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溪书社

实名认证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457 关注
477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直播
  • 上新
  • 店铺
#你藏书中最珍贵的是哪本# 聊聊茅盾文学奖
□ 秣陵 张东成

一、何谓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它与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并称“中国四大文学奖”,但其含金量被视为最高,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的诺贝尔奖”。2011年后因李嘉诚赞助,奖金从5万元提升至50万元,成为国内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

茅盾文学奖由著名作家茅盾(原名沈德鸿)先生于1981年3月病逝前捐出25万元稿费设立。该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自1982年首次颁发延续至今,截至2023年已举办11届。据统计,目前共有53部作品和52位作家获奖,其中篇幅最长的获奖作品是张炜的《你在高原》(450万字),最短的是古华的《芙蓉镇》(16万字) ;张洁是唯一两次获奖者,徐怀中以90岁高龄成为最年长获奖者 。

茅盾文学奖评委会主要由中国作协领导和现实主义文学作家组成,注重引导主流文艺思想,获奖作品普遍体现现实主义特色。

茅盾文学奖不仅是长篇小说领域的权威奖项,也是国家文化导向的重要载体,通过高额奖金和严格评选机制,持续推动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附】茅盾简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桐乡人,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19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班。1916年后历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民国日报》主编,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1928年赴日本,1930年回国,加入左翼作家联盟。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中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二、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第一届1977-1981​​​
周克芹《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魏巍《 东方》
莫应丰《 将军吟》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
古华《 芙蓉镇》
李国文《 冬天里的春天》​​​

第二届1982-1984​​​
李准《 黄河东流去》
张洁《 沉重的翅膀》
刘心武《 钟鼓楼》​​​

第三届1985-1988​​​
路遥《 平凡的世界》
凌力《 少年天子》
孙力、余小惠《 都市风流》
刘白羽《 第二个太阳》
霍达《 musilin的葬礼》

荣誉奖
萧克《 浴血罗霄》
徐兴业《 金瓯缺》​​​

第四届1989-1994​​​
王火《 战争和人》(一、二、三)
陈忠实《 白鹿原》(修订本)
刘斯奋《 白门柳》(一、二)
刘玉民《 骚动之秋》​​​

第五届1995-1998​​​
张平《 抉择》
阿来《 尘埃落定》
王安忆《 长恨歌》
王旭烽《 茶人三部曲》(一、二)​​​

第六届1999-2002​​​
熊召政《 张居正》
张洁《 无字》
徐贵祥《 历史的天空》
柳建伟《 英雄时代》
宗璞《 东藏记》​​​

第七届2003-2006​​​
贾平凹《 秦腔》
迟子建《 额尔古纳河右岸》
周大新《 湖光山色》
麦家《 暗算》​​​

第八届2007-2010​​​
张炜《 你在高原》
刘醒龙《 天行者》
莫言《 蛙》
毕飞宇《 推拿》
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

第九届2011-2014​​​
格非《 江南三部曲》
王蒙《 这边风景》
李佩甫《 生命册》
金宇澄《 繁花》
苏童《 黄雀记》​​​

第十届2015-2018​​​
梁晓声《人世间》
徐怀中《牵风记》
徐则臣《北上》
陈彦《主角》
李洱《应物兄》​​​

第十一届2019-2022​​​
杨志军《雪山大地》
乔叶《宝水》
刘亮程《本巴》
孙甘露《千里江山图》
东西《回响》

三、结语

今夜,我们以文学之名相聚。这些作品如同繁星,既照亮历史的暗夜,又指引未来的长路。它们从白鹿原的黄土中生长,在额尔古纳河的涛声里回响,最终汇聚成时代的交响。感谢每一位作家以笔为犁,耕垦人性的沃野;也感谢读者以心为镜,映照文字的光华。

愿茅盾文学奖不仅是荣誉的丰碑,更是文学长河中永恒的灯塔——因为,正如路遥所说,“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歌唱”。

【作者简介​​​】
张东成,笔名萧岚,大美秣陵,70后,项城市秣陵镇人,大专文化,项城文联会员,业余自媒体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任项城《绿茵》文学社秘书长,曾有数年执教和从商经历。现供职于北京徽君府餐饮有限公司。作品散见于《辽宁青年》《教育时报》《河南科技报》《周口日报》《周口晚报》《金秋》等报刊及《美篇》《萧岚心语》(抖音)等平台上,被称作“秣陵宣传使者”。​​​​​​​​​​​​​​​​​​​​​​​​​​​​​​​​​​​​​​​
...展开全文
159人阅读
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9
#你藏书中最珍贵的是哪本# #你藏书中最珍贵的是哪本# 人物故事|革命金融家朱理治

□ 秣陵 张东成

【人物档案】朱理治(1907一1978),原名朱铭勋,江苏通州(今南通市通州区)人,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家和重要 lingdaoren 之一。​

一、早年经历与革命启蒙

朱理治1907年7月25日出生于江苏通州余西镇,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期间接触马克思主义并投身革命。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清华大学学生运动的重要组织者。后因大革命失败,辗转上海、家乡等地坚持革命活动,曾被捕入狱但坚贞不屈。​

二、陕北时期的贡献与争议

1935年,朱理治以 zhonggong 中央北方局代表身份赴陕北,领导陕甘和陕北特委,推动土地革命和扩红运动,为陕北根据地的发展奠定基础。但在此期间,陕北发生严重“肃反”事件,刘志丹等 lingdaoren 被错误关押。朱理治作为当时西北代表团成员,对此负有责任。他后来多次检讨这一错误,态度诚恳并吸取教训,因此未被进一步追责。

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贡献

㈠抗战初期:任 zhonggong 河南 shengwei 书记、中原局代理书记,参与创建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并担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政委。
㈡财经工作:1940年调任陕甘宁边区银行行长,负责根据地经济建设和金融体系构建,为抗战后勤保障提供支持。
㈢东北解放区:解放战争期间,历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长、东北银行总经理等职,推动根据地经济恢复和军事后勤体系建设。​

四、新中国成立后的职务与影响

建国后,朱理治在多个经济领域担任要职:

①东北人民政府经委副主任,主持东北地区经济计划;
②交通部副部长(1952-1956),参与新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③国家计委副主任(1960-1965),参与制定国家经济计划;
④晚年任河北省革委会副主任。

五、家庭与个人生活
㈠婚姻:第一任妻子季瑶琴(1936年病逝)曾为江苏地下党交通员;第二任妻子苏菲为延安时期革命伴侣。
㈡亲家关系:长子朱尔谨与任弼时之女任远征结婚,与任弼时家族联姻 。​

六、评价与历史地位

朱理治一生经历复杂,既有早期革命贡献,也因陕北“肃反”受到争议。但他始终忠诚于党的事业,尤其在财经领域建树颇多。1978年4月9日病逝于北京,享年71岁。其生平被评价为“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党做了许多工作,有不少贡献” 。

注:关于陕北“肃反”的具体背景,可参考贺晋年将军回忆录中提到的朱理治受中央指示及当时历史局限性的影响 。​​(编辑/萧岚)

【编审简介​】
龚新文,男,汉族,1963年5月出生,河南省项城市人,大学本科学历,书法家,书法教育家,郑州工商学院副教授、商丘师院客座教授、袁世凯家族文化研究学者、张伯驹文化研究学者、《金秋》杂志总编辑、《项城市志》与《南顿镇志》编辑。曾在项城一高任教,现为“一带一路”国礼艺术家、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周口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作者简介​】
张东成,笔名萧岚,大美秣陵,70后,项城市秣陵镇人,大专文化,项城文联会员,业余自媒体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任项城《绿茵》文学社秘书长,曾有数年执教和从商经历。现供职于北京徽君府餐饮有限公司。作品散见于《辽宁青年》《教育时报》《河南科技报》《周口日报》《周口晚报》《金秋》等报刊及《美篇》(抖音)等平台上,被称作“秣陵宣传使者”。​​​​​​​​​​​​​
...展开全文
113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
#你藏书中最珍贵的是哪本# 【荐书】《北京画院秘藏齐白石精品集》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别号借山馆主者、白石山人、寄萍老人等。早年曾做雕花木匠,后从当地文化人陈少蕃、胡沁园学习诗文、篆刻、书法、绘画,遂以卖画、刻印为生。四十岁后,曾先后五次游历各地。历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1953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称号,1955年度获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国际和平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工诗,诗宗樊增祥,用真心,有古民歌意趣。我国二十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出版有《齐白石画集》、《齐白石作品集》、《白石诗草》、《白石印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作品集》等多种。


《北京画院秘藏齐白石精品集》四卷主要讲述水山及人物,杂画、书法等内容。


北京画院所藏剂白石人物画作品共50幅。最早的《婴戏图》,作於1909年,最晚的雨幅《钳锤道羲图》,作於951年,时间跨度半个世纪。这些作品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它们为齐白石中年画风转变以后的作品,代表着齐白石成熟的人物画风格面貌:二是大部分为齐白石自已收藏的人物画稿本,为枕中之秘,他后来曾不断地重复画这些题材,并在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和形象创造上有所发展。(编辑:萧岚)
...展开全文
137人阅读
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9
#好书推荐#   荐书|《光绪鹿邑县志》复刻版面世

                          □秣陵 张东成

昨日同邑书友李悦老师给笔者发信息说,一套 6 册的《光绪鹿邑县志》线装复刻版他们宛丘书局已印刷完成即将面世,并恳求帮其上架售卖。

下面笔者特将该套乡邦文献史料推荐分享给广大读者,敬请惠存收藏。

一、概述

《光绪鹿邑县志》是清代鹿邑县官修志书的收官之作,由知县于沧澜、马家彦先后主修,蒋师辙总纂,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刊行。该志共十六卷,分设图、考、表、传四大类,涵盖疆域、建置、川渠、古迹、民赋、兵事、风俗物产等四十五个细目,系统梳理了鹿邑自汉初至清末两千余年的历史脉络。

二、编纂背景与特色

光绪年间,鹿邑县志因"失修已一百四十余年",经地方士绅多次请修,于沧澜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任知县后启动修志工程。他延请江宁蒋师辙主纂,并聘商丘梁宗玮测绘全县地理图。历时四年完成初稿,后经继任知县马家彦校订,最终形成包含十册《鹿邑全图》及《重订河渠纪略》的完整志书。其最大特色在于首创"画方计里"测绘法,总图以十里为方格,分图细化至一里范围,精准标注村庄、古迹、水系等地理信息,被誉为"此前河南方志中独一无二之作"。

三、内容价值

《光绪鹿邑县志》在兵事考中首创独立篇章,详细记录了咸丰年间捻军在鹿邑的活动,时间精确到月日,为研究晚清军事史提供了珍贵史料。川渠考系统梳理了自康熙至光绪年间的河道治理工程,附《重订河渠纪略》详述谢乃果、王世仕等历任知县的治水功绩,展现了传统农业社会对水利的重视。人物传记收录自唐代张巡至光绪典史时宗焱的本地贤达,列女传则突破"贞节牌坊"叙事,收录了多位参与社会公益的女性人物。

四、历史评价

河南巡抚刘树棠称其"信今传后之善本",整体保存了大量濒临失传的基层社会档案。《光绪鹿邑县志》现存清刊本及1976年台北影印本,是研究鹿邑地方史、老子文化及清代方志编纂的重要文献。

广而告之:真诚欢迎各位文史老师及爱好者进店、下单“淘宝”,价格优惠,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哟!

作者简介

张东成,笔名萧岚,大美秣陵,70后,项城市秣陵镇人,大专文化,项城文联会员,业余自媒体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任项城《绿茵》文学社秘书长,曾有数年执教和从商经历。现供职于北京徽君府餐饮有限公司。作品散见于《辽宁青年》《教育时报》《河南科技报》《周口日报》《周口晚报》《金秋》等报刊及《美篇》(抖音)等平台上,被称作“秣陵宣传使者”。
...展开全文
898人阅读
2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6
#初八开工大吉# 承蒙各位书友老师的厚爱,《莲溪书社》《你读书了吗》在乙巳蛇年正月初八正式开工当天创下了自开店以来接单历史新高。可喜可贺!愿新的一年,你我财运亨通,万事如意!加油,追梦人!(文/大美秣陵)
842人阅读
1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8
#我的藏书分享# 谭其骧与《中国历史地图集》

一、谭其骧简介
谭其骧(1911年2月25日—1992年8月28日),字季龙、笔名禾子,浙江嘉兴嘉善人。中国历史地理学家,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1930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历史系,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生院。新中国成立前,先后任教于辅仁、北京、燕京、清华、浙江、暨南等大学。

建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国家历史地图集编委会副主任兼总编辑。

1934年与顾颉刚等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历史地理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创办《禹贡》半月刊。早年研究地理沿革、疆域史地和民族问题,自成体系。

1960年获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称号。九三学社社员。第三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科的创始人之一。

1955年起主持编纂《中国历史地图集》,并致力于黄河水系的研究,对黄河史研究作出贡献。主编《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等,《中国历史地图集》1986年获上海(1979-1985年)哲学社会科学特等奖。

谭其骧先生主持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被称为史学界的两大基础工程之一(另一工程为二十四史的点校),从开始设计到完成历时30年之久,为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方面是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

二、《中国历史地图集》​​​​

《中国历史地图集》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第四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第六册:宋·辽·金时期;第七册:元·明时期;第八册:清时期。按年代分为20个图组,共有304幅地图(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地图上的内容包括:已知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重要遗址的分布,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政区或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秦以前见于记载的全部可考地名,自秦代开始全部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海岸线、岛屿等,共收地名7万多个。各册均有中、英文的编例和地名索引。

《中国历史地图集》不愧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的一项重大成果,不仅是以往历史地理研究和历史地图制作的科学总结,也为今后进行编绘反映历史时期各种地理要素及其动态变化的专门地图和综合地图奠定了基础。

这套由谭其骧著,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刊行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共八册,出版时间为1982年10月,一版一印,16开本,精装印刷,正版原价482.00元,九品,《莲溪书社》现折价为340元,仅此一套,先到先得哟。(作者 张东成)
...展开全文
448人阅读
2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2
#纪念叶嘉莹# 叶嘉莹老师逝世,享年100岁🕯️
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诗人叶嘉莹,于2024年11月24日下午逝世,享年100岁。
叶嘉莹,1924年7月2日(农历六月初一)出生于北京,本姓叶赫那拉,满族,后成为加拿大籍华人。叶嘉莹主要从事古典诗词教学、研究和推广工作,出版有《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迦陵论词丛稿》《迦陵论诗丛稿》等著作数十种,曾获得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2014中华文化人物,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中国政府友谊奖,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 “白发的先生、诗词的女儿”。
736人阅读
3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2
#图书分享会#             直击张恩岭图书分享会
                □秣陵镇 张东成

一、图书分享会现场

2024年10月13日下午,传记作家张恩岭先生与读者见面会在周口市新华书店已圆满落下帷幕。

在图书分享会现场,传记作家张恩岭先生与特邀嘉宾、周口师范学院副教授王丽歌女士和读者互动交流,气氛热烈。

排起长队拿到签名本的读者,高兴得连连向张恩岭先生鞠躬致谢并纷纷表示回去一定要好好研读一代名士张伯驹。

二、张伯驹简介

张伯驹(1898—1982),号丛碧,河南项城人。爱国民主人士,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家。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博物馆副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等。新中国成立初期,将多件珍贵文物捐献国家。著有《丛碧词》《春游词》《红毹纪梦诗注》《丛碧书画录》《素月楼联语》《乱弹音韵辑要》等。

三、张恩岭简介

张恩岭,河南省项城市人,原任项城市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现任周口师范学院张伯驹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张伯驹生平和艺术研究,著作有《张伯驹传》《张伯驹词传》《张伯驹词说》《张伯驹十五讲》《张伯驹联语与诗钟集注》《张伯驹与文化名人》《张伯驹词鉴赏》《高梅阁诗赏析》《书香一叶》等。

四、嘉宾王丽歌简介

王丽歌,女,历史学博士,周口市优秀教师,周口师范学院副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河南大学中国史流动站博士后。曾在《光明日报·理论版》《浙江社会科学》《安徽史学》等刊物发文,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项,市厅级项目多项。

🌹🌹🌹 🌹🌹🌹 🌹🌹🌹

作者简介

张东成,笔名萧岚,大美秣陵,70后,项城市秣陵镇人,毕业于项城教师进修学校,函授于郑州牧专,项城文联会员,业余自媒体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任项城《绿茵》文学社秘书长,曾有数年执教和从商经历。现供职于北京徽君府餐饮有限公司。作品散见于《辽宁青年》《教育时报》《河南科技报》《周口日报》《周口晚报》《金秋》等报刊及《美篇》(抖音)等平台上,被称作“秣陵宣传使者”。
...展开全文
856人阅读
3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5
#我的藏书分享#  世界易学泰斗秦伦诗先生

□秣陵 张东成

 
 谨以此文缅怀世界易学泰斗秦伦诗先生。                                      ——编者

一、秦伦诗先生简介

      秦伦诗(1939年-2017年),江苏沭阳人,出生于中医世家,从事易学研究与实践应用近60载,是我国著名的易学大家,摇鞭派风水第六代掌门人。

秦伦诗先生     秦伦诗先生对中医学、易学都有精邃研究,造诣颇深。曾数十次参加国内外大型易学研讨会并发表论文、是世界易经大会的常务理事,第十回世界易经大会主席。

      秦伦诗先生曾任中国哈尔滨易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哈尔滨河洛文化咨询公司董事长,中国国学会研究院、中国科学预测研究会高级预测师,哈尔滨师范大学河洛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院士、副主席等职。

     在近六十年的研易生涯中,秦伦诗先生殚精竭虑,朝乾夕惕,潜心研易:为将祖传师授秘笈结合自己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应用经验反哺社会,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用自己五十余年的应用经验撰写了《中国易学博览群书》·风水。命理·六爻姓名等卷应用经验学,被誉为当代医学界“一部最有成就、最有价值的著作”,本人也被香港《中国评论》称之为“中国神秘文化集大成者”。秦伦诗先生洽博多闻、报效社会、造福苍生在国内外易学界享有很高的盛誉。

二、《中国易学博览:风水》

      世界易学泰斗秦伦诗先生的鸿篇巨制《中国易学博览》将五十年所积累之经验,择其精要,辑为《新编实用万年历》、《风水》、《周易应用经验学》诸卷,洋洋洒洒凡一百二十万言,先生一生心血,蕴籍其中。成书过程堪比“绳床瓦炊、披阅十载”。迎接晨霜晓露,伴随午夜孤灯,个中甘苦,只有秦伦诗先生这样品格坚毅的人才可以承载。

    《易经》博大精微,堂奥无涯。仲尼读易,尚且韦编三绝,何况常人?昆山之巅,取和氏之壁;合浦骊龙之口,探夜明之珠。心存浮躁,自称习易,皓首空归的人,比比皆是。

     《中国易学博览:风水》一书介绍了中国人内心深处最理想的居住模式是依山面水,俯临平原、左右护山环抱 眼前朝山,案山拱揖相迎。用风水的话说就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有些住宅位置之所以令人一到就有舒安逸感,是因为好的住宅除朝向好,道路交通畅顺方便,环境位置佳,并且格局四正,搭配合理,视野宽阔,采光通风,充满活力。(编辑:萧岚 审核:龚新文)

作者档案

张东成,笔名萧岚,大美秣陵,70后,项城市秣陵镇人,毕业于项城教师进修学校,函授于郑州牧专,项城文联会员,业余自媒体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任项城《绿茵》文学社秘书长,曾有数年执教和从商经历。现供职于北京徽君府餐饮有限公司。作品散见于《辽宁青年》《教育时报》《河南科技报》《周口日报》《周口晚报》《金秋》等报刊及《美篇》(抖音)等平台上,被称作“秣陵宣传使者”。
...展开全文
859人阅读
3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0
#《张伯驹与文化名人》读后感# 要深入挖掘和传承张伯驹文化 ——读张恩岭先生最新力作《张伯驹与文化名人》

秣陵  张东成

仲夏午后,我意外收到资深张伯驹研究专家张恩岭先生寄来的《张伯驹与文化名人》(张恩岭 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一书,欣喜、崇敬,展卷拜读不肯释手,这可能是被同邑文化大家张伯驹先生的朋友圈及其伟大的家国情怀与人格魅力所折服了吧。

《张伯驹与文化名人》一书于2024年6月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张恩岭先生继《张伯驹传》《张伯驹词传》《张伯驹词说》《张伯驹联语语与诗词集注》及《张伯驹十五讲》等之后的又一倾情力作。

《张伯驹与文化名人》一书封面设计新颖,赏心悦目。尤其是腰封文字一下子吸引住了我——

文化大家张伯驹的朋友圈:诗画挚友刘海粟、红楼因缘周汝昌、亦师亦友王世襄,白头之交冯其庸.......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二十多位重磅朋友,二十多段风雅往事,挖掘故事背后的故事,再现张伯驹,卓荦不凡的艺术之道,守望文化的真性情、求真求善求美的真风度。

我迫不及待地取出《张伯驹与文化名人》,然又小心翼翼地一页一页地翻开,阅罢,禁不住发出声声唏嘘地赞叹。

紧随张恩岭先生的笔触,我宛如穿越到了那个时代,去近距离接触张伯驹等文化先辈们,去聆听他们对书画,对诗词,对京剧,对古文物等艺术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张伯驹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诗词家、文物鉴赏家、京剧艺术研究家。这是我和大多数人对张伯驹先生总的比较笼统的印象。

但自从读过张恩岭先生的《张伯驹与文化名人》之后,顿时让我耳目一新,从而对一代名士张伯驹有了更深入更全面更清晰地认知。

书中讲到的“文化大家张伯驹的朋友圈"里大部分故事都是我以往所未涉猎到的。我深感惭愧,方恨读书少矣!

接下来,我暗暗发誓要认真研读《张伯驹与文化名人》,像张恩岭先生那样去深入挖掘和传承张伯驹文化,也正如张恩岭先生在《张伯驹与文化名人》一书序言中所说的那样,通过阅读此书,真正地让国人深切地知道一代名士张伯驹:
是一个最无私而善良的人;
是一个最真诚而天真的人;
是一个最纯粹而痴情的人;
是一个最任性而率真的人;
是一个最正直而热心的人;
是一个最老实而毫无心机的人;
是一个貌似冷漠而内心友好人;
是一个天性豁达而乐天的人;
是一个无畏生死而执着的人;
是一个拥有民族大义而赤诚爱国的人。

附:张伯驹简介
张伯驹(1898年2月12日—1982年2月26日),出生于河南省项城市秣陵镇闫楼。原名张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自称“中州张伯驹”。中国近现代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
其主要收藏品有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机书法作品《平复帖》,隋代画家展子虔绘画作品《游春图》,唐代诗人杜牧书法作品《张好好诗》等;主要著作有《丛碧词》《春游词》《秦游词》《雾中词》《无名词》《续断词》《氍毹纪梦诗》《氍毹纪梦诗注》《洪宪纪事诗注》《乱弹音韵辑要》《丛碧书画录》《素月楼联语》等。
张伯驹于1915年考入中央陆军混成模范团骑兵科;1918年任安武军全军营务处提调,后安武军改为陆军,任长江巡阅使署谘议,河南省暂编第一师参谋;1927年,收藏康熙御笔“丛碧山房”横幅,因此自号“丛碧”;1932年,与潘素在苏州结婚,是年开始《丛碧书话录》的编写;1946年,购得隋代画家展子虔绘画作品《游春图》,因此自号“春游主人”;1950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购得唐代诗人杜牧创书法作品《张好好诗》卷;1961年10月,任职于吉林省博物馆;1962年5月,任吉林省博物馆副馆长;1964年,将南宋杨婕妤作品《百花图》以及其他古书画共计30多件藏品捐献给吉林省博物馆;1972年,获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982年2月2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

#张伯驹 #项城文化名人#好书推荐 #张恩岭#秣陵镇#书博会#河南人民出版社

                     (2024年8月8日于北京)

作者简介
張東成,筆名蕭嵐,大美秣陵,70後,項城市秣陵镇人,畢業於項城教师進修學校,函授於鄭州牧專,項城文聯會員,業餘自媒體人。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任項城《綠茵》文學社秘書長,曾有數年執教和從商經歷。現供職於北京徽君府餐飲有限公司。作品散見於《遼寧青年》《教育時報》《河南科技报》《周口日报》《金秋》等報刊及《美篇》(抖音)等平臺上,被稱作“秣陵宣傳使者”。
...展开全文
1227人阅读
3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4
#晒晒我的线装书# 清宣统三年《项城县志》(线装复刻版)

撰文/(抱琴堂 )李悦   编辑/萧岚

清宣统三年,时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张镇芳(1863--1933)主修了这部最为详尽、绝无仅有的《项城县志》。这部巨著共12卷、2419页。该书详尽记载了明清时期项城全县的人文、地貌、风俗、人情、历史渊源,对项城各界名人及袁氏家族各位先祖的记述客观、翔实。

    这部志书系宣纸毛笔缮写,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原书只在档案局存有孤本。后经项城市政协筹措巨资,赴外地请专业厂家影印。蓝色暗花绸缎封面,宣纸内页,庄重、典雅。

宣统志乃是所有志书之集大成者,究其原因,大体有三:一是步入近代社会,西学思潮传进中国,新式科技蜂拥叠至,交通通讯之便捷,蒐集资料之方便,为前人所未有之便利也。如该志卷首所绘舆图近百幅,乃是出自于测绘局之手,甚为精致,首创之河渠志,所叙之内容科学详细,明显为现代测绘技术之贡献;

二是修志人眼界与能力为前人所不能比拟者也,主修人张镇芳乃袁世凯之表亲,光绪十八年进士,清末新政期间署理直隶总督,民初任河南都督兼民政长,后为天津盐业银行董事长,为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之养父,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资本雄厚,对编撰县志在学术、技术和资金上提供了充足的后备保障;

其三乃是有清一朝项城学风淳厚、科第昌盛,人才辈出,为修志提供大量的人文素材和后备力量。有清一朝,此间中进士的多达24人,仅光绪一朝就多达10人,不仅为河南它县之少见,在全国也属名列前茅。不仅如此,及第后官运亨通飞黄腾达、乃至于影响整个中国近代史者也不乏其人,如一门六进士之高家(光绪帝师高钊中及其家族)、五世绵延至今昌盛的袁氏家族(袁世凯及其家族)、以及前面提到的张镇芳家族等等,不仅因武功显赫,更皆为百年书香门第耕读世家,所有这些都为宣统志积累了丰厚的素材。与前面几种皆为八卷十卷不同,该志多达三十二卷,宣统三年编修完成,民国四年石印发行,因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并且涉及袁世凯相关资料,故而流传面积颇广,传世较多。
...展开全文
1587人阅读
4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2
#我的藏书分享# 《汉译经典:中华大帝国史》

《汉译经典:中华大帝国史》以欧洲人的视角比较客观、真实地介绍了16世纪中国的历史、文化、宗教以及政治、经济概况。为当时的欧洲打开了认识中国的窗口,使欧洲人对中国充满神秘色彩的“想象”,转化为“现实”的认识,也为当时欧洲国家制定对华策略提供了依据。

《中华大帝国史》出版后轰动欧洲,十多年间发行46版,被译成拉丁文、意大利文、英文、法文、德文、葡萄牙文、荷兰文等。

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西班牙人,17岁至墨西哥,19岁加入奥古斯丁修会,潜心研究神学、语法和艺术,热心传教。他曾受命出使中国,未遂。后应JiaoHuang之命,广泛搜集关于中国的资料,历时两年,于1585年出版《中华大帝国史》。(来源/百度百科 编辑/萧岚)
...展开全文
1304人阅读
3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5
#我的藏书# 邵雍与《皇极经世》

邵雍(1012年1月21日—1077年7月27日),字尧夫,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50]相州林县上杆庄(今河南省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人,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大邵村)。北宋理学家、数学家、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天圣四年(1026年),随父迁居卫州共城(今河南省辉县),定居于苏门山,少有大志,刻苦为学,刻苦读书和游历天下,出游黄河、汾河、淮河、汉江流域,并悟到“道在是矣”。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终身不仕。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去世,终年六十七,获赠著作郎。宋哲宗元祐年间,赐谥号康节。咸淳三年(1267年),从祀于孔庙。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皇极经世》是宋代邵雍撰哲学著作。
该书是一部运用易理和易教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社会历史变迁的著作,以河洛、象数之学显于世。(来源/百度百科 编辑/萧岚)
...展开全文
1305人阅读
2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8
#我的藏书分享#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今见最早的《西游记》版本是明代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未署作者姓名。鲁迅、董作宾等人根据《淮安府志》“吴承恩《西游记》”的记载予以最终论定“吴承恩原著”。
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斯(斯瓦希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语言。(来源/百度百科 编辑/萧岚)
1285人阅读
2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2
#我的藏书分享# 《少林功夫》

揭开名冠天下的少林功夫的奥秘,弘扬“禅武合一”的文化精髓,少林寺现任方丈释永信打造少林真功夫。
天下武功出少林——幽幽古寺,巍巍武魂。
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这一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形成,以佛教神力信仰为基础,充分体现佛教禅宗智慧,并以少林寺僧人修习的武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体系。
少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为国人所热爱,也逐渐为世界各族人民所接纳。赵朴老生前曾表述过一个重要思想:“佛教是文化。”对少林文化的发展寄予厚望。季羡林先生也一直将文化置于很高的地位,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之所以能持续传承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石”,并强调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季先生对少林文化有过很高的评价:“文化传承的载体大别之不外两种:一种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文献典籍;一种则是人工兴建的建筑物,万里长城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嵩山少林寺也属于这一类。

作者档案

释永信法师,俗姓刘,名应成,法名永信,1965年出生,安徽颍上人。现为少林寺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展开全文
1470人阅读
3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