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晨

实名认证

海晨

434 关注
1571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直播
  • 上新
  • 店铺
  • 拍卖
新年快乐,各位书友!
1020人阅读
1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17
#什么是古旧书# 今天看了一篇书友的短文《旧书的味道》,想想自己在旧书行当里玩了近20年,没赚到钱却乐此不彼,什么吸引了自己?实在点说书没看几本,却着了魔似的收集,现在看可能确实有一种味道让自己上瘾。
记得还在读书时,晚间住校,没事干就翻过院墙去掰农民家的玉米回来煮着吃,把老实的农民大哥惹火了,守株待兔给大伙抓了个正着,送到了派出所,都是学生也没怎么处理赔点钱,记得一个警察问其中一位同学说你被罚这些钱购买多少苞米吃,怎么非得去偷。那哥们非常经典的一句就是‘偷着吃有股賊性味呗’。被警察踢了一脚放了。可能干什么工作它都有一种气息,喜欢了就会义无反顾的去做。跟随大连旧书一路走来,香炉礁、鞍山路、华宫、古玩城、天津街、花卉市场、大水市场不容易啊,最近大水市场又被占了,再去哪里?旧书有股味道跟着味道走吧。
699人阅读
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8
#什么是古旧书# 介绍一本老医学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1919年5月-1919年9月刊。该期刊对疾病的治疗、医学的研究、药物的发现、医疗实践等都有所介绍,为今天的西医学研究和历史上西医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史实资料‌。1919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世界上召开了巴黎和会签了《凡尔赛合约》。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这本期刊早期藏于南满洲时期大连医院图书馆。
790人阅读
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
#初秋微凉# 十一假期回一趟老家,放松一下,换一下心情。告别一下那个找书包书发货的仓库,告别一下寻找旧书的市场。去园子里摘一些蔬菜,跟父母唠一唠村里面的人和事,心情无比的放松。老婆煞风景的提醒我有几个订单网站提醒了及时发货!摇了摇头,没办法套牢了!
827人阅读
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7
#闲话闲章# 小区路边有一家小笼包子铺,是老两口经营的,主打一个随意。在库房摆弄了一上午的书感觉有些饿了,就过吃一提。有几个小年轻吃完看前台没人就走了。老爷子端着包子出来时似乎感觉他们没结账走了,转身就跟老太太说,他提醒一下他们就好了,老爷子看起来有点上火了。这时老太太用围裙擦了擦手,安慰式的拍了老爷子一下说,吃就吃了,他们可能有什么困难。老头点了点头继续忙碌着。
看着这一幕心里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夫妻,朋友,同事,路人,伙伴。是不是都用这种方式处理沟通,避免了剑拔弩张,避免了反目成仇。那几个小伙子听到老太太的话是不是也会感动呢?一生很短,释然很难。
1196人阅读
1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9
#闲话闲章# 窗外小雨淅沥沥的下个不停,沏上一壶茶找来一本书翻一翻。想想做旧书二十多年了,对书的喜爱仅浮表于它能卖多少钱,肤浅啊,让人笑话。当初问师傅卖麻辣烫也比倒腾书赚钱啊,师傅说倒腾书显得有文化啊。书是一直倒腾,文化没有。所以师傅说做到什么时候我都得被称为贩子,我说我只是书籍的搬运工。拿起了手边的这本期刊合订本《S.M.RAIL WAY HOSPIAL,DAIREN》就认识个DAIREN是大连的意思,借助百度先生才知道了这是南满洲大连铁路医院的意思。是当时医院图书馆收藏的一本1911年《英国医学杂志》。翻了翻看到了里面的一张人物图片 (Samuel Wilks,1824-1911)他的演讲论文就收藏在此期刊中。现在网上对他当时的医学贡献也有很多介绍。我觉得还是有些价值收了,上传上去。哈哈😄!什么时候高兴就好。
1292人阅读
1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1
#夏日絮语# 晚间孩子从学校回来了,霸占了电视,我就翻了翻自己的这些存书。有些书友我很佩服,就是弄来的每一本书都要看一看而我只关心我喜欢的这本书是否搞到手,随手翻来也不在乎从哪里开始,看到了不明白的地方翻来查去,也就过去了。所以我的师傅说我是没有学问的学问。
今天晚上无意中拿来了一本存放多年的书,由于内容是英文和日文双语的看看起来很困难,所以不知道讲了这什么。用了一下翻译软件无意中看到了一篇文章《满洲儿童的福利健康问题》,好奇心仔细查看一下。这是日本儿童医院铃木博士调查研究的。他首先认为满洲地区不适合儿童生存。在1918年当年他调查大连地区出生了1680名新生儿,后来死亡了1068人,这难以让人想想。旧中国是什么样子?这里有饥饿,有疾病等因素。由于是日本人调查的,他当然跟日本做了比较。落后贫穷我们今天难以想象。他认为大连的人口比其他地区都多,这很有代表性。此书做于大正十三年,到今天已经只能来充实我们的认知了,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今天有这样的生活感谢我们这个伟大的党。在他103岁生日来临之际。
1332人阅读
1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10
#收书人的苦与乐# 我的库房搬到现在的地方有三四年了,由于离物业近,物业大哥有只猫整天在外面散养,据说家里还有一只,两只打架,长的丑的就送到物业这里了。他跟流浪猫不一样,很会粘人。嗓子不好发不出喵喵声。但是很聪明很讨人喜欢。这就为它的优越生活创造了条件。我的家人每月必备一袋猫粮,大家有鱼肉啥的都来投喂。小孩子更是把它当成宠物。有时就感觉它骄傲了,给它鱼吃它就不吃猫粮,每天死等鱼肉,除非饿的扛不住了才吃。家人每天晚上从店里离开它一定跟着你回到家,虽然离得不远,但是它跟着你跑回来也挺感动,一定要给点好吃的,就这样你不去库房,晚上也到门前等一会儿再回去。它骄傲了还有一个表现是变得好斗了,外面有一些流浪猫,经常过来找吃的,它显示出很厉害的样子,其实它太软弱了,一下子就被流浪猫咬住了,这时人类就勇敢冲上去,把野猫打跑。它蹲在那趾高气扬的看着,再过来蹭一下你的腿。我教育它碰到不是对手的赶紧跑但是始终没学会。而且学会挑衅人家。暴风雨要来了。
今天在库房整理书时,楼上孩子说那只猫死了,被狗咬死了。我很吃惊,因为它晚上有固定地方睡。那孩子说昨晚有几只流浪狗和流浪猫打架,那些猫都跑了,它被咬了,把狗打跑了。这只猫也死了。有些悲伤。有时候做事要看看自己的实力,超过自己实力去拼就有想不到的后果了。希望这只猫不再流浪了!
5.9万人阅读
7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4 73
#收书人的苦与乐# 又到一年休息季了,今天晚上发了通知,被动的,因为快递涨价,一些地区不配送了。仔细的问一下才知道,是干不过来了。像我这样单量不多,单价不高,利润不大,只能先舍掉。单件价高,量大的就忙不过来了,也理解。不过也好,整理整理上传过的书,收拾一下库存的书,朋友们聚一聚,调理调理身体,陪陪父母﹉想想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做。记不得谁说得“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收书,上书,包书,发货,车轮式的工作停一下,书友们龙年再见!
6483人阅读
3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33
#收书人的苦与乐# 偶然间地摊上看到几本报纸,报纸的名字叫《跃进报》。翻阅后才知道这是本地企业出版印刷的厂报。出版时间59.60.61年。为什么不叫企业的名字而叫《跃进报》,原来报纸的名字叫《工矿车辆厂周报》,1958年7月1日改成《跃进报》。
“大跃进”这是一段特殊时刻。“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到处放卫星”,翻阅着报纸你就能感觉到一切不切合实际的事情像打了鸡血一样的去做。每一天都要把“放卫星”挂在嘴边。我的年纪没有经历这个时刻直接到了吃糠咽菜啃树皮的时期。大跃进时期现象摆在了世人眼前,但是怎么做到的整个社会都这样“大办”“特办”“放卫星”呢。不好理解啊!
报纸是大连重型机器厂的前身大连工矿车辆厂办的厂报。1914年日商建立的大连铁工厂。解放后1953年改名为大连工矿车辆厂,1978年更名为大连重型机器厂。现在跟大连起重机器厂合并了。世道轮回,很多事物走远了,但是不能忘记。
2290人阅读
1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4
#收书人的苦与乐# 今天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说手里有些磁带和书,让我过去看看有没有喜欢的拿走吧,他要把库房退了,干点别的了。朋友这个人很豪爽,路子也多。记得当年我还是阅读者的时候在他那买书就很投缘,后来自己也做了个小店他有时收货带着我,觉得他学识渊博,人缘也好。后来我就在自己的区内收一点东西联系就少了,有时重本多了他也让我去拿点。时间过得真快,认识将近20年了,今天也要撤了,撤了估计再也不想碰旧书了。转行了不知道对错,只能祝福他了。旧书这个行当做到高大上的少,由于门槛低,前赴后继。很多的也是爱好,我的师傅说干这一行当让别人看到的是没有文化的文化,没有文化的是自己,有文化的是那些书。这些图片都是大连旧书市场兴旺时的照片,现在都被占领了,很怀念那段时光。
2.9万人阅读
6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68
#收书人的苦与乐# “好挣的钱不干净,干净的钱不好挣。好挣的钱要人命,干净的钱要自己的命。都说人间正道是沧桑,可是谁又知道沧桑背后全是伤。锄禾日当午,各有各的苦。没有先苦后甜,只有年复一年。青山不老人不闲,一生忙碌为油盐。“挣钱的难”––书友的经典语录
献给一路收书、上书、卖书、包书、发书的同行们。祝大家元旦快乐!继续坚守忠贞不渝的书香情怀!
2334人阅读
1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6
#我眼中的双十一# 每天淘书,整理,上书,卖书。忙的不亦乐乎。晚上一位书友问我:店家,双十一怎么优惠啊?我突然意识到某宝,某东都在起劲的宣传呢!但是我这没有优惠的余地啊,小店便宜的书你要包个邮书就相当于白送了,贵的书买家朋友基本上都把价格拉到骨头了。但是不配合书友的购物体验还不合适。想了又想送书吧,书友还挺满意,毕竟都是读书之人嘛。跟很多店家聊过了,谈论书籍,头头是道。经营,还是不擅长。不过这样也不错。
2083人阅读
1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6
#一叶知秋# 一叶知秋,秋是美丽的季节,也是丰收季节,只有收书人一年都忙忙碌碌,寻找着每一本自己心仪的书籍。
今年的元旦给自己放了几天假,回趟老家,老家在农村,其实也不远。这个季节回去能帮父母干点活,农村人叫收山,收山听起来是收获,但是对于我多年不干农活的人来说浑身只有酸痛。
父母七十多了,父亲是当年的下乡知识青年,跟母亲在农村成家,后来有机会跟爷爷奶奶回城也没有回去。母亲务农,父亲经商业,生活的幸福安康,父亲退休后就跟母亲成天捣鼓这点农田,我离的远生怕有点闪失。一次次的劝说别干了。屋前屋后种点蔬菜就行了,每次说的好好好,但是年年说好年年种地。人毕竟岁数在那了,这痛那痛的不断,但是土地人家没有放弃。父亲的退休金不低,农村现在的集市也很方便,不干活也会生活的很好。但是一直放不下这山里的活计。
这次又跟父母好好的谈了一次,让他们只管照顾好身体就行,想走可以到城里住住,种地的那点收入我都给补齐。老头就是笑笑,告诉我干点活好,浑身舒服。他们自己有数哪些活动要小心,让我尽管放心,还给我孩子钱让在大学里面别省着。我不知道怎么劝他们,又一次失败了。我发动了车,继续嘱咐他们要保重,爸爸突然过来跟我说了一句“孩子,干活,干活,只有能干,才能活着”。
我一直思考着,再怎么劝他们呢!
...展开全文
2912人阅读
2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4 24
#收书人的苦与乐# 很久没有动态了,眨眼就一年,家里老人说人一辈子没有一帆风顺太太平平的就走过去了,这几年相信很多书友们对生活,对人生有了不一样的理解,焦躁过,迷茫过,埋怨过,不知道何去何从,怎么过生活!周围认识的几个一起收书卖书的都不做了,有的做小吃的,有的教小孩子了,还有的找了一份工作,虽然不舍这些旧书但是还得生活。大家小家都得咬牙过着,相信2023能过得更好一些,认识不认识的店家,还有千千万万的书友随心随性健康生活吧!
3589人阅读
2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