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宁为玉碎
——关于邓拓
卫建民

我买的邓拓的第一本书是《燕山夜话》合集。这部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散文的典范之作,是十年动乱的序幕;从那个荒诞的年代走过来的人都不会忘记。
《燕山夜话》是邓拓在《北京晚报》开的专栏,在1966年前出版五册单行本,共有150多篇。这一批文章,是知识的、劝诫的,喻世的,也是历史文化随笔。邓拓继承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的白话文的传统,不忘温柔敦厚的诗教,用通俗、简练、明晰的文字创造了一种新文体,成为首都文化界一道典雅的风景。作为历史学家,他有几篇作品是以历史的存亡兴衰为镜鉴批评现实的,只不过他的文字温和含蓄;像《一个鸡蛋的家当》《王道与霸道》《说大话的故事》等,就是直指现实政治,并不是闲适的“软文”。
二十五岁时,时名邓云特的邓拓就出版《中国救荒史》。这本青年学者的论著,当年就列如商务印书馆的中国文化史丛书,他的名字,已经和许多著名的学者排列在一起。假如没有日寇入侵,国难当头,邓云特一定走的是一个学者的路,不会走出书斋,参加抗日的革命队伍。但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大批知识分子放弃个人的前途,毅然奔赴抗日前线,开始自己的另一个人生。在晋察冀,邓拓办报,以笔当枪,在艰苦的环境里开始自己的革命生涯。白求恩到了五台山,邓拓给聂荣臻司令员当翻译,有一张历史照片,保存了这个珍贵的场面。我过去读书时想过,一大批知识分子参加革命,加强了党领导的革命队伍的力量,像化学分子一样,改变了以农民为主的政治力量的成分。这也是革命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
党的八大时,邓拓曾被初选为中央委员。他谦虚地说,他的资格浅,应该让其他老资格的同志当。李一氓在一篇文章里谈起此事,说“现在恰恰相反”。他的同事、名记者白夜在《魂兮归来——邓拓逝世二十周年祭》说:“1957年,在一次编委会扩大会上,讨论提级名单。我参加了这个会。会上讨论了干部提级,一个个通过了。这是一次普遍的提级,每个干部都提了一级甚至两级。当时主管提级人提出的名单上,有邓拓在内。邓拓严肃地说:提我做什么?把我的名字去掉。”对送在眼前的个人利益能够推掉,用一氓老的话说:“现在恰恰相反。”我想起《左传》里子楚的故事:宋人要送给子楚一块璞玉,子楚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我如果收下你的宝,我们俩的宝都丢失了。
像邓拓这样的高洁人格,怎么能忍受来势凶猛的侮辱呢?士可杀,不可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有一张照片,也是邓拓最后的照片,是1966年春天,他去天津看望他在晋察冀时期的战友娄凝先,两个在战争年代一起办报的革命战友,脸上都布满愁云,心情沉重。我多次盯着这幅最后的合照,心里想,假如娄凝先是个豁达、乐观的朋友,在此非常时期能够劝劝他的老伙伴,让邓拓再忍忍,也许他的老伙伴就不会走上绝路了。
邓拓的书,特别是《燕山夜话》,是我年轻时必修的功课。四十多年来,我陆续收集他的著作,陆续读过大部分内容,比较深入地了解一个革命知识分子的一生,从读书中受到了他的教育。
今天,北京下起秋雨,是寒气逼人的冷雨。我将邓拓的书取出来再翻阅,用绳子捆在一起,并记下理书的书话,如上。
2.6万人阅读
8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9 86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9
香葱书摊
2025-01-12
图1,2,6,的书我都有过,看过不止一遍
回复 点赞
異幹創龗屰澹飂棫橿
2025-01-11
回复 1
书友kw948777
2025-01-10
好!!!!!!!!!!!
回复 点赞
gonghuailuo
2024-11-26
邓拓当时离开报社时写了一首诗酬同志,诗云:“笔走龙蛇二十年,亦如非梦亦非烟。文章满纸书生累,风雨同舟战友贤。屈指当知功与过,关心最是后争先。平生留得豪情在,举国欢腾望接天。” 真有诗才!这是天生的才华!可惜呵
回复 点赞
听风闻雨蝶
2024-10-28
读不完的书,走不完的路,遇不见的你。
回复 点赞
半窗明月
2024-10-28
图一这个版本,10多年前在孔网淘了两本,其中一本还完好如新。
回复 点赞
玄素双行
2024-09-30
金冰池老如读此文,当羞也
回复 点赞
爱古书爱国学
2024-09-30
回复 点赞
香葱书摊
2024-09-30
图1.2.6.的书我都读过
回复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