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文思蓝

优秀作者实名认证

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

1497 关注
1490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直播
  • 上新
  • 店铺
东北?
赞美需要推高到更遥远的喻体,而近处是干裂的土地和漫长的严冬。在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看见的是老去的工厂,听见的是寂静的街道,感受到的是寒风中的萧瑟与荒凉。——题记
大年初三随家里人回姥姥家,姥姥家就是传统东北农村的缩影:土炕,火墙,前院后屋,四周白茫茫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了无人烟的粮仓……
初六当天随家里人去冰雪新天地,与整个冬季东北旅游行业缩影一样:绚丽多彩,壮观刺激的冰雪项目,巧夺天工的冰雕设计,热闹非凡……
两者同处长春地区且相隔驾车只有一个点的距离,我所见到的,体会到的却是天差地别。不得不让人心生怀疑,什么才是东北现在的样貌?近两年东北的旅游行业依靠哈尔滨的高人气相继模仿,南方朋友们也相继体验东北饮食特色,奇观异景,历史文化,等等。您可能会刷到过,东北的菜量大,社会大哥动不动就把哪桌的账单买了,各种鲜艳奇葩的糖葫芦,菜价低,房价低,热情好客。既然家乡这么好那为什么东北人背井离乡,年年人口负增长,争先恐后的还在去往南方呢?每个人当然有不同的选择性,我是说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做着一样的选择?这个问题涉及复杂我相信如果你不像我一样从小就是出生在东北你很难理解。我不做更多的解释,因为害怕解释出更多问题。我个人想法的一个核心逻辑就是:资源霸占。合作意识本来就差,还不回报团取暖。导致年轻人不得不寻求机会更多的“红海”而拒绝东北这片看似“蓝海”实则的红海。
过了年我23岁,明年毕业就涉及到去与留,又对南方城市如“新天地”景象的向往。也有对如“姥姥家”的怀念。
前路还长,步子挺紧,志气不小,压力也大。
叹一句: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如履薄冰。但求天道酬勤,哪怕赌其一生!
——伊文思蓝
2025年2月8日
...展开全文
8447人阅读
10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5 107
有幸被点亮,也想成为光
2.3万人阅读
12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7 120
吉林长春—东大桥
赞美需要推高到更遥远的喻体,而近处是干裂的土地和漫长的严冬。在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看见的是老去的工厂,听见的是寂静的街道,感受到的是寒风中的萧瑟与荒凉。
1.9万人阅读
9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96
#七夕诉衷情# 愿有岁月可回首,以比深情共白头
2.3万人阅读
8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86
#医者赤子心# 实习已经一个月了,最近发书速度有所延迟,给一部分着急用书的书友造成不便,还望多多光临本店
4.7万人阅读
8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3 80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忘记发了,端午带着大一大二学习学妹们参加吉林省龙舟比赛(志愿者身份)
6.3万人阅读
8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4 87
一念放下,万般自由
(长春万寿寺,寺茶与过斋记录)
4.7万人阅读
8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4 82
#423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当然要多陪陪妈妈
既四月二十三日矣!适应因风而温,花者欲始,日时已升,至烈而红丽,漫天耀也,惟天华日落,星辰迷烂,夕阳红后。
3.8万人阅读
8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4 81
1万人阅读
5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9
1.5万人阅读
6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8
24年了,一转眼22岁了
1.9万人阅读
6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0
#一叶知秋# 知道的越少,就容易固执己见
一周之前跟一哥们聊天,本来相谈甚欢,可这哥们突然话题一转,他跟我说喜欢男人。因为是第一次亲耳听到,至此我才相信世界上真有同性恋。令我更惊讶的是他说:“无法理解男人为什么跟女人在一起,觉得好恶心”。此言一出,我瞬间石化。
后来想起辩论场上也经常有关于同性恋话题的争论,便一瞬间缓过神。这种取向性的话题连最基本的价值判断都不能普世,都是有争议性的,那么我觉得我所秉持的一切价值判断都不能保证绝对正确了,平时生活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的分歧意见和冲突都弱爆了。
想起高中时期经常立各种“Flag”,比如:这辈子绝对不可能跟“浓妆艳抹”的女孩交朋友;比如不可能吃葱姜蒜这些荤腥味道特别重的食物;比如找对象绝对不能找什么什么职业的话;比如女人当家必然乱套,男人要有绝对的决策意见,诸如此类等等等。后来发现精致的女孩也没什么不好,吃饭时葱姜蒜更是每天必备,女人当家也没有乱套,反到男人当家日子过的分崩离析的例子挺多,至于找对象职业问题就尴尬的不提了。原来我活在一个如此自以为是的世界,曾经奉为人尽皆知的教条原来如此地“想当然耳”。
《金刚经》所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祖对大家说,我们不能执着,既不要执着于恶,又不要执着于善。字面意思我原来仅仅理解不执着恶,此事之后细细品茗,方才理解不执着于善。我们执着的善,所行的“善”,可能对别人来说,正是一种“恶”。你以为你给人家夹一块油汪汪的红烧肉,不好意思大哥,我脂肪肝加胆固醇高。
社会生活何其复杂,善恶标准何其多样,我们恪守的标准何其单一,伤害别人又何其情不自禁又理直气壮。你以为你在善良、真诚、对人好,实际上你在蛮横、粗鲁、不要脸。太久以来太多时候太多事,我们常常自以为是。每天吆五喝六觉得我所想就应该是别人所想,撸胳膊挽袖子挺直了腰板把自己的一己观念当“普世价值”四处兜售。
我们经常大张旗鼓地按照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行为规范来要求别人,拿着个砧板就当汉谟拉比法典,把自以为是的言行当成十诫一样传播福音。“他怎么会这么想?”“他怎么能这么做?”“这点事情他都想不明白?”“大家都应该这样想。”“这道理有谁不知道。”……诸如此类的妄加评判和无理指责层出不穷出自于我的“金口玉言”。
一个人最伤人伤己、恶贯满盈的“个人恐怖主义”莫过于道德上的自负。多少人曾经总是自负地去“行善”,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标准“对别人好”。一旦对方不领情,就会武断地冠以不识抬举,不识好歹等帽子。一方施予不成,反被冷落,一方拒之再三,愤懑难平。最后双方发生争执,让本来暗送秋波的双眼变得横眉冷对,让本来和谐美满的气氛剑拔弩张,最后不欢而散甚至一刀两断。
这种道德上的自负,让我们总是以一种伤害别人,尤其是身边至亲至爱的人的方式来处理人际关系。我们总是以为我们在“替他们考虑”,殊不知,我们其实就是在“为自己考虑”,因为我们始终以自己的视角来观测他们的生活。多少亲密的伙伴与和谐的关系,在一次次适得其反的帮助和忍无可忍的承受之后,在一次次推阻再三和破口大骂之后,迸裂、粉碎、分解、消逝。再回忆起我们生命中的过往,有多少不可理喻的无微不至让曾经的相印心心逃之夭夭?
...展开全文
1.6万人阅读
7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3 72
#2023元旦# 纽约的时间比加州快3个小时
但是加州并没有变慢
有的人20岁就毕业
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
有人25岁就当上CEO
但却在50岁去世
也有人50岁才当上CEO
然后一直活到了90岁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本来就有自己的发展时区
看似周围有的人
走在了你的前面
而有的人
落在你的后面
不过都是在自己的时区里
拥有自己的步程
你不用去羡慕或嘲笑他们
大家都在自己的时区里
你也一样
...展开全文
3万人阅读
4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7
#生活与读书# 对于生活的热爱与尊重,这远比辩论本身更加伟大!
——记 同长春师范大学校辩论队开展的友谊赛
1.8万人阅读
5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55
#中医学# 《见习》
从10月30日到11月3日经历了一小段难得的课间见习。
学校安排一周的见习课程,去附近的医院学习,主要是体验一下医院工作,用所学知识结合临床经验。医院里所有医务工作者都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班35人被分成了四组,我们组被分到了康复科室,相比常见的内,外,急诊,脑……我们科室显得没那么忙。跟上白班老师们一样,我们也是早八晚四。
在去医院体验之前,我满心认为我会遇到像疫情中钟南山院士一样,抗争在一线工作岗位帮助患者脱离生命危险的故事;我满心以为我回来会写下一篇热情洋溢的,平凡生活中关于英雄梦想的日记;坦白讲,过去一周,最让我值得反思的不是老师们的技术操作,而是与患者沟通交流的工作难度。
康复科的患者多数已经脱离生命危险,但是大部分人伴有偏瘫,意识模糊,运动能力障碍,疼痛等问题,而且大多数人每天都要做康复诊疗,很难想象吃喝拉撒睡这些日常基本需求这里的人都很难做到,喝水也是一勺一勺的喝,甚至喝到第二勺就会有呛咳的风险,推轮椅的病人随处可见,少数能够正常站立行走的的人也是凤毛麟角。我能感受到疾病每天带给他们身体上的不便,顽强的抵抗考验的不仅是身体的耐受度还有精神上的意志力的消残,有意思的是我与同行的伙伴们在与患者沟通时居然显得无从开口,哪怕是套近乎唠家常也只是三两句没有更多的语言交流,即使我们在学校里在家里与老师,与家长,与同龄人交流时我们能侃侃而谈,欢声笑语。但是在于老年人交流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沉默与不知所措。这是问题,是的这是我们自身无法与老年患者正常沟通的问题。
第二天查房遇到一个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他的血管已经硬化,而且左侧偏瘫行动不便小便也是留置导尿,鼻腔插入胃管只能靠几管鼻饲液勉强维持营养,甚至一口鸡蛋黄也不能通过鼻饲喂入(因为气管手术可能有呛咳的风险),长时间的没有高热量营养供应使他真的瘦骨嶙嶙,我第一次见到所谓的“皮包骨”,长时间住院输液,手臂健侧的一面都是针头扎穿的针眼,看后我都心疼不已,但是好在意识清晰,并且有很多患者家属陪伴。
我放的几张图片都是跟老师们义诊去社区的图片,我们几个帮助患者测血糖,血压,跟心电图,有意思的是有个大爷血糖12.7,他老伴血糖14.8,餐后三小时这个数值也是很高了,经询问没有糖尿病史,但是平时小两口爱吃冰糖。义诊是还发现大部分老年人血压都偏高,多数人每日一片降压药,测量时还有收缩压180甚至200的,我还认为是血压计坏了或者我操作错了,结果询问得知伴有高血压遗传,平时也是吃降压片维持……
说了半天,绕了一圈。回归主题:生命健康,在课堂讲的生命体征,呼吸,脉搏,体温,血压,真的有些人这辈子可能都无法回复正常,见识到生命的流逝与精力的消退可能才会更加珍惜与敬畏生命,就像秋天的落叶伴随日落黄昏时的静美,每天都有朝阳而升,也有日落而息,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那些人尽量停下来的晚一些,慢一些。借用余华《活着》里的一句话草草结尾——“生的终止不过是一场死亡,死的意义不在于是重生或者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时间。”
(因为好久没发动态了,正好借着上周经历写篇动态,如果涉及到敏感词汇与图片随时联系我修改或删除动态)

伊文思蓝
2023年11月5日
...展开全文
4.2万人阅读
7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4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