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话与钩沉#

+关注
分享
表情
图片
长文章
商品

7/2000

发布
  • 最新
  • 热门
《红军长征记》1938年外文版钩沉(大结局)
#书话与钩沉#
5391人阅读
1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12
#书话与钩沉# 《红军长征记》1938年外文版钩沉(全文终)
□作者 广正书局
《红军长征记》1938年外文版,除了长征期间形成并保存下来的作战文电、文献档案,数量非常有限的红军报刊、个人日记等,这部红色经典可谓是亲历者最早从个人观察角度写下的对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相对完整的记录。该书“富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珍贵的历史价值”,这是毫不夸张的。这部由长征奇迹的创造者和亲历者书写的珍贵文献,初步建构了红军长征叙事的文本基础。本文试图通过与其它文献资料、回忆史料的相互参照印证,对《红军长征记》的文献价值作简要的考察和梳理。
红军长征结束时,毛泽东曾经作过这样的评价:我们完成了空前伟大的远征, 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只有我们红军才有这个气魄,才有这个决心!长征苦是苦,可作用大,向全世界宣传红军是英雄好汉,蒋介石反动派是没有用的!《红军长征记》记录的长征将士们的亲身经历,为毛泽东的这个结论作了最好的诠释。
这部红色经典是几十位有幸走完长征路的红军将士的“集体作品”,其独特的历史价值无可替代。首先,它建构了红军长征叙事的基本框架。作者的亲历者、目击者的身份无疑大大增强了叙事的准确性,提供了有力的史实依据。其次,展现了革命理想信念所蕴含的巨大力量。红军将士们以年轻的血肉之躯,能够不畏流血牺牲,闯过数不清的艰难险阻,超越生理极限,战胜生命禁区,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最后,揭示了长征战士们绚丽多彩的生活样态和内心世界。透过这些仿佛仍然可以听到喘息声的文字,人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长征,更加真切地感知长征。
长征不仅有悲壮与崇高,也有快乐与谐谑,洋溢着蓬勃的朝气。《红军长征记》1938年外文版中的篇章文风各异,或粗犷豪放,或温婉细腻,在真实性上却是共通的。唯其真,见闻真、情感真,所以美,能打动人心引 起共鸣。时间逝去近90年。今天,这些诗画般的文字依然能够带给人们以强烈的感染和震撼。
...展开全文
4243人阅读
1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17
红色文献《红军长征记》1938年外文版钩沉(之六)
#书话与钩沉#
6377人阅读
2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21
#书话与钩沉# 红色文献《红军长征记》1938年外文版钩沉(之六)
□作者 广正书局
《红军长征记》1938年外文版,除了长征期间形成并保存下来的作战文电、文献档案,数量非常有限的红军报刊、个人日记等,这部红色经典可谓是亲历者最早从个人观察角度写下的对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相对完整的记录。该书“富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珍贵的历史价值”,这是毫不夸张的。这部由长征奇迹的创造者和亲历者书写的珍贵文献,初步建构了红军长征叙事的文本基础。本文试图通过与其它文献资料、回忆史料的相互参照印证,对《红军长征记》的文献价值作简要的考察和梳理。
红军长征结束时,毛泽东曾经作过这样的评价:我们完成了空前伟大的远征, 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只有我们红军才有这个气魄,才有这个决心!长征苦是苦,可作用大,向全世界宣传红军是英雄好汉,蒋介石反动派是没有用的!《红军长征记》记录的长征将士们的亲身经历,为毛泽东的这个结论作了最好的诠释。
这部红色经典是几十位有幸走完长征路的红军将士的“集体作品”,其独特的历史价值无可替代。首先,它建构了红军长征叙事的基本框架。作者的亲历者、目击者的身份无疑大大增强了叙事的准确性,提供了有力的史实依据。其次,展现了革命理想信念所蕴含的巨大力量。红军将士们以年轻的血肉之躯,能够不畏流血牺牲,闯过数不清的艰难险阻,超越生理极限,战胜生命禁区,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最后,揭示了长征战士们绚丽多彩的生活样态和内心世界。透过这些仿佛仍然可以听到喘息声的文字,人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长征,更加真切地感知长征。
长征不仅有悲壮与崇高,也有快乐与谐谑,洋溢着蓬勃的朝气。《红军长征记》1938年外文版中的篇章文风各异,或粗犷豪放,或温婉细腻,在真实性上却是共通的。唯其真,见闻真、情感真,所以美,能打动人心引 起共鸣。时间逝去近90年。今天,这些诗画般的文字依然能够带给人们以强烈的感染和震撼。
...展开全文
5868人阅读
3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38
112人阅读
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
红色文献《红军长征记》1938年外文版钩沉(之五)
#书话与钩沉#
7043人阅读
2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20
#书话与钩沉# 红色文献《红军长征记》1938年外文版钩沉(之五)
□作者 广正书局
红色文献《红军长征记》1938年外文版,完整记录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行军。对于今天的人们而言,重温《红军长征记》,是为了更好的纪念。
就说红军干部团爬雪山的故事。到了山顶,看着周围晶莹的白雪,肖劲光提议吃“冰琪林”,得到大家的响应。陈赓、宋任穷、周士第、毕士悌、莫文骅、郭化若、陈明、冯雪峰、李一氓、罗贵波等,纷纷拿出自己的漱口杯,努力向雪堆下面挖。李一氓说:“谁有糖精,拿出公开。”毕士悌拿出胃药瓶子,肖劲光拿出小纸包,郭化若拿出清道丸瓶子,这些瓶子和纸包中收藏的糖精,都被贡献出来。冰雪拌上糖精,成了难得的美味。周士第和陈赓边吃边逗:“我这杯冰琪林,比南京路冠生园的还美!”这些后来在共和国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当时都还是二三十岁的青年。草海莽莽,饥饿成了最大的威胁。红军每人带的青稞麦数量有限,尽管小心翼翼地按计划进食,最后几日还是断了粮,只能吃野菜、草根、牛皮带。罗荣桓、贾拓夫几人一起露营,吃了各自带的糌粑,仍觉饥饿,于是便倾囊而出,我出一点油麦粉,你出一点牛肉粉,他凑一点盐,煮了一盆面坨坨,饱餐一顿。这样一顿“盛餐”,也成了草地中的 美好记忆。真正的快乐时光还是在哈达铺的几日。过雪山草地极大损耗了官兵的体能,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哈达铺物资比较丰富,部队决定,在此休整3天,改善生活,补充营养,恢复体力。在这3天里,大家眉飞色舞,喜气扬扬,互相见面时,哈哈大笑。当地群众的热情,营养丰富的伙食,让战士们精神大振,哈达铺因此被称为“红军战士的加油站”,成了每位长征亲历者难忘的地方。
...展开全文
2.7万人阅读
6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5 66
《红军长征记》1938年外文版钩沉(之四)
#书话与钩沉#
7493人阅读
2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24
#书话与钩沉# 《红军长征记》1938年外文版钩沉(之四)
□作者 广正书局
作为珍贵的红色文献——《红军长征记》可谓是亲历者最早从个人观察角度写下的对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相对完整的文章,从中可以真切地感受战争的惨烈,红军战士的英勇。
万里长征无疑是一段悲壮的艰苦旅程。一道又一道崇山峻岭,激流险滩,雄关险隘,雪山草地,横亘在红军的前进道路上。他们还要同几十万围追堵截的敌军浴血奋战,同无情的饥饿、疾病以及严酷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与人的生理极限抗争。许多红军战士倒在长征路上。凭着坚定的信仰和顽强的意志,红军将士们百折不挠、一往无前,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长征的胜利是红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红3军团第4师师长洪超,是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红军师长。他18岁随朱德上井冈山,曾任朱德的警卫排长,在前沿指挥作战中,不幸头部中弹,牺牲时年仅25岁。红3军团参谋长邓萍是长征中阵亡的职务最高的红军将领,牺牲时27岁。就在邓萍身旁的第11团政委张爱萍,详细记录了邓萍英勇献身的经过,并赋诗哀悼:“遵义城下洒热血,三军倚马哭奇男。”
《红军长征记》记录了红军向鸭溪前进时遭遇敌机轰炸的惨烈情景:他们手足断裂了,头脸破烂了,身体炸伤了,他们的鲜血仍在不断的拼流,然而在同志 们安慰时,仍表现他们为革命的决心。……牺牲的同志,则更是为革命而献身,为工农大众利益,为民族独立解放,而粉身碎骨。…… 如此惨烈的场面,在长征途中并不罕见。毛泽东的警卫班长胡长保,也是在过了大渡河之后,在敌机轰炸中为保护毛泽东而牺牲的。有战斗就会有牺牲,没有战斗也会有牺牲,许多红军官兵就惨烈地牺牲在雪山上、草地里。
...展开全文
5966人阅读
1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19
#书话与钩沉# 《红军长征记》1938年外文版钩沉(之三)
□作者 广正书局
四渡赤水,红军将几十万敌军甩在身后,在会理城郊经过短暂休整,继续北进,通过冕宁、越嶲彝族区,向安顺场进发。安顺场位于大渡河中游河床急拐弯处,太平天国石达开所部在这里全军覆没。刘伯承、聂荣臻率红1团顶风冒雨,一昼夜行140多里,偷袭安顺场渡口。控制渡口后才发现,渡船全都被敌掳到北岸,只有一条供守敌交通的小船正向北岸逃去。战士们飞身跃入河中,夺回这条小船。大渡河水深流急,既无法架桥,也不可能泅渡。红军集中火力向对岸一阵狂射,第1团第2连的17位勇士登上小船,向河流对岸疾驶。
在官兵中享有崇高威望的朱德总司令宽厚慈爱,平易近人。土城战斗中,红军与川军打成胶着状态,朱德来到前线,亲自指挥干部团向敌人发起冲锋。在敌人反冲锋时,朱德不顾干部团团长陈赓、政委宋任穷的劝阻,冒着炮火往前面冲。他领着几个人冲向一座小山梁时,突然冒出来二三十个敌人,一边喊叫,一边打枪。朱德让大家不要慌张,等到敌人靠近,他拔出20响匣子枪射击,战士们也一起开火,一下子放倒几个敌人。此时,红军干部团的十几名战士从敌人侧后杀了过来,剩下的敌人仓皇逃跑。随后,朱德又来到赶来增援的红2师阵地,对官兵们说:“好久没带你们一同打仗了,今天看看你们还行不行?大家听我的指挥,第五团随我来,第六团随刘政委,第四团随陈师长做预备队。”说着,就指挥第5团向敌左侧阵地发起攻击,一连夺取敌人四五个山头。
在日常生活中,朱德和战士亲密无间。强渡大渡河前,部队在安顺场一带打土豪分猪肉中分给特务连一个猪肚子,特务员请示朱德怎么吃。朱德回答说:“你把它切好,我来炒。”猪肚切好后,不到一刻钟,朱德将猪肚子炒好了。大家一面吃着炒猪肚子,一面夸赞菜炒得好。朱德说:“我很会炒猪肚子的,以后你们找到肚子,准备点辣椒,我再来帮助你们炒吧!”朱德还向官兵们讲了石达开兵败大渡河的旧事,表示要吸取石达开的教训。
...展开全文
1.2万人阅读
4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3 49
红色文献《红军长征记》1938年外文版钩沉(之三)
#书话与钩沉#
1.2万人阅读
2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21
《红军长征记》 1938年外文版钩沉(之二)
#书话与钩沉#
3.4万人阅读
4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4 46
1938年外文版《红军长征记》钩沉(之二)
#书话与钩沉#
1.6万人阅读
1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18
1938年外文版《红军长征记》钩沉(之一)
#书话与钩沉#
4.1万人阅读
5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5 54
#书话与钩沉# 红色经典中的“红色密码”
——“国立清华大学明斋读书会”钩沉
□作者 广正书局
书籍是帮助人们回忆的最好载体。50年、100百年……岁月流逝,无论书籍封面上一个残留的印鉴,还是内文里的一行批注,抑或封底上的一个无意之间的墨迹……都能为后人寻找或还原当时情景提供珍贵的信息。我的藏书中,有批注、印鉴、墨迹的书籍不少,而真正称得上红色经典的着实不多。
摆在面前的这本由东北书店出版发行于1948年10月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一本蕴含“红色密码”的红色经典。1948年10月,此时距离开国大典整整一年时间。在这样的时间里,北平清华园内,广大爱国师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呈现出积极蓬勃的景象。于是,循着这本1948年版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睹那个激动人心的岁月。
蓝色印章的密码:“国立清华大学1950级机械工程学”
这本书的扉页右下,有一枚蓝色印章。这枚印章不是普通的藏书印章,而是这本书籍成为国立清华大学珍贵文献的见证。这枚蓝色印章全文为:“国立清华大学1950级机械工程学”。阐释一下,1950级,即指1946年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系,而在1950年毕业的学生。机械工程学,即“机械工程学系”,为清华大学最早成立的工科系之一,其前身为清华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学系,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工程学科院系之一。该系创建者为庄前鼎先生。
1932年夏,著名学者庄前鼎(1902年~1962年)来到清华大学,筹建机械工程学系,以“造就各项机械工程专门人才,适应国内社会需要”为宗旨,设置了3 个学科组, 即原动力工程组、机械制造工程组、飞机及汽车工程组。庄前鼎夜以继日地工作,克服重重困难,至1934年夏,机械工程学系初具规模。
1945年,抗战胜利后,庄前鼎随清华大学回到北京清华园。1946年10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系在清华园复学,共有学生340人,为全校最大之系。此后两年内,机械工程学系除恢复了原有的热工实验室及金工厂外,还新设了金属学实验室。1949年北平解放时,机械工程学系大部分教师和工作人员都留在学校,参与了建国初期清华大学的建设。
封底字迹的密码:清华园“明斋259”读书会
1946年夏季至1950年夏季,这是一个民族彻底改写历史的四年。在清华园,爱国学生组成读书会,学习红色书籍、革命文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据当时参加清华大学明斋117室读书会的郭道晖回忆:“1948年秋,清华大学的十来位湖南籍同学自愿组成了一个‘过共产主义生活’的小集体——明斋117室生活小组。吸引几位湖南籍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生活的内容是组织读书会,学习从解放区传来的文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筹办了一份油印报《晓露》,曾油印毛泽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新民主主义论》《新阶段》等红色书籍,供全校同学学习,在读者中声名大噪。”
据《清华大学校史稿》(1983年版)记载:在1948年,清华大学爱国学生以班级或寝室为单位,组织读书会,学习从解放区传来的革命文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读本。这本由东北书店出版发行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红色书籍,成为清华园读书会学生们最好的油印范本。
这本红色书籍,尽管经历76年风雨沧桑,但封底上的钢笔字迹依然清晰:“明斋259”。这是国立清华大学1950级机械工程学系的学生们在“明斋259”组成读书会学习红色书籍的最好见证!更向今天的人们传递出蕴含其中的“红色密码”的精神力量!
...展开全文
3.7万人阅读
7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76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