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苌

实名认证

河南巩义杜甫故里欢迎您!

202 关注
351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上新
  • 店铺
  • 拍卖
书之归去来
今天周日,照例去狗市看书,我们的所谓狗市,就是周末大集,有古玩交易、百货商品、水果蔬菜、花鸟虫鱼、小吃糕点等各种物品交易,当然也少不了有猫狗交易。
我是每周雷打不动必定前往,除了下雨,无论严寒酷暑,从不缺席。去了往小书摊前一蹲,少则半小时,多到一上午,不停在旧书堆上寻宝。现在旧书货源慢慢枯竭,也很难淘到好书了。读书的人少了,买纸质书的更少了,除了小学生必须按要求读课外书以外,真正能沉下心读书的人更少了。
在小摊上翻着,忽然看到一册《百年孤独》,南海版的,硬精装,无护封,月白色的封面。因为喜欢读马尔克斯,所以留意这书,一直想找册初版本,可惜见到的好像都是十几次印刷的,这个也是后印本,书最后一页几行钢笔字吸引了我,细读“此书2013年购于古玩城,印刷精美,似乎是正版,但书口不齐”,哎!怎么这么熟悉呀!字体也和我的一模一样?恍然大悟:这以前就是我的书呀!慨叹世界太小了,几年过去了,还能碰到自已曾经买过的书,真是恍如梦中。
感叹一番,我没有再把这册书买回来,因为几年前我有了另一册品相稍微好点的,后来又找到了《百年孤独》八十年代的版本,另外在阅读时发现第一页有一个错别字,所以把这册处理掉了。我真佩服美女摊主强大的收书能力,几年前的书还能收到,在很短时间收书之多,让我们这些买书二十多年的老书虫都忘尘莫及!我只处理过一部分书,老吴拉走过三麻袋,大李代卖过两小包,小刘同我交换过几十本,此外很少卖过书了。这册小书,在多少地方兜兜转转,又来到这个摊上就不得而知了。
当年听了一位老兄感叹《百年孤独》真是好书呀!我自许好读书,竟然没读过,所以当年去郑州古玩城观书时,专门跑到二楼小摊位上买了一册,回来细读,魔幻现实主义确实名不虚传!看似描写夸张的、荒诞的东西,原来生活中真实地发生着。
又见到曾读过的旧书,如故友重逢,有惊喜,有感慨,但时过境迁,每个人都不是从前的那个自已了,像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那样: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展开全文
196人阅读
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9
再记巩县兵工厂
巩县兵工厂,全称“军政部兵工署巩县兵工厂”,占地2700多亩,总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是民国时期全国四大兵工厂(沈阳、汉阳、上海、巩县)之一。该兵工厂因位于有“三田故里”之称的孝义镇(现孝义街道办事处),俗称“孝义兵工厂”。
巩县兵工厂现存建筑有:招待所、大铁房、水塔、烟囱和保存较为完好的地下人防洞,另有黄璧厂长纪念塔、何汉忱懿行纪念碑等遗物。
巩县兵工厂遗址公园(天井院片区)项目,主要内容为对天井院和水塔的历史格局进行展示,提升周边植物、广场、道路等环境景观品质,对周边建筑立面进行风貌整治,将该区域打造成为集文物保护、教育科普、生活休闲为一体的开放式城市文化空间。
巩县兵工厂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的地下建造有庞大的人防工程体系。据知情人说,当初在地下建造人防工程,是从保护武器技术秘密角度出发的,将开发研制的关键技术,如校正枪支的靶场,布置在地下,不至于泄露。只是后来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地下工程才不断增加。结合当时孝义镇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质条件于1917年前后至1925年前后的近十年时间内在孝义镇巩县兵工厂厂区地下及其周边范围修筑了10多公里的人防洞。厂内车间、办公室,甚至厕所旁边都设有比较隐蔽的出入口与人防洞口相连。据说,最远的出入口通向当时的巩县老飞机场(现龙尾村一带)。这样规模宏大的早期人防工程在国内实属罕见。
目前,巩县兵工厂遗址公园工程项目已基本完成,很快就会和大家见面了。
(以上内容节选自“神彩巩义”,部分文字略有改动)
...展开全文
227人阅读
1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2
#小议读与藏# 读书与藏书
清代学者‌洪亮吉将藏书家分为五种:‌考订家、‌校雠家、‌收藏家、‌赏鉴家和‌掠贩家。‌这一分类标准在清代藏书界具有重要影响。‌
考订家‌被认为是藏书家中的头等,强调对古籍的考证和订正。
‌校雠家‌则专注于古籍的校勘和编辑工作,确保文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收藏家‌侧重于收集和保存珍贵的文献资料。
‌赏鉴家‌则注重对古籍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鉴赏。
‌掠贩家‌则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藏书家,主要通过买卖古籍来获取利润。
不厌其烦,大篇幅引用了洪亮吉这段广为人知的论述,想弄懂读书和藏书的关系。藏书本不应有高下之分,可是藏书的意义在那里呢?如果连大藏书家黄丕烈都不能算太高明的藏书家,那我等凡夫俗子就更不用说了。
自从孔网开始卖书以来,觉得自已买书太功利化了,渐渐忘记了藏书是用来读的,每次选书先网上查一下,价格高的才买,导致胡乱买进,自已本不十分爱好医学,但看医书价高,见了也乱买。同时又胡乱卖出,自已喜欢文史,如毛泽东批注精装本全套《资治通鉴》,看到网上价格颇高,也随手就卖掉了。忘记了自已真正喜欢的是什么,迷失了本心。也许藏书是有一种得到的快乐,读书是为了那种沉迷书中的愉快心情。
今后还应回归到读书的状态,进而发展到有所领悟,有所研究,专注一些领域,考订校读一下,也许才能有点收获。
...展开全文
6722人阅读
5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52
#夏日絮语# 寂寞包拯墓
昨天,周末休息,外出观书,小有收获,心情愉悦!午后返程时路过包拯墓,顺便进去闲转一下!
太寂寞了!给人的第一感觉!地上青青绿草,四周树长高了,草木繁茂,环境比起十年前似乎更寂静了!半天未见一个人影。
包拯墓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巩义芝田镇后泉沟村东岭上,为永定陵祔葬大臣墓。距宋真宗永陵约1公里,墓前现存清代乾隆年间石碑一块,碑身正中楷书“宋丞相孝肃包拯墓”。现存东侧一望柱,高约三米半,一石羊呈昂首静卧状,一石虎呈昂首蹲姿。另一侧有一石虎。
包拯,生卒998—1062年,字希仁,今安徽合肥人,29岁中甲科进士,出知建昌县。因父母年老辞官,在家奉养双亲直至送终十年后,才赴任天长县县令。在任上智断“盗割牛舌案”初显才智,后迁端州知州,两袖清风,离任时不带走一块端砚。宋仁宗时任开封府尹,因立朝刚毅、威名大振,遂被升迁为枢密副使(副宰相),被世人称为“包青天”。他端州清风、陈州放粮、铡陈士美、怒锄国丈等典故,被传为佳话。他治家严格,留下家训:后世子孙,做官有犯贪污者,不得放归本家,死后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
说我们这里的包拯墓,似乎又要与合肥包公墓分辨真假。我觉得理由如下:一是大臣陪葬皇帝是殊荣,何其风光,有何理由不葬宋陵附近?况且赵普、高怀德、寇准、杨六郎等墓地都在巩义,都是大臣,何必搞特殊。二是古时县志有记载,看来包拯墓由来已久。三是据说有民国时挖出墓志铭为证,可惜挖出后丢了,这个自然也不能做为有力证据。
包拯墓,只是留给后人凭吊景仰的地方,我们景仰的是包拯的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精神,我们即使到合肥包拯墓,也要献上一柱香,表达我们对包公深深的景仰之情!包公之高风亮节,千年流传!
...展开全文
462人阅读
1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9
#我的读书偏好# 为何爱读书
我是个书痴!
有人问我为什么这么喜欢读书?我自己也没细想过,只不过个人爱好而已!读了不少书,杂七杂八,什么都读,以文史类居多。自己也没觉得读书就好到那里了。好像唱歌,钓鱼,打麻将,打游戏等一样,玩得多了,喜欢上了,上瘾了!不比人家高雅多少,都是爱好罢了!
小学二年级开始读《水浒传》,那时候没有什么娱乐项目,读书成了很好的娱乐方式。母亲在本地高中教书,一次带我去学校图书馆,我惊呆了,一屋子的书,像进了一座宝山,看到的书觉得都是宝贝。借了一套《水浒传》,人民文学版的,囫囵吞枣读起来,读得如醉如痴,每天放学就读书,尤其是中午回家吃饭,大家都午休,我到办公室的晒台上,躺在树荫下的台阶上,津津有味地读。因为高中和我上的小学紧邻,有时候我就爬到树上,坐在树杈上读,看学校有学生陆续来了,一溜烟滑到树下上学去。少不读水浒,看来此言不虚,自己小时候的热血冲动青年劲头,大概受此影响不小。
初中时读金庸小说,那种薄薄的,姜黄色封面盗版小册子,晚上偷偷躲在被窝里,拿了手电筒读,主要第二天还要还给人家,这个在当时炙手可热。班里同学都是抢着读的,所以要抓紧时间。一次终于被母亲发现了,一顿训斥,勒令我半夜起床还书给人家,她自己想一想不现实,又让我立在黑暗中独自思过,我在黑暗中默默流泪,后来母亲还是于心不忍,没好气说:“去睡觉吧!”
参加工作后,在工厂上班,也没有停止过读书,尤其是值夜班的夜晚,独坐孤灯下,拿着中州古籍版的《春秋左传》,在那里摇头晃脑地读,门外大家在高谈阔论聊天,自己读书自得其乐。有段时间分配到车间看机器运行,就拿了书到机器旁边去读,发现厂领导督查了,慌忙把书藏起来。
进入文物旅游系统以后,依次在宋陵、杜甫故里景区上班,景区除了周末、节假日,一般时段游客不多,处理完日常事务以后,可以坐在办公室里优哉游哉地读书了,泡上一杯茶,静下心来读书,简单列举读的大部头:读了白皮的鲁迅作品集、鲁迅日记,大概二十多本都陆续读完了;读了中华书局二十册子的《资治通鉴》,断断续续读了一年多时间,像小说一样精彩,读完那一刻真有“一篇读罢头飞雪”的感觉;前四史读了《史记》《三国志》《后汉书》,中华书局绿皮版;读了《杜甫传》《杜诗镜铨》等相关杜甫的书籍,这个是光明正大地去读的,因为景区提倡大家学习杜甫,传承杜甫精神,而且我也要和同事们互相讲解杜甫,互相提高,真是人生中最好的读书时光。
为何爱读书?准确来说,从小喜欢这个,几十年的爱好,上瘾了,不容易改变;业余时间泡在旧书堆中,翻检挑选阅读;读书喜好读书话类的,津津有味;交友不广,而且生活圈子狭窄,休息了消遣是去买书,认识几个朋友也是书友。要试着慢慢改变吧,扩大自己交际范围,去关注些切实有用的东西,生活会更好吧。
无论工作环境如何变化,爱好读书也许会持续一生了。
...展开全文
540人阅读
20人点赞
收藏 1 评论 20
巩县兵工厂
1915年6月开始兴建,曾是上世纪初中国四大兵工厂之一, 巩县兵工厂旧址在今天河南省巩义市孝义街道办事处,地面遗留有水塔,见证百年世纪沧桑。当年国民党元首蒋介石曾到巩县兵工厂视察,指定一款步枪标准,此标准执行了很长时间。兵工厂地下有四通八达的地道,通往较远地方,宛然地下街道。目前兵工厂正在开发中,大门正在兴建。《巩县兵工厂揭秘》一书对它的历史介绍十分详细深刻,考证精详,学术价值颇高。
兵工厂简史:1915年6月,北洋政府设立督办兵工厂事务处,委萨镇冰为督办,蒋廷梓为总务处长。是年8月,在河南巩县孝义镇选定厂址,动工兴建厂房。1925年,划归河南督军管辖。1927年由第27集团军接管。1929年6月,由军政部接管。后因唐生智事件,厂务停顿,继由西北军接管。1930年10月,复由军政部接管,12月恢复生产。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曾多次遭日机轰炸,损失惨重。11月奉令迁往湖南株洲,1938年春又在湖南安化县烟溪镇选定新址。1940年春,奉令向重庆搬迁。1941年6月,孝坪新址建筑安装竣工,7月1日,炮弹、机枪、样板和机器厂开工生产,枪弹厂和木工、火工两所仍留南庄坪继续生产。1946年4月,奉令将枪弹厂留南庄坪,其余9个制造所迁往武汉,1949年5月19日,奉联合勤务总司令部令搬迁海南岛榆林。1949年底并入高雄兵工厂。
2273人阅读
30人点赞
收藏 1 2 30
#读藏之间# 《于右任书胡励生墓志铭》鉴定
近来收得于右任书拓片一张,闲时找装裱店修补装裱,焕然一新!细观于公字,果然笔力强劲,入木三分!风格卓异!沉着端丽!是书为楷体,有魏碑韵味,可惜中间有破损。
于右任《楷书胡励生墓志铭》,于右任撰并书,成于一九二五年。 胡励生,原名胡景翼,励生为其字。早年加入同盟会,对陕西旧民主主义革命有戎马之功,陆建章祸陕,胡设计擒陆子承武,使陕局势由危转安,后训练民军十大连,又起靖国军于渭北,在反对北洋军阀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墓志铭由 三秦出版社1985年出版。观所收一纸,似早于1985年本底版。依据如下:一、装裱店师傅称纸十分糟朽,拖裱难度颇大,应该有一定年份。(当然仅供参考而已)二、看1985本落款年份,刻石人姓名,上有石花痕迹,这本却十分清晰。三、此纸没有1985年本拓印精美,墨色似乎不太均匀,1985年本似为乌金拓。
经鉴定此本为初拓本或八十年代前印本,虽然残缺也颇珍贵,能收到此帖也是缘分!
...展开全文
1264人阅读
1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9
书到卖时方恨多!电话联系上门收书者,竟然不愿意来!心里颇郁闷!可能他们觉得还不如去跑废品收购站好,收到的书更有价值一些,而且是论斤买的!
有的书电话联系朋友,白送给人家也不要!看来爱书人眼里人觉得书很珍贵,在外人眼中不值一文!分析原因,觉得可能如下:一是朋友们大多都不喜欢读书!二是不愿欠你的人情!三是觉得这是你对他的施舍,人家还要端着个架子!
今后再不能这样胡乱买书,也不能胡乱卖书了!有了像小时候学的课本上痛斥的资本家心理,通货膨胀时,牛奶宁愿倒在水沟里,也不愿贱价出售!书虽然有的确实不值钱,但是毕竟也是人类思想的结晶,将来宁愿直接当废品卖掉,也不能贱价卖给不珍惜它的人手中! 顶多再多准备几个麻袋扛走而已!
1.1万人阅读
4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5 40
#最舍不得卖掉的一本书# 世界上,没有什么是舍不得!所有的人和物总有一天会离你而去!
近来卖书,不分种类,不分收藏时间早晚,卖出去就得了!自己喜欢的线装书,也卖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画集,感觉占空间的,也卖一些!自己喜欢的中医药之类也卖一些!自己最喜欢的文物鉴赏之类,原来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书籍也卖一些!
只要最好的书,标上最低的价格,不管经济形势多么不景气,还是能卖出去的!
在日益焦燥地应对生活时,你会觉得可以舍弃的东西更多!如果能平心静气地生活,这些书一本也不舍得卖掉!都是精心收集来的,虽不是什么珍品,但每本书都有甘苦和情怀融合在里面。
藏书得有平和的心境和稳定的环境做支撑!还是那句话,心爱的人还会离开,心爱的书更可以放弃!
3982人阅读
3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34
#书非卖不能读也# 许久没有卖出一本书了,近来终于卖出去两本。我感觉孔网有个现象,越舍不得售出的书越快卖掉!最先卖出的书总是相对比较好的,价值较大,内涵丰富!两本书感觉都是好书。
一本《藏园群书经眼录》是自己仔细读过一遍的,并且结合所见写了批注,感谢买家也没有嫌弃我的信笔涂写,价格当然也是低于购入价;这本价值之大,自不用说,为当代藏书之人必读之书,之所以卖掉,觉得书中所记善本离自己的现实太远,遥不可及,都在博物馆里存着,现实参考意义有点小了。
另外一本《毛泽东读批资治通鉴》,也是自己喜欢的内容,《资治通鉴》已经读过两遍,比起伟人读17遍,差距太大,按自己的视力状况,再读一遍也难,并且这个是缩印本,内容虽全,无法通读,只能忘书兴叹了!所以售出,这本书赚了几十元钱,但价格同网上相比肯定是优惠的了!
书非卖不能读也!只有在买到好版本,售出普通版本和不适合自己看的书之后,才能真正去深入读书。
今后爱书之癖恐怕依然难改,但可能买的会少了,只有自己真正要读的书才去买!目力所限,大部头的恐怕也难通读了!
世上的好书永远是读不完的!
...展开全文
9383人阅读
3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3 33
#卖书的经验# 昨天终于成功卖出一大麻袋书:有五大厚册《中国书画报》(全年合订本),两大厚册《巩义年鉴》,两大厚册《中国野史》《中国丑史》,两本硬精装《巩县农业区划》、《郑州第二拖拉机厂志》,另有《清诗话》《诗人玉屑》《左传纪事本末》等30册杂书,每册售价1元,另奉送《毛主席语录》1册,奉送《中国青年》杂志二十余本,大概合计60斤左右,卖价80元,比卖废纸略高一点!
为什么要奉送他那么多?因为这位老兄是本地摆摊卖书的,三句两句忽悠的你无话可说!把你捧成了高级知识分子,并承诺下次去他摊上买书一定优惠(但是几年来我也没有在他摊上买到过一本低于10元的书😂)。近期几乎不会买太多书了,除非十分喜欢的书!
卖书的痛苦和买书的快乐有时候是相对等的,这点钱真不够一次去摊上买书的费用!这些书当时也是当宝贝买回来,但是又没有时间看,自己买的中华书局二十四史零本还没读完,《陈寅恪集》还没有读完,那有功夫读这些呀!
自己准备售出的书还是随便挂网上,真正喜欢的不会降价,不太喜欢的可能就几乎白送了!
书还是应该回到真正读它,喜欢它的人手中!那才是一本书最好的去处!
7075人阅读
4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8 41
#店铺活动推荐# 从父亲节起到端午节止,本店所有五十元以上图书八折优惠(不包含拍卖品),欢迎新老用户选购!付款前请询问,等下调价格再付款!另会有古旧书、连环画低价拍卖,敬请关注!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
1053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
#孔网卖书# 卖书不容易
从小喜欢读书,喜欢买书,自从接触了孔网,买书的劲头大了!在孔网卖书后,买书的劲头更大了!卖书的钱到手后就变成了更多的书。
结婚前大约有一皮箱藏书,现在小孩已经十七岁了,藏书装了两个大书架,三个床头柜,外加十几个麻袋。
近来,老婆大人严令:再过几个月搬新家,不准把你的破烂书搬新房子里,旧房子也要租出去。自己设身处理想了,破书放新房子里确实不合适,灰头土脸的,有碍观瞻!新房子只适合放富丽堂皇的新书!只能把书放地下室了,地下室仅有八平方,且潮湿不堪。
于是开始想着卖出一部分书,但是拿起那一本又都觉舍不得,像是守财奴的感觉!书全是一本一本攒的,想想还是卖掉一些吧,省得到时候扛不动麻袋!
孔网上有的书价格真低,比小县城地摊上的都低!有的是真高!贵的离谱!你想卖书,小店没有点击量,挂几个月,也不见几个人观看!
学着人家1元起拍,才发现真难,虽然不去仔细填写各项,也费时又费力!
想卖给摆书摊的,人家说只要红色收藏一类的,不收杂书!看来最好的办法只有让废品收购人员收走了,省心又省力!
爱书之癖确实该改一改了,玩物丧志,目力大伤,天天沉浸在书海里,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得生活的现实一点了!
...展开全文
2万人阅读
7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5 78
#读书是最美的遇见# 浅论杜甫诗集的版本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诗人如丰碑一般,屹立不倒,他被称为“诗圣”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就是杜甫。杜甫的一生悲惨落魄,困苦飘零,他的诗又是怎么流传下来的?这就要探讨关于杜甫诗歌的版本。
杜甫一生作诗三千多首,流传下来的1300多首,他的诗歌相当于一部人生日记。这根源于他对生活的观察和体味,他用诗歌记录了经历和情感;这也是他求得生前身后名的方式,;这也是他的使命和寄托,“诗是吾家事”,一语道出诗歌在他心中的分量;他严谨细致,诗风看似朴实无华,其实每字每句都是细细琢磨、“苦吟”而来的。下面说一下有名的杜诗版本。
宋代杜集版本:有王洙的《杜工部集》,较为有名,还有苏舜钦编的《杜子美别集》;王安石编的《杜工部诗后集》……各家对杜甫诗集的整理越来越盛行,与此同时,注释本也越来越多,出现了“千家注杜”局面。
明清时期成就较高的版本:明末王嗣奭《杜臆》十卷;清初钱谦益《钱注杜诗》二十卷;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六卷;清代杨伦《杨伦镜诠》二十卷;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二十五卷。杜诗就此而不断流传。
以上是以前在单位学习时整理的资料摘要,想和感兴趣的朋友分享一下。只所以要选这个话题“读书是最美的遇见”,我们巩义是杜甫的故乡,诗圣在我们这里诞生,大家通过读杜甫的诗歌,也算是与一千多年前的诗圣遇见吧!
...展开全文
1万人阅读
5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54
#旧书清洁# 如何清洁旧书?保障健康阅读?
下面我发了几张旧书图片,又脏又乱!请教一下各位老师,该如何进行清洁呢?
本人从小就读书成瘾,大学时候在省城书店天天泡着,后来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每年要专门上省城几次,到几个大新华书店门市看书买书。在大约二十年前,喜欢上收集连环画,开始跑旧书摊,专门买旧书。到了十多年前,喜欢上线装书,几乎不再去新华书店了,专门去古玩城,旧书摊。自从开始在孔网买书,更少去省城了,什么书都能买到。迷上买旧书,总觉旧书价值更大。
读书主要看内容,并不应该在意新旧问题。前年,有位专门贩卖旧书的朋友得病住院了,同耍古玩的人聊起他来,那老兄幽幽地说:“你看旧书多脏呀,天天在旧书堆儿里刨来刨去,到处是灰尘细菌,不得病才怪呢!”言下之意,玩古玩就相对高雅,干净整洁上档次,听了心里颇不舒服,但也是悚然一惊!确实得注意旧书保洁问题!
玩古书其实是很高雅的事,见省城几位玩书大佬都是泡着茶,窗明几浄,坐于南窗之下,观书赏画,十分惬意,人家对清洁问题可能关注不多。我所见的贩书朋友是天天灰头土脸,扛几麻袋书从三轮车里搬上搬下的,摆地摊卖书确实挺脏的。
旧书如何保洁?一位朋友说太阳下晾晒。我的书都是拍拍打打,把灰尘抖掉就行了。人们说古书清洁是用清水清洗,我又觉得太麻烦!能不能用小型红外杀菌箱杀菌处理?那里有卖的?最好微型的,因为书不多!那位高人指点一下?
总之,旧书处理的干浄整洁,既赏心悦目,又能保障阅读健康!让读书这样高雅的事更清洁环保!
...展开全文
4569人阅读
4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6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