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1011

实名认证

因为热爱,所以拥有

38 关注
471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上新
  • 店铺
#开卷有益# 介绍丛书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一个是介绍系列,2014年出版。一个是视读系列。2007-2009年出版。
《介绍丛书》原由英国爱康出版社出版。这是一套内容丰富多彩的系列图书,它涵盖了从古到今世界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名家思想和学科内容,是引导初学者在各领域入门的良师益友。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使读者从字里行间领略到作者的智慧与匠心,并轻松地理解书中的观点与论述。
《介绍丛书》的作者大多为某一专业领域的大学教授,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清楚明了,绝无晦涩难懂的术语;这套丛书既有梗概介绍,又有扩展阅读,因此读者能在这套丛书的指引下涉足那些从未接触过的崭新领域,从中受到启发,从而与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丛书非常适合小型图书馆、咖啡厅、健身房、VIP休息室选购。
222人阅读
1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15
#书店日记# 最近又收了一些书,有一本扉页上有签名,也没看出什么字,什么意思,请书友帮忙鉴定一下。订单比去年少了很多,据说许多公司在减薪,暖气还没有来,北方的初冬还是很冷.…
347人阅读
2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6
#好书推荐# 《万有文库》,是商务印书馆于1929年起开始出版的综合性丛书,共收书1710种,4000册。
1928年王云五开始筹备《万有文库》,1929年起陆续出版,王云五在印行缘起中说:“本文库之目的,一方在以整个的普通图书馆用书贡献于社会,一方则采用最经济与适用之排印方法,俾前此一二千元所不能致之图书,今可三、四百元致之。”
《万有文库》堪称是20世纪上半叶最有影响的大型现代丛书,目的是"使得任何一个个人或者家庭乃至新建的图书馆,都可以通过最经济、最系统的方式,方便地建立其基本收藏"。王云五先生的这一番雄心壮志,被美国《纽约时报》称赞为"为苦难的中国提供书本,而不是子弹",当时是战火纷飞的时候,他的这种忠诚于文化的行动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在那样的年代,这是"在界定和传播知识上最具野心的努力"。
在继承创新《万有文库》文化传统上,辽宁教育出版社推出《新世纪万有文库》,文库基本反映出人类文化发展的概貌,为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选定一个文化藏书的基本书目。共出版六辑三大书系。传统文化书系:收录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经版本专家鉴定校勘后,排成简体字横排本。近世文化书系:收录民国时期学术大家的作品为重点的近现代人文成果、将一些珍贵的广为人知但市面难见的或久已散失的著作、收集、整理后,排成简体字。外国文化书系:收录中国以外的世界人文宝库中的精品,以研究介绍文化为主题,笔意轻松隽永,风格清新活泼,具有可读性,属于"大作家的小作品"。其中许多品种已经成为收藏优选。
...展开全文
4785人阅读
4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3 46
#我思故我在# 中国哲学十九讲:作者 牟宗三, 从出版时间来看,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版,2005年4月版,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1月 版,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0年5月版。定价是越来越贵。孔网最高标价版为2005年版,去年底今年初各版本价格有所上涨,今年新版面世后,价格受到压制。
哲学大家刘述先曾说,牟宗三在当代中国哲学的地位比之于康德在西方哲学的地位。《中国哲学十九讲》为牟宗三的代表作之一,书中所讲,关系到中国哲学的系统格局与义理综述。书中厘清的问题,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启发性。作者水准没有问题。
  综上所述,本书的价格波动对于如何选择版本,判断价格趋势也许有些启示。
1.4万人阅读
4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6 47
王阳明是明朝最杰出的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和政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
王阳明出身名门,二十八岁中进士,三十五岁因替忠臣求情而入狱,后被贬谪到贵州龙场。在龙场,他悟出“心即理”,并提出“知行合一”说。后历经诸官之职,先后平定南方匪患、宁王宸濠之乱,立下大功。晚年倡导“致良知”说。王阳明的学说,世称“心学”, 五百年来折服了无数中外名人,包括张居正、曾国藩、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等。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是国际儒学权威冈田武彦花费二十五年心血的作品。作者以平实的笔调,运用丰富的史料,张弛有度、夹叙夹议地详述了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及其思想的形成过程。在书中,作者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史料互证,擅长从王阳明的诗文中探寻其真实内心,补充不为众人所熟知的细节,解开了有关王阳明生平和思想的诸多谜题,因而是全面了解王阳明传奇一生,轻松读懂阳明心学核心精髓的首选权威读本。
1385人阅读
2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25
我们与美国的差距到底在哪里?比如教育:
薛涌:美国精英家庭的孩子,不少十三四岁就开始计划上大学,十五六岁就开始周游世界,到贫穷的发展中国家锻炼,成为全球社会的一个积极参与者。虽然贫富分化、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还远没有得到解决,但是,许多富家子弟为了上大学参与了这些暑期和“空缺年”的课程,改变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了解了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结果,他们没有变成势利的特权阶层,而是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精英。
1434人阅读
2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6 28
尼采的唯意志论哲学价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尼采继承了启蒙运动的精髓,反映了现代意识的觉醒。对人生价值的积极肯定,引发了人们对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思考,重新定位人生;对工具理性和工业文明的否定性批判,开启了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另一方面,对理性的批判,对传统的否定也存在着片面性,这正是后现代主义欣赏的一面。
433人阅读
1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6
似乎最近出版社再版书多了起来,被重印版书价很尴尬,行情下落,出版社为了效益,新版不易推,靠再版收点钱。店主存货价值受挤压,收货小心些。
@加缪书局:
#书店日记#
今天天气预报有小雨,但是又出太阳了,不知道要不要去摆摊,最主要的是怕被雨淋……
第一次在阳台上种对节白蜡盆景,人品爆发了居然都种活了(◐‿◑),《理想国译丛》的书我都定的价格比较低,可还是一本没有卖出去、《中国历代战争史》也卖不动了,诶不知什么原因、
理想国译丛028:明治天皇:1852—1912
¥95 全新
2020-07-31
1 14 57
460人阅读
2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23
所以大家应该对权威出版社老版本做为收藏目标,如三联,人民文学,中华书局出版社。
@黑马北京:
中国翻译出版乱象:蒋介石变成常凯申,孟子变成门修斯
#出版社的故事#
谈谈中国翻译出版乱象。
这是前次中国社科报的采访问答,报纸选择了部分发了出来 ,我这里是最后几部分原稿。如信用请引用报纸版哈😊
中国译界乱象主要有两种:
1. 假冒伪劣作品盛行,以致劣币逐良币。有人说,在当下的出版界有一群“影子译者”,谁都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是他们什么都能译,而且译的都是各国的传世名著。
黑马:叫“影子译者”都是抬举他们了,因为他们根本不译,也不用会外语,甚至根本没这个人,就是出版社纠集的黑手,从网上下载随便篡改文字就成新译本。

如前几年出现过一位“史上最牛的翻译”宋瑞芬,一人通晓数十国语言,什么名著都能翻,还公然在网上卖。2013年夏天,《哈利•波特》的译者、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马爱农就打了两场笔墨官司,一是中国妇女出版社署名周黎所译《绿山墙的安妮》几乎抄了马爱农译的整本书,连书中的一些诗词,也译得与她一字不差。二是市面上居然还出现了署名为“马爱侬”编译、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系列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共计16本。虽然结果以马爱农获胜而告终,但是盗抄者付出的成本极小。可见杜绝侵权现象,保证译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肃清出版市场翻译乱象,重整行业规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2.译者本人不是水平不高,有的甚至还是大学教授、博导什么的,但其学术译著中竟然出现一些低级错误,如把“Chiang Kai-Shek”(蒋介石)翻成“常凯申”,把“Mencius”(孟子)翻成“门修斯”,最近还闹出将“Lesbian”(女同性恋)翻译成“黎巴嫩”的笑话。有同行惊呼:“一个爱尔兰家伙和一个黎巴嫩团体” (原文为:an Irish gay and lesbian group)火了!这种现象令人有些难以理解。你认为为什么会这样?译者还有心思在翻东西吗?出版社都是怎么把关的?

这些译界乱象内在和外在因素、作为译者应该如何对待翻译(在目前稿费偏低、税收高的情况下)、如何确立行业规范等。
黑马:应该说所有的源头截流都应该在出版社,出版社必须把关。试想把“Chiang Kai-Shek”(蒋介石)翻成“常凯申”,把“Mencius”(孟子)翻成“门修斯”,最近还闹出将“Lesbian”(女同性恋)翻译成“黎巴嫩”的笑话,这类事情如果出版社有人把控住怎么会闹这么大的笑话。最难翻译的社会科学著作很多出自大学教授之手,可惜的是这些教授一般情况下是学科上出色但外语很差,翻译出的东西就漏洞百出;外语过关的却没有任何社会科学知识的基础,干脆就胡乱翻译,甚至用自动翻译软件解决生字,根本就不顾及外语的一词多义,只看其中一个选项,基本是自欺欺人。稍微懂点历史也会明白中国现代史上根本没有常凯深这个名人啊。稍微懂点社会学也不能把女同性恋者弄成黎巴嫩啊。有时着急犯错的情况也有,匆匆翻译完基本不检查就交稿,编辑仅看字面意思也没看出问题的事常有。总之一句话,译文的编辑如果同时能大概对照原文或请专业的人校对,就不会出那么多问题。但这是需要成本的,而且成本还很大。出版社一味压缩成本,主要是压缩稿费和校对费,那就会什么笑话都能出。还有就是译者不要翻译自己根本就不懂得的东西,社会学科的教授们至少要保证自己的英语很过关;外语教授翻译任何作品都要先学习那方面的知识,让自己成为杂家。
为什么外交部的翻译几乎不会有错,因为那是过了多少道手的。出版社如果能仅仅过一道编辑的简单中外文对比,就能消灭八成的乱译本。可他们为了省钱,连这个都省了。冯唐的本子编辑对照英文了吗?我高度怀疑。
编辑把关产生名译本的最好例子就是谢素台老师修正周扬的《安娜•卡列宁娜》。面对如此职位的官员文化人的译本,谢老师完全是按照翻译标准对待之,大修大改,最终周扬就请谢作为合作者了,所以这本书的译者是他们两个人。说明谢老师把关太严格了,但惟其如此才能出名译本。当然不是说编辑都要有谢老师那样的高水准,也不是鼓励编辑都来当合作者,那是不现实的。但编辑最起码可以比对中外文,抽查一些段落,发现问题退回去重新来过。不这样,大多数译本都会成为废品或半废品。所以说出版社的作用是最重要的。
...展开全文
小说何以重要:D.H.劳伦斯非虚构作品集
¥45.00 全新
2020-07-23
2 19 57
592人阅读
2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