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月清社

实名认证

品德 品质 品味 中国美协会员石川(朱德馨)先生、廖戈(廖集榴)先生 中书协会员 徐要洲先生 授权代理

483 关注
1383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直播
  • 上新
  • 店铺
风雨同行,铭恩在心。
春华秋实,求索唯真。
一一清恒 写在2013年感恩节
1159人阅读
3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34
孔网日志 七月十日
2011年年度经营计划书
      新年伊始,为提高经营水平,达到预期的收藏和收益目标,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本年度(2011年元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我店经营销售目标总额为壹拾贰万元以上;并在本年度内,收藏到新的书画精品三件以上 (作品单价不低于两千元整每幅)。
      二,为了可持续发展,在农历新年后,将寻找新的较大(20平米左右)的合适店铺经营。改善经营环境,提升店铺形象和品位,同时提高所经营作品的层次和档次。
      三,扩大和稳固交际圈,对原有优质客户,继续坚持出价相同情况下,给予优先预留等特惠待遇。同时,积极发展新的可长期合作的顾客。
      四,争取快速拓展供货方渠道。保持与拥有良好信誉的供货方伙伴的经常联系,以保证货源的相对充足和基本稳定。具体的操作是: 1、多打电话问候;2、勤动腿走动,尽量多交易。
      五。坚持既定的收藏方向和经营方针,入货时,务必十分审慎,力避“吃药″(交学费),有疑不买,知假不售,宁丢勿贪。出言谨慎,态度谦和。
      六,诚信至上,避免争执,服务用心。对于他人的藏品,不妄加评判;必须发表意见时,需慎之又慎。如果出现意见分歧,尽量以和谈方式化解,不激化矛盾,不丧失原则立场。
      七、以品质赢得尊重和信任,以专业赢取利润与发展。多跑,多看,多思,多学,多做,多寻找规律,多收集权威资料,提高业务素质和水平。为服务好客户,力争为其提供更可靠和有说服力的依据。同时,学习和完善沟通技巧。特别是与陌生人交谈时,注意寻求对方的兴趣所在。
      八、关注省内举办的高规格书画展览。对于自己有投资意向的对象,要重点加以研究。掌握其用笔、印章、款识等重要特点,注意细节。对于仿品和不同的书画同行中的存疑作品,也需十分注意;甚至包括其销售和交流的主要渠道和对象等。
      九,加强与同行、书画家等的联系和交流。道不同,虽不相与谋,亦不可轻易得罪他人,不与人“结梁子”。尽可能从十分可靠的人或渠道,来补充货源和藏品。把握和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变化,因时而动,量力而行。同时,借鉴同行经营和收藏的成功经验,加快发展速度。
...展开全文
1.2万人阅读
4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8 44
孔网日志 七月七日(接七月四日文)
当下的最大压力,是缺少优质和长期的供应商。销售因此受到严重的制约和影响,也成为阻碍我店持续发展经营的“瓶颈"所在,诚信而又可长期合作的生意伙伴,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同时,由于通胀压力增大,生活和经营成本均在增加。扩大经营规模,以求得相应更快速的发展,是下一步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心勤、腿勤,脑勤,是为保证能收到较好藏品的前提,懈怠很容易错失机会。为此,电话联系必不可少;且需经常性有选择地联系买、卖双方客户,以求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往来出入账目,一定要清晰明白。对于寄售作品,价格一定要明确,并有书面存根,以防纠纷和不愉快的发生。同时,宜与其它各行业朋友,保持较密切接触。
        信息,读书,学习和观摩,是提高自身水平和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不可忽略。其中,注重收集和研究权威的相关资料,是提升眼力的好方法之一。与作伪者、售假者等,亦应有一定的接触,了解其最新作伪的动向及特点,可力避吃药和被套。不迷信,不盲从,有理有据,认真鉴别和遴选作品。进行战略性多元化综合投资,以防不测。尽量做到老、中、青三代书画家组合投资,并辅以图书和小玉件等;甚至包括第三套人民币,均可尝试做小部分的长线投资。
        11月末,连续两次投资出现问题。一因为出价过高,二为购货不慎。而言多致失,是理当特别注意的。日常经营中,努力设法保证收支平衡,谋定而后动,不急功近利。对于售货方提供的信息资料等,均需认真加以核实与辨析。若有任何疑问,则需谨慎行事,不主观臆断,重证据考订。长此以往,养成习惯,自会形成防范膺品入手的重要屏障和有力保证。
...展开全文
2.5万人阅读
4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4 47
孔网日志 七月四日
2010年年底。我的全年工作总结,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七、八两个月份,书画市场踅体处于淡季,销售状况一般。九月份有所好转,十月份达到顶峰。然而,下半年以来,与本市w发生口角,导致关系僵持。又因为"换画”风波,与J先生吵架,进货渠道更加吃紧。而与东北画家张哲珠相识,受其宣传资料拔高身份误导,自己未经核实相关信息,购入藏品,亦为较严重的失误之一。以上事件均值得反省。日后,更当加强人际交往,注重沟通技巧,尽量少得罪人。
目前,从经营情况看,我的决策和大体方向,基本是正确可行的。可是,受经营地点、场所规模等因素限制,接触新的客户和收购书画,甚为不易。另外,也有自己性格方面的原因,接触陌生人较慢。以后,我将设法加强与书画家本人的联系。原则上,打算代理两三位省级以上美协会员,或实力派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作品。并且,此事已在积极的联系中。
经菅方面,除了重点关注在世的省内外实力派书画家,对全国范围内的优秀、名家作品,也给予适当关注,以备将来的业务拓展。收藏方面,我特别侧重于省内已故著名书画家的作品。此类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升值潜力,理当更大,且风险极小。将来条件成熟,可自办或与人联办“省内已故名家书画展",“实力派书画名家作品展"等系列展览。如果此愿望得以达成,我店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将较为值得期待。另外,发掘潜力画家,也是自己经营的长远任务和重点方向之一。但此类为长期投资,周转较慢,犹需谨慎操作。(未完待续)
...展开全文
1.4万人阅读
5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0 51
 孔网日志 七月三日
2010年的下半年, 还有一件事情,是让我很难忘记的。
      那段时间,市场非常活跃,我的货源一度非常紧张。所以,我急切想找到新的可靠的优质货源。11月上旬,郑州召开全国商品博览会,地点在郑东新区CBD国际会展中心。我和另外的两位朋友一起来到了现场观展,实际没打算买什么东西,也就是凑个热闹儿。无意间,竟发现那里还有经营书画的展位;我数了一下,大致共有十五六家之多。经营者中,仅有河南省慈善书画院和一家经营本土书画名家作品的画廊,作品档次稍高些;其它大多是书画家现场自写自画,整体上,多是省美协会员、省书协会员这一级别的。省慈善书画院和那家画廊的作品,都还不错,但是价位都标的高于市场价一倍以上。因此,我们也就只能是看看而已。
      后来,我来到一排展位前。见那临时隔开的其中一个小单间,广告条幅上的简介写着:“中国美协会员 张哲珠”。参加此届博览会的书画家之中,这是唯一宣称是自己是国家级美协会员的人。因此,引起我特别的注意。再细看他的作品,无论山水画,还是人物画作品,都挺见功力的。我们攀谈了一阵儿,询价。张先生的报价却也不低,两千元每平尺。从经营的角度说,我觉得买他的东西,是没有利润的。11月6日,也是将要撤场的前一天,我再次去了商品博览会现场,怀着十分诚意,来和张哲珠先生谈,想买他几件儿作品。后来,我看上了一本儿双面的人物线描组画册页: 其中一面,画的是《孔子启示录》;另外一面是《钟馗百图》。起初,张先生是要8000元的。最后经过多轮商谈,最终以3000元成交。我们互留了电话。
      过了几天,张先生给我打电话来,意思是想要我在河南代理他的东西。可是,他的山水画作,一平尺的小斗方,报价是2000元。我实在是无法接受的,市场上也根本卖不了这个价格,那就只好算了。
      后来,我查阅《中国美协会员人名辞典》和权威的中国美协官网,却查不到张哲珠先生的简介。于是,我打电话问张先生,我说:
      “张老师您好: 您的中国美协会员是哪一年批的?"
他支吾着,没有正面回答。

      当然,张先生的实力是不容小觑的。同年年底,中国美协在河南省美术馆举办的全国第二届线描展上,我见了他的作品《棚户区》入展。而事实上,他的中国美协会员,报批应该是在这之后。但在2006年出版的个人画集中,他的简历,身份已经被标识为中国美协会员,这是严重失实的。从商业角度来讲,他的这种做法,可以理解。但这简历造假,难免有故意欺骗的嫌疑。这本册页,至今还在我的柜子里,整整十年未能出手变现。
      因受了个人画集拔高身份的误导,我付出了较大的代价。在写年终总结的时候,我特意提出这件事情,让自己反省。并且,在以后的经营中,我十分注重查验资料,极力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这笔投资,虽说损失并不大。问题在于,遇上这种情况,长时间占压资金,就像投资股票一样,被套牢在那里无法变现。这对做生意来说,实际上是一种灾难。在这里,我郑重声明一点: 只对事不对人,也并没有指责张先生的意思。
      然而,坦白地说,我反对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全国各地,类似的情况比较普遍。简历造假,以假身份来到处忽悠人。为了把自己的书画作品卖上高价,很多根本不是国家级会员的人,冒充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会员。更有胆大的,吹牛自己是中国书协理事;连省一级的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副主席,都有人敢冒充。我觉得,这是很荒唐可笑的事情。这使我想起了上学时学过的《卖柑者言》一文。呜呼,我说不出话来。

      奉劝某些个书画家们,还是首先学习老实做人吧。把人做好了,再说干别的事情。毕竟,我们都是从事文化行业的人,干这些弄虚作假的事情,我们不该觉着脸红吗?如果人失去了基本的廉耻,是很可怕的。而珍惜自己名誉的人,才能够走的更远。希望书画收藏圈儿的朋友们,也能从中吸取教训。购买藏品之前,有必要仔细查验和考证,尽量找到和采信那些官方出版和认可的,书画家的详细可靠的权威资料,以供抉择参考。从而避免虚假宣传资料的误导,致使自己在经济和其他方面遭受损失。
...展开全文
1.4万人阅读
6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4 64
孔网日志 七月一日(文接咋日)        
我先是找靠北头儿的陈云华先生;一一展开空白册页,放在陈先生面前的桌儿上,再随即递上毛笔和墨液。陈先生因陋就简,大约三分钟时间,用焦墨给画了一幅《阿凡提》的画。一一画面上,大鼻子的阿凡提头戴瓜皮帽,昂首挺胸,目光炯炯有神,翘着两撇小胡子,骑着一头小毛驴;阿凡提的身后,小毛驴还驮了个大麻袋。虽是寥寥数笔,却极见画家功力。这幅小画,生动活泼,令人心生喜爱。然后,陈先生略加思索,在画作右边写上一句话: “《连环画收藏》,是连友爱好者的刊物。陈云华 二O一O年 郑州。”并郑重签章。我表示十分感谢。
        随之,我到了紧挨着的罗枫先生那里。因为现场用毛笔作画有些麻烦,他就直接用黑色的签字笔,十分疾速地在我的册页上,画了一幅线描的古装仕女图。此画或取意于“月上柳梢头"的诗句。一位身姿绰约的少女,面朝向左,身着罗绮,手持宫扇,颔首玉立,温情脉脉。少女身后右上方,月上柳梢;其下配以蕉叶和竹枝等简单的背景。整体画面造型准确,简洁利落。这幅作品,罗枫先生签了名,标注有明确的创作时间: 2010年10月15日,只是没有加盖印章。因身后有人催促,我赶忙称谢离开。
       随即,我又找杨宏富先生,他也是直接用签字笔,快速画了一幅白描的《钟馗》头像。那《钟馗》帽翅高高翘起,一副神威天下的模样。之后题款,他写上:“谢谢支持 杨宏富"几个字,并加盖了名章。我也感谢他。
接下来,我排队到著名连环画家赵明钧先生的桌子前。在此之前,我对赵先生是有所了解的。除了知道他创作的一些早期连环画代表作品外;2000年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郑州十大历史故事》一书,其中的《大禹治水》连环画,就是赵先生所画,也可谓十分精彩。并且,我经手过他的国画作品,画的是幅《双骏图》。这次,由于时间紧迫,赵先生用黑色圆珠笔草草地画了一匹奔马,签名是“赵明钧 庚寅 郑州”,其下盖章。赵先生早已年逾古稀,让先生为自己免费作画,虽是万幸,亦颇感几分愧疚。
之后,我又来到李留海先生面前,请他随便作画;先生画了一幅侧面的当代仕女图。一一一位美丽的少女,身着素裙,双臂自然垂下,好像是坐在大海边。她相貌清秀,神情端穆,凝视前方,长发飘举,给人无限的遐想……整个人物形象,素简到了极致,却极为传神。落款为: 李留海,庚寅年秋月于郑州。先生的签章,就在双行落款的下方。这幅画,我很喜欢。
后来,我还排队到了胡博综先生的桌前。这时,本届连藏交流会组委会的梁洲生先生,他也拿了本册页,想让胡先生在封面上题签,我就把机会先让给了他。不知不觉中, 已经过了中午12:30。画家们紧张地忙活了一上午,几乎连喘息的空都没有,大多也累了。这时,主办方开始喊话,准备开饭。因此,我也只好空留遗憾了。

       说真的,我的那本册页,最终仅画了五幅作品。这是因为,自己脸皮儿太薄了。由于当天围观排队,等候签名和画画的连友、藏友们特别多,约有三四百人。还有人不守规矩,插队往前挤,自己却那样老老实实的等着,所以整个儿上午,也就画了这么简单的几幅画儿。而我认识的其他两三个人,他们带的册页上,都画了七八幅以上的作品。不过我觉得无所谓,画这册页,本也不是为了多卖钱。所以,册页至今我还保存着,成为一种难得的宝贵纪念。
...展开全文
2.4万人阅读
5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8 58
孔网日志 六月三十日
最初开店的上半年,我的营业总额不足4万元。这与自己设定的目标,是有一定差距的。小名头儿书画作品的买卖,在这不断的交流、更新和积累中,经营行进着。整体上看,成交是很活跃的。后来有一段时间,还曾出现了书画货源严重短缺的问题。
        图书,一直是我的副业,并且长时间以买为主,很少出售。而连环画册,也是我始终较为喜欢收藏的单项之一,此外,我还陆续买了几幅连环画家的国画作品,大多为曾经在报纸上出版过作品原稿。这部分作品,也有买来后随即便售出的。
         2010年秋,强者先生主办的《连环画收藏》报,在郑州市陇海路北京饭庄,举办纪念《连环画收藏》创刊十五周年暨全国连环画收藏交流会。同时,主办方邀请了十几位全国著名的连环画家来到现场,举行签名售书活动。当时,连环画收藏行情十分火爆,而《连环画收藏》报纸,在业内的影响也很大,风头正劲。那次活动,规模空前。现场到会的画家,其中有吴懋祥、赵明钧,谢京秋,钱贵荪、徐有武、杨宏富、胡博综、李留诲、张恒中、陈云华、罗枫等等,可谓阵容强大。
         那天,我先是以每册定价25元的价格,买了三本吴懋祥先生再版首发的《志愿军救了金蝴蝶》精装本,吴老就在现场签售。另外,我还带了巜越王勾践》、《王昭君》和《康熙跪帅》等三本画册,这都是著名画家徐有武先生早期创作出版的连环画。我呈请徐先生在画册上分别给签了名,并深表谢意。之后,我见有几位藏家和连友,竟拿了买来的空白宣纸册页,请画家们在上面签字和作画。因为机会难得,于是,我也赶忙到古玩城,买了一本比十六开书本略宽的空白册页,并带了毛笔和小瓶的墨汁,匆忙赶回北京饭庄去。

        那天的人气特别旺。连环画家、藏家和连友们的热情,也都十分高涨。北京饭庄的后院里,最南头儿,坐南朝北四张桌椅,分别是吴懋祥、赵明钧、李留海和徐有武四位先生在座。而其他的画家,全都坐西向东,自南而北,排成一大长溜儿落座。主办方为画家们提前安排好了座次。画家们个个被围得水泄不通。我不愿和大家挤在一起。于是,我便先找跟前人少的画家那里去。(未完待续)
...展开全文
2.3万人阅读
5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4 58
孔网日志 六月廿八日
说起来,有些往事,该不该写出来,自己也很犹豫。
        比如,有一位顾客,在我开店之初,虽然我们当时彼此熟识,在一块儿吃过几次饭;但是我和他,生意上却没有什么往来。那时,我们只算是熟人关系吧。                
  有一次,准确的说,是2010年的6月19日。他来到我店里,买了两幅我当时刚收到手的,省内青年画家董勇的人物画,四尺斗方,价格是60元每幅。当天中午,我还请他和另外几位朋友,吃了一顿饭,花费130多元。可是,没曾想,到了下周,也就是6月27日那天,这位熟人,竟然又把董勇的那两幅画给拿了回来,说:“这东西不对,是假的”,要退还给我。我二话不说,按他的要求,退还了100元钱给他。
        而事实的真相是: 那天,买了我卖给他的董勇的国画之后,在别的地方,他又以每幅三十元的价格,买了另外几幅董勇的斗方人物画作品。卖给他作品的W,我们彼此也熟悉得很。并且,我和W买的,是同一个人同时卖出的同一批东西。W卖给这熟人的,还是我挑过剩下的作品。而这位熟人,竟说我卖给他的是假货,真是令人无语。再者,董勇根本没什么名气,几十元一张的国画,都卖不够功夫钱,有必要造假吗?如果,卖给这熟人的东西,的确是假货,我当然无话可说。可分明是大开门儿的真东西,他还非说是假的。这未免太让人伤心和生气。我也懒得辩解。此后的至少两年之内,我和他,没有再做过生意。再后来,随着我们的交往慢慢增多,了解深入,关系“解冻”向好,也逐渐做了几单生意。后来,我和这位曾经的熟人顾客,竟也处成了朋友。

        所以,如今回头想想,有些小事情,我们似乎没有必要争一时之高下,而将彼此的关系彻底闹翻搞砸。因为生意场上,既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虽说自己并不是纯粹的生意人,但在商言商;一一做生意,和气生财。当信此言,不为虚妄也。
...展开全文
1.6万人阅读
49人点赞
收藏 1 24 49
孔网日志六月廿七日
高格逸致道存辉
       一一知交任存辉印象
      任君存辉,中州俊彦之士也。号之君,生于河南巩义,时年三十又三。志趣高迈,不同凡俗。余于相识,而今三月有余矣。
       初,存辉君来吾书画店中浏览;并对店内数幅省内名家作品略加品评,见地精要。吾服其方家之见也。与论,则觉意味投合,有惺惺相惜之意。其后,任君复来,尽与欢叙,临别不舍。乃始通姓名,再见如故。若论以年齿,余虚长三岁,故任君以兄相尊;余实愧赧,而以师友视之。闲侃间,知其自幼学画,尤以山水见长。其既为科班出身,交游日广,曾拜访名师亦多。余益敬服。复赏阅其画,颇觉气格高雅,神韵清奇,断无半点流俗时弊。余赞叹之。
        任君品鉴书画,推重气格;功夫、技巧均列其次。窃以为,此亦存辉君之卓见一也。而以气识人,岂又常人所能知之者耶?其以气格之论,预见吾将来之发展,虽有过誉,亦当不无道理。任君既有如此见识,其前途又岂可限量哉!前不几日,之君电邀余与田国庆君,来其工作室吃茶聊天。盛情难却,余二人欣然应允。次日赴约,怎奈因故不逢,怅然还归。当晚,存辉君特地来电,再三致歉,吾则以婉言宽释。其坦诚昭然,而不肯自释,尤为令人感叹。重信义若此者,岂可不引以为良朋耶?
       古人云:“交不在多,得一人而胜百人;交不在久,得一日可喻千古。”余心然之。吾自南粤返郑,凡十又一年矣。此间,虽结交颇广,亦有良朋四五。而知予心志者,惟永章兄、要洲弟等寥寥数人耳。今又幸逢存辉,岂非可欣幸之事耶?高山流水,知音难求,予既得此良友,岂可不有诗文以志之?立此本意,特撰拙文,并酬存辉赠画之谊也。是为记。           
岁次庚寅仲夏五月下瀚
            汴东 学丰 于 古商 林月清社。
...展开全文
1.8万人阅读
4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2 47
孔网日志 六月廿六日
踏入书画收藏行业,这么多年以来,提起与同行或藏家相互交换藏品,我心里总是心有余悸的。其原因是: 2008年夏,郑州电业局姓王的那人故意“设局",与我交换藏品,让我损失惨重。而开店之后,又有先前认识的那位画家J先生,主动提出要与我交换藏品。然而,这一次,事情的发展和结果,仍是令人不堪回首。
2010年6月3日。应J先生电话之邀,我再次去了他的家里。那天,他给我看了: 唐玉润、毛秉乾、李悦民,师鸿,张森,高式熊等人的书画作品。当天,我付现款,买了师鸿先生的一幅《奔马图》软片儿,花了九百元。其它的几幅,我选了唐玉润三尺整纸行书和张森、高式熊的四尺三裁小品等,共三幅书法作品。J先生提出: 这三幅书法,我可以先带回,谈好的价格是2200元整。他说:“过两天,我去你那看看。如果有合适的东西,我们可以直接交换”。
第二天下午四点左右,J先生就来到开发区岔河村。在我的住处,我让他看了几幅较好的藏品。那天,J先生忘记戴老花镜了。后来,我到邻居家,借了一副老花镜给他用。他看了我的藏品后,相中了其中已故老画家ⅹxx的作品,是幅装裱好的国画,并确认是真品无疑,表示愿意与我交换。可当天,他并未取那幅画回去。只是说定: 过两天,让我把画作带到店里,他到店里去拿。
6月6日,周日。那天上午。我将J先生想要的那幅画作,带到了店里。不到10:00,J先生来到古玩城三楼。再次见到那幅作品后,他竟然说:“这不是我前天看的那幅画!”意思是,作品被我给调包了。我感到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与他诅咒发誓。 再者说,那原裱的作品,在一两天之内,谁又能仿制出来呢?事实是: 他觉得,自己换东西吃亏,想要反悔。当然,这也无所谓。我说:“既然咱谈好的,你那三幅作品2200元。你不愿意交换,我付给你钱就行了呗。”
然而,这会儿,J先生却变了脸。说是要付钱的话,必须付给他3000元;要么把那三幅书法作品全退给他。我也同意退还作品。不过,唐玉润先生的那幅书法,的确已于五日下午寄发给驻马店王兄。我说:“J老师,您把张森和高式熊的字,先拿回去。三五天之内,我把唐玉润的作品还给你。”
“那不行!现在你把三幅字都还给我;要不你就付3000元。”这分明是赤裸裸的讹诈。于是,我们从相互争辩,逐渐变成了争吵,继而矛盾激化,吵的不可开交,引得几位开店同行过来围观。同行们劝我:“别和他吵了!万一老先生气病了,在你店里躺倒下来,后果你是承担不起的。”我想想,也是这个理儿。最终,我只好妥协认栽,付了2600元给他,息事宁人作罢。
在此之前,书画收藏圈儿里,曾经有同行给我说过,这J先生怎怎怎样的话,我并不全信。因为前面几次,我俩打交道,并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虽说,我知道他的东西卖的贵。可其它方面,我觉得,J老先生人还挺不错,不过,经历过这件事情,我对他的印象,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再也不愿意和他做任何生意。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这J先生仍来我店里。并且多次对我说,最近又收了什么什么东西,让我去他的家里去看。我虽然表面上答应“好,好!”敷衍着,可是我从来没有再去过。
...展开全文
4376人阅读
3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4 32
孔网日志 六月廿三日
我的小店,在波澜不惊中经营着。起初的日子,除了徐志善老先生卖给我几幅书画以外,好像没有什么太值得写的。大多时候,我坐在店里看书,买卖书画,这就是日常的工作。偶尔,我也去省文联、省美术馆、升达艺术馆等处,看看书画展览,或者到书店去,给自己充一下“电"。我依然过的轻松自在。
        做生意和打仗一样,兵法上讲“以正合,以奇胜。”正常的买卖,就是随买随卖,当下就能清楚知道利润多少与风险大小。然而,一些时候,市场是需要“打提前量"的,如果“提前量"打的好,利润就会更大。
        以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毛伟先生的国画作品为例: 开店之前,我曾收售过几张毛伟先生的画作,价格都很便宜。当时,毛伟教授画作的润格价,已定的很高: 人物题裁国画,两万多每平尺,牦牛题裁,每平尺1万元。可真实的市场价,却是低的可怜。
        有位熟人,与毛伟先生的私交比较好,用钧瓷换了几幅毛伟先生的画作。我询价,一幅四尺整纸的作品,他要五六千元。一个四尺对开的条幅,画得不错,他想要卖2000元。一一这价格已远高于当时的同行市场价。2010年2月10日,也就是古玩城春节放假的前两天,在那位熟人店里,经过多番艰难的讨价还价,我最终以1100元的价格,买下了毛伟先生四尺对开《五牦图》条幅,和山东德州籍画家马健先生的斗方人物画。
        因为毛伟先生自九七年以后就去了北京,河南的书画市场,始终没有打开。但他作为中国美协会员,画的又很好,这个价位,我觉得是可以接受的。果不其然,就在2010年五月,河南省文联、省博物院、河大艺术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为毛伟教授分别在郑州,开封和许昌,搞了个三地巡回画展,在省内书画界引起了轰动。他的作品市场,一时间火了起来,价格也上涨了不少。
        此前,我买那熟人的毛伟先生画作,是他用瓷器和毛伟先生交换的,成本很低。不过,那人特别会做生意,从不肯轻易便宜卖货。任何人和他打交道,别说占便宜,只要不吃亏,恐怕就已经是万幸了。平时,我不愿和这人有太多交往,可我们毕竟挨着摆摊儿三年,表面上关系还行。
        后来有一次,在他店里,无意间,我发现了自己签名盖章的一本书画集,却不知道何时被他拿去的。虽说书不值什么钱,可这事儿,总让人觉着不舒服。
       摆摊儿时,我买过这熟人的书,他也买过我的东西。最早,他是主营瓷器、玉件儿和旧的拍卖会图录等,压根儿不做书画生意,更不了解书画市场。那时,有的中国美协会员,在书画店和地摊儿上,四尺整纸八平尺,卖价才三四百元一张。我告诉他,他是根本不相信的,以他的说法,中国美协会员的作品,每平尺至少也得在1000元以上,我只能“呵呵"了。
        为了证明没有欺骗他,我将刘德璋先生的一幅四尺整纸作品卖给他,手工装裱好的,才四百元,并且永久保真。这幅画,他确是付了钱的。还有,中国美协会员张艺华先生的早期画作,价格也非常的便宜。他曾拿走我三幅张艺华先生四尺斗方的作品,谈好的总价是200元。然而,过了两个月,他并不付钱给我。后来一次,说要请我吃饭。他和妻子,加上另外他约的一位朋友和我,共四个人。我们到一个小饭馆儿吃了顿饭,花了72元。就这样,我的三幅中国美协会员张艺华的画款,竟完全被“吃掉”了。从此以后,我不再卖给那熟人任何东西。因为,和这种人打交道,他一定想方设法算计你,想想和他打交道的那几次,不光自己吃亏,还有上当了的感觉。实在说,这种人,还是远离他为好。
...展开全文
6.4万人阅读
19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72 193
孔网日志 六月二十一日
开店以后,首次接触戴眼镜的小吴,是他提了个纸皮袋儿到我店里来。
       "你好!”见有人进来,我微笑着打招呼。
     “老板,西中文的书法,你收吗?”进来的是位青年小伙儿,中等个头儿,长相英俊,说话轻声慢语。
      “可以先看看。”我说。
       随后,我看了他带来的西中文先生的书法作品,确认没有问题,遂问道:“怎么卖的?”
     "四尺整纸的每幅150元,斗方80元。"
听了他的报价,我觉得,这青年挺实在的。西中文先生虽是全国书法名家,但他的作品市价,当时是十分便宜的。于是,我挑选了三幅整纸的作品和两个斗方,付欹600元给他。
     “你还有其他人的书画作品吗?”我又问。他回答说:“有,只是今天没有带。过几天,我再给你拿别的来。”之后,为了方便联系,我们互留了电话,于是,我知道他姓吴,江西人。
       第二次他来,带来了几幅刘德璋先生的国画作品。刘先生的国画,此前我曾经手过多幅。而我最先认识的那个姓吴的江西人,给我的价格是600元每幅,后来竟涨到2000元三幅,他还不愿卖。这戴眼镜的小吴,拿来刘德璋先生四尺整纸的国画,其中有一幅是《刘德璋画集》上出版过的原作,他的报价才400元。这让我多少感到意外。从此,我也就极少再买先前那姓吴的江西人的东西。
       说真的,我对这戴眼镜的江西人小吴,印象挺好的。而且,他卖的所有字画儿,报价都很实在,没有什么虚价,与这种人打交道,心里踏实。而对那种大吹大擂,漫天要价的人,我始终是有点儿反感的。           窃以为,人与人的相互交往,首要的,就是气场相合,三观不悖。否则,大家彼此很难走到一起;即使交往了,也多半会无疾而终,甚至不欢而散。朋友间更是如此。多年以来,无论在学校、单位;还是自己做生意、开店,在特定的时段里,我知心的朋友,总是稳定在那么三五个人。朋友不算多,可我们是真正用心交往的。朋友之间,有事相互帮扶鼓励,无事相见闲聊小酌,既不交从过密,又保持相对独立,互不干涉对方,也不孤立自我,不亦乐乎?
         每个成年人,各有自己的生活和沧桑世界,不更事的少年或许不懂。从“为赋新诗强说愁",到“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一一相对物质和经济压力,成年人更害怕精神上的孤单和空虚。在社会上行走这么多年,我知道世风日下,人心叵测。所以,无论是生活,还是生意上的一些事情,对信不过的人,自己又不得不有所保留。
...展开全文
1.3万人阅读
7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5 70
孔网日志 六月十九日
翻开十年前的旧账本,自己都羡慕那时的生意之好。通常,我买到手的书画,大半在一两周之内就可以脱手。那些省内的小名头书画,平均每天我可以卖三幅之多。可毕竟开店了,作品的整体档次,也需要不断提升,不能一直停留在摆摊儿时期的水平。
        首先,亟待解决的,是可靠的货源问题。而全国各地,在做当代名家书画生意者中,若提起“江西帮”,则是神通广大,威名远扬,如雷贯耳,尽人皆知。所谓“江西帮”,是指专做书画及相关生意的江西人的。他们的籍贯,多是江西省某县的。这些人,做书画及相关等生意,的确非常厉害。他们人数众多,相互协作。据闻,高峰时段,此县从事书画及相关行业生意者,多达两三万人。这其中,很多人有直接或间接的亲友关系。他们又似乎具有无所不能的本事。一一当代在世的书画家,想要谁的书画作品,只要您愿意给出比同行间交流略低的价格,一段时间以后,人家大多能够把作品弄来,并保证是真品。当然,″江西帮"之中,也有到处坑蒙拐骗,制售书画膺品,甚至偷盗书画家作品的“害群之马”,可那终竟是极少数人。与他们打交道,也需时常保持警惕。否则,吃亏上当是难免的。
       我最早认识的,书画圈儿的江西人是小李。2007年夏,在古玩城三楼Y总店里,我和Y总正在聊天。一个青年小伙儿,个子不高,身材略胖,背着个鼓囊囊的包,风风火火地快步进来,掏出来一撂儿软片儿,全是著名老画家龚柯先生的作品,一共有十几幅,多是四尺整纸的,也有斗方。不清楚他是怎么弄来的。那天,当着我的面儿,他们两个讨价还价。
      “龚柯的斗方,900元你要吗?“那小伙大噪门儿,说话高声,中气十足,笑嘻嘻的,他问Y总。看样子,他和Y总很熟。
      “不要,太贵了。"
        "800,要不?" "不要"。
        "最低700。"可Y总还是嫌贵。
那小伙儿见此单生意难以做成,也不气恼,仍笑嘻嘻地把作品收起,放回自己挎包里。
        此后,在其他人的画店里,我也偶尔碰见过他,听人喊他小李。可我和他,从未有过直接联系。
         开店之初,我最早联系和接触到的供货商中,第一个江西人,是位姓吴的男子。但是不久,我了解到,他的东西,比别人卖的要贵。在我认识并接触了新的供货者,一一另外一个戴眼镜的小吴之后,我就不再考虑,从先前那位姓吴的手里,购买名家书画作品了。随之,我便知道: 那戴眼镜的小吴,就是小李的小舅子。于是再后来,顺理成章,小李也成了我重要的长期合作伙伴和固定供货商之一。
...展开全文
3.6万人阅读
7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8 75
孔网日志 六月十八日
开书画店,需要学习的和做的,还远远不止上述的那些。
       店面虽小,可如何布局?怎样才能突出特点,展示出高雅的品味?当然需要花费很大的心思。一一无论悬挂的是画框或立轴,具体的位置安排,调整高低,分成各个主题的单元等,都要用心琢磨。“室小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曾见有的画廊,房间本身就小,经营名家作品,店主却总想把所有的东西都展示出来,挂得满满当当、密不透风的样子。这样,给人的感觉拥挤不堪,毫无美感可言。好像是卖最低端商品画儿似的,缺乏品味,整体档次降低。这就是展示无方造成的。
       店面的展示效果,也反映出店主的审美取向和能力。如果一个人,能把好饭做糊了,好牌打输了,好的字画弄的档次全无了,这岂不呜呼哀哉?我个人的看法: 无论是挂画轴还是挂画框,尽量做到整齐一些;而彼此间隔的距离,至少应在20公分左右。画面的中心区,应当在观展人眼睛的前上方20公分以内。这样,整体上疏密有致,让人看着舒心,没有拥塞之感,作品的展示效果较为理想。
      店内物品的摆放,也要比较讲究,总体上,让人看着顺眼、舒服就行。就像选购书画作品,不能有明显的败笔、硬伤和瑕疵。大排档和星级饭店的区别,并非仅仅是饭菜质量和价格上的差异,而是存在于经营理念、方式、环境、材料等等各个方面。各自不同的定位和特点,决定了它们在“行业江湖”上的地位。一一经营名家书画有类于此。
       基本的审美能力是必须的。具备这种能力的话,不管是在选取书画作品,还是布置画廊的环境,对我们都会有很大帮助。审美能力的差异,也会导致经营效果的不同。经营书画,我们个人也需要有这方面的基础,懂得最基本的创作原理、方法及技巧等。这样,挑选作品时,我们的心里,也会底气更足。专业知识的贫乏,会成为我们在此行业发展的短板,影响自己在业内的地位和长远发展。我们固然注重当下经营的利益,更当可以预见行业发展趋向,以及重点关注的书画家个体发展的前途。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用战争的思维来指导经营,有战略指导思想指引,配合以具体战术,并及时做出调整,胜算自然会大得多。如果没有构想和计划,想到哪打到哪,这种做法,通常是没有什么胜算的。因此,制定一个较为切实可行的经营计划,也是非常必要的。
       开店伊始,我每年都有制定年度计划书的习惯。在年中和年尾,还会作一个简单总结。从现实经营的效果来看,制定计划,可谓是作用巨大,意义深远的。即使设定的目标未能完成,我们也能够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并可借鉴于将来。这么多年以来,从制定计划到实施,以及年度总结的整个过程中,我学习和体会到很多东西。这是许多同行嫌麻烦,不肯或不屑于去做的,却也成为我独特的、别人不具备的优势。
...展开全文
3.6万人阅读
9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1 92
孔网日志 六月十七日
开店经营书画,与摆摊儿相比,有一定的区别;更有很多知识,需要加强学习。
        摆摊儿时,为了便于携带和保存,我带到摊儿上的作品,多以字画软片儿为主。而卷轴之类,由于风吹日晒,来回翻动频繁,品相容易遭到毁坏;既便是带到摊儿上,也无法展示。所以,除非是收货时,别人就已经装裱好的卷轴,那时,我经营的书画作品,卷轴不多;那些书画软片儿,也从不需要找人装裱。而开店以后,为了便于书画的展示和突出观赏效果,就必须要装框、装裱画轴和镜片儿等。接手小店时,买小梁的几个画框,是石膏外框镶玻璃板,档次不高,又很沉重,玻璃易破碎,只是凑和着能用。而依我的眼光,一般的石膏和塑料画框是看不上的。我比较喜欢咖啡色,窄框圆边的实木画框。这种画框,色彩沉着厚重,质感也好,经久耐用,堪称经典。最早,我和其他同行,曾联合定了一批1.5公分宽的、窄边儿实木咖啡色画框,看起来颇为精雅。然而,由于边框过窄,卡槽太浅。悬挂时间长了,画框容易变形,嵌在框槽内的有机玻璃板,也很容易脱出。总之,效果是不大理想的。后来,我就固定选用那种三公分宽的经典实木画框,内镶有机玻璃和卡纸,背后加一层五合板儿做的背板,辅撑以木格,效果令人满意。
       装裱画轴也没有经验,其时,郑州的市场,书画装裱的价格,都是很便宜的。为了节约成本,我选那种自己没有门店,却隔三差五到市场上去取件儿的,信誉还挺好的那些装裱工。那时,把需要装裱的作品,交给他们做,价格也很便宜: 裱一幅三尺整纸的立轴才15元,四尺整纸的25元。这比古玩城三楼的几个装裱店,报价便宜多了。
       我曾收购了一批十几幅,一一唐玉润先生的高足康华峰先生的旧作,都是曾经裱过的立轴。但不知何故,作品的画芯,全被用刀划开了三五道或长或短的裂口。我觉得十分可惜,便便宜买了下来;但苦于无法悬挂展示。于是,我找出了其中两幅作品,让一位装裱师试着揭裱。过了两个多月,一拖再拖,催问了几次,最终,装裱师才把画作拿来。我一看,却不禁目瞪口呆: 康老师的那两幅作品,竟然被揭裱成了烂布片儿一样的,惨不忍睹。哎!还好,那些画不值钱,几十元一张买的,损失不大。我当然不肯付费给那装裱工,干脆画儿也不要了,直接送他。从此以后,我再不找那位师傅揭裱书画了。
       此后,但凡觉得品相很差,必须揭裱才能出售的作品,入手时,我就尤为慎重。一一除非作者名头儿较大,作品质量非常好,而价格又特别的低,我才会考虑。
...展开全文
3.4万人阅读
7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9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