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与书

实名认证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75 关注
943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直播
  • 上新
  • 店铺
  • 拍卖
#名人藏书轶事# 著名历史学家、翻译家、清华大学教授何兆武先生个人藏书
2942人阅读
4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6 40
#好书推荐#   荐书|《光绪鹿邑县志》复刻版面世

                          □秣陵 张东成

昨日同邑书友李悦老师给笔者发信息说,一套 6 册的《光绪鹿邑县志》线装复刻版他们宛丘书局已印刷完成即将面世,并恳求帮其上架售卖。

下面笔者特将该套乡邦文献史料推荐分享给广大读者,敬请惠存收藏。

一、概述

《光绪鹿邑县志》是清代鹿邑县官修志书的收官之作,由知县于沧澜、马家彦先后主修,蒋师辙总纂,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刊行。该志共十六卷,分设图、考、表、传四大类,涵盖疆域、建置、川渠、古迹、民赋、兵事、风俗物产等四十五个细目,系统梳理了鹿邑自汉初至清末两千余年的历史脉络。

二、编纂背景与特色

光绪年间,鹿邑县志因"失修已一百四十余年",经地方士绅多次请修,于沧澜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任知县后启动修志工程。他延请江宁蒋师辙主纂,并聘商丘梁宗玮测绘全县地理图。历时四年完成初稿,后经继任知县马家彦校订,最终形成包含十册《鹿邑全图》及《重订河渠纪略》的完整志书。其最大特色在于首创"画方计里"测绘法,总图以十里为方格,分图细化至一里范围,精准标注村庄、古迹、水系等地理信息,被誉为"此前河南方志中独一无二之作"。

三、内容价值

《光绪鹿邑县志》在兵事考中首创独立篇章,详细记录了咸丰年间捻军在鹿邑的活动,时间精确到月日,为研究晚清军事史提供了珍贵史料。川渠考系统梳理了自康熙至光绪年间的河道治理工程,附《重订河渠纪略》详述谢乃果、王世仕等历任知县的治水功绩,展现了传统农业社会对水利的重视。人物传记收录自唐代张巡至光绪典史时宗焱的本地贤达,列女传则突破"贞节牌坊"叙事,收录了多位参与社会公益的女性人物。

四、历史评价

河南巡抚刘树棠称其"信今传后之善本",整体保存了大量濒临失传的基层社会档案。《光绪鹿邑县志》现存清刊本及1976年台北影印本,是研究鹿邑地方史、老子文化及清代方志编纂的重要文献。

广而告之:真诚欢迎各位文史老师及爱好者扫码进店、下单“淘宝”,价格优惠,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哟!

作者简介

张东成,笔名萧岚,大美秣陵,70后,项城市秣陵镇人,大专文化,项城文联会员,业余自媒体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任项城《绿茵》文学社秘书长,曾有数年执教和从商经历。现供职于北京徽君府餐饮有限公司。作品散见于《辽宁青年》《教育时报》《河南科技报》《周口日报》《周口晚报》《金秋》等报刊及《美篇》(抖音)等平台上,被称作“秣陵宣传使者”。
...展开全文
1090人阅读
2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5
#图书分享会# 直击张恩岭图书分享会
                □秣陵镇 张东成

一、图书分享会现场

2024年10月13日下午,传记作家张恩岭先生与读者见面会在周口市新华书店已圆满落下帷幕。

在图书分享会现场,传记作家张恩岭先生与特邀嘉宾、周口师范学院副教授王丽歌女士和读者互动交流,气氛热烈。

排起长队拿到签名本的读者,高兴得连连向张恩岭先生鞠躬致谢并纷纷表示回去一定要好好研读一代名士张伯驹。

二、张伯驹简介

张伯驹(1898—1982),号丛碧,河南项城人。爱国民主人士,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家。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博物馆副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等。新中国成立初期,将多件珍贵文物捐献国家。著有《丛碧词》《春游词》《红毹纪梦诗注》《丛碧书画录》《素月楼联语》《乱弹音韵辑要》等。

三、张恩岭简介

张恩岭,河南省项城市人,原任项城市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现任周口师范学院张伯驹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张伯驹生平和艺术研究,著作有《张伯驹传》《张伯驹词传》《张伯驹词说》《张伯驹十五讲》《张伯驹联语与诗钟集注》《张伯驹与文化名人》《张伯驹词鉴赏》《高梅阁诗赏析》《书香一叶》等。

四、嘉宾王丽歌简介

王丽歌,女,历史学博士,周口市优秀教师,周口师范学院副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河南大学中国史流动站博士后。曾在《光明日报·理论版》《浙江社会科学》《安徽史学》等刊物发文,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项,市厅级项目多项。

🌻🌻🌻 🌻🌻🌻 🌻🌻🌻

作者简介

张东成,笔名萧岚,大美秣陵,70后,项城市秣陵镇人,毕业于项城教师进修学校,函授于郑州牧专,项城文联会员,业余自媒体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任项城《绿茵》文学社秘书长,曾有数年执教和从商经历。现供职于北京徽君府餐饮有限公司。作品散见于《辽宁青年》《教育时报》《河南科技报》《周口日报》《周口晚报》《金秋》等报刊及《美篇》(抖音)等平台上,被称作“秣陵宣传使者”。
...展开全文
1672人阅读
2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1
1797人阅读
1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4
#《张伯驹与文化名人》读后感# 看看文化大家张伯驹的朋友圈——读张恩岭新作《张伯驹与文化名人》初感

仲夏午后,我意外收到资深张伯驹研究专家张恩岭先生寄来的《张伯驹与文化名人》一书。欣喜、崇敬,展卷拜读不肯释手。这可能是被同邑文化大家张伯驹先生的朋友圈及其伟大的家国情怀与人格魅力所折服了吧。

    《张伯驹与文化名人》一书于2024年6月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张恩岭先生继《张伯驹传》《张伯驹词传》《张伯驹词说》《张伯驹联语与诗钟集注》及《张伯驹十五讲》等之后的又一倾情力作。
    《张伯驹与文化名人》一书的封面设计新颖,令人赏心悦目。尤其是腰封文字一下子吸引住了我——
文化大家张伯驹的朋友圈:诗画挚友刘海粟,红楼因缘周汝昌,亦师亦友王世襄,白头之交冯其庸….
     “该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二十多位重磅朋友,二十多段风雅往事,挖掘故事背后的故事,再现张伯驹卓荦不凡的艺术之道、守望文化的真性情、求真求善求美的真风度。
     我迫不及待地取出《张伯驹与文化名人》,小心翼翼地一页一页翻开。阅罢,禁不住发出声声赞叹。
     紧随张恩岭先生的笔触,我宛如穿越到了那个时代,近距离接触张伯殉等文化先辈,聆听他们对书画、对诗词、对京剧、对古文物等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张伯驹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诗词家、文物鉴赏家、京剧艺术研究家,这是我和大多数人对张伯驹先生总的比较笼统的印象。但张恩岭先生的《张伯驹与文化名人》,让我目一新,从而对一代名士张伯驹有了更深入、更全面、更清晰的认知。
     书中讲到的“文化大家张伯驹的朋友圈”里的大部分故事都是我不知道的,我深感惭愧,方恨读书少矣!
     接下来,我暗暗发誓要认真研读《张伯驹与文化名人》,像张恩岭先生那样去深入挖掘和传承张伯驹文化。也正如张恩岭先生在《张伯驹与文化名人》一书序言中所说的那样,通过阅读此书,真正地让国人深切地知道一代名士张伯驹:是一个最无私而善良的人;是一个最真诚而天真的人;是一个最纯粹而痴情的人;是一个最任性而率真的人;是一个最正直而热心的人;是一个最老实而毫无心机的人;是一个貌似冷漠而内心友好人;是一个天性豁达而乐天的人;是一个无畏生死而执着的人;是一个拥有民族大义而赤诚爱国的人。

【《看看文化大家张伯驹的朋友圈——读张恩岭新作<张伯驹与文化名人>初感刊载于2024年8月15日《周口晚报》文化周口·聚焦第5版】

【作者简介】張東成,筆名蕭嵐,大美秣陵,70後,項城市秣陵镇人,畢業於項城教师進修學校,函授於鄭州牧專,項城文聯會員,業餘自媒體人。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任項城《綠茵》文學社秘書長,曾有數年執教和從商經歷。現供職於北京徽君府餐飲有限公司。作品散見於《遼寧青年》《教育時報》《河南科技報》《周口日報》《周口晚報》《金秋》等報刊及《美篇》(抖音)等平臺上,被稱作“秣陵宣傳使者”。
...展开全文
2048人阅读
1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6
  项城八景之柳杭石桥

                张东成 || 项城

​​一、柳杭地名的由来

据《项城县志》记载:在项城市区东南16.8公里,王明口镇政府驻地东北3.5公里处有个柳杭行政村,辖大院子、尚庄、河东、砖寨4个自然村,设9个村民小组。

村委会驻地为柳杭(大院子)。柳杭为地片名称,现河东、大院子、尚东、申家寨、杨家寨、尚庄等村统称为柳杭;古时称为柳江口、柳埠口,谷河流经此地,两岸栽有柳树,该地有一埠口,日渐繁华,加之风景秀美,媲美"杭州",故称为柳杭,也即是古代的柳杭口寨、柳镇。
​​
二、柳杭石桥

柳杭石桥位于项城市王明口镇柳杭行政村砖寨自然村中央。石桥为咸丰六年(1856年)修建,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该桥为三拱红石桥,长17米,宽5.5米,拱长2.9米。桥栏杆用大方砖砌成,路面用方石铺成,桥下溪水环绕,池塘花荷飘香,属“项城八景”之一。今已无存。

“柳杭石桥”当年盛景,有“小西湖”之美誉。2005年柳杭石桥被项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诗赞柳杭

清末,柳杭村秀才王庆升写有《柳杭》一文,表达了"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亲"的热爱家乡之情,知县钮琇和古代文人骚士均作诗盛赞柳镇。

附:钮琇 、戴昕、王璟诗各一首

柳镇(钮琇)

柳色依村远,茅茨绿满扉。
晚鸦无次第,俱带夕阳归。

注:钮琇,清文学家,字玉樵,江苏吴江县人,康熙贡生,先后任过河南项城,陕西白水,广东高明等县县令。此诗选自《项城县志》。“柳镇,即今为柳杭”。

柳镇春翠(戴昕)

谁开临水市,青青柳半遮;
翠枝拂歌岸,樾影印平沙。
长堤闻莺语,曲湾隐钓差;
春游浑未厌,争似河阳花。

注:戴昕,字景升,号湛庵,明朝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人(今上海松江)人,生卒不详。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举人。先任临漳知县,因政绩斐然,著有《临漳政绩录》。后升任陈州知州。虽然科举之途坎坷,但他到陈州后创办学校,大兴教育,同时大举修缮羲陵,遍访名胜古迹,斥资整治修葺。由于他政务勤勉,清廉爱民,实绩卓著,陈州民众自发为他建立生祠,以示颂扬。

柳镇春晖(王璟)

前溪连古道,环堵尽垂杨。
叶密笼新翠,林深染淡黄。
间花时掩映,幽鸟乍行藏。
好借枝头润,甘霖沛八方。

注:王璟,广安州选贡,明万历48年(1620年)任项城知县。

作者简介

張東成,70後,项城市秣陵人,畢業於项城教师進修學校,函授於鄭州牧專,项城文聯會員,業餘自媒體人。曾有數年執教和從商經歷,作品散見於《遼寧青年》《教育時報》《河南科技报》《周口日报》等報刊及《蕭嵐心語》《蕭嵐美篇》(抖音)等平臺上,被稱作“秣陵宣傳使者”。
...展开全文
3656人阅读
2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3
#收书人的幸福时刻# 祝你生日快乐!

                张东成 / 项城

亲爱的宝贝女儿,爸妈的贴心小棉袄:

今天——农历十一月十二日(公历2023年12月24日 星期日)是你的25周岁生日,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美丽而又难忘的日子!

还有这一串数字“98”、“十一、十二”、“14时40分”、“25”、“8821(爸妈爱你)”!……满满的祝福送给你:爸妈的小棉袄,Happy birthday to you !(祝你生日快乐!)

十四时四十分,是个难忘的时刻。二十五年前的这个时刻,你在冬月大雪纷飞的午后呱呱坠地来到人间,带着一阵阵嘹亮的啼哭声向张氏家族报到,你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更是一个家族的欢欣。

上天让妈妈受尽磨难后,送来了一个健康可爱的你,那是爸爸妈妈的福分,当时我们一脸的灿烂足可以看出我们内心的喜悦和幸福。是真的,女儿,有了你我们真的很幸福。你知道吗?我们再多的忧愁烦恼,再多的疲惫辛劳,只要一看到你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一切都烟消云散了。你天真稚气的儿语时时激荡起家庭幸福的涟漪,你偶尔的抹眼泪儿和撅起的小嘴更牵动着父母那颗操不完的心。

你还记得吗?儿时的你每到夜晚你那激昂的哭声,多少次地搅乱了邻居家的好梦;稍大时的你,我们也时时感触到你的聪明、乖巧,但也有顽皮、瞎唬闹而被追得团团转,不知挨了多少皮肉之苦,但过后又感觉愧疚和心疼;还时常蹦蹦跳跳地随同大哥哥大姐姐出入教室,监督爸爸为学生授课。无论如何当时觉得当爸爸的那种感觉真好……

二十五年后的这个时刻,北京的夜晚虽有点寒风袭面,但我们一家还是都如期地赶到预定的北京*银座和谐广场,这次是女儿特意在美团上预约的川味火锅套餐,时间定在我们刚好下班的21:30,地点定在离我们上班不远的银座和谐广场《海底捞火锅》。车一停好,大家便迫不及待地直奔安排好的6层6号桌。接着,我们为你送上生日蛋糕并写下生日寄语,通过文字为你送去生日花朵——愿风信子花朵捎去我们心语一片,心香一瓣。每个人的诞生,都是上天特别安排的,因此每个人的生日都是一种喜悦的经典。你的诞生是上天送给父母和亲人们的礼物;逐渐成长的过程之中,你成为了上天带给同学和朋友们的礼物;长大成人以后,你又将是上天赐给伙伴和同事们的礼物。

​女儿,你知道吗?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二十五岁的成长,经历了九千一百二十五个日日夜夜,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是伴你一天天走过来的人,我们见证了你的成长。在走过的这九千一百二十五个日日夜夜中,你摔倒过、哭泣过、做错过、生病过……这个时候,扶你站起来的是父母,擦干你眼泪的是父母,最包容你的是父母,最揪心的也是父母,为你不怕辛苦和劳累的还是父母,这也使你长大后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做父爱如山,母爱似河!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子女的爱和情那是最真诚、最伟大、最无私、最神圣的。女儿,在今天和以后你成长的岁月里,请在你的心底和灵魂深处,带着良知、赤诚和厚爱向父母深深地鞠上一躬,以表达女儿的感激之情!你要常怀宽容之心,使自己拥有一个坦荡而又充实的灵魂;亦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常存感激之情,善待自己,也善待你身边的每个人。(下转《莲溪书社》)
...展开全文
2.2万人阅读
6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65
#馆藏书# 更新一批馆藏书
5759人阅读
2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29
#春日寻味# 有没有书友知道这个镯子是什么材质的🤔
7564人阅读
2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9
#我如何与旧书结缘# 【尘封32年的记忆】《孔夫子旧书网》圆了我多年的梦!

“太好了,就是这本杂志!”我认真地比对着,内心显得异常兴奋,还有些激动,竟脱口喊出声来。

面对梦寐以求的这本书,我毫不犹豫地下了单。

2023年4月10日上午,我在上班间隙,浏览《孔夫子旧书网》时,猛然间两张极为熟悉的图片映入我的眼帘,没错!是《辽宁青年》(半月刊)杂志!那曾是我32年前比较喜爱的文学刊物之一。还有那个刊中页,清晰地登载着我的硬笔书法作品——《中学生园地》,且有署名:张东城(成)河南省项城县职中88级。

我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了上个世纪。记得那会儿我在项城职业技术高中读书,学校前身是南顿农高,校址在潘窑坡。当年我学的是农学专业,一名88级新生,是随全县中招统考录取来的。

我平素喜爱读书和写钢笔字,课余总是不断地写写画画什么的,试着往报社送过“豆腐块”文字或钢笔书法作品。职业高中《绿茵》文学社社长高鸿昌老师看我写的还行,给了我一个《绿茵》文学社秘书长的职务。并叮嘱我说,咱这个《绿茵》油印校报,以后编辑刻印的工作你就接过来吧,这样的话我也有了脱身的空儿,不再由我一个人刻印文字。

选稿,刻印,发行《绿茵》油印校报一直陪伴我高中毕业。我还曾是项城县文学工作者协会会员呢,是由付文勇先生签发的。

高中毕业离校前夕,大约也就是在1991年的5月份吧,同学们期盼的高中毕业会考已结束,大家如释重负,坐在教室里或舞文弄墨或聊天,给各自放松一下平日里紧张的心情,随意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儿,只要不影响别人就中。

课堂上不知谁从哪里弄来一份书画征稿启示:《辽宁青年》杂志社面向全国在校生征集“刊中页——《中学生园地》栏目”书法题字,且有稿酬。

稿酬不稿酬的无所谓,重在参与嘛!首先全校个头高挑第一人,篮球打的好的“球星”班长李建伟报名,接着平时会说“大鼓书”,又有口技模仿表演的龚银明表示不会错过这次展示才艺的机会,另外还有我,也过来了。

大家都纷纷拿出美工笔(硬笔钢笔的一种;记得我好像高中三年曾用坏四五支美工笔。),铺开书法用纸便用心开始进行创作。由于过去很多年了,其他的书法题字参与者早已不记得了。

因受对口招录名额的限制,我们毕业的那一届地区教育局仅给学校六个升学指标,使得我与大学无缘。

接下来我和另外一同窗王怀情极为荣幸地被母校留下来教书,很快我俩便完成了由“学生”到“老师”身份的转换。

秋季开学后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学校给的“农学试验田”里忙碌着,“张老师,张老师,有你的一封电报。”从离试验田不远处的传达室里传来高老师的喊声。

我放下锄头,快步奔向传达室。接过电报,“好样的,东成。”这句既简单又充满暖意的话语,随机让我迫不及待地去电报下方寻找发报人。当看到“发报人:新疆石河子 韩新功”后,我很快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哦哦哦,我的‘中学生园地’书法题字被《辽宁青年》杂志社采用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

我记不清楚了,后来是韩新功同学还是贾萌同学(报社、电台的“撰稿达人”)送给了我这期《辽宁青年》(半月刊)杂志。由于我保管不善,这本杂志给不小心弄损坏了,如今只保留有刊中页完好。上边尚有“1991年第20期”的字样,那是家父生前用铅笔写下的一串文字,每每想起或看到时,倍感温馨和思念。

32年过去了,我一直想再重新获得一本一模一样的《辽宁青年》(半月刊)杂志。

它多么像一个遗失在外多年的孩子,我一直在努力寻找,从没放弃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天这期《辽宁青年》(半月刊)杂志终于回家了!在科技发达的网络时代,是《孔夫子旧书网》圆了我多年的梦!

(作者/张东成  编辑/萧岚)
...展开全文
1.5万人阅读
8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5 88
#写字# 想让到店里的人都能找到他们想要的书,也想让更多的人一买书就会想到兰亭苑书院。
6.1万人阅读
93人点赞
收藏 3 2 93
6848人阅读
22人点赞
收藏 1 评论 22
6771人阅读
2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5
6608人阅读
2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