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青牛

实名认证
77 关注
565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上新
  • 店铺
#书虫# 好不容易找了一本想阅读的书,结果闻名不如见面。唐诗百话。白居易的卒年在书里出现两个不一样的时间,这书还号称修订了第三版。
92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
#晒晒我的年度购书账单# 大年初六,还是写点东西作2024的小结吧,想到哪写到哪。昨晚读宋人尺牍,“北游五年,尘垢所蒙,已化为俗吏也,不知林下高人,犹复不忘耶”,大概如是,却无可奈何,还是要为五斗米折腰。
象棋官宣二张,近十年冠军选手所剩无几,据说还有第三张在路上。王赵见名利而忘身,术虽至于顶峰,离道尚远;桐斐反复无常,厚颜无耻,令人耻于同行;协会掩耳盗铃无所作为,前不能治病救人,后不能自清救己,尸位素餐的草台班子比比皆是。虽然,与棋无碍,仍乐于棋。
好书是收不完的。生涯有限,无法追逐无限,但收到好书,还是给了一点活着的趣味。上美出的三国李自成大精,分批折腾,令人烦躁,算一下成本,不如等出完买成套的。斗升小民,囊中羞涩,多年感叹有钱我也这么玩,不知退而结网,而己在网中了。
阳明集前六卷年前毕,卷四至六是信札,卷七是文书,还是信札有点意思,劝学勉行,犹如我师。小孩是不看这些的,棋和书画毫无兴致,只是现在还愿意在我献宝的时候,一边打着呵欠,一边敷衍赞美一下,她有她的路。
年前得报一友人弃盛年,闻讣摧咽,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自勉自遣,留此有用身做有用事,既在俗世,便做个俗人。这当属于愚者自语之言。
诸人命运,无非性格使然,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146人阅读
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8
写字
国庆有个朋友发来阴符经临写作品(图一),据说是写了一遍石门颂不满意,转阴符经就能悬肘。
我羡慕之余,开始国庆首练,不过是倒行逆施,先写了阴符经第一页,再去网站找石门颂,字迹不清,反正是圆乎乎,不写粗。写发了,也不论哪家哪帖。
126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
窗明几亮好读书。
新收了浙江人美出版的灵飞经临摹卡片,一张三行。墨迹本仅剩四十三行,海宁陈氏跟董其昌借了整本去刻石,归还的时候扣下四十三行,归还给董的大部头现在找不着了,这四十三行流至翁同龢,最后翁万戈捐赠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西泠印社出了大都会的授权版本,经折装,贵,浙江人美是不错的平替本。之前国内也有印本,河南美术这一版印的不够清晰(图三),上海书画社印的不错,但不知道为什么,漏了前面五行,从第六行起印,令人费解(图四)。
河南美术这本小楷评价不高,但收录姜夔的保姆志跋还是可以的(图五),和上海书店版的法书墨迹大观系列一比较,天壤之别,大观系列这样的印制就是浪费纸(图六),1990的印刷我要求不高,但起码有个能看的样子,选了几张赵孟頫,十三跋最模糊,三门记最好,胆巴碑应该是缩印了。十三跋是在日本,这个为了省事翻印珂罗版能理解,保姆志跋是在故宫博物院的,也拿不到清晰图版么?
137人阅读
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8
长假第一天,把国庆节过成劳动节。蒙尘数年金谷园,风雨欲来大洋东,四时造化哭途穷,何似卢家有莫愁。
227人阅读
1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2
读书
继续过刊202003
禅宗书法的帖子,看的昏昏欲睡。文字介绍不多,大概七八页,从宋高僧到禅宗流派,再到中日交流,要是日后有兴致按图索骥好了,奇怪的是,董其昌也混了进来,他是画禅室,不是没头发的大师啊。
八大选了帖子之外,他的字有点意思,还选了几张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收藏的涉事册。画的是啥,我猜了老半天,即使祭出百度神器,也不是能有清晰认知,由此可见和八大是差了几个维度的。
至于涉事,有人说是摊上事了,有权贵好友求书画,不得不应酬,然而似乎庙里也有自己的解释,一并截图留存罢,差了几个维度,猜也是白搭。
名家临帖选了沈尹默临苦笋帖,这张写的有趣
112人阅读
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
读书
过刊过眼录。202001,202002。
陈履生题为《当代书写与传统书法不能混为一谈》一文,从概念做分割,倒也是一个解决方法,而且能减少许多争执,你爱针管随便你,我学二王由得我。
卷首语文章写的真好,可惜没署名。摘录几行“书法不是一般的写字,书法欣赏一定要超越点画和结体的表现,去感悟精神性的内容,如唐代张怀瓘所说的“善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神采”只能意会,靠感觉去把握。感觉能力每个人都有,而且大致相同,看到精巧、飘逸、宁静的作品自然会感到优美,看到粗犷、豪放、雄浑的作品自然会感到壮美。”
“杜甫说“岁暮阴阳催短景”,看着易逝的流光从眼前滑过,想到宇宙之浩瀚,时空之无穷,愈感个体之渺小。又想到杨子见歧道而哭,阮籍途穷而返,面对分叉而迷茫的小径,所有的人还不是一样吗?所不同的是,先贤能超越个人一己之荣辱得失,不拘囿于尘世的琐碎,而能够触及宇宙、生命的本质,遂于悲凉之外而有旷达自适相伴。”
邢慈静,展出苏州博物馆收藏的草书七绝册,国家二级文物,书法当然不错,诗文也有意思,据说是才女原创,查了百度,只录了两首“抱膝长吟道自尊,一时鱼水感深恩。当年若稳陇中卧,不到秋风五丈原。”“荆钗裙布念重违,却扫焚香自掩扉。莫向吹箫羡嬴女,多年已办五铢衣。”帖题为静坐,有四首,谨录第一首“闲抛针线坐来深,静里频将面目寻。天地两忘身是幻,一潭清影月沉沉。”
邢侗和王铎临写的鹅群帖比对,这个形式挺好。
河南张利安先生的作品,看着就舒服,能到这个水平,我也就满足了。
赵之谦的来往信件是挺让我好奇的,不过没时间细看,要是有骂骂何绍基的,那就更好,老何也不知咋回事,厉害的后浪要捧着,压是压不住的,可惜。除了私人信件可以满足熊熊燃烧的八卦之魂,还有一枚印章,简直就是打工人绝配,一并录上,以示敬意。
...展开全文
2049人阅读
3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0
写字
昨晚到今天,看了赵之谦董其昌,赵捻笔管写北碑,想想也挺有趣,虽然麻烦了点,董一张纸写的大半空白,是体会不到纸笔价格的奢侈阔佬,都是自如书写的人啊。
书房空间有限,好久没在家动笔了,下午突发奇想,要不写个小楷。回家后就裁了一张四尺,摆上十三行,笔呢,只有一支3.8,长是长了点,但大笔写小字据说是可以的,试一下。拘谨,然后放轻松,最后写了个无题收尾。
一张纸不能空着,这是经济适用男的原则,所以就补了两三段,最后觉得行距还可以,就再胡乱涂抹,我要是在唐朝,想必可以做一个称职的抄书人。
1396人阅读
1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7
#每月读书小结# 写字一周年。
孔庙碑四刷。大多数时候是漫不经心,自己安慰自己,这样就是练手稳,事实上还是稳不住。
哀册就写这几行,难道是学虞得褚,我是不信的。张翰帖也写了两次,还是不够。
回到写字本身好了,再刷孔庙碑,不想太沉闷就换个集王圣教,这个反正是练字,有点难写最好,适合撞头。
物件太多了,要做减法。事实上,从实用角度去安排,不讲究各种接近病态的品相和版本,读书买书真是性价比超高的兴趣爱好。不求评价之后,不恃外物就应该是另一个追求的境界。
6961人阅读
5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7
#夏日絮语# 早上回来办事,然后去极兔拿了八个快递,老板和老板娘都熟悉了,问要分几次拿,我说一次过了吧,拿个绳子一绑,往肩头一扛,就上了八楼。
还是老三篇,连环画,棋谱,书法。成语是86年3印,绿东周有几本品相相当不错,魏文侯无锈少见,伍参献策接近全品,荆轲是王井作品,小时候的64开还留存着,印刷不能和现在相提并论,以前是福建人民社出版,现在是九轩用河北社书号出版。
棋谱是前软件时代的经典,这个图足够支撑市级棋手的全部,然而专业路也坎坷如王天一,这棋书算是信仰充值了,一杯茶一盘棋打谱悠哉悠哉就好。闫文清张强的布局教程都没市场,刘殿中、王嘉良的教程就更甭提了,至于顶尖棋手的对局,也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经典而已。
书法过刊还在讨论书法审美,文字我是读不进去,有这功夫我看多几幅作品更好。第三期是禅宗书法,这班无发无天的家伙,写起来居然和我有点像。
搬书到四楼的时候扛不住休息一会,一个素未打招呼的邻居问了一下,是书?然后为我加油……算莫名其妙的温暖,虽然天气已经很热。
1.6万人阅读
56人点赞
收藏 1 4 56
#老后藏书归何处# 新拍到刘小晴先生的签名本,字迹秀气飘逸,上款是给周卫学兄。同一批拍到的老字帖仔细看了一下,大观帖卷七封底铅笔字写着周卫两字,心里惘然若失。老字帖八本中有五本是加盖上海书画出版社赠样印章,品相也保存的很好。
魏栖梧的善才寺碑,和褚遂良风格接近,翻看后记,这一卷是海内孤本,现存日本,魏于史不载其名,早年此幅皆假褚名,后经翁方纲考正。李宗翰得此本,与丁道护启法寺碑、虞世南孔庙碑、褚遂良孟法师碑称临川李氏静娱室四宝,清光绪间,石印发行,始大显于世。
黄庭坚诸上座,应是周慧珺老师题签。
魏泰诗,那个年代少见的彩印本。
大观帖卷七,新世纪文物社收集了国内外大观帖残卷,已经凑不齐一套,这一卷应该是在历史博物馆的,和新世纪的比对过,印制效果差别不大。
自叙帖,文物社1974年出品,周先生于封面题签钤印,书内有淡淡铅笔学草痕迹,整书却是保存完好,看得出是爱书之人,坊间自叙帖大多印的不错,但为节省成本,题跋不全,这本是把题跋都印出来了。
八本定价12.45,在1979年可真不便宜,同一批拍卖的集王圣教最佳本、麓山寺碑、鲁公画赞、沙孟海书谱失拍,如今看来有点可惜,以后我的书也要散了开去,却不知谁。
...展开全文
125人阅读
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
#每月读书小结# 这四本品相不错,属于近期要看的。
圣教序版本前段时间整理过,缺了这个版本,刚好有资源,就拿了几本,崇恩墨皇第二本,姚世珏本,南宋拓,印制效果马马虎虎,比原色是肯定比不了的。
剩下就是清朝三位顶级选手,各有千秋,赵的气势好强,邓则是得了篆隶的,何绍基学颜真卿,加了篆隶的味道,写字用回腕法,听起来就很高级,临写的张黑女,张迁碑等魏碑汉碑都了得,但是这颤笔我欣赏不来。赵之谦这本带了原书主的临帖,还不止一张,属于意外之喜。
116人阅读
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
#每月读书小结# 读是读不完的,买也是买不完的。
整理了一波无盒的,品相一般的,近期需要的题材放桌上。
欧阳询,留存四种碑拓,还少了个皇甫诞碑,大家都看九成宫,化度寺要不是磨损太厉害,也是刚中带柔的顶级,因为写季鹰帖,所以要顺带看看。
越州石氏本,顶好的拓本,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曹娥碑破邪论随便挑一个都可以看一整天。
宋人小品,宋朝挺有意思,也还留下了不少,宋四家之外,欧阳修林逋司马光那是名人书迹,李建中蔡京蔡卞属于顶级存在。
褚遂良法帖,选了三种,枯树赋,哀册和千字文。前两种还是不错的拓本,千字文就没多大意思了。
赵之谦开元占经,以前是不太喜欢清朝的,也看不进去,邓石如和赵之谦是例外,最近看的几家,却是认识有了提高,算提高吧,反正何绍基也能安心阅读下去了。书里夹了一小张原书主的临作,是意外惊喜。
...展开全文
92人阅读
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
#我的选书标准# #我的选书标准# 今天下单字帖,犹豫李思训碑的版本优劣,找了几个出来比对。
上海书画,行草丛帖,85年1印,这个版本没介绍源流,但字口清晰,从后面的宋拓本来看,我猜是重刻后的拓本,中国书店出过一个启功题签的单行本,清晰程度夸张,好像是白粉写黑纸,应该是同理。
西泠印社,善本碑帖,2019年版,国图藏宋拓本,有何绍基跋,跋文说这个多了不少字,还可以做校本。
上海书画,大红袍,碑帖名品,2012年版,上图藏宋拓本,就这几行字,云右大数字皆漫灭不清,因此就弃了。
拓本如此麻烦,难怪要找真迹。李邕是没有留存真迹的,只有一篇传的出师表,剩下都是拓本刻本,他说学我者病似我者死,范本不多,后来者倒也没发生多大问题,赵孟頫晚期写的仇鍔,就挺有李北海的味道。
161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
#我在春天的随手读# 摘录两篇
王岗《明前期书论概观》,“1368年至明成祖,乃至整个明代,帖学大盛,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推行程朱理学和愚民政策,八股取士科举制度,限制自由思想和创造性,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毫无生气。书法也出现同样倾向,台阁体沈度、沈粲,直继元人笔法,上追晋唐笔意。宋克、张弼虽然更为出色,但学的人不多,台阁体盛行,书法理论也自然做相应注解。
赵孟頫在明初期被空前推崇。解缙《春雨杂述》一再赞述,不少人认为二王之后的书法不足于道,直到赵孟頫才卓然振起。如同创作学赵,书论也承袭元代,持论平平,没有个性。复古主义思潮空前弥漫。王绂评书法好坏仅以时代前后为据,凡古的书法必好。
由于尚古尚技法,更加强调工夫,除此也受到道学家影响,书法艺术也要求符合儒家规范。
明前期的书法理论正是当日书风的理论说明,如果从本身价值来说,如同台阁体是不足于道的,但其作为时代政治、文化、心理氛围的映射或者产物,仍有研究价值”大意如此。
章祖安《印象式批评与傅山书论之领悟》,“心寄长林丰草,坐深山阅释典,户外事弗问也,天下大定,自是始以黄冠自放”,曾论王铎,四十年前字极力造作,四十年后无意合拍遂成大家,又以人论书,赞鲁公而痛诋赵董。其美学观点实际为道德观点。文艺与伦理道德挂钩,为中国文艺学之又一特色。
傅晚年自云:“予极不喜赵子昂,薄其人而恶其书。近细视之,亦无可厚非。熟媚绰约自是贱态,润秀圆转,尚属正脉。盖自兰亭内稍变而至此,与时高下,亦由气运,非独文章然也”(《字训》),又云“仔细想来,便此技到绝顶,要他何用”,“文章小事,于道未尊,况此书写,于道何有”,此时已不复以艺文论道了。
五一时候,有客来访。谈及近四十年,环境安定,科技发展,网络科技的红利带来各种海量信息,普通人只要愿意,可以在网络找到各种学习资源,眼界开阔,较百年前任一人都要有更好条件,前提是我愿意。可惜文依然八股,求个四平八稳,眼界开阔了,只不过换了个大一点的信息茧房,当日理论均为当日事之注解,这也是无奈,只作为存在之价值而已。
书者小道,有乐趣的人就继续,但其早已不为主要书写之载体,作为美术线条的图形化,式微也是一个趋势,或者说现状更恰当。
...展开全文
144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