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日记# 中午吃饭时,接到一位书友的短信,他想了解店里挂着的那本严歌苓和黄轩双签本《芳华》的详细情况。我这才想起,昨天录书太心急,好多书竟没有拍摄、上传书影。于是,我赶紧放下碗筷去亡羊补牢。
开张整一周了,总共散出了50多套(本)书,照这样零零碎碎敲牛皮糖的进度,完全有望实现我一年时间散出1500套(本)书的设想。不过,这毕竟不是必须实现的目标,一切随缘就好,人间最美还是开心。
今天的任务不重,只有四个单子需要处理。在家整了一会儿书才去寄书。从邮局出来时已经5点多了,艳阳依旧高照,春风妩媚撩人,天气预报的21度让人尽情的享受着阳春的温馨。这几日的气温和街上的行人数量一样急剧攀升,以至于罩在中老年人身上的羽绒服、羊毛衫在街上俊男靓女男少女五颜六色的春衫对比之下,尤其显得不合时宜。
在水景工程的河畔,终于出现了理发师傅的身影。这几年来,只要天气不太恶劣,都会有几位七十岁左右的理发师傅在这里摆摊惠民,他们技术娴熟,收费公道,让那些对发型没有特殊要求的中老年朋友趋之若鹜。
“当家秀才也来这里理发?”忽然一位七十多岁的白衣白发老者满脸诧异的和我打招呼。老者是我三十多年前认识的国营理发店的一位理发师傅。师傅与我同姓,那时我读高中,总是在每个月最后一周的周日下午去找他理发,因为我去理发时常常带一本书,他便唤我“当家秀才”了。我从师傅的口中才知道,他的二儿子是位八零后,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一直四处打游击。现在儿媳妇又刚刚生了二胎。年后,儿子被疫情困在家里,没有了工作。一家六张嘴开始围剿老两口的退休金,生活压力骤增。为了缓解困难,高师傅只得重操旧业。他说他一天的收入足够维持全家几天的日常开支。
给我理完的时候,夕阳西斜,余晖已经不再有温度,站在河边已经可以感受到水气的凉意,高师傅也开始收摊了。
其实像他这样情况的家庭还很多,我的一个同事前日也向我诉苦:疫情之下,爱人工作丢了,女儿在北京准备考研,儿子就读高三,刚刚买了房子,他每月4300元的工资,除了2000元房贷外,根本不能维持生活。
可以肯定,无论高师傅还是同事,都应该不是最惨的。由于近几年人们消费水平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到的家庭太多了。
庆幸的是气温在回升,情况在好转。我们只能祝愿所有的人的一切不如意能够随春水东流。
1.7万人阅读
3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38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2
正在加载,请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