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斋

实名认证

I like u to be still

68 关注
51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上新
  • 店铺
#我的书房 我的书# 这一格书柜说明我曾经对于摄影的欲望和野心。手机摄影的发展和兴起使得传统单方的技术门槛大大下降,对应右边的曝光、快门、ps、lr之类的技术书籍也不值什么钱了。倒是中间关于摄影的思想和评论,价格还行。
77人阅读
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
#读书偶得# “我总以为,有过雨果的博爱,萧伯纳的智慧,罗曼·罗兰又把什么是美说得那么清楚,人无论如何也不该再是愚昧的了。”
近一百年前的萧伯纳戏剧全集,大概是酸性纸张以及印刷油墨的原因,散发着淡淡的书香,如今,书籍制作技术进步,这些反而失去了
88人阅读
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7
#读书偶得# 书首荐序马勇提及真正达成“圣人三不朽”的只有王阳明和曾国藩。我嫌他的标准还是偏低,真能三不朽的只有王阳明,曾国藩不够。放到世界维度上似乎也只能找到马可·奥勒留这样差强人意的一位。大概这也是一种“致命的自负”,蜷在电脑屏幕前,武断而坚定地下一个判断。

对曾国藩的评价随时代潮流而涌动反复,在“中兴名臣”“封建余孽”“理学大家”“杀人屠夫”之间横跳。对岸那位把曾国藩当做一生楷模,亦步亦趋写了一辈子日记,视图贯彻儒家“修齐治平”功夫,却只能偏居一隅,棺椁尚未入土。这边年轻时也是“近人独服曾文正”,待手持权柄之后,却仍由少时偶像在马列史观的地主阶级代言人封建卫道士标签中淹没。大概这也是思想的进步,或者,政治的残酷。如果遗体永陈广场,两岸肇始,都未入土为安。

时光不能倒回二百年,无法亲历躬身入局者的迷茫、纠结。我们善于用偷懒的方式,标签地选边站队,轻佻地盖棺论定。拿曾国藩晚年处理的天津教案而言,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大多怒斥为其污点。可回过头扪心自问,就算是拥有21世纪视野现代人,回到200年前面对曾国藩同样的处境,还有什么更好的处理方法吗?于情于理,我想不出。不管理学家的称谓是褒是贬,能够开放心态办洋务,推动幼童留学,这巨大转变需要多少内心天人交战,难为人道。同样格物致知,曾国藩比同期的倭仁甚至略早的林则徐不知道高出多少倍。

回到本书,细节是解锁一切偏见的钥匙。本书提供了足够多的细节,50页的尾注显示几乎无一处描述无出处。在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感受官僚倾轧的微妙、曾家兄弟的情深、湘军同袍的聚散、功高盖主的慎微、内外交涉的无奈。 书中经常提到的细节,是曾国藩严重的皮癣,这种因为精神压力过大、生活作息不规律,以及自身焦虑的性格导致的病症,在谶纬学中与其祖父梦中的大蟒联系起来,彰显了天人合一的命理。或许只有曾国藩自己知道,这绵绵无期无法断绝的顽疾,伴随着他的后半生直到死亡,是一种如何的绝望。

本书没有深刻的观点,或者它也不需要,结论是读者自己做出的。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的印刷和纸张向来称不上上乘,书前几幅彩图和附赠小册子大概不是作者本意,与书籍正文缺乏恰当的联系互动,也许是读图时代的不得不做出的迎合和妥协。
...展开全文
89人阅读
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
#读书偶得# 颜炼军《张枣的诗》后记是我所见诗集中第二好的后记,第一是李宗荣翻译的聂鲁达《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李的好是后记和诗集互为参照,革命、青春、爱情、遗憾和时间,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分不清楚谁更用力。而颜的好是高山仰止,亦步亦趋,才能把这本中国最为深奥的诗人的诗中意象化用得如此磅礴流畅。
我想在民大和张枣重叠的那三年里,穿过西门,肯定与胖胖的张枣碰面过,只是没办法把他和那个八十年代就写出《镜中》的瘦削帅气的脸庞匹配起来,这两张胖瘦的照片真好印证顾彬的评价:“他是一个天才,但是他没珍惜自己的才华”
64人阅读
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
转发动态
@京城千年等一回:
#访古记#
崇庆寺悬塑阴曹地府欣赏,山西十大悬塑之一。
中国彩塑精华珍赏丛书 五本合售
¥188.00 八品
2025-01-20
1 3 62
47人阅读
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