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网正是赛博朋克版的“潘家园”一个散落在民间的博物馆
成立于2002年的孔网,网站注册会员已达1800万,目前平台上有19606家书店,265950家书摊,日均访问量110万,APP月活跃用户人数达到70万。尽管这一数据在同类图书购物平台上并不算漂亮,但一个更大的背景是,自诞生以来,孔网没有接受任何一笔VC投资。就连创始人也嫌少接受媒体的采访。
在人们看来,孔网,做的是“大隐隐于市”的独特生意,而理解孔网商业模式的内涵需要一个关键词,即“去中心化”。
首先,“去中心化”体现在孔网独特的平台规则。从盈利模式看,孔网只向卖家收取交易佣金,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费用。相较于平台惯用的竞价排名机制,孔网不卖广告,更不会为部分商家提供差异化服务。正如孔网的一位创始人所言:“你即使想给孔网的平台多花钱,也没处花去。”
换言之,这种针对普通店主低门槛的进入机制在为孔网积累下庞大的商家基础的同时,也使孔网找到了其核心人群——在孔网卖书的,大多都是工薪阶层或者社会底层,卖书往往只是一门副业。
除了低门槛的进入机制,孔网锚定“旧书”这一垂直赛道,本身就更易发挥长尾效应。一方面,旧书作为非标准化商品,与综合电商平台所提供的标准化商品不同,其产品的溢价空间更大。另一方面,中国线下庞大的旧书市场为孔网提供了线下支撑。由于创立时间较早,在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孔网几乎是线下旧书店触网的唯一选择。这一在“旧书江湖”中的权威地位加强了孔网的渠道优势。
这种“权威”用创始人孙雨田的话来说,是这样的:“被孔网封号,就意味着你退出了旧书江湖。”
在旧书店中的话语权帮助孔网建立起与商家、用户间的强链接,加深了孔网“旧书生意”的品牌印象,在孔网卖书与买书,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这一点并不难理解。比如,在孔网上,你可以找到代表着中国近代历史的书信,也可以找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算术入门书,甚至是名人的旧物。数据显示,在孔网销售的旧书中有近几百万种是其他任何渠道无法买到的。
也就是说,在孔网的购书行为更像是一种收藏,将散落在民间各地的旧物拼凑起来,组成代表中国过去的档案。像是洛杉矶书评博客所说的那样:“孔网不仅是一个购买古书和旧画的地方,也是一个拼凑中国历史的地方。”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