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献《红军长征记》1938年外文版钩沉(之六)
□作者 广正书局
《红军长征记》1938年外文除了长征期间形成并保存下来的作战文电、文献档案,数量非常有限的红军报刊、个人日记等,《红军长征记》外文版可谓是亲历者最早从个人观察角度写下的对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相对完整的记录。由于1936年8月发起此书征稿时红二、红四方面军仍在长征途中,故此书的作者全部来自于参加过长征红军将士,文章内容也主要反映红军长征的战斗生活。因而,该书“富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珍贵的历史价值”,这是毫不夸张的。这部由长征奇迹的创造者和亲历者书写的珍贵文献,初步建构了红军长征叙事的文本基础。本文试图通过与其它文献资料、回忆史料的相互参照印证,对《红军长征记》的文献价值作简要的考察和梳理。
红军长征结束时,毛泽东曾经作过这样的评价:我们完成了空前伟大的远征, 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只有我们红军才有这个气魄,才有这个决心!长征苦是苦,可作用大,向全世界宣传红军是英雄好汉,蒋介石反动派是没有用的!《红军长征记》记录的长征将士们的亲身经历,为毛泽东的这个结论作了最好的诠释。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该书只是记录了红军长征的某些重要片断和历史场景,对长征期间重大决策的经过大都付诸阙如,尚不足以反映红军三大方面军和红25军长征的全部过程。然而,该书毕竟是几十位有幸走完长征路的红军将士的“集体作品”,是中央红军长征战斗生活的原始记录,其独特的历史价值无可替代。首先,它建构了红军长征叙事的基本框架。全书运用纪实性写法,对红军从江西出发最后胜利到达陕北苏区的重要事件,如强渡乌江,娄山关战斗,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藏区筹粮,过雪山草地,腊子口战斗,吴起镇打骑兵,都从亲历者、目击者的角度作了如实记述,形成了关于中央红军长征过程的历史书写链条。作者的亲历者、目击者的身份无疑大大增强了叙事的准确性、可靠性,为回击某些质疑、曲解长征历史的声音,提供了有力的史实依据。其次,展现了革命理想信念 所蕴含的巨大力量。红军将士们以年轻的血肉之躯,能够不畏流血牺牲,闯过数不清的艰难险阻,超越生理极限,战胜生命禁区,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是因为他们有着对共产主义毫不动摇的信仰,坚信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成为红军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书中许多生动感人的事例,反映了年轻官兵在红军这座大熔炉中,经过长征精神的冶铸,成长为职业革命家的心路历程。最后,揭示了长征战士们绚丽多彩的生活样态和内心世界。透过这些仿佛仍然可以听到喘息声的文字,人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长征,更加真切地感知长征。长征中的红军将士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不但可敬,而且可亲!
长征不仅有悲壮与崇高,也有快乐与谐谑,有难以泯灭的天性的挥洒与宣泄,洋溢着蓬勃的朝气。《红军长征记》中的篇章文风各异,或粗犷豪放,或温婉细腻,在真实性上却是共通的。唯其真,见闻真、情感真,所以美,能打动人心引 起共鸣。近90年后的今天,这些诗画般的文字依然能够带给人们以强烈的感染和震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