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河书屋

实名认证

书如益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131 关注
319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上新
  • 店铺
未来的主人翁
当你乘坐时速300公里/小时的高铁从上海-青岛的路上,在你熟睡💤的甜蜜的梦中,你的生命中的第一次远行,年龄才刚刚一岁零三个月,没有父母的陪伴,只有保姆的跟随,你怀揣着你的梦,某一天你也会知道的响亮的名字-张骞、郑和、哥伦布、麦哲伦,爷爷这么说:“你是未来的主人翁”。每一个来到世界的生命在期待,只因为我们现在高速变化的世界,将是你们的未来。
看到了茫茫的黄海和蓝盈盈的天,见到了阳光、沙滩、还有外婆的青岛湾。外公外婆会给你讲一个遥远的老船长的故事……看着你痴痴地等、痴痴地望,张大了眼睛摸索着一个真心的关怀,你这未来的主人翁,在赤橙黄绿的世界里,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要学习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要学习知道读书时读书、劳动时劳动,劳逸结合,就是这样,要学习微笑😊使人满意,要学习沉默,什么也不说。
休闲时,你也会模仿卡通人物做的一模一样😊,也会爹指给你万千变幻莫测的世界,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在你刚刚步履蹒跚学走路时,你会去学着买菜、包饺子、拖地,也会跟着爹妈一起去高档餐厅海吃海喝,请不要问这奇怪的问题……要学习礼貌,不论在何时何地。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有一天你也会穿名牌、挎名包,不必奇怪。你这未来的主人翁,从小的努力💪和儿时的见识,在你长大后实现了你少小的梦,你的爹会像及时雨一样轻声细语地把所有的赞美全送给你“好澍语,好孩子!”
...展开全文
6944人阅读
3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9
张爱玲的上海初恋地
上海公共租界区爱丁堡公寓,现常德公寓六楼65室,如今是网红打卡地。张爱玲80年前的今天,1942年她在这一住就是10年,她的《沉香屑·第一炉香》、《红玫瑰与白玫瑰》、《留情》、《金锁记》、《倾城之恋》,就是在这座公寓里完成的。 最使人不能忘记的是她在《沉香屑·第一炉香》里对美人的比喻:“如果湘粤一带深目削颊(xuejia)的美人是糖醋排骨,上海女人就是粉蒸肉。” “粉蒸肉”给了多少男人以幻想…任你想象,是无骨如棉、入口即化,还是粉嫩得酥酥的,看到了口流涎沫,恨不得咬上一口…。 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第一行,张爱玲开门见山地写到:“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使你不得不爱不释手地读下去,她的作品象旧时代的评话、说的是现时代的故事。
1944年,一个春节前的暖日,一个戴礼帽着灰色长袍的略显瘦俏的中年男子,敲张家宅门,他就是胡兰成,38岁,任南京汪伪政府行政院法制局长,上海沦陷时期《中华日报》总编,常在报刊杂志上一些政论文章。因在月刊杂志上读到张爱玲的小说《封锁》仰慕而来。
他说:想见张爱玲小姐,是从南京慕名而来的一位读者,张爱玲的姑姑很婉转地辞绝道:“张爱玲身体不适,不能见客。”张爱玲性格清高,是从不见没有预约的生人的。胡兰成慌乱之下,匆忙地拿出纸和笔、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和名字,从铁门的送信口递了过去,悻悻地离开了。
第二天,当张爱玲看到胡兰成三个字时,心里不禁生出一种莫名的异样之感,她的双脚在公寓内的木板上来回走动时,“咚咚咚”的声响,又重又沉,张爱玲的心惴惴的,她第一次接到的这张慕名而来的陌生人的名片,竟是一个社会名流,文化名流,又是主动地来到她封闭的宅院,出于礼节,张爱玲决定回访。
元宵节前的正月十一,张爱玲身着一袭自己喜欢的孔雀蓝的旗袍,正如那暖阳下的一片蔚蓝的天,她按纸条上的电话、致意胡兰成,说马上过来看他。
两人一见面,相互都很吃惊,张爱玲感到似乎就象旧相识、曾见过一样,一副温文尔雅的神态,诺诺应酬之中显得尤为得体、大方,又有一种作家文化阶层内的那种沉稳,绝看不出政府要员中的那种趾高气昂的样子。胡兰成更没想到,文笔如此清奇、深奥,才华如此横溢、超群的女作家,竟是一个妙龄女子🧍‍♀️,个子又是这样高大、匀称,时尚的蓝色旗袍越发显得体态迷人,一副嫩黄边框眼镜,高贵、大气,情态幽致逸韵。胡兰成自觉矮了一截,他心醉了……
胡兰成世故圆滑,比张爱玲大14岁,他善于看准女性心思,并能脉透张爱玲的喜好,而展示自己的才华。
正如张爱玲在小说《封锁》中所言:“恋爱着的男子,向来是喜欢说,恋爱着的女人,向来是喜欢听,恋爱着的女人,破例地不大爱说话,因为下意识地她知道:男人彻底地懂得了一个女人之后,是不会再爱她了。”
于是,两个相互惺惺相惜的男女,开始了他们以文会友的长谈。胡兰成是主讲,张爱玲是听众,胡兰成钦佩张的小说清奇中透着浓浓的韵致,象四季中初春的天气,微风拂来,使人心旷神怡了。他说:就象这元宵节,过后就是满园春了。张爱玲颇觉吃惊,并暗自动心,一个很聪明而又很用心的读者,参透了文字的内涵,可谓知己。他俩一边喝着红茶、一边聊着,茶使胡兰成慢慢兴奋起来,他说张爱玲的小说象是中西方人的混血儿,有一种中西合璧的感觉,让人耐人寻味、又刮目相看。张爱玲出生在上海,生活在一个受到旧式传统教育和西洋进步思想共同交织影响的家庭里。她和闺蜜👭炎樱平时说话,全用英语交流。胡兰成说张的作品笔墨所到之处,象是讲故事给别人听,细腻的人物心理刻画,又恰到好处,少也不行、多也不行,有很多都成了绝句、名句,就象一朵盛开的花,不由人地去阅览,去欣赏。
就这样,一个滔滔不绝地讲着,一个端着红茶耐心地品着、听着,不知不觉间五个多小时过去了。
从此开始,胡成了张家的座上客,几乎每天、每天,他们品红茶、尝西点,谈艺术、论作品,张爱玲因文而结识的朋友们的话题,使她很感兴趣。她仿佛沐浴在这个刚刚进入春天的春天里……相识愈近,相知愈深,反而没有了定见。她对他唯一感到明快的是他的善解人意和文化的底蕴。她突然觉得浑身燥热起来,她想到了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中的那句: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第二天,张爱玲拿出一张自己的照片,悄悄地将照片放在胡兰成眼前,没有一丝的羞涩。她说:“你喜欢,便给你吧。”胡兰成拿起照片,仔细端详,翻过来,照片后面却是张爱玲那种个个独立、互不牵连的字:见了
...展开全文
1万人阅读
3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37
各位书友:大家好!这里给大家拜年了!㊗️各位书友新年快乐🎆牛年大吉!本店铺定于本月2月7日(腊月二十六)放假,2月20日(正月初九)正式营业。在此期间给大家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518人阅读
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
难忘的青春记忆
下午五点,一个冬日的暖暖的天,我牵着家里三岁半的柴犬“蛋仔”,出小区西门来到离家约一公里的学院河锻炼。
冬日的河水安详、静谧,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清澈见底,河床下水草青青郁郁,焕发着勃勃生机。四五米、五六米、七八米高的芦苇微风拂过,点头弯腰,象是和我和“蛋仔”打招呼一般,似乎在说:“欢迎到来!欢迎到来!”。河堤的沿边,美人蕉叶依然青绿,但不见了美丽的黄的花、红的花了。真是“草木一秋、人生一世”啊!
口袋里突然“滴”的一声,知道手机来了信息,我把狗绳给“蛋仔”松开,任它撒着欢去。 打开手机,见是郑州农业大学的中学同学东亮发来的,微信说:本周日我和同学大亭去看你(他俩住一个校区),我再看一遍信息,激动的心情简直要雀跃了……。之前10多天,东亮、大亭曾在一起打来电话说:近段时间抽空过来,没想到说来就来了。 回想起中学时他俩青春时的音容笑貌,远望长天笑嫣的朵朵白云,看着身旁河水两岸成排的青青依依的杨柳,也满是青春的模样了……我马上回复:来时下高速走莲城大道,十分钟能到我家南门口。为了位置的准确,又回复:等我遛狗回去,再发准确的位置给你们。
周日的约定如期进行,为了吃到挺有名的信阳南湾水库鱼—白条,我订了一家“信阳菜馆”,特色干锅鹅块、炒仔鸡、冬瓜排骨汤,搭两道素菜,泡一壶信阳雨前茶,碰杯开始,酒水三五圈后,话匣子打开,我们谈到了一起暑假去河里游泳,顽皮嬉戏 ,忘乎所以,晚饭后聚一起谈天说地,谈理想,说工作,等毕业了,却又羡慕无牵无挂的学生时代了……夜深了,又你送我一程,返回来我送你一程,来来回回无数次,从没觉得累,青春旺盛着没有疲惫。 说起了班长,我就讲起了临高中毕业那一年,女班长王凤兰要我入团的事:一个热心肠的好班长,几次三番介绍我加入团组织,并教我如何写入团申请书,最后又做了我的入团介绍人。高考后,从征入伍,当我来到部队时,档案里显示我已是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了。感谢班长!感谢王凤兰同学!!
时光悄悄的过去,留下的只有回忆!我们说起了临高考前还在东院露天广场看的《庐山恋》电影,影星张瑜、郭凯敏演绎的一对情侣,剧中开了文革后银幕第一吻。张瑜扮演的周筠每换一组镜头,都会更换一身时髦服装,电影过后,有女同学绒花的上学时每天要换一套衣服,自然就有了“十二换”的雅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还有就是同学间“闹朋友”之说,那时的我们,男女生之间相互是不说话的。只要某男说某女一声好,旁边的同学,就大起其哄,说是两人好上了、恋爱了。还有就是若男女同学彼此碰面又多看了一眼,眼睛说了话,放出异彩(暗送秋波),所谓的宋丹丹“秋天的菠菜”,那就又是一对了。本来没有一点影子的事,因为被说成了一对,男女同学间竟真的好了起来,于是,一对一对的假恋人,便充满了校园里去了……
青春是美好的,中学时代的“闹朋友”,正是青春时懵懵懂懂、朦朦胧胧对爱的一种渴望,是对异性的一种感觉、一种吸引、一种感情,是很崇高的、正大光明的友谊,并不是爱情!因为时代的局限性(男女生之间不说话)造成的一种误会。
那时的我们,也正处于青春时期的叛逆期,国内在恢复高考后,改革开放之初,引进了国外许多大片,诸如:《巴黎圣母院》《简爱》《魂断蓝桥》《追捕》《生死恋》《望乡》《流浪者》《大篷车》等等等等。我们会利用夜自习的时间,偷偷跑到大学生有电视的科室,和大学生男女一起看影片,出来玩就会学着《巴黎圣母院》里吉普赛女郎的台词:“想忘也忘不了,留在我记忆里了”。大学生们最好说这句。有时,我们看到了一对的“闹朋友”过来,就又学着《冰山上的来客》里的台词,冲男生喊:“阿米尔-冲”,搞得男女生都脸红了……又有时,在百无聊赖的夜晚,我们会不自觉地唱起《流浪者》“拉兹之歌” “到处流浪,到处流浪,命运叫我奔向远方,奔向远方……噢……噢噢噢……我和任何人都没来往,都没来往……”
美酒助兴,知心难得!那个青涩的纯真无邪的年代,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记忆……我们喝着聊着,不知不觉间就到了下午五点多了,大亭、东亮开车走了,看着令人陶醉的冬日暖阳,我情不自禁的想到了“夕阳无限好,晚霞似火红。”这句话……
...展开全文
1.2万人阅读
4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40
“书友 你好”
连连绵绵的细雨下了三天,使人困在了家里。难得有这样的清闲时间去读自己喜欢的书了……读书累了,沏一杯咖啡,品茗之余,忽然想起加了微信的一位书友淑女,不知在看什么书。就微过去问:“你好!最近读什么书呢?” 过了一会,收到回复,“读《平凡的世界》”我说:挺好的,路遥的这部长篇大作已拍成了影视剧,反响强烈!她说:“我是原著党,从来不看影视剧。” 心想:真令人敬佩! 不象我,许多名著为了节省时间,除了原著,影视剧、连环画 我是统统一吃。我又问:假如累了你如何调节?她微过来说:“可以打个时间差,(女排用语都使上了)翻一翻三毛、王小波的书”。心想:真会利用时间,真高雅! 我们知道,三毛和王小波一样,写作通是真实情感的外露,不饰粉,不造作,全是对生活原貌的平铺直叙。又象是和人聊天说话一样,在不经意间,其内涵蕴意而又在其中,发人深思、深省!我想说:“书友 你好!”
2470人阅读
2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3
“地摊经济”与地摊书
受全球疫情的影响,李总理6月1日在烟台考察中第一次提出了“地摊经济”。他指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
一刹那间,地摊经济响遍全国。中国经济会伴随着地摊而再次复苏。 在百行业地摊经济中,我最钟情于“地摊书”了。 街闾巷间百姓家传播出的东坡、佛印的笑话故事,东坡的两位爱妾朝云、琴操的故事及苏小妹洞房之夜三难夫君秦少游的故事,都源于《东坡诗话》一本书中。而这本书就是我在地摊书中望眼欲穿,捡漏而来。激动的心情真想从嗓子眼里一下子喊出声来……
《东坡诗话》书中苏小妹三难夫君最后一难出了七字对:写曰:“闭门推出窗前月”。少游初看时,不以为意,念来念去,倒也难对,不觉走来走去,对着一轮明月、看着小小池塘,作推窗之状;推来推去,象个对不出的意思。东坡暗暗瞧见,遂拾起一块石头,往池塘中打来,打得池水激潺、月光在水中荡漾,少游是聪明人,触景生情,马上对曰:“投石冲开水底天。”侍女把字传于小妹,只闻房内细乐齐鸣、两边笙箫琴瑟,三班侍女簇拥少游金樽美酒饮过,步入洞房……从此成就人生三大喜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一段佳话!
715人阅读
1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12
朝思暮想的古旧书市
象往常一样,趁着周六周日休息,我起个大早来到南大街古玩、古旧书市场。看到的是冷冷清清的街道和关闭着的门面房,偶尔能看到人气的是起早锻炼或者路过的三两个人了。
许昌这个起自三国时的名城,曾因东汉末年曹操的大名,一举使天下知。而这条上百年的古老的南大街,百年来一直都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熙来攘往的。爱书的、玩古董的人们会利用周六周日例行的开放,齐聚这条百年老街,心急如焚地去选购自己的所爱。书友或玩友们一旦见了面,都会侃侃而谈,上天文、下地理,间或街道小巷的陋事闲话,无所不包。想着昨日的繁华喧嚣,看着今日的冷清寂寥。一种落寞 一种惋惜。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到往日的繁华景象!书友们、玩友们都在渴慕、向往着……
4054人阅读
3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34
读书 藏书 购书与卖书
记得年轻时曾得到一本封面磨损、纸页已发黄的凌蒙初的《二刻拍案惊奇》。尤其珍贵。我如饥似渴地拜读了这位明朝小说大家的全书。也从那时起开始唤醒我读书、藏书、购书的巨大兴趣。 现闲暇之余,看着书房满满的书架,尽是藏书,勾起了年轻时读书的回忆。 联想到从过去单一的读书、购书、藏书。到现在《孔网》上与诸多书友交流卖书,统是在文字上做功夫收益。 灵感启动天聪,我迫不及待地再次在书架上找到了明人凌蒙初的《二刻拍案惊奇》。象年轻时一样,翻开卷首页,关于爱惜字纸、文字受报,得以颐养天年的一篇佳作,今读来一样清新,受惠之恩尽在其中。
开卷有益。书中第一行有诗曰:“世间字纸藏经同,见者须当付火中。 或置长流清净处,自然福禄永无穷。”文中接着讲到:每见世间人,不以字纸为意。见有那残书废页,便拿来包长包短,以致因而揩台抹桌,掷弃在地,扫置灰尘污垢中。如此作践,真是罪孽深重! 假如偶尔见了,便轻轻地拾将起来,付之流水,有何难的事,人不肯做了,这不是人不肯做,一来只为人不晓得关着祸福,二来不在心上的事,匆匆忽略过了。只有能存心的人,但见字纸,便加爱惜,遇有遗弃,即行收拾,那个阴德可也不少哩!
宋时王沂公之父,爱惜字纸。见地上有遗弃的,就拾起焚烧。便是落在污秽泥淖中的,他毕竟设法取将起来,用水洗净,或投之长流水中,或候烘晒干了,用火焚过,如此行之多年,不知收拾净了万万千千的字纸,一日妻有娠将产,忽梦孔圣人来吩咐道:“你家爱惜字纸,阴功甚大。我已奏过上帝,遣弟子曾参来生你家,使汝富贵非常”。梦后果生一儿,因感梦中之语,就取名王曾,后来连中三元,官封沂国公。宋朝一代中三元的,只有三人,是宋痒、冯京与这王曾。可不是最稀罕的科名了!
书尾讲一老渔民,幼年不曾读书,从不识字,只靠着鱼虾为生,青幼年罪孽深重,中年回首,得一高僧参透因果,有心修行,只为不识一字,难以读书念经,因此自恨,凡见字纸,必加爱惜,不敢作践,已是多年,为他这一份爱惜字纸的阴德,天公作美,让他巧拾捡到洞庭湖山寺庙中白居易 白乐天亲笔、价值千金的《金刚经》首页,完成全卷归宗,阴功甚大,后来福禄非凡,年过八十、无疾而终。
掩卷思之,我们每一位《孔网》的书友,或大或小,不都在做着爱惜字纸,传承文化,利人利己的事吗?
...展开全文
3940人阅读
4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