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了几天的书柜整理工作终于在入伏这一天完成了。
接前文所说,忽生整理书柜的念头,第一步是将书柜内与近两三年目标无关的书请到旧衣柜内不见天日,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断舍离,终于那个衣柜装满了,我也怕楼板压塌,所以就此收手了。望着圆桌上的杂乱的各种书,我心生惧意,昨天是最热的一天,整天开着空调,一天没有出去,想干干这个,又想干干那个,最后一咬牙,还是收拾书柜吧。
这书柜原本是有个计划的,后来就乱了,所以这次还是先有个计划。我心有一个奢念,就是能够只摆一层,漂漂亮亮的,把书名都露出来。
我按照目前残存的摆列,设计了一下。左面的柜子,摆我曾反复看过,对我有影响的书,之后就是国学古籍,文化类的东西。这一柜子,埋没了很多好书,因为它们已经在以前的四次“疏散”中书沉大海了,我也没有精力把它们再找出来,只能寄希望于将来了,所以目前能摆的书就数量有限,质量不高了,有几本新买的书居然也能入列。
中间的柜子,摆放与北京有关的古籍书。这是我的普通藏书的核心部分,我本以为能装不止一柜子,结果基本是刚刚好,这让我有些意外,也回忆不起来还落了什么。这些书摆成一柜子,确实很漂亮,就是版本不一,不过我买这些书的时候就没太关注版本,这样也好吧。《清裨类钞》严格说不是北京史料,但北京是清朝的大本营,应该有很多史料在里面。这书跟我二十年了,没怎么看过,真是可惜了。类似的书还有一些,明清两朝的内容,都放在这里。
右边一柜是最费脑筋的。一开始想放海淀、石景山、京西的书籍,加上一些全市性的书。不想地方根本不够,最上一层摆了一些与末代皇帝相关的书,占了大半层。只有两层多一点可用了,于是将海淀风物的放在一层,没用完,接下来一想,把石景山和京西的都不放了,只放全市的,勉强放下。
放书连着保洁,虽有门,也积了一些灰。北方城市,上了楼就不怕潮,灰土难免,所以我也很羡慕南方朋友,不要柜门,省了地方又省了钱。
等工作完成,圆桌上又堆了很多书,难怪,因为刚才在上书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在阳台的杂物柜里还有书,一检视之下,还有十来本厚书有一定入围的实力。
我陷入沉思,忽然自己想通了,还得像以前那样摆个二层,没其他地方可放了,没这个实力也不丢人。转而一想,还是在又杂乱起来之前,给现在的这个摆放整齐的柜子来个记录,而且以后争取看过后就归位,不要浪费了今天的辛苦。
某位外国女作家说,给我一天光明。我这个刚摆好的书柜,只有半个小时的整齐面目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