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故乡# 故乡情——我村西那条河流
在我们村西边不远处,有一条名为西河湾的自然河流。它发源于马头山,河床宽阔,足有500多米。河流自北向南流经我们村西,约五六公里后向东折去,流经新荣区淤泥河,然后南下汇入赵家窑水库,再继续南下汇入大同御河,接着向东折入桑干河、册田水库,最终向东流入官厅水库。
(一)洪水肆孽
传说中,过去这条河流一年四季都流淌着滔滔不绝大水,每到雨季,还会遭遇山洪爆发。汹涌的洪水常常从河床溢出,蔓延到我们村里。我家住在村西头,首当其冲地受到洪水的威胁。每到这时,大人们会搬出门板,堵在院门上,然后在门板后面堆上土,以阻挡洪水冲进院子。
每当河里发洪水,我们小孩子总会不顾家人的阻拦,跟着大人孩子们跑到河边,观看那气势磅礴的景象。汹涌的洪水如脱缰的猛兽,波涛汹涌,横冲直撞,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声,仿佛在宣泄着大自然的力量。洪水退去后,我们会在河岸上寻找被冲下来的木材和有用的东西,夏天能捡到西瓜,秋季则能捡到葫芦、土豆等。
(二)河里玩耍
那条河流平时河水清澈,是孩子们玩耍的好去处。夏天,我们经常到河边过家家、抓鱼虾、玩磊井、种菜地、玩水。冬天,河面上的水漫开后结成了冰,宽阔的冰面占据了整个河床,宽窄不一,宽处有六七百米,窄处也有二三百米。河冰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我们会自己制作冰橇、冰车、冰猴等玩具,在河面上尽情玩耍一整天。
(三)兴建大桥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前,那条河流一年四季水流湍急,水面宽阔,河面上没有桥梁。夏天,人们只能脱鞋赤脚过河;春秋季节,过河就变得十分困难,村民们会在河面上摆放一排大小不一的天然石头,人们踩着这些石头过河,但经常会有人掉进水里。特别是在水流湍急的时候,人们根本无法过河。世世代代的村民们就是这样艰难地过河。
七十年代末期,国家投资在河流的中部位置修建了一座混凝土结构的大桥。大桥两端筑起了高高的土坝路基,路基一直向东、西两个方向分别延伸,直到与两边的坡梁接轨,跨越了整个河床,大大方便了村民的通行。站在远处眺望,这座高大的路基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在河床之上,气势恢宏。偶尔袭来的洪水,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肆意漫开,只能乖乖地从桥下穿过。
进入九十年代末期,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条曾经汹涌澎湃的大河逐渐减少了水流。国家在河床里砌墙筑坝,开垦耕地,植树造林。昔日宽阔的大河如今只剩下百米宽的河床,变成了一条流淌着微弱小水的小溪。
在我们村西边不远处,有一条名为西河湾的自然河流。它发源于马头山,河床宽阔,足有500多米。河流自北向南流经我们村西,约五六公里后向东折去,流经新荣区淤泥河,然后南下汇入赵家窑水库,再继续南下汇入大同御河,接着向东折入桑干河、册田水库,最终向东流入官厅水库。
(一)洪水肆孽
传说中,过去这条河流一年四季都流淌着滔滔不绝大水,每到雨季,还会遭遇山洪爆发。汹涌的洪水常常从河床溢出,蔓延到我们村里。我家住在村西头,首当其冲地受到洪水的威胁。每到这时,大人们会搬出门板,堵在院门上,然后在门板后面堆上土,以阻挡洪水冲进院子。
每当河里发洪水,我们小孩子总会不顾家人的阻拦,跟着大人孩子们跑到河边,观看那气势磅礴的景象。汹涌的洪水如脱缰的猛兽,波涛汹涌,横冲直撞,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声,仿佛在宣泄着大自然的力量。洪水退去后,我们会在河岸上寻找被冲下来的木材和有用的东西,夏天能捡到西瓜,秋季则能捡到葫芦、土豆等。
(二)河里玩耍
那条河流平时河水清澈,是孩子们玩耍的好去处。夏天,我们经常到河边过家家、抓鱼虾、玩磊井、种菜地、玩水。冬天,河面上的水漫开后结成了冰,宽阔的冰面占据了整个河床,宽窄不一,宽处有六七百米,窄处也有二三百米。河冰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我们会自己制作冰橇、冰车、冰猴等玩具,在河面上尽情玩耍一整天。
(三)兴建大桥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前,那条河流一年四季水流湍急,水面宽阔,河面上没有桥梁。夏天,人们只能脱鞋赤脚过河;春秋季节,过河就变得十分困难,村民们会在河面上摆放一排大小不一的天然石头,人们踩着这些石头过河,但经常会有人掉进水里。特别是在水流湍急的时候,人们根本无法过河。世世代代的村民们就是这样艰难地过河。
七十年代末期,国家投资在河流的中部位置修建了一座混凝土结构的大桥。大桥两端筑起了高高的土坝路基,路基一直向东、西两个方向分别延伸,直到与两边的坡梁接轨,跨越了整个河床,大大方便了村民的通行。站在远处眺望,这座高大的路基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在河床之上,气势恢宏。偶尔袭来的洪水,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肆意漫开,只能乖乖地从桥下穿过。
进入九十年代末期,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条曾经汹涌澎湃的大河逐渐减少了水流。国家在河床里砌墙筑坝,开垦耕地,植树造林。昔日宽阔的大河如今只剩下百米宽的河床,变成了一条流淌着微弱小水的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