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城八景之柳杭石桥
张东成 || 项城
一、柳杭地名的由来
据《项城县志》记载:在项城市区东南16.8公里,王明口镇政府驻地东北3.5公里处有个柳杭行政村,辖大院子、尚庄、河东、砖寨4个自然村,设9个村民小组。
村委会驻地为柳杭(大院子)。柳杭为地片名称,现河东、大院子、尚东、申家寨、杨家寨、尚庄等村统称为柳杭;古时称为柳江口、柳埠口,谷河流经此地,两岸栽有柳树,该地有一埠口,日渐繁华,加之风景秀美,媲美"杭州",故称为柳杭,也即是古代的柳杭口寨、柳镇。
二、柳杭石桥
柳杭石桥位于项城市王明口镇柳杭行政村砖寨自然村中央。石桥为咸丰六年(1856年)修建,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该桥为三拱红石桥,长17米,宽5.5米,拱长2.9米。桥栏杆用大方砖砌成,路面用方石铺成,桥下溪水环绕,池塘花荷飘香,属“项城八景”之一。今已无存。
“柳杭石桥”当年盛景,有“小西湖”之美誉。2005年柳杭石桥被项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诗赞柳杭
清末,柳杭村秀才王庆升写有《柳杭》一文,表达了"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亲"的热爱家乡之情,知县钮琇和古代文人骚士均作诗盛赞柳镇。
附:钮琇 、戴昕、王璟诗各一首
柳镇(钮琇)
柳色依村远,茅茨绿满扉。
晚鸦无次第,俱带夕阳归。
注:钮琇,清文学家,字玉樵,江苏吴江县人,康熙贡生,先后任过河南项城,陕西白水,广东高明等县县令。此诗选自《项城县志》。“柳镇,即今为柳杭”。
柳镇春翠(戴昕)
谁开临水市,青青柳半遮;
翠枝拂歌岸,樾影印平沙。
长堤闻莺语,曲湾隐钓差;
春游浑未厌,争似河阳花。
注:戴昕,字景升,号湛庵,明朝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人(今上海松江)人,生卒不详。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举人。先任临漳知县,因政绩斐然,著有《临漳政绩录》。后升任陈州知州。虽然科举之途坎坷,但他到陈州后创办学校,大兴教育,同时大举修缮羲陵,遍访名胜古迹,斥资整治修葺。由于他政务勤勉,清廉爱民,实绩卓著,陈州民众自发为他建立生祠,以示颂扬。
柳镇春晖(王璟)
前溪连古道,环堵尽垂杨。
叶密笼新翠,林深染淡黄。
间花时掩映,幽鸟乍行藏。
好借枝头润,甘霖沛八方。
注:王璟,广安州选贡,明万历48年(1620年)任项城知县。
作者简介
張東成,70後,项城市秣陵人,畢業於项城教师進修學校,函授於鄭州牧專,项城文聯會員,業餘自媒體人。曾有數年執教和從商經歷,作品散見於《遼寧青年》《教育時報》《河南科技报》《周口日报》等報刊及《蕭嵐心語》《蕭嵐美篇》(抖音)等平臺上,被稱作“秣陵宣傳使者”。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