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罗天下图书
传承中华文明
首页
书店区
书摊区
新书
在线拍卖
艺术品专场
登录
/
注册
登 录
免费注册
其他方式
微信
QQ
微博
未读消息
消息
购物车
您的购物车是空的,
登录后可以同步购物车中的商品哦
登录
我的订单
个人中心
店铺
我的订单
收藏
拍卖
拍卖交易
我的竞拍
收藏
我的好友
资金账户
卖家中心
店铺
免费摆书摊
申请开店
拍卖
申请拍卖会员
客服
|
帮助中心
9:00-20:30
在线留言
客服电话
010-89648155
服务时间
客服咨询 08:00-21:00
纠纷处理
09:00-12:30
13:30-18:00
图书审核 09:00-18:00
监督与建议
送至 北京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安徽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澳门
台湾
香港
海外
网站无障碍
手机孔网
下载手机孔网
功能更全、体验更好
iOS
Android
iPad
微信扫码逛孔网
无需下载,扫码即可访问
抢5折好券
首页
王小店
实名认证
给你最低的价格,最好的服务,认识三四个开头的听完课高腰
26
关注
172
粉丝
更多详细资料
+
关注
发消息
动态
上新
店铺
拍卖
王小店
2022-09-11
.i9m(9,u 9ib ik.kij7b k
@资讯编辑:
古旧书之美:拍卖区札记
编者按:一直以来,孔网拍卖区都是老书虫们淘书捡漏的好地方,也是众多热爱收藏的书友们夺得“心头好”的线上战场。本次我们便邀请了一位初入拍卖区的年轻书友,来聊一聊他这一年在拍卖区的所得、所感,从中体会青年一代在收藏方面的乐趣倾向和无限热情。同时也欢迎更多书友在留言区与我们互动,分享给大家更多在拍卖区的有趣故事和难忘拍品。古旧书之美:拍卖区札记文 | 荆文翰去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出版社工作,便开始了与书打交道的日子。对于一个曾把书塞满宿舍衣柜的“书虫”来说,这样的日子激动人心又充满期待。个人兴趣与职业生涯碰撞出的火花,进一步点燃了心中那份对书的热情,也让我在关注新书的同时,将眼光投向过去,去追寻古旧书之美。在藏龙卧虎的孔网拍卖区中,才“入坑”一年不到的我或许还只是个不起眼的新人,但说起沉迷其中时的“疯劲儿”,有时却连自己都感觉惊讶。从2019年9月的第一单至今,已经累计拍了二百余件,以古旧的外文书为主,包括欧洲的古董书、各类收藏册、版画、外文书以及一些已经绝版的中文书籍。我以此为乐,也在参拍的过程中以书会友、增长见闻,结识了许多志趣相投的朋友,知晓了许多悠远有趣的故事。查询自己的交易记录,第一单是在“醉舞文玩”家拍下的一本介绍巴黎城市风光的英文画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装帧设计质朴又不失美感。我与拍卖区的缘分就此开始,更奇妙的是,之后曾多次在这家店铺拍书,与老板成了很能聊得来的朋友。 古董书我本科是法语专业,读研时转为世界历史,这样的知识背景让我对“过去”有一种近乎狂热的痴迷。因此,拍卖区中不时浮现的古董书很快就成了我的心头最爱。当然,这些“老物件”本身就是拍卖区的热点,价格往往与它们本身一样美丽,在一次次惊心动魄的较量中,既有“血战到底”,也有“忍痛割爱”,近一年下来,着实淘到了不少好东西。 《十八世纪法国家具与装饰艺术》是我在拍卖区淘到的第一本古董书,品相虽算不得上佳,但质感、开本、装帧都透露着其当年的华贵。里面的插图虽然都是黑白,但也可让人想象巴洛克的奢华与洛可可的柔美。 因为所学专业的原因,也拍了一些法语的历史类书籍。《苏利公爵回忆录》和《巴黎古迹寻踪》两本书都出版于19世纪,与读新书不同,当文本载体本身也成为历史,读起来便有在历史中读历史的奇妙之感。年深日久,两本书的外壳都有些脱落,特意还买来白胶,用棉签一点点地贴合回去。 《纳农》《印第安纳》《玛丽·克莱尔》三本小巧的法式特装本,搭配一张《宫廷咏叹调》的法语CD,几乎瞬间就将人拉回了那段迷人的旧时光。经典的竹节书脊和书口的印染工艺更是使人痴迷。还记得收到书的当晚,翻出CD机,一边翻阅一边放着“咏叹调”,就好像看到塞纳河边的淑女,伴着潺潺水声,在书页间打发着惬意的时光。 拍得多了,野心也随之膨胀,忍不住跃跃欲试,想搞些大体量的套书来满足自己的“贪婪”。八册的法文版《一战史》采用的正方形开本比较少见,最难得的是完整的一套没有缺失。三册的图文书《战争中的法兰西》算是捡漏,收书时感受着沉甸甸的大开本,180的价格绝对说得上是物美价廉。这或许也是拍卖最大的魅力之一:在拆开包裹前,你永远不知道将遇见什么样的惊喜。 个人感觉,古董书最迷人的地方便在于其“古”,无论装帧设计还是题材内容,都充满了其出版年代的气息。翻开书页,岁月的味道扑面而来,给人以梦回之感。此外,由于年代久远,且往往多次易手,在古董书中很容易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写在扉页的赠言、某任主人的藏书票、旧报纸、老书签……这里面蕴藏了太多有趣的故事,足以构成一部个性化的私人阅读史。收藏册和旧书页拍卖区的拍品自然以书为主,但偶尔也会有些可遇不可求的“宝贝”:各种收藏册、旧书页和版画。有幸碰到几次,拍下收到后无不惊为天人。 这是一本皮质书签收藏册,此类收藏即便在国外大概也是十分小众。收藏册的外表朴实无华,坦白说,当初看到拍品的照片时并没有太高的期待,更多的是因为刚刚“入坑”,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收到快递后,却发现这看似貌不惊人的册子里面却别有洞天:首先是藏品的质量和数量都远超想象,册子里满满地装着120多个无比精美的皮质书签,许多地方还附有原主人“于何时何地所得”的标注;其次是册子本身,或许是内页用纸经过特殊处理,虽然已经过了几十年(从标注推测可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物件),打开后不但没有一丝霉腐之气,反而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当初收到时疫情还较为严重,居家办公,难以外出,说来怕人笑话,那会儿自己常常捧着册子,坐在阳台上翻看,想象着之前的所有者该是个什么样的人。 对欧洲中世纪史感兴趣的朋友或许会听说过纹章学这门学问,作为彰显身份地位的一种方式,彼时欧洲贵族服饰上的纹章被人戏称为“穿在身上的赎金”。下面这本纹章收藏册着实让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拍下后便一直心心念念着能快点拿到。记得快递是周日送达,而地址留了单位,于是收到通知后便马上跑了过去,多一分钟都不愿等待。 这是一本专门为收藏纹章而设计的册子,末尾处还有十几页对各类纹章的介绍。内页设计有各种带有留白的图案,如城堡、相框、花卉等,用于粘贴从别处剪下的纸质纹章。初略估计数量有百余枚,从上面的语言和图案推测,基本涵盖了英、法、西、意等主要欧洲国家。很惭愧,我对纹章的好奇多于谙熟,仅能辨别出其中少数特征明显的,如19世纪牛津学联的纹章,带有“我权天授”的英国皇室纹章,等等。 另外还有些残缺的旧书页,因不完整已几乎失去了阅读或收藏的价值,但若放在相框中装裱起来,便又成了一件带有浓郁复古风的装饰品。 外文书比起前面提到的古董书,这里所指的外文书一般年代较近,许多甚至还没有绝版。拍卖区的这类外文书数量多,种类丰富,能在相当程度上满足阅读的需求,而且经常有“捡漏”的机会,加上好奇心和占有欲使然,各类外文的图册、影集、工具书以及一般的精平装书籍占据了我拍卖订单的半壁江山。 我喜欢大开本的图册和影集,喜欢那种将一大本书摊开在桌子上的感觉。从瑰丽绚烂的手稿到黑白照片,从欧洲到亚洲,从古代到现代…… 如果说翻看图册、影集是审美上的享受,那查阅厚重的大辞典便是见识上的洗礼。今年世界读书日前夕拍下了两本法文版历史辞典,收到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拍品描述中“巨厚本”三个字绝非妄言:两本加起来超过三千页,近五百位撰写词条者都是法国史学界的精英。书中有大量黑白和彩色插图、地图,印刷精美,精装函盒本,品相上佳。对历史专业的我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知识宝库,而对于作为编辑的我,或许也能从其中“淘到”些不错的选题。一个有趣的插曲值得一提:大概是因为书太厚太重,店家发货时用了个啤酒箱子,手艺没得说,只是搬着“一箱啤酒”走进办公室时有些许尴尬。 在拍卖区混迹的时间长了,便能发现许多奇奇怪怪但又有趣的物件。有次看到一批上世纪八十年代的Wallis & Wallis拍卖手册,后者是英国著名的军事古董拍卖行。我多少算个军迷,古董“高攀不起”,但拍卖手册总还是可以试试。最后十分幸运,几乎全部以1元一本的价格将几十本都纳入囊中。手册中的拍品包括勋章、武器、制服、盔甲等几乎一切与军事有关的物件,而且都附有相应的介绍,本身就是一部丰富的物质文化史。而且,在拍卖区拍下与拍卖有关的拍品,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我还是个“魔戒迷”,家里基本收齐了国内已出各个版本的托尔金作品,但总还觉得不够过瘾,所以在拍卖区看到英文版的《魔戒》和《霍比特人》,便毫不犹豫地拍下了。平时将它们与书架上的中文版摆在一起,相映成趣,有时也会取下来对比着来看,特别是一些经典的片段,想想若是换作自己,会如何呈现译文。 绝版中文书除了西文类书籍,对于拍卖区不时涌现的绝版中文书,也是我常常关注的拍卖点。市场价值中的判断“物以稀为贵”,对书来说也同样适用。有时候碰到想看的绝版书价格水涨船高,或者干脆找不到,便会不时生出一种荒唐的感慨:为什么没能早出生几年。特别是成套的书,一旦绝版,想要找齐便很难。山东画报和上海人民两家出版社在本世纪初分别出版过一套“日常生活译丛”,都是很吸引人的选题,但都已绝版。一次在拍卖区看到山东画报那套九册合拍,第一时间出价,心惊胆战了三天后最终以起拍价成交。 也有比较热门的旧平装、网格本,虽然可能需要在拍卖区竞价追逐一番,但这些与儿时记忆相连的拍品,我也十分心动。上小学那会儿,父亲常常陪我逛旧书摊,七八十年代出版的老平装本便构成了我对“旧书”一词最早的理解与认识。如今二十多年过去,在孔网开始淘书生涯,能将记忆中的网格本、平装本收集回来,重拾童年意趣,也是十分美好的事情。 因为对每一件拍品都怀有期待与珍惜,所以写起来特别有如数家珍之感。在文章的最后也想分享一些有特色的店铺,希望能与大家共淘好书、以书会友:“ABCbook”、“秋水1色”经常会有品相内容俱佳的古董书;“醉舞文玩”、“普门堂”以外文画册见长;“我晒腹中书”时不时会上架些很不错的绝版中文书;此外,“弘书典藏”、“版画大哥”、“孔大佬”等店铺中也经常会出现可圈可点的拍品。除了这些会定期光顾的店铺,个人感觉,“淘”是逛拍卖区的一大乐事,无意间浏览到的小店,有时就会隐藏着令人眼前一亮的拍品。 通过孔网这样一个平台,使我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沉浸在“过去”之中,追寻古旧书之美,享受着在拍卖区淘书带来的无穷乐趣。虽然在这个“大坑”里花了不少钱,但我始终感觉非常值得。在未来也将继续如此。后记:近期孔网拍卖在电脑端也有了新变化,各位书友在使用过程中如有问题或建议,也欢迎大家积极反馈。
2020-12-01
1
3
23
335人阅读
收藏
转发
评论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