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标建筑
北京CBD

是西起东大桥路、东至东四环,南起通惠河、北至朝阳北路之间7平方公里的区域。这里是摩托罗拉、惠普、三星、壳牌、丰田、通用、北京现代、德意志银行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总部所在地,也是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人民日报、北京电视台传媒企业的新址,是国内众多金融、保险、地产、网络等高端企业的所在地,也拥有众多微型信贷服务机构,是金融工具的汇集之处,代表着时尚的前沿。同时,CBD又是无数中小企业创业和成长的摇篮。
从330米的北京最高楼——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第三期到世贸天阶的超大电子屏,从建外SOHO的白楼到万达广场,开建的500米高的中国尊。众多创意文化、物流、服务企业在这里启航。

变革发展
昨天:工厂汇集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朝阳区就成为了北京市工业基地的主要所在地,化工、汽车、机械等传统产业都集中在这里。据一位曾经在这里居住的老住户回忆,当时没有一座楼超过10层,烟囱倒是有十几根……

整整20年前,第一机床厂、第二印染厂、雪花冰箱厂、北京吉普车厂,北京人脱口叫得出名字的工厂,几乎都坐落在今天CBD境内。那时,进入这个区域的主体人群是产业工人,进出这里的车辆主要是运货的大卡车。每天下午七点以后,这里就变成了一片寂静。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涉外机构开始进入朝阳区,这里成为北京对外开放的第一站。国贸的建设成为北京东部涉外办公领域全面启动的一个标志。此后,越来越多的大型跨国公司、国际驻华机构以及从事于服务、制造业的外商投资企业来朝阳区落户。
今天:北京城的现代国际区域
截止2014年北京CBD入驻企业达19000家,规模以上企业8900家,年均增长27%;注册资本过亿元企业184家。已形成以国际金融为龙头、高端商务为主导、国际传媒聚集发展的产业格局。
区域内国际化资源聚集,集中了北京市约90%的国际传媒机构169家,约80%的国际组织、国际商会110家,约80%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0家,约70%的世界500强企业160家,约70%的国际金融机构252家,约30%的五星级酒店17家。国际交流频繁,多元文化交融,区内登记外籍人口近4.4万人,约占北京市的50%。北京市约50%以上的国际性会议、90%的国际商务展览在这里举办。
2013年,这种集聚效应还在进一步加强,进驻CBD的服务业企业猛增加了300家,同比增长22.88%。

明天:新一张城市名片
一位城市规划专家预言,若干年后,一旦CBD全面成型,将充分发挥北京商务中心区的管理、集散、服务与交往功能。她将强烈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和地区总部来此落户,从而发展起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国际金融产业为龙头的国际金融功能区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地。到2020年,北京商务中心区将成为亚太地区经济运行控制中心之一,成为全球经济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的集散基地、现代服务业的集中发展基地和经济文化的国际交流基地。

发展优势
北京商务中心区作为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城市功 能区,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将有利于大量现代服务性企业进驻,提高服务业的知识含量和整体水平,充分发挥首都经济的集散效应,促进商务中心区的快速发展。

北京商务中心区作为首都经济发展的三大功能区之一,既要顺应新经济发展潮流,还要有首都特色,能够充分发挥北京市及朝阳区的优势和潜力。北京商务中心区确立的主导产业是金融、保险、电信、信息、服务和咨询,同时,以优美的环境,便捷的交通,方便舒适的配套设施,成为首都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的新城区。
区位优势
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中,商务中心区是首都经济“一线两翼”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东翼。它处于城市现代化综合运输网的枢纽位置,距首都机场高速路出入口约5.8公里,距京津塘高速路入口约5.3公里。通过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与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五环路等快速通道与京津塘、京沈、京通、京承、京昌等高速路共同构成纵横交错的地面道路,加上地铁复八线,形成较为完整的立体交通体系。这种区位优势有利于发展现代商务服务业,聚集大量工商企业,发挥商务中心区的集散功能。

产业优势
多 年的自然衍变使商务中心区基本形成了以公司总部为核心、以外资金融保险机构为保障、以咨询服务机构为配套的产业生态链。进驻北京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入驻商务中心区及周边地区的有120多家。国贸、京广、嘉里、汉威、航华科贸等写字楼里汇集了摩托罗拉、惠普、福特、三星、德意志银行、巴黎银行、瑞士银行等数百家著名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同时,众多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咨询服务机构也纷纷进驻,如安可咨询服务公司、贝克·麦肯思律师事务所和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等。这种现代服务业产业链的形成,有利于发挥商务中心区的管理和服务功能。
475人阅读
1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17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1
正在加载,请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