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古记# 众所周知,马长礼学马、宗谭是其正宗的看家本事,可他偏偏又特别喜爱京剧老生另一著名流派“杨(宝森)派”。“杨派”形成于上世纪40年代中期,成熟于50年代初。其主要成就在于它具有鲜明特色的行腔儿与演唱风格,通俗地讲是由谭(鑫培)腔儿徐徐切入,自余(叔岩)腔儿一气而出,扬长避短进行二次艺术加工所创造的一种新成果。其行腔吐字力求稳重苍劲,不浮不飘,被行家赞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马长礼对此感触颇深,因而有这样一番对杨派的深刻评述:“马、谭、奚、杨四位名家都先后教过我,马、杨两家对我影响最大。虽然我以较多精力继承马派艺术,但对杨派多年来却一直没有忘怀。像老戏《伍子胥》《空城计》《捉放曹》《李陵碑》等我都是宗法杨派路子来唱的。”正是杨派这种独特的令人回味的艺术风格,令马长礼先生一直十分痴迷。
1973人阅读
2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2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