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援鄂返乡的白衣天使们带回了南国的春意,今天的天气特别的好,站在书房远眺,远山含情,近水微波,水景河畔碧柳婆娑,农家院角杏花烂漫。满目烟花色,春意上心头。
网店开张整整十天了,趁着晨光,我盘点了一下图书,总结了十天来的得失。
售书只为瘦身,所以我没有宣传,没有调查,任性到漫不经心,随意到不可思议,颇有姜太公钓鱼的味道。
几十年屯书数千册,骤然存散间自然会有取舍。从前买书读书,宛如从前的生活,困于贫乏,无需选择,不计质量,但求温饱。所以高尔基以饥饿的人与面包的关系来比喻读书人与书的关系甚为贴切。现在则不同了,出版社噱头频出,诸版本群芳斗艳,所以读书人买书则像极了恋爱,首先需要情投意合,书的内容必须是自己喜欢的;其次,最好系出名门,出版社靠谱,不至于因为毫厘之误而谬之千里;当然姿色可人也是必要的,装帧一定过硬。
鉴于这些考虑,我先在书摊共挂出400余部书,十天时间售出了60本,这些售出的书从内容尚归为四类。
经典文学作品。《赵翼全集》、《郑藏红楼残本》、阎连科作品十种、《万历野获编》、《南村辍耕录》、《世说新语》、法国文学作品3部、《大唐狄公案》。《国色天香》、《韩昌黎文集校注》、《人文典藏版四大名著》、《天龙八部》。占售出图书数目的五分之二强,这些书的卖点便是低价。
文人学者研究。《竺可桢全集》中的8卷,《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
《竺可桢全集》中的第6~21卷是竺可桢的日记,是我当初为了集齐现代四大学人日记时一本一本买入的,后来,对竺可桢的兴趣淡了,就决定散出了。其他的《胡适日记》、《顾颉刚日记》以及《吴宓日记》仍在宅中。
《陈年谱》与《梁年谱》是受《陈最后20年》刮起的陈旋风影响买入的,因为读《陈寅恪集》让我不堪其负,一任性就放弃了这个主题。我这次的《陈年谱》标价30元,《梁年谱》标价50元。书友秋斋一再提醒标价太低,他希望我改价后再沽,我不为所动,交易后才查了查孔夫子价《陈年谱》价在150~400元间,而《梁任公年谱》在100~200元间。
这几本书的卖点应该是稀有。
历史、回忆录。《华北治安战》、《拉丁美洲史》、《寻找真实的蒋介石》、《逝去的年代》、《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倒转红轮》、《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谷牧回忆录》、《陈锡联回忆录》、《一个个名幸存者:曾志回忆录》、《粟裕战争回忆录》等五分之一强。
这些书中,价值最高的当属《华北治安战》,当年我为了友情而购买的这部书是战后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编写的日本侵略华北的作战史。本书比较详细地记述了当时日本侵略者的各种战略、战术,及其遭到强烈抵抗的情况。由于其所收资料是当时日本官方及当权者的机密文件,所以对研究日本侵华史、中国抗日战争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当初我对历史兴趣浓厚,希望通过阅读个人回忆录突破历史书的狭隘,所以买了好多的回忆录。这次我50元出的曾志,10元出的谷牧皆是感觉没挖掘出多少有价值史料而散出的。书友纷纷询问谷牧是复印本还是正版让我疑窦丛生,于是查了查,网上的最低售价竟然是230元,我实在不明白此书因为哪一点可以炒到了这个价位!价格与价值关系的扭曲程度有点匪夷所思。当然,不排除孔网潜伏着一批炒作黑手,这书是我当年4元买进的。
这次我还阴差阳错的挂出并秒光了9本牛津版董桥。内地海豚已经出版了大量董桥作品,但是制作自然难与香港牛津出品匹敌。牛津的董桥是极品、是艺术品,的确有收藏的价值。董桥作品兼具古典的雍容和英伦的雅致,读书人身边值得收藏两部。但现在价格的居高不下大概得益于孔夫子的禁书令。当下,在读书人心中,禁书是对书的最好宣传,这与政策制定者的初衷自然是南辕北辙了,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