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迹

实名认证

读书使人心安!

536 关注
346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上新
  • 店铺
#话说老票据# 每个人都有梦,有的恬淡,有的清苦。
小收藏,是开始关注自己,守着自己的精气神,不需要姿态。钱币,粮票,布票……是我们这个年纪人的深刻记忆;见到票证,又咫尺了遥远的距离。
沉甸甸的回忆记录了清苦生活。这份回忆也增强了我们心理免疫力,把困难当成长的机会!
于是更吸引自己去收藏一些老票据:新的喜欢,旧的甚至是破损的,也觉珍贵。它们储藏记忆,唤醒生活的趣味。
九十年代,粮油实现敞开供应,像粮票等正式停止使用,昭告长达近40 年轻的"票证经济"就此落幕。但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欣赏价值因此更加凸显。它用文字、图案,尺寸,不断给我们暗示,多看它多读它多倾听它,时时刻刻增强了我们的价值免疫力。
身体和精神,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老票据收藏是较好的注解。
2.2万人阅读
6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67
#闲话开网店的原因# 闲话开网店的原因
孔网的确是个好平台!不论男女老少,不论富人穷人,不论地位工种,只要你有部分书,且遵守规则,就可以开个书摊书店。
人也许总是要尝试各种生活技能的吧,我开网店书摊也有几个原因。
最先想的是处理些藏书。我看到柜里柜外到处放的是书,冬来夏往且还要防湿防霉,家人也经常嘀嘀咕咕,因此很觉得有些烦,决心卖掉些。作为经常买书的人我真很没出息:卖了觉得可惜,不卖又不经常读,又觉得占地方;即使开了书摊,标高了处理不掉,标低了又不甘。自己的书就像是自己的亲朋,标低了如同轻视背弃了好友。网店书摊开了一小段时间,每天还在矛盾纠结中。看来任何事情要想做好都不容易啊。
接下去是体会到了快乐。卖出几本,心里开心的很,仔细包好选有责任心的快递员邮寄,就像单纯的孩童把心爱之物送给好朋友,包了又包裹了又裹。感情附着太浓,是不适合以此物做生意的。刚上书后,总会把价格标的高高的,自己觉得那是宝贝别人也肯定会当宝贝,有时也不是自己标的高,是别的书友标的低;但谁都明白,市场竞争法则永远不会改变:薄利才会多销,高利永远睡觉。虽然不是书友盈门,翻翻自己搭建起的网店书摊页面,那也是劳动所得,也开心的很,即使像是阿Q的快乐也无妨。
随之而来是开阔了眼界。自己的店没挣到多少利润,反而又添了钱从网上买了书,算算自己似乎是亏了。但每每到搞得好的书友们的网店去流连:哇塞!那叫一个惊奇:有的书世界限量10册,有的古籍标价几百万,有的书以前连想都没想到过是那个样子,有的版本听都没听说过,真是大大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就是花一万块钱到哪个特大图书馆也看不到这么多奇异的书。孔网真是好地方!
不觉中悟到了需要坚守。因为自己买的书比较贵,自己也读过多次,感情比较深,所以不忍心标极低价格,主要是想书能被真正是读它的人买去,圆了自己的所愿;同时也不能躺平式一开了之,也要多搜集上些有用的书,高节奏的社会和高精致的书友,对不上档次的书早已经是不屑一顾了。
孔网是个好去处:可交流,可观赏,可购置,可坚守。
书不同于它物,它自身就有价值之光。售出可以被书友阅读,留下自己可以继续收藏。
书,在家或在外,去天南或海北,一应随缘;店,不急不躁,徐徐前行。
...展开全文
3.9万人阅读
101人点赞
收藏 1 3 101
豁达
《定风波》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困难纠结痛苦劫难就是风波,豁达乐观,是治它的良药。
陋室里敝帚,豁达看如金。
735人阅读
3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4
#晒晒你有多个版本的书# 晒晒你有多个版本的书
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是本好书!就我而言:它不像一些名著深奥难测,比较容易读懂;还有,读这本书感觉就像在照镜子,让你直接在看自己、看人生。
如果书不好,也就不会有如此多的版本。新华、中国华侨、重庆、煤炭工业、世界知识、外文、吉林人民、武汉、新疆人民、中国发展、中国妇女等等出版社都发行过,并被推为五星级畅销书。
每个出版社都各想奇招,让自己的书被读者喜爱。如世界知识出版社的这本:目录的短句子就是经典:比如,如欲采蜜,勿踢蜂房;活在今天的方格中;不要光踢椅子;困难并不意味不幸……
好书没办法直接解读,再有自己水平更有限。大家去读,去揣摩,海绵样吸收,化为自己的营养液,这才是最重要的。
克服人性的弱点,让人性的光莹然温润。
4469人阅读
4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9
#我最爱的民国小说# 我最爱的民国小说—《围城》
喜欢这本书,一因钱钟书;二因方鸿渐。
作者钱钟书,才华横溢,清华学子时门门课超优,精通西方六种语言。锋芒毕露,恃才傲人:对鲁迅、林语堂、沈从文等,都进行过“吐槽”,一生挚爱夫人杨绛。
喜欢他读书的习惯:肯下功夫,重要的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这样就很费功夫。
他说,一本书,再读,总会发现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要读几遍之后才发现。
钱钟书,民国作家中嬉笑怒骂型,人性中最隐晦的东西他也驾熟就轻。
非常喜欢《围城》中他最著名比喻:“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不仅讲婚姻,也是讲整个人生;人生处处也是“围城”,爱情如此,事业也如此,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希望与失望,愉快与痛苦,执著与放弃——这一切的交织引起我们的共鸣和深思。
喜欢男主方鸿渐,他比较复杂,想的多而能控制的少,从他身上能借鉴领悟一些人生。
他不满伴侣,心里恨着鲍小姐的轻浮,可是身体却被欲望摆布。
他不满环境,厌恶周边人际的虚伪,可是又没有办法不与之同流合污。
他从一座城里挣扎着逃了出来,但无论怎么挣扎都逃脱不了被束缚的命运。
所以说,我们不努力学习,平庸不愤发,还要去追求表面的浮华,就不容易找到真实的自我,这才是世界上最难冲破的“围城”。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围城,有的是名,有的是利,有的是情,有的是爱……人人都在城内城外间不断的抉择,能顺利走出围城的就是愉快的人,不能顺利走出围城的,就会迷茫痛苦。
婚姻围城,生活围城;人人都有一座城,就看谁进出聪明。
...展开全文
1.6万人阅读
6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62
#你最期待影视化的书# 你最期待影视化的书——《狂飙》
《狂飙》影视剧正在热播,街头巷尾、抖音微信都在热议。虽然出书时间很短,这部剧改本小说书我也浏览了几遍,因剧而重编者,对徐纪周的敬重油然而增。
《狂飙》这部书,读后我也有点自己的小理解,不一定就对。
我们敬爱的毛主席词中有:“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兴许《狂飙》小说的题目取意于此吧。
我不敢偏锋解读:怕稍不慎就往仄处去看,往邪乎处去想。虽然一千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有几点我是不敢无视的。
一、扫黑除恶的主题。
《狂飙》的主题应是扫黑除恶,彰显正气;暴力催,高利贷,恶村霸,黄赌毒,保护伞……这是主旋律;但,我们容易被高启强式的逆袭路,闪花双眼,想入非非,甚至奢望能有他那样的际遇。逆袭人生固是人的希望,剑走偏锋不走正路实实在在是没有基础的空中楼阁。
二、正义必胜的信念。
安欣历经磨难,被打压,被诬陷,被栽赃,九死一生而日子清贫,自然没有徐江、泰叔的风光。没有赵市长的纵横,没有心思深沉大嫂的洒脱。结局胜于原由,安欣笑到了最后,自古英雄多磨难,正义必胜。
三、抑善扬恶的人性。
高启强是个另类,饱经磨难,历经生死,每到绝处巧算计,凭绝忍获利,获势,如上了过山车;人生开了挂,车子却开到了钢丝上,玩了心跳,却没有了回头路。
四、善恶并存的现实。
人就是江湖!只要有人在,就有所谓的好人坏人,这样社会才平衡。不恰当比喻,就像光有鲜花没有牛粪,花就没有营养,牛粪就没有缓释。扫黑除恶永远在路上,所谓好人坏人就会永远不断生成,这是现实,不容否定。
人富了,心杂了,读读《狂飙》吧,不要负向解读他人意,心有把尺,有度:过犹不及反累己。
内心小世界,人人有狂飙!
...展开全文
1.8万人阅读
4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4 49
#最喜欢的历史类书籍# 最喜欢的历史书籍(四)
我最喜欢读的历史书籍是《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的文人风骨,如雪冷梅枝挺,足以朗映后人,尤其值得膜拜。
已经很崇敬于谦杨继盛了,再来看一个猛人—李时勉,外号:打不死。
李时勉,幼贫,苦读,中进士,入翰林,做御史;他正直不阿,一生多遭厄运。
永乐十九年,皇宫大殿遭雷焚毁,皇帝下诏,征求看法。群臣畏皇上,皆不敢言。唯有李时勉提出“停止营建,赈恤饥荒,罢黜赃官,优抚军士……”等建议。皇帝气的直接把奏折扔地上,反复踩了好几遍。于是就有小人弹劾,李被诬入狱,幸亏大臣求情,关一年多才方出来。
洪熙元年,李时勉给朱高炽提意见,好脾气的皇帝一看奏折,暴怒,立刻把他叫来,当面批评和指责,李时勉逐条和皇帝辩驳。气得洪熙帝差点晕倒,令武士将其摁倒,用金瓜打断其三根肋骨,拖出殿外。第二天,皇帝贬其为交趾道御史。不料第三天,李时勉又上了一道奏折继续辩驳,直接被关进昭狱。真是打不死,太有种啊!!
宣德帝据遗命大为震怒,命人把李捆来,还是不解气,又令锦衣卫直接押西市问斩,结果事凑巧,没死掉。
英宗时,太监王振权势熏天。李时勉从不奉承、送礼。王振借李时勉剪树枝之事,说他擅伐官木运回家;后又假传圣旨,李时勉披枷带锁,示众三天,饱受折磨。后来,太后闻讯出面,李时勉才被释放。
李时勉七十七岁病故。其一生,正直刚强,百折不挠,文人风骨,感天动地。
解晋及海瑞,继盛和于谦。诸多诤直臣,光耀大明天。
...展开全文
1.4万人阅读
6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5 68
#你最喜爱的武侠小说# 我最喜欢武侠小说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武侠小说,自己喜欢读,经典的人物基本耳熟能详。武侠小说有令人痴望的代入感;有令人神往的奇异感;有直入心肺的震撼感;最动人心的那就是经典人众,种种物象,流光溢彩,熠熠生辉,荡气回肠。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敢爱敢恨,特立独行,小杨过;小李飞刀,例无虚发。虽排第三,无人能及,探花李寻欢;盗帅夜留香,声名震八方。武功本奇高,轻功又第一,绝世侠盗楚留香;冷静又沉着,坚毅还果决,侠义本无双,大旗门下铁中棠;风流倜傥,仁义无双,灵犀一指出,已然折剑刃,四条眉毛陆小凤;凌波微步精,北冥神功奇,不愿学武功,却得满身艺,潇洒王子名段誉;性格如孤狼,只做意中事。江湖流浪客,却伴美璧君,落寞萧索萧十一郎;无招胜有招,孤独求败之。手中已无剑,剑招随乎心,纵横天下独孤求败;一生坦荡,飞扬洒脱,清正为人,清风徐来风清扬;一生太寻常,高手在扫廊。大侠到面前,无不败下堂,寂寂无名扫地僧;葵花宝典后,男人女儿心。出手辣无情,百人也难赢,东方神教东方不败;华山来论剑,天下第一名,败了丐帮主,再败欧阳锋,武当真人王重阳;热情奇男子,豪气动云霄。当今男性弱,重唤大丈夫,丐帮大侠数乔峰;三寸不烂舌,更兼吃喝赌,武功倒数一;人情世故天下少,游刃有余韦小宝;大智若愚,义无反顾。天性淳朴,终得福缘,旷世憨厚属郭靖;不想称王张无忌,聪明洒脱令狐冲,冷傲热肠傅红雪,爱心无边花满楼,心智绝代俏黄蓉,天外飞仙叶孤城,天机老人孙白发,移花宫子花无缺,天下奇男小鱼儿,亦正亦邪王怜花,半人半魔荆无命,神鬼莫测逍遥侯,外邪内正金世遗,身矮年高童姥姥,机缘福厚小虚竹;鹤笔竹杖客,黑白双煞人,苗疆童子毒,桃谷六仙怪,化功大法丁春秋,吸星大法任我行,机关奇巧胖朱亭,灵颖通窍小苏樱,玲珑真局无崖子,梅花异数有刘瑛;狗皮道人张三丰,疯疯癫癫老顽童;岛主四绝,昆仑三圣。烟客摩天崖,杨逍坐忘峰;首恶段延庆,万仇马王神;绝情谷,死人墓,牛家村,桃花渡,天山雪莲果,九花玉露丸,黑玉断续膏,续命大还丹……林林总总还许多,一时半刻说不清。
听说太乏味,我们要到书中去,那才能领略侠客枭雄的真风采;随意翻翻,权当休闲。
虽无侠本领,但是有侠心。
足矣!
...展开全文
1.4万人阅读
3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9
#印象深刻的乡土小说# 读孔乙己
当一个人以一种做作、不智、自拽、显脏的方式活着,这是很坏的活法,也是已经不断的死亡着。
可怜之人必有可气之处。从古到今,一些文人的清高寡从与自命不凡,骨子里难以剔除,到了孔乙已老先生这,演变到了极致。
死要面子活受罪。咸亨酒店里唯一穿像十年没洗的长衫却站在柜台前喝酒的人,还满嘴之乎者也。囊中羞涩却显摆——“排”出几枚大钱来,那酒也喝的闻乎闻乎的。
穷酸颜面擦鞋底。酒店里从富商、酒客、店主、伙计,都极尽能事恶逗孔乙已,极尽能力去扯孔乙已的遮羞布。孔乙己只要在酒店里,就遇到诘问、戏语、邪笑,那里就会充满玩笑里影射出的讥讽贬低的声浪。
戏谑讪笑人情冷。酒店里各色人等,就连我这个不受待见的小伙计,也用洗涮孔乙已来找回自己的自尊和满足。更甚,丁举人因为孔乙己偷了点家里的东西竟然把孔乙己的腿活活地打断。
可怜之人多可恨。孔乙已一面把自己当秀才,清高自侍,还很拽着的在小伙计显摆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一方面又偷书偷笔砚,最终因偷举人家东西,被打残了。
也不要一味笑话孔乙己,他的一生,也有我们的影子:时不时清高,时不时穷酸,时不时的拽着,时不时的恶劳,还有时不时偷名盗誉的……
何如?我当惜声誉,养己靠劳力。冻死迎风站,不学孔乙已。
...展开全文
3440人阅读
4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44
#读过次数最多的书# 读《牛虻》(二)
读书吧!
    人生的看法有时真是充满着矛盾。年龄增长,身份有变,对同样人事的看法竟有了不同的见解。
这次,我又读了《牛虻》,还是感动,但再没有初次般泪流满面,甚至对于牛虻的同情,无形中被弱化了:原因竟然是有来自于对于神父蒙太尼里的同情。
     蒙太尼里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逐渐丰满,虽然他披着道德的外衣,私下款曲和牛虻(亚瑟)的母亲相爱并生下了牛虻,虚伪的在自己的道德理想国中活了一生。
    相由心生,心随境转。第一次读,看到蒙太尼里在牛虻被枪毙后而发疯死掉,心里充满了万恶滔天恶有恶报的惬意。这一次却滋生不出诅咒之意,而对这个神父有些同情呢?
     牛虻的死确实和蒙太尼里有很大的关联。但是蒙太尼里也痛苦地营救着牛虻,虽在最后,当牛虻央求着他放弃自己的事业去追求常人的生活,他没有同意。
    人性和理性有时真是相冲突啊!或许,现在我也是一个父亲了。父亲对于孩子的复杂的情绪,错综的感受延伸到对蒙太尼里的重新认知中。
有些时候,人生最大的奖赏可能来自最大的风险。为了承受它,人必须接受它们带来的那些尴尬窘迫的感觉,这不是一般人能够顶住的难关。
蒙太尼里是一个博学多才、充满慈祥的人,忠于自己的工作,特别是对于自己的孩子—牛虻,更是浸透着爱。从牛虻上大学时,作为父亲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到他意识到牛虻从事的是一项性命攸关的事情而不遗余力地劝说他,还有最后牛虻处处恶毒的讽刺、打击他,而蒙太尼里都好像有亲情感应般的给以了极度的忍受。这时,我想到的是蒙太尼里的不易,感受到了父爱如山的凝重,感受到了亲情的无价。错爱也罢,孽爱也罢,爱是无私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人也许只能看到轻烟。我想即使神父的事业追求有错,爱无错。
     可能岁月重新对酸甜苦辣洗了牌,又中和出另一个“心”在了我的胸腔,对书中的人物形象竟然会有了如此异样的反应。是不是因为岁月流逝,心情不再单纯?对于事物的好恶,也不再是那么的单一坚持?也许这就叫做趋于成熟,也许这也可以叫做有些麻木。无论如何,这时再也无法重组对蒙太尼里的完全仇视心态,只是又恨又悯。对蒙太尼里的复杂心理,却也丝毫没有影响到对于牛虻的喜爱和敬佩!
阅读是避难所,是能量供给处。每个人都需要一块自己的磁石。当一个人不想被复杂,心就需要美好的形象去支撑。
永远的牛虻!永远的纯净!
...展开全文
1.4万人阅读
5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3 52
#印象深刻的课本# 《一碗清汤荞麦面》(一)
    真诚的推荐一篇中学课文《一碗清汤荞麦面》,日本作家写的,很值得读一读。
如果你也会流下纯净的泪水,我就真诚的期盼和你成为精神上的朋友。
    下层人物的清苦之路与我小时候贫苦的经历不期然的接轨了,被平铺的故事情节油然而生地打动着。
    课文中:父亲车祸去世,母亲拉扯两个幼小的男孩子,还要清还丈夫欠下的七八个人的高额债务。人死债不烂,现今来看,这是多大的担当啊!
一家人参与到艰辛还债中。知苦,母亲懂,幼小的孩子也明白。母亲拼命干活,一天不缺的加班。大孩十岁卖报,小儿子六岁负责烧饭。沉重的生活,逼着母子三人忙碌操持维持生计。知苦的人,最能体会到别人的善意。儿子知母亲苦,就帮忙;母亲知孩子们不易,更全身心的做活。
母子三人也都能体会到面馆老板、老板娘的热情和尊重,因此每年大年夜来此享受一回天伦之聚—全家享受一碗特色的清汤荞麦面。
    知苦的人最知足、知福。母亲穿着不合时节的斜格子短大衣,每次来都是穿着这件衣服,而是让孩子穿新的运动服。孩子知足,虽然一家三口只是吃一碗清汤面,但是不挑不拣,吃得认真,吃得幸福,吃得香甜。
    因为我度过贫穷的童年,我度过了被疼爱包裹的童年,我经历过父母为了全家早起晚回、顿饭无规律、生活无休止的劳作,因此能够体会到这一种知苦、知善的心情。
    我敬佩的是人的真正善意,在于保护别人的尊严,在于不经意才能碰到对方柔弱的内心之弦。
    老板看到娘三个来面馆,不动声色的把一份半的面量当做一份,端给母子。以后又把三份的量当做两份放在了锅里。老板娘小声和丈夫商量给三人各盛一碗,只当做一碗。丈夫没有同意,他认为那会让母子难堪。
善意,在于对于对方的深切的同情和理解,不是对于对方深深地怜悯和赐予。敲锣打鼓去赞助很多时候其实赞助的是有钱人的嘴脸。
    母爱的珍贵,在于放弃自己的尊严,当为了“爱”时,就不计较尴尬的穿戴简陋。为了给孩子们在过年时,吃上一顿像样的特色饭,母亲不顾顾客的眼光,三个人要了一碗面。这需要的也是一种担当啊!
     善意,点燃无声的希望之火。老板娘和老板,对于这样一家人,仍然是同样的热情,临走时,也还是说:“谢谢光临,祝你们过个好年。”祝福,对于穷困的一家、需要别人安慰和鼓励的一家,是多么的珍贵啊!对于母亲是多大的安慰啊!对于幼小的孩子,是多么珍贵的鼓励啊!
    多年来也读了读了一些文章,经常被质美的文字感染着,被高尚的情怀激励着。读着《一碗清汤荞麦面》时,我心灵深处的闸门倏然被打开了,泪闸瞬间被打开。
    眼泪,无声的滑落!为母子三,为老板和老板娘,为生活,为善良,为爱。
大爱无痕!
...展开全文
1202人阅读
1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5
#我最爱的5位现当代作家# 最喜爱的当代作家是余华,他的《活着》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人生一课。作品最伟大的指向意义:活着比死亡更难!
亲爱的朋友, 如果你因为生活艰难而纠结、失望、甚至绝望欲轻生,那请耽误你两分钟,看一看《活着》中富贵的一生。这时如果你还觉得自己很苦闷、很无奈,想荡舟海外或是伫立绝峰,那么我们就支持你的情绪感受。
先来画一幅富贵运程图吧:
富贵(主人公)—少爷(家财万贯)—纨绔子弟(吃喝嫖赌样样精)—外行赌徒(被设计陷害)—农民(家财败尽)—父亲丧(被气死)—母亲重疾(疾病加剧)—壮丁(被抓)—回来(历经沧桑)—母亲已亡(绝望 心疼)—女儿已聋哑(无钱医治)—妻子患软骨病(多年劳累忧郁)—儿子死亡(被抽血过多而死)—女儿惨死(难产)—妻子死亡(久病不治)—女婿二喜死亡(工地意外被夹死)—外甥苦根儿死亡(因太饿吃豆子撑死)—买头老牛(快被宰杀的)—富贵牛(给老牛起名)—人与牛相依为命。
富贵还为啥活着?名利荡然无存了,亲人基本不剩了。为理想吗,不,为名利吗,不,只是为活着而活着了。
我想,无论谁,一次次恣意放纵自己,生活都不会始终包容你。富贵的一生,是无德、无趣、无奈和无果,他是悲催的;但他还活着。换作一般人,也许早就活不了了。他,活着,他无疑又是倔绝的。
就生命的韧性来看,他活成了一种标识:活着就是活着,不因苦难、忧患、无望而任意去毁灭。富贵能活着,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探讨,也不是来自于呐喊和进攻,而是承受,承担生命给予的幸福、苦难、无聊和平庸,承受难以名状的人生剧痛。
他幸运又卑微得活出一个真理:活着,活着的每一天就是奇迹!
...展开全文
1.6万人阅读
46人点赞
收藏 1 3 46
#话说老票据# 说说老票证
票证,对于年轻人来说无非就起个证明作用或者搁那收着,对其感触很浅,最在乎的还是红钞票,也不奇怪,我也喜欢呵。
老票证对于五十岁以上的人,就非比寻常了。那不光是一段尘封的记忆,更裹挟着一段酸涩而朴实的生活,寻常日子里饱含艰辛和无奈。
那时票证多多: 粮票,布票,油票,肉票,豆制品票,水果票,蔬菜票,背心票,布鞋票……名目繁多的票证,见证了一个计划经济时代的过往;而粮票、布票是最重要的存在。俗语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衣食在那时就必须要粮票和布票。有票走遍天下,无票寸步难行,当然最好是全国通用的票。
粮、布票票面大小,布局,图案,面值不同。因技术条件限制,大多数的印制比较粗糙,精美的也有一些。
粮票起始1955年,停止流通1993年,跨越近四十年时间。它最小的面值有一两的十分之一,最大的面额有一千斤甚至更多。小票在手,心里勾勾;大票在手,心里发抖。那时,如果手里有二十斤粮票,就足以面带微笑怡然自得抬头挺胸。
年轻人好奇, 布票,是啥?购买布匹的票。那时的粗布,结实但不洋气;那时的“的确良”面料比较好,放在现在年轻人也不会穿,丝滑但不绵软,档次不高。它有一寸面额,也有一丈的。有的布票非常短小,如果不是纤巧之手,都不容易捏起来。
票证始于计划中,当时国家经济穷。现奔小康却难见,只在少数人手中。怡情养性还将就,以此大发一场空。
...展开全文
1万人阅读
5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3
#手抄本之美# 抄写心得
朋友,如果你有正事做时,一定要尽力做好;如果无所事事时,又没有原版经典古籍抄本欣赏的话,就自己去抄抄书吧。抄写之美—真胜于假,有胜于无;小抄有趣,大抄不必。
抄写除了抄写本身,更大的是溢出价值,起码能缓解无聊。
我们很容易陷入无聊。群体各有活法,相互价值无效。这很容易让我们陷入孤独,孤独就容易无聊。
我们占有了渴望之物后,欲望并不会鸣金收兵,我们会继续奢取奢求,但有时并不完全知道我们到底想要的是啥,空泛的欲求带来要命的无聊,漫无目的的奢望造成了无比压抑的倦怠。
抄抄写写这很简单的事,有时却是激动人心的抵制倦怠的破解之法。
经常写写,益处多多。
写写吧。亲们没事出来走两步!
...展开全文
3205人阅读
3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31
#2022我最爱的三本书# 读《牛虻》(一)
读书吧!
  读书使人快乐!读书使人净化!读书使人充实!
我静下心来把伏尼契的《牛虻》又读了一遍。
首次读《牛虻》,是初中,距今多年。年青的心易感动,深深地被“这是个伟大而神圣的事业,而只有从各种私心杂念中净化出来的心灵,才能担负起这一重任”这句话感化自己多年。每当无所追求,眼看无聊等着去填补焦虑腾出来的空隙。想起这句话就醍醐灌顶,意识到自己的懒散。毫不夸张,就己而言,心是能被有磁力的语句所净化的,并引导着自己的人生。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
    他给童年伙伴信中:“无论我活着,还是失去生命,都将是一只快乐的牛虻。”终身追索快乐,这成为了我的座右铭。世事无常,红尘纷繁,快乐自寻,无它。不如意事常有,我们也只有尽可能地淡化世事的愁苦,尽力追索快乐。把快乐建立在每件细小的事情当中,当趣事来做,并注入愿意即值得的理念,把快乐的砝码静静安放。意念中与世事和解,与快乐温柔相拥。
读到牛虻在“惩罚号”里受到非人待遇,历经劫难而最终获救章节,就敬佩他的勇敢;读到他在“南美做苦力、扮演小丑”谋生篇幅,也感动他的坚韧;读到他在刑场上的从容和蔑视的情景,更崇拜他的豪气。由此想,生命里该有的挑战从来不会缺席,关键如何面对。他之所以伟大,当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坚决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记忆最深的,他回答教父的话:“宣誓有什么用?它是约束不了人的。但你若是深深懂得了某件事的意义,那你实际上就受了它的限制和感召。” 这句话支撑着我的读书和生活。人的脊梁往往是被生活一点一点压垮的,天灾人祸,人情冷暖,病患丛生,工作挫折,生活荆棘随遇,磨难重重,累无从歇苦无法避,于是易生失望甚至绝望。犹疑时我常常遵从此话的感召,晦暗散尽,星河长明。我就又萌生出活力,坚挺抖擞的再入生活。梅花自在香,也需风捧场。
    人生的看法有时真是充满着矛盾。年龄增长,身份有变,对同样人事的看法竟有了不同的见解。
...展开全文
2597人阅读
3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