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1.7万浏览 118内容
+关注
分享
表情
图片
长文章
商品

11/2000

发布
  • 最新
  • 热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湘西行—张家界与吴冠中
吴冠中之于张家界,说他是让这里被世人所识的第一人,应该不为过。他们共同缔造了现代艺术史和张家界旅游史上的一段佳话。
在我国美术界,吴冠中被称作是一位“通古今之变,成中西之美”的艺术家。吴冠中作为一生为祖国山河立传的一代艺术大师,他与张家界相识且相知,就是机缘所致。
1979年10月,60岁的吴冠中应邀来湖南为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绘制巨幅油画《韶山》,省里同他商量稿酬,他婉言拒绝,只要求借一辆车在湖南境内探寻风景。当时随行的人员极力向吴冠中推荐张家界国营林场。初时急着赶路的吴冠中并未有太大兴趣,见过许多“名不副实”的风景,他对张家界并未抱太多希望,在坑坑洼洼的简易公路上行驶中,吴冠中的耐心一点点消磨。车过两岔、板坪、马公亭,山势越来越陡,说话间,车翻过一个山头,突然峰回路转,奇山异色像帷幕被拉开,眼前豁然开朗。
看着眼前的如画风景,吴冠中高兴得像个孩子,他放眼四顾,似乎眼睛都不够用,一路上还不迭地说:“怎么说像桂林呢?比桂林更奇特、更野!”
吴冠中被张家界奇异幽深的世界深深吸引,眼前奇峰连绵、怪石高耸、洞壑幽深、流泉飞坠。他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游览过无数的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一个好去处。凭借着自己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他马上认识到了张家界独特的审美价值,决定在这里认真看一看。
在当地林业工人带领下,吴冠中一行向大山深处进发,所见真可谓一步一景,美不胜收。这里纳南北风光,兼诸山之美,如同一部独一无二的风景奇书。更像一幅百看不厌的山水长卷,使人流连忘返。陶醉于这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景色中,吴冠中深感此行不虚,更为自己的发现感到兴奋不已。
他在伐木工人擀面的巨大案板上,准备创作一幅巨作,记录下自己看见的神奇景色。为了捕捉美好的景象,吴冠中采用了他擅长的彩墨技法,先勾出山体的大轮廓,然后横涂竖抹,纸上不一会儿就出现了耸立的奇峰、苍翠的松柏、高悬的瀑布、潺潺的溪流、浮动的烟岚。
吴冠中一遍一遍地加工,用了三天时间,创作出两米多长的《马鬃岭》和一米见方的《张家界》。
因为时间安排较紧,吴冠中在张家界住了3个晚上,画了3个白天。在离开前一天的晚饭之后,吴冠中在评论家邓平祥的陪伴下,在山间小道散步,他很动情地说:“我要为张家界写一篇散文游记,名字就起唐诗‘养在深闺人未识’,今晚就写。”
于是,在1980年元旦的《湖南日报》上,他的《养在深闺人未识——张家界是一颗风景明珠》发表。文中写道:“为了探求绘画之美,我辛辛苦苦踏过不少名山,觉得雁荡、武夷、青城、石林……都比不上这无名的张家界美。”“这里秀色不让桂林,但丹峦比桂林更神秘,更集中,更挺拔,更野!”不久,《人民日报》、《人民画报》、《文汇报》等报刊相继转载了此文,张家界也一步步走出“深闺”,这座小镇的命运从此改变。
吴冠中回到北京后,即向好友黄永玉极力推荐了张家界,次年黄永玉偕夫人来到张家界一游,对张家界赞叹依然。于是黄永玉也向香港和海外的朋友力荐,不久张家界又迎来了以陈复礼为首的3位摄影大师。他们拍摄了很多精美的图片,在香港办了一个张家界风光摄影展。从此,很多人寻着大师的足迹前来,探寻吴冠中笔墨丹青和字里行间中的奇山异水。张家界渐为人知,旅游发展大幕徐徐拉开。
多年以后,张家界的美一直在吴冠中心中萦绕不去,在自己的自传《我负丹青》和著作《文心画眼》中多次描绘当时的所见所感,文中写道:“翌晨我们匆匆入山,陡峰林立,直插云霄,溪流穿行,曲折多拐,野、奇、深远,无人迹。”
张家界曾多次热情邀吴冠中回去看看新貌,但可惜他一直没有机会。翻阅那幅在擀面案子上作的“马鬃岭”的印刷品,吴冠中说:“激情犹在。”
1992年,也就是13年之后,吴冠中虽因种种原因一直无缘重游张家界,但是凭借当年的写生画,以及心中对张家界的记忆,创作了《自家斧劈——张家界》。这幅作品后来被法国立塞奇博物馆收藏。
2008 年张家界建市20周年之际,吴冠中被公推为张家界特殊贡献奖之首,他当时也欣然接受“张家界荣誉市民”称号,并同意设立以他名字命名的“张家界吴冠中旅游文学艺术奖”。
2010年6月25日,吴冠中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消息一出,张家界人民沉浸在悲痛之中,纷纷通过网络、报纸、短信等多种方式深切怀念助推张家界早期开发的大功臣。
2012年,在武陵源国家森林公园成立30周年之际,吴冠中魂归“界里”纪念铜像永久落户张家界,那位紧锁着眉头、身上背着画夹的画家将永远行走在武陵源的青山绿水间……。
...展开全文
1.5万人阅读
5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58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忽然发现孔网是个分享的好地方
没有人知道我是谁,也不用在意身边人的看法,我想发什么就发什么😄
推荐大家有时间六月份去新疆玩,草还绿着,游客也不是很多,图片是2024年6月我在新疆拍摄,有喜欢摄影的书友也可以关注我交流一下!
733人阅读
2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2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湘西行—凤凰古城与筸子军
凤凰古城是筸军的诞生地。筸子军起源于凤凰古城,凤凰古称镇筸,因此这支军队也被称为镇筸军。‌
筸子军的形成与凤凰古城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凤凰古城位于湘西,自古以来环境恶劣,生存艰难,这种环境塑造了凤凰人的坚韧和不屈精神。清康熙四十三年,为了维护稳定,凤凰厅同知傅鼐决定屯田养兵,从当地士兵中精心挑选出一千名练勇,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并学习儒家经典《孝经》,以培养他们的忠诚和勇气。筸子军在历史上多次参与重要的战役,赢得了“无筸不成湘”的美名。他们的代表人物田兴恕所带领的敢死队,深受左宗棠和曾国藩的赏识,被称为“虎威营”和“虎威常胜军”。筸子军不仅在抗击外侮的战役中表现卓越,还因其严格的军事训练和忠诚精神而著称。虽然筸子军在历史上已经解散,但他们的精神和成就仍然对凤凰古城和湘西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
凤凰古城作为筸子军的诞生地,保留了许多与这支军队相关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现代人通过纪念和传承筸子军的精神,继续弘扬这种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1.8万人阅读
7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7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小萝卜头”,一个在小学课本里学到的名字,全国最小的烈士。今日的墓碑前,放上了小孩子爱吃的棒棒糖。如果当初没被杀害,现在也是84岁的耄耋老人了。
53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
316人阅读
1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今天是林徽因诞辰120周年
梁思成、林徽因是著名的建筑学家,他们调查发现的五台山佛光寺被誉为:中国第一国宝。自从知道佛光寺之后,一直向往不已。林徽因在佛光寺唐代彩塑群中留有一张照片,可以想相唐代彩塑的高大、精美。

佛光寺是世界文化遗产五台山的龙头,但是门票并不贵,我去时只有15元。佛光寺寺西有一处塔坪,我只找到3座古墓塔,其中一座塔的主人竟然是我的老乡…,心里非常激动!
577人阅读
2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22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34人阅读
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8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有诗和远方,才有活色生香。否则,在行万里的路上,只是个邮差。
412人阅读
2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对于喜欢买书、读书、藏书的人来说,只要见到一个“书”字都会眼前一亮,总要探个究竟。在苏州游玩时,在繁华的观前街上,有店铺挂一大匾,上书“茶书一道”,上前一看,原来是一卖碧螺春的茶店,店主是书法爱好者。穿过山塘街,见一古色古香的建筑,上书“山塘书场”四字,上前探个究竟,居然是表演苏州评弹的地方,苏州人听评弹叫听书。漫步在阊门外,有一大店铺挂着“藏书羊肉”的大招牌,心想这次吃完羊肉后可痛痛快快地看书了,进去一看全是羊肉不见书,忙问藏书在哪里?店员告知说“藏书”是苏州一个镇名,这个镇出名羊肉。这些“书”都与书籍无关😂
7504人阅读
4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4 46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周末打卡富国海底世界💕
亚洲最长的海底隧道很漂亮很出片🎊
美好快乐的一天推荐春暖花开你踏春了吗😆
212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华人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和他的印度裔同行20多年前在美国争辩,印度人说新德里很发达,跟中国上海不相上下,而且很快就会赶上。

一次国际经济会议在上海举办,二老均出席,张带这位印度人在上海逛了一下,看看外滩,看看浦东,印度人沉默了,咕哝了句:给印度二十年时间,二十年后再看看。张说,我们争取都能活到那一天……
3114人阅读
3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5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台北第一豪宅——陶朱隐园。位于台北市信义区的陶朱隐园,以“旋转楼体”的炫酷造型吸引眼球,被称为台北101之后的最具美感现代建筑。每户有51坪(1坪=3.3057平方米)环状带庭院阳台,分内外2区域,约30平方米的外围庭园区可种植多株乔木,达到美学和实用的统一。

2019年,陶朱隐园以约139万人民币/坪的成交价,售价约2.2亿元,号称台北第一豪宅。
282人阅读
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9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东北家家户户结窗花,海南短袖拖鞋抠脚丫。东北朋友的家中,窗户都结冰了,去三亚旅游的亲戚却还短袖裤衩,玩得很High。想起一个日本人头一次来中国,坐火车从上海去乌鲁木齐,听说需要过夜,路上羡慕得不得了,感叹,中国好大啊,日本从东北到西南,不过几小时,中国从西到东,要花一两天。
158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清平乐.忆尼泊尔徒步(新韵)

沟沟坎坎,路上艰和险。
鸟叫猴鸣蚊虫钻,脚烂皮黑身倦。

雪顶远望霞翻,菜美汤热解馋。代谢新陈加快,心潮澎湃珠涟。
1220人阅读
1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9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