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过刊过眼录。202001,202002。
陈履生题为《当代书写与传统书法不能混为一谈》一文,从概念做分割,倒也是一个解决方法,而且能减少许多争执,你爱针管随便你,我学二王由得我。
卷首语文章写的真好,可惜没署名。摘录几行“书法不是一般的写字,书法欣赏一定要超越点画和结体的表现,去感悟精神性的内容,如唐代张怀瓘所说的“善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神采”只能意会,靠感觉去把握。感觉能力每个人都有,而且大致相同,看到精巧、飘逸、宁静的作品自然会感到优美,看到粗犷、豪放、雄浑的作品自然会感到壮美。”
“杜甫说“岁暮阴阳催短景”,看着易逝的流光从眼前滑过,想到宇宙之浩瀚,时空之无穷,愈感个体之渺小。又想到杨子见歧道而哭,阮籍途穷而返,面对分叉而迷茫的小径,所有的人还不是一样吗?所不同的是,先贤能超越个人一己之荣辱得失,不拘囿于尘世的琐碎,而能够触及宇宙、生命的本质,遂于悲凉之外而有旷达自适相伴。”
邢慈静,展出苏州博物馆收藏的草书七绝册,国家二级文物,书法当然不错,诗文也有意思,据说是才女原创,查了百度,只录了两首“抱膝长吟道自尊,一时鱼水感深恩。当年若稳陇中卧,不到秋风五丈原。”“荆钗裙布念重违,却扫焚香自掩扉。莫向吹箫羡嬴女,多年已办五铢衣。”帖题为静坐,有四首,谨录第一首“闲抛针线坐来深,静里频将面目寻。天地两忘身是幻,一潭清影月沉沉。”
邢侗和王铎临写的鹅群帖比对,这个形式挺好。
河南张利安先生的作品,看着就舒服,能到这个水平,我也就满足了。
赵之谦的来往信件是挺让我好奇的,不过没时间细看,要是有骂骂何绍基的,那就更好,老何也不知咋回事,厉害的后浪要捧着,压是压不住的,可惜。除了私人信件可以满足熊熊燃烧的八卦之魂,还有一枚印章,简直就是打工人绝配,一并录上,以示敬意。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