店跑,把一本本好书从被世人遗弃的角落中翻转过来,拍拍积蓄在她身上的灰尘,告诉她醒醒重新上路吧。漳州的书店逛遍了就往厦门、福州,然后沿着动车到外省的书店,那些花墙下弥留的枯黄就这样被我朴素干净码放在书社的货架上,等候时代被唤醒后的涅槃重生。我清楚自己是凡人,再美好的情怀也抵不过百元大钞的温暖,我的书只是亚当斯密世界里生长着坊主私心的面包。

听过无数人嘲讽,哪些书谁看,到死也卖不完,赶快烧了或当废品出了吧!我知道世俗的谁,不是书社哪些书的谁,也知道哪些书不是水泥砖头,她们不会跟随时光在器物泛滥的井底里腐烂贬值,她们当下虽然可能依旧如刀郎泉亭与余杭君生我未生那样颠沛在世上,但在时空千劫轮回中,谁能不信朝圣路上彼此的不期而遇呢?

时代倾盆大雨中,一滴雨即是个体的洪水涛天,给理想点时间吧,人生道路需要穿越无数黑暗的隧道,但每个隧道都不会太长。书也许一时间销路不好,但我还可以在书社门口摆个煎豆腐摊,只要用心去做事,在天不言以万物为刍狗自然法则里,每个人都会活下去而且别现在的你活得更好!

——记于书社,略有修改。前些天,好友北京来电话,问说怎么好多天没看见我的文字是不是有啥事?没有,只是把时间用在重新整理书架及研究菜谱上。
...展开全文
5万人阅读
153人点赞
收藏 3 21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