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ho

实名认证
271 关注
1029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上新
  • 店铺
  • 拍卖
转发动态
@中国的姆巴佩:
#书店日记#
《对书友咨询的书您是怎么处理的》/经常收到书友咨询书的信息,可以拍一下书目录吗?我便急急地言听计从,咵咵拍个痛快,完全忘了找书时的辛苦,而对方一句“麻烦了”不痛不痒地算是答谢,同时也算“我不要了”的委婉说辞。

这突然让我想起我咨询别人书时,别人只是“已读”,但并不作答,似乎比我早知道其中的套路。凡是多问的很少成交,因而明智之举,一概不理,只需您下单,我发货就是,免去了诸多麻烦:

其一,过度暴露书的信息和内容;

二、对方没有好奇哪会下单?而我却做不到,只是照书友的要求去做,受伤害的当然是自己了。

拍目录还算轻的,还有比拍书目录严重的。前天,一书友咨询我一本书,比较贵的那种,网上卖六百多,八百的也有,我应该是网上价最低的一个。她先是让我给她拍她需要的几页,并答应给我钱,钱不多,喝个茶水差不多。

是您您会拍吗?我想您不会的,就象把您的可口可乐的方子给我一样。当时我婉拒了她,后来她说明原委,她要写论文,这本书的价值很高,尤其是其中的七八页,参考价值极大。她是个大学生,负担不起那本600元左右的书,您说拍不拍?拍了50元便到手?搁您会犹豫吗?

当时我感到有种“知识产权”被侵犯的感觉,但看到她又是贫困大学生,不舍得花钱,又想获取信息,心一软,就给她拍了,钱是分文未取。但过后一个问题总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我该不该给她拍呢?

我拍了过去,人家“已读”,没有只言片语,我想要的一句“谢谢”直到现在也未出现在我手机的屏幕上,一种过河拆桥的感觉让我伤心,下次,我还会拍给她吗?我还会把她当成我的真正的书友吗?……

中国的姆巴佩

2021.11.10.
...展开全文
版画:逝去的场景——珍藏赏玩书系
¥48.88 八五品
2021-11-10
1 38 47
2572人阅读
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
转发动态
@普通神仙:
小话内地出版社
#我思故我在#
小话内地出版社

由于体制等多重因素,图书出版在中国有着严格的审批限制。作者是一书之魂,而出版社也是一书问世之根。内地图书产业发展七十多年来,出版社的变迁不难从侧面也折射出一部中国书籍业史。

百花齐放向垄断寡头集中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内地曾出现过一批开放言论出版社:远方、春秋、金盾等到新世纪均已破败。现在再翻起这些社出版的旧书,有种“正规盗版”之感。不过,这类百花齐放的局面却真的在内地一去不返了。

进入2010年后,随着理想国、世纪文景、文学纪念碑等品牌开始出现,群雄割据开始向着新星、中信等新锐畅销书营销商开始倾斜。内地“能火”的出版社开始被兼并、吸收、整合。出版社自己也应该转型。人文社科经典不再由百花齐放来出版,而被打上统一标签和视觉特质,豪华精装品牌化的由大经销商生产。这是时代的不同,也是时代的悲怆。

当曾经红极一时的作家、译林、上海译文等大社步履逐步沉重之时,上海的三联系、北京的人民系和社科系、商务印书馆等政策性出版商的生存不需要担心。他们也将在现在和未来占据社科人文类畅销书的主要份额。

地方包围中央终成烟云

幅员辽阔,各有特色。曾经地方出版社群雄并起的态势不无精彩:河北、山东、云南、甘肃、河南等省级大社也曾出过无数经典好书。但随着地方文化实力的“被吸走”,以北方为例,曾出过三毛全集经典版的哈尔滨、知识分子人文理论经典的长春、以及曾出版过重剑无锋等经管类书籍的沈阳三大地方社均已退出主流。以阿加莎克里斯蒂全集闻名的贵州社,以出版王朔完整版全集得到尊敬的云南社,也都已经被效益和体制问题所束缚。在地方有个奇特现象,“人民系”社像是党委,“地方系”社像是政府。那么很显然,现在前者生存的状态更好些。哈尔滨出版社、长春出版社以及沈阳出版社的情况,明显没有上海人民、广东人民、江苏人民的状况好。连曾经特色的辽宁教育、山东画报都就已经不再坚守。进入2015年以后,除了江浙系的人民和文艺两大社借助资本实力屹立不倒之外,地方社在与中央社的竞争中,已全面落于下风。

特色社体制内求生步履沉重

至少最近十五年来,广西师大、群言、东方等以“敢言”为特色出版社生存状态面临夹击:体制监管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冲击。这对于“有理想追求的人”,是件最不幸的事。不同于社科文献、上译、人大、中华书局等习惯性的“照搬照抄”,那几家有自己的“态度”,但也正因如此,也成了社会舆论的焦点。包括早期的人民文学在内,广师、群言、东方的社长主编无不调整频繁,约谈是家常便饭。更不要说就已经原地不动的曾经的“JSK”汕头大学。也正因这样,这几个社,“被人民爱戴的好东西”,也显得越来越少了。

扣回原题。中国的公立出版社虽有严格监管,但书籍的品类内容等具体方面,出版社还是有一定权限。当私营出版机构在中国的起步还遥遥无期,内地的读者读书,只能仰仗于你们。希望垄断的品牌不要忘记初心,特色的坚守者不要完全放弃理想和追求。才是今天我所想要说的话。
...展开全文
2020-09-05
9 31 125
1181人阅读
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7
转发动态
@普通神仙:
#书店日记#
关于同一目的的两次操作

昨天看到很多朋友的留言,其中有人对于如何“彻底的拉黑”方法还不精确。继续昨天的话题,对于不想联系的人,在孔网中,其实是有两步的操作。

一是屏蔽说话。见图一二。这样的操作可以阻止对方再和你说话,但仍然无法阻止他作为买家来店里下单。

二是彻底拉黑。见图三四。据说这波操作只能登录电脑(PC端)进行(手机也可浏览器登录网页)。进入卖家中心,找到“店铺管理”之“管理黑名单”,上方出现添加某人到黑名单中。此时需要找到其准确昵称(必须精确),点击确定,即可拉入禁言黑名单。对方不仅无法在聊天中说话,也无法对于店铺下单付款,可以对于故意恶意下单之人做到防范。

昨天瞧见绝大多数书友对于买卖双方之中的不正当行为都有坚决抵制之意,全网公义之声响亮,必将对投机倒把之人形成有力震慑。同时,有朋友也会建议以德报怨,的确,和气生财,大家宽容才会大家愉快。作为自身来说,从来也没多加计较。所以,如果不宽厚的话开店几年不可能才拉黑三人,呵呵。最后,希望官方从系统中更多关注买方不合规行为,从保护买卖双方利益角度为卖主切实的考虑,让和谐之声响彻孔网,促进持续的良性发展。
...展开全文
2020-08-18
1 9 45
1192人阅读
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7
转发动态
@中国的姆巴佩:
买书爱买79版
#买书的怪癖#
《买书爱买79版》/改革开放的第二年,也就是1979年,是出版界鼎盛的春天,一大批经典名著陆续上市,质量绝对上乘。我最初碰到的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三国演义》,应该是最经典的,是美术界大家的心血之作,尤其是《三国演义》连环画的第二集《董卓进京》,经典中经典,深蓝底色,书、画、印融为一体,古色古香,颇有韵味。从此,便十分关注起1979年出版的连环画。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一整套《三国演义》连环画48本,1979年,一版一印,全品相,对方要价2000元,没一丝还价的口气。那套书太精美了,爱不释手,便毫不犹豫地吃进。没过几天,就碰到好卖家,加价1000元,顺利完成交接。从此1979年出版的书籍,都会引起我足够的注意,尤其是一版一印品相好的,绝对封杀。象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四大名著、《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前后汉故事新编》等,都是我的最爱。你还别说,我喜欢的,我的上帝也十分看好,我给他们把里面的门道一点,他们只是掏钱,还价都免了。那批书真的太好了,纸质略黑,字迹清晰,字略大,有文墨书香的味道。即使不阅读,随便翻翻,也会心旷神怡、沁人心脾,那个美感,美不胜收。这个买书怪癖,自那时兴,至现在依然不改,而且还成了我的杀手锏,书到手,便出手,无一剩余,读者肯之,争之,俨然成为我卖书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不光如此,我的其他书籍,也如沐春风,风驰电掣,飞向四面八方。感谢1979,致敬1979,但愿来者,重复1979,但愿买者,都有79癖,纸质阅读,兴盛不远矣。我的1979,我爱你……
《静静的顿河》
¥188.88 九品
2020-08-15
1 9 52
1185人阅读
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