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气不好,中度污染加上阴天,天色一直暗暗的,五点钟的时候已经很昏暗了。这时候,没事走着玩的我来到了海淀图书城北面,四环路边上的中国书店中关村店,我特意仔细看了看营业时间,是到六点,才扫码测温进去的,如果是五点半我也就不进去了。
这个店又把店面进行了一下改革,二手旧书从三层回到了一层,我就不用到上面去了,就在这里看看旧书。很大的厅堂里有个位数的顾客,也算不错了,正是周五的晚高峰啊。
我在北侧新布置出来的二手书区看了看,都是旧书,没有古籍,躺柜里是一些单价至少过百的签名本和名字旧藏的二手书,我看了看,觉得价钱也不离谱。最有意思的是还摆着一个很完整的塑料电唱机,标价只有一百元。听那几个年轻的店员的交流之语,今天又没有什么生意,好像只有一千多。这也是快下班了。
我已经很不随意买书了,原因主要是家里没有地方。曾有人说,买书是门槛最低的高尚活动,此话不假,只是都被高房价限制了,所以,只有遇到有用的东西才会考虑购买。这次在架子上快速浏览,经过一片一片在中国书店门店中常见的书,突然发现了一套三本大开的红皮精装书,《清嘉庆朝刑科题本社会史料辑刊》,看看目录,都是那个时代的第一手材料,与我正在整理的一个书的时代相近,正好可以作为佐证。
心中大喜,但也不用拿下。看了一下版权页,2008年出版,印量两千,定价390元,是国家资助出版项目。中国书店的价签是350元,二手书只让了一折。我马上就想到的是,这类书虽然无论从当时的定价还是现在的码洋都不算贵,但在孔网一定会便宜更多,而且肯定有新书。
我这个人面子薄,不会当着人家的面去用手机查,但以我在孔网近20年的经历来判断,到网上买更便宜。在放回架子上前,我又翻了翻,也增加一下回家网上买的决心。这回有了新发现。
在首册扉页上有一个蓝色小条,就是那种一头有不干胶的便笺条,我好奇地扣开一看,下面有一个方章,认了一下,大概是“白化文李鼎霞收藏印”,心想,刚才在躺柜里就看到了几本白化文藏书,或者就是一拨出来的东西吧。不放心,又到那个柜子看了一下,果然是。
我回过头来,再把这三本仔细看了一下,第二册上也有这样的被盖住的印章,第三册则没有。接着又发现,第一册之后下面的空白处还有一个这样的章,旁边又写了几个字“2008年6月24日刘文君赠”。从版权页来看,刘文君为出版人。另外,如果送人的话,题赠也不会在这个地方写,所以应该是接受方的记录。至于谁也的,也不必搞清楚了。
这时,店里出现了情况,一个嗓门有些大的中老年男性顾客一进来问店员,你们这里有没有特别便宜的书?女店员说,要多便宜?他说,越便宜越好。听他的话,我都觉得一头雾水了。女店员说,那您需要哪一类的?他说,我就是爱看书,什么都行,只要便宜。这下子把女店员弄得不知如何说了。他又说,你们灯市口店就有特别便宜的书,两块三块一本,十块钱六本的。女店员马上说,我们这里没有这么便宜的书,没有十块钱六本的书。他又说,你们这层没有,我到上面两层看看。我虽然没有看到,但听到女店员赶紧拦下说,上面也没有您要的那么便宜的书……
我离他们挺远,心里想,这个店以前也有十块钱三本的书,也有本版的五块钱的挺厚的书,大概是看这个人太奇怪了所以才不愿意接待他。这个人听着说话,神智应该没大问题,莫非是孔网店主想来中国书店进货?还不如到潘家园呢,明天周六,书摊很多,三元两元一本大堆卖的书可不少啊!
人家马上下班了,我也决定了,就花350拿下这套书,毕竟有个我知道的人的章子。我想,中国书店的定价老师应该看到了这个章子,只是觉得这个人名头不大,书也太新,不值当摆到躺柜里,只在价格上略调高了一些,知道有的人,如我,愿意为这个章子花个小钱。
结账时,我请那个小姑娘帮我把书捆好。我出来前已经带了反复用了几次的超市无纺布袋了,其实本也没计划买书,只是一个习惯。这也就是网上讽刺的,舍得花三百块钱吃顿饭却舍不得花一块钱买个打包盒。不过,不是哪个地方都有布袋的,那么重的书,塑料袋还真禁不住。
到家后,将这三本书擦擦干净,放在一边晾干,终于有时间查查价格了,果不出其然,虽然是2008年的书,网上还有很多新书出售,价格只要一百五六,算上运费,我买贵了一倍。无所谓了,跟这两天股灾的损失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