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带雨痕

实名认证
20 关注
200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上新
  • 店铺
#晒晒书架# 今天看到个词:英年早婚。乍一看,总感觉有点违和感。再想想,当下不婚晚婚大行其道。“英年早婚”,真是个不错的词!🤓🤓🤓
121人阅读
1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1
#书法# 大家猜猜:
这幅字,是被用在什么场所?
记得以前看王朔的文章,说一群城里年轻人农忙时节到乡下游玩,看一切都是新鲜的,甚至用了“粪香”这个不伦不类的词。
这幅“业绩就是尊严”,以书法形式,堂而皇之被悬挂在一个肮脏的用于员工休息待命的房间。不伦不类!
94人阅读
1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4
今天在一家公司有事,竟然遇到一位姓“叱干”的,还以为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要么小日子的。
第一次见到,肯定要百度了,是个颇有历史渊源的复姓。
144人阅读
1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1
#开书店的苦与乐# 早就想写这份动态了。
别的意思没有,就是想问孔网这算几个意思?!
且听我娓娓道来:
年后老家回来。本月3号,老婆又看到我偷偷屯着的书,又叫嚣了……(N个字和N种表情)
我嗫嚅:我也在卖啊。然后半心虚地把孔网上的店给她看。她一把夺过手机,点点翻翻看看,终于找到了突破口大骂(两个词连用,能省则省):三个月了,一本都卖不出去!
我低眉顺眼,内心则强辩:哪有三个月,这不还差好几天才三个月呢。
意想不到的是!居然当天快半夜了,就有单子了,湖北的买家!第二天也就是4号又来个单子,广东的!(特在此向湖北人民和广东人民致敬!)
只不过4号至今又偃旗息鼓了。
这算几个意思?!🧐🧐🧐💊💊💊
...展开全文
109人阅读
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8
#闲话闲章# 隔壁的地方,有所省重点高中---南菁中学。
以前有人念作“青”音,我都忍不住纠正:应为“京”音。
直至某次,和当地人交流,他们也念qing。于是,我不再犯强迫症了。他们肯定知道正确叫法,只是口语习惯而已!
这也是成长。
阅历让人成熟,也让人沉默……
63人阅读
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
#你镜头下的秋天# 家妻喜侍弄花草。
近日,有兰花苞放,近闻似有似无,清清悠悠,飘忽不定。
妻说:虽香却淡,能馨香满室该多美妙!
我苦忆片刻,终想起宋人形容兰花之词句。故作随意并略带高深状,答曰: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看妻恍悟加崇拜的表情,我心中窃喜:又是古诗词带来的愉悦时刻!
279人阅读
1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5
#我的书架断舍离# 犹豫好久,还是上传了收藏已久的《当代》文学双月刊---1992年第6期和1993年第1期。
两本杂志主要刊载了:1998年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上下两部。
这也是这部小说的国内首次发表!
8497人阅读
4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4 46
#初秋微凉# 人生的道路
你无论怎么选择,都会有缺憾。
所以
不要美化你不曾走过的路!
104人阅读
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9
#初秋微凉# 史上最快卖书
买家昨天早上五点多下单,
我昨天上午就
快递出,
今天早上九点多,就到了买家手上。买家也是讲究人,立马点收货。我的书款也到账了。
这本《知味苏州》:
可说是溢价书,因为我是苏州某书店按定价买的,当时有作者签名,加钤印。
也可说不是溢价书。我收到买家购书付款信息后,特地在孔网上查了一下,已基本上是最低价了。况且,我这还是签名钤印本!
利益归利益,诚信还是要讲的!还是毫不犹豫地找到并包装好!🤓🤓🤓
...展开全文
173人阅读
1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2
#你镜头下的秋天# 清秋的薄雾里
虫鸟浅唱低鸣
静谧处也葱葱郁郁
颇有“半笼早日半笼烟”的味道
178人阅读
1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6
#我和连环画的故事# 小时候,有个邻居大哥哥,他经常弄到连环画看。那还是八十年代初的农村,这类书基本上都是靠借来,很少有去买的,一是到县城不方便,更主要的是没这个闲钱。
谁一有连环画在手,无疑就是孩子王。跟屁虫们都想能借到。再不济,能当场摸着翻几页,也是开心过瘾的事。
这位邻居哥的母亲因病去世的早,而我的母亲与他母亲在世时关系挺好,应属于现在时髦说法的“闺蜜”这类友情。所以,我母亲后来对他也偶有照顾。
他借来的连环画,哪怕时间再短,我总能沾沾光。那是极喜悦的也是虚荣心极满足的时刻。即使现在回想,仍历历在目,余味犹在!
1.3万人阅读
5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2
#初秋微凉#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105人阅读
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7
#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 10日晚,刚一获悉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韩国的韩江,我就下单买了得主的几本书。
今天收到第一本《素食主义者》,价格也是极低,说捡漏也不为过。另有一本,卖家主动取消订单,补贴了2元。还有一本,卖家一直没动静。
那就这本先看起来🤓🤓🤓
1011人阅读
3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1
#书中的旅行记忆# 9月24日买了一本书,是为国庆长假期间准备的“食粮”。
今日4号,长假过半,这本书也看到了末段。
看书还是比看手机有趣太多!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917人阅读
2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4
#初秋微凉# 读到元代诗《芦花被》:
采得芦花不涴尘,翠衰聊复藉为茵。
西风刮梦秋无际,夜月生香雪满身。
毛骨已随天地老,声名不让古今贫。
青绫莫为鸳鸯妒,欸乃声中别有春。
原来古人采芦花为被御寒!也难怪古诗中经常出现芦花、芦叶。
又百度得知:棉花原来是“舶来品”,在明朝才在内地民间普及。
...展开全文
94人阅读
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