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日记# 买书,卖书,读书,我谓之我的书生活。
因为有了人文版《全本详译金瓶梅词话》,我便将那套来路不正的岳麓版《金瓶梅词话校注》以500元的价格挂出,秒出。
我的书生活因为近期的书来书往而显得有些凌乱,书来书往中错过了阅读。
近期得书两套:浙江古籍出版社的十卷本的《袁枚全集新编》与台湾三民出版社八卷本的《新译史记》。
为了避免重蹈图书搬运工和中转站的覆辙,我买书之前已经做一番功课了。
买《袁枚全集新编》是兼顾了获得《随园诗话》的愿望与嫌弃既有的上古版《子不语》的字太大、有删节后的综合决定。
《袁枚全集新编》是1993年江苏古籍8卷本《袁枚全集》的升级版,苏版为王英志主编,浙版则为王氏独编。
据编者王英志介绍,江苏古籍版《袁枚全集》在当年问世后曾荣获第八届中国图书奖、全国古籍整理优秀图书奖等多项殊荣。但受制于时间仓促,条件欠缺的因素,全书仍存在全集不全,专集不专等遗憾。
进入新世纪后,编者在穷心尽力搜罗袁枚作品的同时有幸得到了袁氏后人的帮助,“不仅得到了袁枚极其珍贵的抄稿或手稿,还收集到若干罕为人知的刊刻本袁枚诗文集以及零散诗文”,终于完成了《袁枚全集新编》。
浙版新编相对于苏版全集而言,大幅删除伪文五十余万字;增加从袁氏后人处获得的袁枚手抄本《纪游册》3卷与《乾隆庚午、辛未、壬申手稿》2卷包含约240余首诗,集外诗约90余首。
我购的是浙版10卷本。 
三民版《新译史记》即韩兆琦译的《史记》,是一套有故事的书。
2010年6月,中华书局1版1次的韩兆琦译注《史记》(全九册)一经问世,便受到读者的狂追,6000册的印量供不应求。于是书局于2011年3月开始二刷,印数也为6000册。
伴随2刷而来的还有台湾三民书局的律师函。
原来,2003年6月2日,韩兆琦将其著作《新译史记》的著作权卖给三民出版社,双方在合同中约定:韩保证之前出版权、著作财产权没有纠纷;并承诺契约签订后,不得利用本著作之全部或一部,自行或委托第三人再为出版与本著作内容相同或雷同之著作物,或将著作财产权之全部或一部另行让与第三人,不得为其他不利于乙方销售之行为。2010年11月12日,国家版权局向三民书局颁发《著作权登记证书》,证书确认三民自2003年6月2日起取得文字作品《新译史记》在全世界范围的著作权。
后来,韩兆琦于2009年11月又与中华书局签订《图书出版合同》,双方约定出版作品作品署名为韩兆琦注译的《史记》。韩授权中华书局在全世界内以图书形式(包括以纸介质为载体的纸本版和以光盘、磁盘等电子介质为载体的电子版)出版发行上述作品中文(包括简体字和繁体字)文本的专有使用权。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诉讼,并判定韩兆琦、中华书局侵权。于是中华版韩兆琦译本史记全面下架,随后该书也在市面涨价。
后来,中华书局又反诉三民书局的《新译史记》原文部分非法使用了1959年版《史记》点校本,法院又判定三民侵权行为成立。
所以,今天的三民书局版《新译史记》是“增订二版”,增加了一个人民大学的“原文总校勘”,这应该算是瞒天过海之举,为了显示原文部分不再侵权了。
2.5万人阅读
4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8 47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8
正在加载,请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