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榆枋

实名认证

大愚若智

22 关注
501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上新
  • 店铺
#旧书重读新体会# 或许受教育才是唯一的出路
——重读《天空的另一半》有感
“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继续在发酵着,今天,在朋友圈转发一篇《苏北二十年拐卖妇女罪恶史》的文章,内容被删除了。但是我相信,文可删,删不掉人心温暖的传递。
当这件事被媒体曝光出来以后,一直都在关注着调查进度。同样都是女性,为这种的事情感到痛心,为什么人性可以丑恶到如此地步。无法想象,一个花季少女,从12岁开始被折磨26年,这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怎么熬过来的,这是一种巨大的痛苦。
通过此事件,不禁让我又想起好多年前曾读过一本书《天空的另一半》。未碰到此书以前,我一直都认为男女之间是平等的,女性同样有受教育是理所当然的,直到书里那些内容残酷的文字告诉我,其实不是这样的,是这本书打破我固有的认知,让我心痛看到另一半的天空下,有一些女性是何其不幸地生存在人间地狱里边。
数据统计显示,“每四分钟,就有一名印度女孩死于性别歧视;每一分钟,一名孕产妇死亡;每十秒钟,世界某处就有一名女孩被强制切除身体部位,而且大多没有打麻药。”
被人贩子拐卖到泰国卖给妓院的柬埔寨少女拉思、因为难产造成瘘管导致的大小便失禁和瘫痪的埃塞俄比亚少女玛哈苞巴、受尽家庭暴力虐待的巴基斯坦妇女扎伊尔玛等等使这些女性受尽凌辱。
据书中数据调查显示,全世界大约有1/3的妇女遭受过家暴。年龄在15~45岁之间的妇女,因男性暴力导致伤残或死亡的比率,比癌症、交通事故所造成伤亡的总和还要高。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重要研究表明,在大多数国家,30%~60%的女性曾遭受过丈夫或男友的肢体暴力或性暴力。另一项数据表明,强暴的问题也非常普遍,21%的加纳妇女表示,她们初次性经验是被强暴的;17%的尼日利亚妇女说,在19岁之前,曾遭受过强暴和强暴未遂;21%的南非妇女表示,15岁之前曾被强暴过。
如此可怕,有那么多妇女遭到绑架、贩卖、强暴和虐待。是什么原因致使这样,首先是国家落后,社会的愚昧,环境丑恶的风气,也有一些的原因就是,环境促使她们逆来顺受,习惯性把苦水往肚里吞,她们通常要乖乖地听从指示,没有对暴力、对虐待勇敢地说“不”,这是世界上很多地区的女孩从小根深蒂固的心态。再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女性的伤害有些也是来自于女性,比如 :许多红灯区的管理者反而是女性,受到虐待更多是女孩们的家人,如季羡林在《牛棚杂忆》中写道,打人者和被打者同时被害人,就好比中国曾经的裏小脚。同理。
若是没有这本书的真实写照,安逸一隅的我们根本不会知道在世界的另一半天空下,还有那么多女性过着苦不堪言、惨绝人寰的地狱生活。她们的痛苦生活是我们无法切身体会到的,初次看这本书的时候,为文中的女性们的绝望而痛苦不已这种感觉是很真实存在的,这种惨绝人寰凌驾在女性身上,造成她们不幸的命运,多半也是源于社会的愚昧、家庭的禁锢以及教育的缺乏。21世纪了,2022年了,为什么性别依然存在不平等?对,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教育的缺失。
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说过:“如果你认为教育的成本太高,试试无知的代价”。本书中作者尼可夫妇也竭力呼吁:“教育是女孩摆脱贫穷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脱贫攻坚的岗位上做出巨大贡献的张桂梅校长用她大半生艰辛的付出办了女高,让大山里女孩都能上大学。张桂梅校长曾说过:“我要让每一个大山里的女孩都能接受教育,因为一个女孩接受教育,就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命运”。朴实无华却动人心弦的言语令人热泪盈眶。是的,只有受教育,思想才会得到进步,摒除落后的事物观,勇于接受新事物和反抗不公的对待。
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也正如一本书《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书中的女孩塔拉,一个17岁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成功逃离大山,勇敢打开另一个世界,给自己戴上一顶学历的高帽,熠熠生辉,以教育之名完成人生的救赎。
只有教育能给女性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让她们在绝望中找到生存希望的唯一出路,去照亮天空的另一半。

2022年2月18日深夜 写于搶榆枋
...展开全文
3741人阅读
3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3 39
#520# 都说爱要勇敢说出来,其实,真的爱,是不敢,也不会说出来的。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一个选段,贾宝玉挨了贾政的打以后,很多出于礼貌的人都来看望他了,只有林黛玉一直都没有出现,人深情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是不会到现场的。
黛玉来了,带着哭肿的双眼来了。此时,宝玉被打得只能趴着,要看黛玉只能支撑起身子。可是看到黛玉时,却说:“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暑。”宝玉关心黛玉到了这种程度,一点儿也没觉得身上的痛,而是担心如果你是中了暑那可怎么得了,便说:“我虽然挨了打,并不觉疼痛。”如果你在生病的时候和一个人说,我其实没什么病,你一定很爱这个人,真正爱一个人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受苦没有关系,只要对方安心就好。
因为心里一直记挂着黛玉,就打发了晴雯去看看,宝玉吩咐晴雯:“你到林姑娘那里看看他在做什么。他要问我,只说我好了。”晴雯说:“做什么去呢?白眉赤眼的。到底也要说一句话,也像一件事。宝玉道:‘没有什么可说的。’”是啊,没什么可说的,人爱到最深的时候,真的是这样子,他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只是觉得牵挂,能去看看他就好。
这个选段,就这么简单的几句对话,承载着宝玉全部的心思,他就是不想让黛玉为他难过、担心,现世里的爱很难细腻到这种程度。
...展开全文
773人阅读
1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9
#如何布置书房# 夜阑人静好书香
又买了一箱书,这两周工作比较多,没来得及上架,加上很久没整理书房了,趁灯火阑珊,万籁俱寂,一个人躲在书房里,把这两个月来,堆得满桌子,被抽得七零八落书架稍整理一下,用读书,整书御去这两周的疲惫。
两专柜的杜诗重新整理,从宋代注本排到清代注本,林继中《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杜工部草堂诗笺》《王状元集百家注编杜陵诗史》《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王嗣奭《杜臆》应该和《杜臆增校》放在一起,《钱注杜诗》应该和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放在一起,因为“钱注”和“朱注”两者是搅在一起的,让原本产生矛盾两人和好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杜诗详注》《读杜心解》《杜诗镜铨》依次排列,郭沫若《李白与杜甫》、冯至《杜甫诗选》《杜甫传记》,《杜甫评传》《杜诗析疑》《杜诗注解商权》《杜诗集较注》《杜诗学通史》,叶嘉莹、莫砺锋《说杜甫诗》《杜甫秋兴八首集说》《讲杜甫诗》《杜甫草堂》等,近三十种杜诗注本、讲本重新排列。和杜甫同一时期的好友,如李白等,按先前整理的不动。
《清代笔记小说大观》《民国史料笔记丛刊》放在一起,《太平广记》《聊斋志异》放在一起,边上再放一套《阅微草堂笔记》。
把《新文学运动》《胡适论学往来书信选》等,胡适学术文集和《钱玄同文集》《老舍文集》《巴金文集》放在一起;把张恨水《啼笑因缘》和郁达夫、闻一多的书放在一起;把《鲁迅书信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二集》等鲁迅文集放在一起,顺便把叶灵凤《读书随笔》和鲁迅先生分开,不然两人会继续吵架翻脸,大先生会“横眉冷对”,而叶灵凤也会气得互怼起来。
把《蕭红文集》《丁玲文集》,张爱玲的小说放在一起,但是得把冰心奶奶的散文支开,女生太多在一起会不愉快;把林徽因的传记放在《徐志摩文集》的旁边,不知道梁思成同不同意,我想再买套金岳霖的书凑在一起,让他们再续前缘,旁边应该再放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论中国文学》等套系;要把邓颖超奶奶和这些女生放在一起,还是和周总理放在一起呢?再把毛泽东爷爷的书和《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 还是主观唯心论的先验论》放在一起。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沈从文别集》放在一起,《陈寅恪的最后20年》要和谁放在一起?
整来整去,《红楼梦》专柜旁边的柜子放什么?算了,放《西厢记》和《金瓶梅》吧。
...展开全文
370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57人阅读
1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2
#一叶知秋# 正当大地寂寥落寞之时,漫山遍野的肿柄菊却在初冬里开得温润雅致。下班时,把车停在路边上,在田里摘了几朵,插在书房倒也别致。 ​​​
1078人阅读
2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9
#五四青年节#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
上午,一位朋友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给年青人的青年节祝福。我在下方回复留言:青年节快乐,青春永驻!
朋友回复:节日快乐,好想永驻。
我回答:远征星辰大海,回来依旧青年。
朋友答复:那是自我安慰,回来已是夕阳。
哈哈…
其实,这位朋友的年龄也还50岁不到,不知为何如此感慨。
昨天我刚看了刘心武的一本新书《也曾隔窗窥新月》,应用在与朋友的一番感慨应该也合适。
书中有一篇文章《冰心·母亲·红豆》,文中说的是冰心奶奶对一位青年作家(刘心武)的关怀。其中,有冰心写给刘心武的一封信,那时刘心武刚好被《人民文学》挂免调查,冰心奶奶信中说:“我这一辈子比你经受的忧患也不知多多少!不要说什么‘年过半百,风过叶落’,‘青春期已翩然远去’,一定要挺起身来,要像关汉卿那样做一颗响当当的铁豆……”
那年冰心奶奶91岁,刘心武49岁。
看了这封信,我倍受感动。所以用来今天五四青年节与朋友的交流。
人,任何时候都不能过早放弃自己。
时间、年龄总会老去。唯有梦想,青春永驻。
...展开全文
1.2万人阅读
7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3 71
#春日寻味# 阳台上的茉莉花开了。
醉人的悠香透过小小花瓣,扑面而来,沁人心脾。于是,忍不住深呼吸,闭上眼睛陶醉在淡淡花香之中。
这是我两个月前买的,没想到这么快就开花了。
我对茉莉花是很有感情的。
小时候,家里旧厝大门口种了好多株茉莉花。每当初夏时节,奶奶总是拿着竹编簸箕采下一朵朵还带着露水的茉莉花,放在阴凉处风干,然后用蒸笼蒸下再晒干,收藏起来可以泡茶喝。
邻居家的婶婆们还经常到我家讨花赏,在茉莉花盛开的时节,奶奶和婶婆们经常在发髻边上簪上两朵茉莉花,也是一番芬芳摇曳着万种风情。邻居家的小伙伴们,也用茉莉花一朵朵用丝线串成一条手链戴在手腕上,也是有趣。
我家虽不是什么富贵家庭,但是向来喜欢种花。虽也没什么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应有尽有。每年初夏,茉莉花、绣球花、栀子花、白玫瑰……整个围墙之内尽是百花齐放、招蜂引蝶。
“有书有花便是好人家。”我家亦如是。
...展开全文
830人阅读
1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19
#春日寻味# 又到芍药盛开的季节。
芍药的花语:情有独钟,专一。
在先秦时期,芍药,称为是爱情之花。
《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暮春三月,草长莺飞,江水涣涣,青春四溢。正是一年中男女青年最佳的踏青好日子,正是少男少女怀春的时节,也是青年男女追求真爱的时机。在那个遥远的拙朴年代,有着珍贵天然的爱情,少男少女,手拿兰花,人山人海,充满河滩,在宽敞的洧河岸边嬉闹玩笑,而每个少男少女都能拿到心爱人赠送的定情信物:芍药。这一束束芍药,见证了溱河和洧河边上曾经上演的中国最古老的情人节盛况。那姑娘绽放粉红笑脸,想必和芍药花一样娇媚。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你是不是也想去凑个热闹。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这是《红楼梦》的经典段之一。写怡红院的公子过生日,一群人行酒令划拳时史湘云连续被罚了好多杯酒,才有了“醉卧芍药裀”。场景是这样的,湘云喝醉了图凉快,在山上后头一块青石板上睡着了,众人听说,都走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凳子上,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又用帕子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快被落花给埋了,一群蜜蜂蝴蝶围着她。湘云醉卧芍药花那是多么唯美的一个画面。要知道那时宗法社会,一个女孩子喝醉了酒,睡在石凳上,这种举动可是大忌。可爱吧!可憨憨的湘云同大观园的其他姑娘一样,命运最终也是归于凋零和暗淡,幸好有芍药花见证过这些女孩子的青春时光。
芍药花很艳丽,但是花期很短。花开时可以是一夜绽放,花落时刹那芳华,一下就归于平静。“庭前芍药妖无格。”唐代诗人刘禹锡曾把芍药与牡丹作比较,认为芍药没有风骨。尽管容易衰败,但绽放过美丽,傲然盛开过。
谷雨时节,春之烂漫还持续,养一束芍药吧,在疲惫不堪的日子是心灵最好的解药。
...展开全文
823人阅读
1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12
清明夜·忆昔人

世界上最疼爱我的那个人去了
922人阅读
1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3
学校门口的香樟树红红黄黄的叶子落了一地,捡几片来,洗净,配上牛皮纸,给自己做几个书签。
856人阅读
1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1
吃饱了撑着

昨晚,不想做饭,于是一身轻便装到德辉广场散散步,顺便吃了一碗酸辣粉。
坐在餐桌对面的是一家子,女人、丈夫、孩子,孩子看起来不大,应该小学一二年级的模样。饭间,女人唠叨着身边的孩子,作业没准时完成,在学校跟同学发生矛盾,估计被同伴欺负,又挨老师批评之类的话语,而孩子一直默默地低着头。女人训完孩子接着训丈夫,“都是你,平时孩子你也不管。”男人也火了,“我怎么没管了,我天天这么忙……”于是俩夫妻就在餐厅里拌起嘴来了。女人还没有停息的意思,接着抱怨起婆婆来,“都是你妈啦!你看就会宠孩子,都宠成什么样子了。”就这样好好的一餐饭吃得三个人都不开心。
我起身去扫码买单,准备离开,见女人已拿起孩子的碗在给他喂饭,身后仍然传来女人喋喋不休的训斥着孩子的声音。
这样的女人过得既辛苦又愚蠢。
清晨,早起,到小区附近的学府公园跑步。锻炼完,不想做早饭,顺便在小区楼下吃一下早餐。坐在我隔壁桌的是一对母子,孩子看起来也不大,应该还在上幼儿园的模样。这时,孩子的母亲给他端来一碗面线糊,熊孩子立即闹开了,“我不吃面线糊,我不吃面线糊……”,于是女人问道:“那你想吃什么,这里只有面线糊、花生汤,稀饭配菜。”熊孩子嚷嚷:“我要吃稀饭,我要吃稀饭……。”于是孩子的母亲又重新去买稀饭,这时,熊孩子又嚷道:“我不吃稀饭,我不要吃稀饭……”吃早餐的人很多,熊母亲招架不住了,一边哄着孩子,好声好气地说道:“你赶快吃饭,等下妈妈给你买奥特曼的玩具,下午给你买奶茶……”
买个毛线啊~自己家的孩子出现这么大的问题,还不知道好好反思自己。
做了十几年的教育,见过无数家庭无数孩子。我想说,每位熊孩子的背后都有熊家长。现在鼓励人家多生孩子,先把已生下来的教育好吧。
...展开全文
2.9万人阅读
61人点赞
收藏 1 1 61
盼望着,盼望着,寒假走了,开学的脚步近了。
今日立春。各学校的老师、学生陆陆续续地开学了。
立春,万物复苏的节气,迎接春天,也是走进新学期的好开始,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朱自清:“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瞧,办公室的风信子开花了。一起迎接春天,迎接新学期。
867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6
#活动 | 记忆中的年味# 正月初九拜天公
此时,凌晨一点,万家灯火,烟花爆竹声声震耳欲聋。大年初九,闽南人最重要的节日“拜天公”,这是续除夕夜之后的另一拨热闹且隆重的节日。
从我有记忆起,就有正月初九拜天公的习俗,就是为“玉皇大帝”庆祝生日,陈设的供品要有三牲、五果、六斋(有的十二碗)、清茶、面线等,临近节日时,有的较传统的家庭还有制作龟粿、发粿等,作为供品祭拜。红龟粿呈龟红色,打龟甲印,象征长寿。
还没到0点,家家户户已经开始准备好祭拜用的东西了。拜天公时,摆设的地点一般都是家中正厅有吊天公灯的地方,或则可将八仙桌设于家里前门口或中庭向天的方向。铺上大红的围挡桌布,摆上供品,荤素都要有,香炉摆正中,红烛摆两旁,纸钱当然是少不了的,讲究的还要折成元宝状。闽南人视这一天为最高神天公的生日,非常重视。
然后,长辈们领着一家大小跪在八仙桌前,并依长幼顺序上香,行三跪九叩礼,祈求在新的一年里福运高照,家人平安,事业昌隆,仪式一般会进行到初九清晨左右。
1.5万人阅读
4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45
冬日暖阳煦,疏影入窗来。
晨光透过蕾丝轻摇的纱幔,温暖、柔和洒落一地的光影。
我喜欢东边套的房子就是这个原因,此时在这里读读书最好不过……
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过一个温暖的现在。
1.6万人阅读
44人点赞
收藏 1 2 44
人生就是不断告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这是弘一大师所作的词,真是一首离别伤感的歌词。
下午弹这首曲子,被歌词当中那种悲情感染而泪目,芳草、笛声、浊酒……送别,便是阴阳相隔,一别将是永远。
想念父亲。
912人阅读
1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15
有书有花便是好人家。

过年大扫除结束🔚
4781人阅读
4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3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