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闲章#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雪泥鸿爪,岁月留痕。所谓一生心事只求闲,求得闲来鬓已斑。而今消除闲耳目,要听流水要看山。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徜徉在浩翰的书海中,与古人对话,感受古人的智慧与从容。
#每月读书小结# "平生不羡黄金屋,窗前灯下常自足。购得清河一卷书,古人与我话衷曲"。寻踪觅径访旧书,埋首故纸老蠹鱼。近日购得几本心仪的旧书,闲来展观,亦乐事也。号称报刊补白大王的郑逸梅,其随笔、趣闻下笔即是文章,他的好友南社诗人高吹万曾给他写过一副对联:"人淡如菊,品逸如梅",可谓贴切。此次淘得的《郑逸梅收藏名人手札百通》,由著名版本目录学家顾延龍题写书名,内收俞曲园、阵介祺、缪荃孙、叶昌炽、傅增湘、邓散木、谢国桢等名人书札百通。昔文人手札非常讲究,多使用特制花笺纸,挥毫落笔,墨影呈祥,文人意趣满满。略感遗憾的是书籍因水漫受损,只能当普品阅读。
#扉页上的手写赠言# 日前购得书籍数册,可贵的是每册书前都有毛笔题跋,更为藏书增添了一道靚丽风景。如《废都后院》所写题跋为:"这本书几年前鲁风兄曾寄我一册,不知被哪个爱书人借去了,至今末回来。只好又从当当网上购一册,一百三十页有贾平凹老师为我题斋号的内容和照片"。廖廖数语以概之,将书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阐述出来,使书籍更具有了本身以外的价值。在《吾家小史》一书题跋为:"廿十年后再读余秋雨书各一种味道也"。正如张潮《幽梦影》书中所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所写毛笔题跋蕴含钟鼎之气,藏锋露拙,意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