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文明#

+关注
分享
表情
图片
长文章
商品

8/2000

发布
  • 最新
  • 热门
#丝绸之路文明# 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的雪峰,以及大河印度河的支流所交织而成的峻峭大自然所包围的秘境拉达克,长期以来作为人迹罕至之地而关闭了门户。在那高耸的山峰和荒凉的土地上,经过千余年的星霜,古老的西藏文化至今依然在此地息息存续。那些作为其见证的众多寺院,在多次异族的支配和侵略中,依然坚守并传承了下来。

矗立在高台上的白色寺庙,正是与拉达克人民共同经历盛衰的沉默见证者。西藏佛教在九世纪中期,因中央西藏的灭佛运动,迎来了长达一百年的黑暗时期。而打破这一黑暗的佛教复兴新天地,就是以拉达克为首的古斯皮蒂等西藏一带,成为了历史舞台。这一复兴再生的旗手正是以伟大的翻译官闻名的仁钦桑布,他所创建的寺院遍布各地。阿基寺就是少数能够讲述仁钦桑布伟大业绩的寺院之一,奇迹般地保存了当初的格调高雅的壁画和佛像群。

其中尤其是以金刚界曼荼罗为首的,正统瑜伽密续为主流的曼荼罗群,可以说是即使在包括印度在内的其他佛教文化圈中也无可比拟的世界文化遗产。阿基寺越过悠久的时间长空,持续宣讲永恒宇宙真理,耸立在贯穿三界的须弥卢顶,充满了大宇宙澄清明净的气息。它正是五彩斑斓的曼荼罗精华在碧空净土中绽放的花朵。

小林畅善

------------------------------------------------------------------

拉达克地区的阿奇寺,始建于公元十世纪,寺内竟然有如此壮观的曼荼罗壁画!而日本出版社也早在1985年就精心制作过这套书!还是杉浦康平的经典造本,还是金银二色的分割,更配南亚佛绘强烈明快的用色。
-
全书八开35cm高,特种纸彩印两百余图,定价十万日元!一函两卷,上卷为铜版纸彩印,加藤敬对阿奇寺全寺之写真;下卷为小林畅善等人的文字解说,但也是特别研发的哑光纸,七彩斑斓。
...展开全文
4652人阅读
1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3
#丝绸之路文明# 巴基斯坦 塔克希拉考古遗址 2011最新版
这部详尽的工作完全基于考古发掘和研究,涵盖了印度西北地区长达一千年的历史——从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五世纪——概括了在塔克西拉遗址上进行了22年劳动的成果。塔克西拉曾是旁遮普和印度西北地区最重要的城市,是印度历史时期唯一一个经过系统发掘的城市,取得的成果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人们物质文化和经济状况的认识,并清晰地展现了波斯人、希腊人、斯基泰人、帕提亚人、贵霜人和匈奴人陆续征服对人们所带来的变化。这些成果对于揭示公元一世纪期间帕提亚人在印度的统治也具有特别的价值。

所涉及的材料繁多丰富;除了挖掘出并留存于原位的各类建筑物——城墙、宫殿、房屋、寺庙、修道院——还包括大量的家庭器皿、工具、武器、雕塑品、珠宝、硬币、宝石和铭文。这项工作是在印度 ** 的资助下进行的。它由两卷正文和一卷图版组成。

读者们可以参考约翰·马歇尔爵士的序言,了解这一伟大考古调查的历史和范围。
----------------------

从南亚的文明发展史上来看,巴基斯坦应该属于一个文化交融碰撞的大熔炉,历史上希腊,马其顿,印度,波斯,伊斯兰各个文明曾在这里激烈交锋,其中最能体现文化交融的就是塔克希拉。

约翰-马歇尔爵士(1876-1958)是一位英国考古学家,从1902年到1928年担任印度考古调查局局长一职。马歇尔在印度次大陆及其他地区的考古学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领导了在塔克西拉和摩亨佐-达罗的两次大型发掘。这套书于1951年首次出版,详细介绍了从1913年持续到1934年的塔克西拉发掘中的发现。第一卷提供了关于结构性遗迹的信息;第二卷是围绕较小的古物;这是一套引人入胜的系列文本,对任何对塔克西拉和考古感兴趣的人都有价值。

-----------------

塔克希拉(Taxila)是一个古代的城镇遗址,位于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印度交界处的旁遮普省。然而在历史上,这个地区曾经是古印度的一部分,因此塔克希拉被认为是印度文化和哲学思想的重要中心之一。

塔克希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当时它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和佛教学习之地。它曾被阿奇美尼德帝国、亚历山大大帝以及印度的毗湿奴王朝所统治。该地区还催生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学者和哲学家,如巴拉莫尼(Balmiki)、悉达多(Siddhartha Gautama)等。

现在,塔克希拉保留了许多古代的建筑和文物,包括佛教寺庙、市场、学校和神庙等。这些遗迹展示了印度古代的艺术和建筑风格,也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这些文物吸引了许多游客和考古学家前来探访和研究。
...展开全文
3995人阅读
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7
#丝绸之路文明# 海巴克和克什米尔斯马斯我们曾经研究了中国的佛教石窟,并对亚洲、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的石窟产生了浓厚兴趣。因此,在开始对阿富汗、巴基斯坦的佛教遗址进行调查时,首先选择了阿富汗的哈伊巴克石窟和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苏马特洞窟。前者是阿富汗少数石灰岩石窟寺庙之一,后者是巴基斯坦唯一的洞窟寺庙。虽然这两者都没有保留佛像,也没有壁画,但一个拥有圆顶和扇形窗,另一个则采用石砌结构,展现了优秀的遗迹,体现了对佛教建筑的重要性。尽管调查研究并非完美无缺,但根据所获信息发布这些内容,并广泛介绍两国的佛教遗址,期待得到广泛的指正。

此外,作为第三部分,记录了对阿富汗北部的考古学一般调查。虽然这主要是基于1960年的第二次调查,但也参考了1959年第一次调查的记录。除了三位作者外,田中重雄、陈显明、小谷仲男,以及胜藤猛等先生参与了调查,感谢高加索地区的合作伙伴们。还要感谢阿富汗文化部、相关人员,尤其是喀布尔博物馆馆长阿卜杜勒·拉希姆·齐亚先生、考古部部长法扎尔·艾哈迈德·汗博士、拉合尔考古学总监瓦利·乌拉汗先生,以及白沙瓦博物馆馆长M. A. 萨库尔·汗先生,对他们提供的特别便利表示深切感谢。同时,也要感谢牛津大学东方艺术博物馆的P. C. Swann先生在本书的英文翻译方面给予的特别协助。

昭和37年6月13日

水野清一特 对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石窟寺院的调查1960
...展开全文
3975人阅读
1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4
#丝绸之路文明# 哥伦布计划并执行了他的“印度企业”,这发生在一个探索和创造的时代——不仅是欧洲,而且是全世界文化活动惊人的时期。五百年后,一次非凡的展览和书籍通过考察欧洲和地中海、东亚和美洲主要文化的艺术和历史来庆祝这个关键性的转折点。

这本书首先从地中海世界作为新的海上帝国正在形成中开始,调查从葡萄牙到土耳其到非洲的主要政治中心的视觉艺术和主要知识和精神潮流。接下来,它带领读者沿着哥伦布提出的向东前往传说中的中国的路线,呈现有关绘画、雕塑、书法和装饰艺术的文章和插图,记录远东古老的文明。最后,它调查欧洲人突然而意外地遭遇的美洲的伟大帝国和部落,集中探讨阿兹特克雕塑的重要作品、印加帝国的纺织品、哥伦比亚和哥斯达黎加的黄金作品以及北美洲古代文化的物品。

这本书是由55位著名艺术史学家、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撰写的,他们撰写了569个条目和30多篇杰出的论文,他们的工作由展览的主管策展人Jay A. Levenson协调。主要作者包括圣安德鲁斯大学的马丁·肯普和剑桥大学的让·米歇尔·马辛(欧洲和地中海世界);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已退休馆长谢尔曼·E·李(通向中国);以及耶鲁大学皮博迪自然历史博物馆人类学教授和人类学馆长迈克尔·D·科(美洲)。这本书将作为一次重要的五百周年纪念展览的目录,该展览将于1991年10月11日至1992年1月11日在华盛顿特区国家美术馆举行。
-------------------

这项大规模的后勤工作旨在调查以哥伦布航海为中心的一个世纪内欧洲、亚洲(他认为他去了那里)和美洲(他最终到达了那里)的艺术产出。这本书包含了50多篇一般来说简短、适合一般读者并深具洞见的文章。600多篇由各种作者撰写的目录条目,对许多文化中的一些杰出艺术品进行了延伸讨论。实际上,国家美术馆展出的物品远远超过它们的总和;这本目录在细节方面非常出色,但在它的大小和复杂性上令人眼花缭乱,并没有明确的陈述,除非这本书本身就是它的意图。尽管如此,它在一些细节方面非常有用,特别是东方和美洲部分。建议加入一般收藏。参见“重新发现哥伦布”,《图书馆杂志》1991年8月,第120-22页。——杰克·佩里·布朗(Jack Perry Brown),芝加哥艺术学院图书馆。
...展开全文
1753人阅读
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
#丝绸之路文明# 非常荣幸能够开幕第一个长期展览“古代地中海世界的艺术”,以纪念名古屋波士顿美术馆的开幕。古代地中海世界以古埃及、古希腊和罗马文明为主,激发了我们对人类文化和艺术起源的探索和好奇。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的埃及文明起源于公元前五千年。展览的埃及部分从早期的作品开始,追溯了埃及艺术和文化的发展。所有展出的作品都是基于对永恒生命的坚定信仰而创作的:这是古埃及人原始的宗教信仰。这些作品与现代艺术作品不同:古埃及人创作这些作品是为了装饰国王、王后和高级官员的墓室,以及用于葬礼场合。因此,所有的埃及作品都是强大、庄重、与古埃及人对永恒的信仰密不可分。

相比之下,古希腊艺术和文化则通过与古埃及和爱琴海文明的接触繁荣发展,体现了希腊人对人性和解剖学的浓厚兴趣,以及他们对代表生命动态力量的理想形态的追求。这个时期最受欢迎的雕塑主题包括各种运动员和阿芙罗狄忒。瓶画也反映了希腊人对人类美的强烈兴趣。

受希腊艺术的影响,罗马艺术通过强调雕塑中人物表情的动态表现将其前任的现实主义推向了新的高度。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现在被认为是欧洲艺术和文化的起源。不言而喻,文艺复兴是在15世纪和16世纪在意大利发生的一个运动,旨在复兴希腊和罗马的艺术和文化。

------------------

“古代埃及、希腊和罗马”这个词组所代表的浪漫世界深深吸引着日本人的想象力,尽管这些艺术形式来自于日本远方的地域。这是由于它们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日本风格截然不同,而且它们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过去。

1995年,名古屋波士顿美术馆的首个长期展览确定下来。在日本,由于我们拥有数量有限的大型收藏品,除了偶尔从国外来的展览外,我们很少有机会直接接触这些时期的原作品。因此,这个主题的选择具有深刻的意义。

这个展览是由波士顿美术馆的古埃及、努比亚和近东艺术部门以及古典艺术(希腊和罗马)部门主办的。这两个策展部门是博物馆中最古老的部门之一。它们的收藏之丰富,在西方的其他博物馆中也是出类拔萃的。这个部门的历史通过彼得·拉科瓦拉和约翰·J·赫尔曼的论文在本目录中得到了展示。

在这个展览中展出的作品中,最早的是来自埃及新石器时代的燧石箭头(编号10-12),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千年;最晚的是来自罗马帝国晚期约公元340-360年的金十字弩形安全别针(纤维)(编号223)。这意味着这段跨越五千多年的古老艺术史仅仅由波士顿美术馆的收藏品代表。各部门的策展人通过文章描述了这些古老艺术的历史:丽塔·E·弗里德的“古埃及艺术”和约翰·J·赫尔曼的“希腊、伊特鲁里亚和罗马艺术文化”。

画廊的布置让参观者沉浸于埃及、希腊和罗马文明各自的美学历史中。在223件艺术品中,超过一半是埃及的。希腊艺术品占据第二大部分,罗马艺术品的展品较少。通过这种方式,展品的数量与每个文明所覆盖的时代长度成比例。

展品中的主要作品包括埃及早期的六人浮雕(编号37)和拉美西斯二世巨像头部和肩膀(车号99)。前者自1912年发掘以来首次展出;后者是一个巨大的雕像,首次在波士顿美术馆以外的博物馆展出。展品还包括尼康特(编号38.40)的雕像,它们与前者来自同一个墓穴,展示了波士顿美术馆和哈佛大学在吉萨古王国遗址上的联合挖掘成果。其他展品包括图特摩斯四世陵墓出土的陪葬品(编号76-79),是有明确起源的珐琅作品,以及“手臂折叠的女性雕像”(编号116),它是爱琴海艺术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此外,展览还包括希腊的镜子架(编号170)、黑色陶质安菩拉(编号166等)、红色陶制油瓶(编号171等)、一系列伊特鲁里亚艺术品,包括伊特鲁里亚青铜小雕像(编号194、196、197)等许多其他作品。

埃及、希腊和罗马文明并不是按顺序或平行发展的。这些文明在时代和地区方面都经历了复杂而互动的变化。在这三个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这个展览展示了埃及、希腊和罗马文明如何在它们的历史中相互影响。促进人类交流和文化传播的媒介是“地中海”,它是本次展览的关键词。在各自气候中孕育的文化和艺术风
格通过旅行和贸易传到其他地方,并与当地文化融合和影响,从而产生了新的风格。
例如,埃及纺锤瓶(目录编号86)展示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塞浦路斯的影响。埃及的釉陶制作方法被引入了米诺斯和迈锡尼;克里特岛上的鳞片图案出现在带有鳞片图案的埃及容器上(目录编号93)。

山脇冴子

名古屋波士顿美术馆首席策展人
...展开全文
1223人阅读
2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3
#丝绸之路文明# 从南亚的文明发展史上来看,巴基斯坦应该属于一个文化交融碰撞的大熔炉,历史上希腊,马其顿,印度,波斯,伊斯兰各个文明曾在这里激烈交锋,其中最能体现文化交融的就是Taxlila。

约翰-马歇尔爵士(1876-1958)是一位英国考古学家,从1902年到1928年担任印度考古调查局局长一职。马歇尔在印度次大陆及其他地区的考古学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领导了在塔克西拉和摩亨佐-达罗的两次大型发掘。这套书于1951年首次出版,详细介绍了从1913年持续到1934年的塔克西拉发掘中的发现。第一卷提供了关于结构性遗迹的信息;第二卷是围绕较小的古物;这是一套引人入胜的系列文本,对任何对塔克西拉和考古感兴趣的人都有价值。

-----------------

塔克希拉(Taxila)是一个古代的城镇遗址,位于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印度交界处的旁遮普省。然而在历史上,这个地区曾经是古印度的一部分,因此塔克希拉被认为是印度文化和哲学思想的重要中心之一。

塔克希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当时它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和佛教学习之地。它曾被阿奇美尼德帝国、亚历山大大帝以及印度的毗湿奴王朝所统治。该地区还催生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学者和哲学家,如巴拉莫尼(Balmiki)、悉达多(Siddhartha Gautama)等。

现在,塔克希拉保留了许多古代的建筑和文物,包括佛教寺庙、市场、学校和神庙等。这些遗迹展示了印度古代的艺术和建筑风格,也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这些文物吸引了许多游客和考古学家前来探访和研究。
...展开全文
1156人阅读
1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3
#丝绸之路文明# 巴米扬石窟:京都大学中央亚细亚学术调查报告(精装2函4巨册) 四卷 大八开精装双重函套
《バーミヤーン : 京都大学中央アジア学術調査報告 : アフガニスタンにおける仏教石窟寺院の美術考古学的調査1970-1978年》第1卷:图版篇(壁画) 第2卷:图版篇(石窟构造) 第3卷:本文篇 第4卷:英文・实测图篇

《巴米扬》正文篇的制作意外地花费了很多时间。由于队员们现在活跃在第一线,所以非常忙,其中半数是因为海外调查而出差等,原稿的截止日期大幅推迟。

而且,由于执笔者的热情,内容变成了预定的一倍,给出版社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这是为了制作更好的东西的愿望。

本书出版时,受到了各方面的多方关照。

关于出版费,获得了昭和58年度文部省研究成果发行费的补助金。关于主崖窟的照片测量,得到了奈良国立文化遗产研究所的协助。特别是现文化厅的主任文化财产调查官牛川喜幸先生实施并监督了从现场拍摄到图化作业的全程。关于郝拉克和福拉迪关系的图纸的跟踪,得到了山崎正史、增井正哉、难波洋三的各位的协助。关于石窟示意图的跟踪,得到了岸本和幸先生的协助。翻译英文的原稿是丹麦的马耳他·博伊尔博士和埃里克·格林斯泰德博士制作的。在英文校对方面,得到了镰田博子的协助。

看了本书的完成,追忆与长期共同调查期间行动的人们的辛苦,特别是想到阿富汗的现状时,衷心祈祷该国的朋友们平安无事。

昭和59年2月1日

京都大学中亚学术调查队前队长 樋口隆康
...展开全文
1486人阅读
1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4
#丝绸之路文明# 埃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了许多古代文化遗产,其中尤其著名的是前7世纪至前3世纪在黑海北岸发掘的斯基泰人的遗物。斯基泰人并不是被历史遗忘的民族。约公元前450年,希腊历史学家赫罗多托斯访问了黑海北岸的波顿西欧克塞伊诺斯,他对斯基泰人留下了详细的记述。根据他的描述,斯基泰人是由多个不同部族组成的,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明显带有伊朗语的成分。这些部族中有些从事农耕,但大多数是游牧的牧民。赫罗多托斯写道:“斯基泰人没有城市或堡垒,他们带着自己的住所移动,他们都擅长骑射,他们的住所就是居住车。”对于希腊人来说,斯基泰人是野蛮人,但他们以力量和敏捷性让希腊人感到惊讶。斯基泰人带着大量马匹从一个牧场迁移到另一个牧场,擅长弓箭射击,以及他们喝浓烈的酒,这些对希腊人来说都是令人惊异的。

根据考古学和记录资料,游牧的斯基泰部族在公元前8世纪从欧亚大陆东部地区出现在黑海北岸,并驱逐了曾经居住在这里的金米利亚人。

公元前7世纪末和前6世纪初,希腊殖民城市在黑海北岸建立。其中一些城市包括帕提卡帕(现为克尔奇) ,奥尔比亚(位于布格河和第聂伯河河口附近) ,赫尔索内索斯(现为塞瓦斯托波尔附近) 。希腊人从斯基泰人那里购买谷物和家畜,而斯基泰人则从希腊人那里获取所需的商品。然而,两者之间最密切的联系要稍晚一些,即公元前5至前4世纪开始。斯基泰人的金银制品是在这个时期制作的,展示了他们的形象。

斯基泰国家从公元前5世纪末至前4世纪,在第聂伯河下游的卡门斯科埃尼戈罗季什切成为中心而兴起。
...展开全文
1307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
斯基泰黄金美术
#丝绸之路文明#
1349人阅读
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
斯基泰与丝绸之路美术
#丝绸之路文明#
680人阅读
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8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