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peng

实名认证
149 关注
307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上新
  • 店铺
那些年买过的书。

2007年,认识了孔网,就不在扉页上写字了。我准备把书留给孩子,他不喜欢,还可以卖几文钱。没写字是九品,写完字就成了八五品。然而,他对书是真的不感兴趣。放假了,把门一关,躺床上摆弄手机;吃完饭,再把门一关,接着摆弄手机,或者打游戏。所以,我就决定把书卖掉,总比将来卖废纸强。
1.8万人阅读
6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3 69
有些书无法上架。比如这本,孔网最低标价360元。我感觉有点夸张,应该卖多少,我也不知道,先自己留着吧。
1165人阅读
1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18
给书友寄书,找出卓越的盒子。前段时间炒作小米汽车,才知道卓越是雷军的。这个盒子,应该处于亚马逊刚刚收购卓越的时期。
1105人阅读
1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14
看了一场阿苯先生在孔网的直播,想起一些购书往事。

十几年前,我从孔网下了第一张订单,卖家就是阿苯先生。挑了半个晚上,买了几百块的书;忐忑两三天,怕不给发货。担心是多余的,书很快就到了,满满一大箱,几乎全新。依稀记得是圆通,那时的快递都是送货上门。他的地址是郯城酒厂,我于是也认识了这个郯字。

我一度成了他店里的常客,买过大量人文社的书,包括一版一印的名著名译插图本。一印,用纸比后期要扎实许多,而且每本都有书签。这套书,我差一两本就攒全了。如今卖的卖、送的送,所剩无几。

我买书的热情远不及当年,阿苯先生店里的书,品类也在锐减。他在直播时说,以后不再以卖新书为主,因为不太赚钱。这句话,让我有些伤感。我,只是他万千客户中的一个小小买家。不管他卖什么,都祝愿他生意兴隆,把好书引介给众多读者。
...展开全文
2910人阅读
3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8 32
#夏日絮语# 这些书准备捐给学校,还有些没拍照片,加起来将近三百本。数量不多,没什么值钱货。但品相都可以,大部分版本也行。哪怕有三五个学生借阅,有一两本书他们喜欢,也算没白捐一回。
3499人阅读
5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8 50
摆书摊一年,成交将近六百单。以一单三本书计,售出将近两千本。还有三四千本,每本能卖个五角一块的,就不想上传了。比如人文社老版《源氏物语》,曾经上传,三本五元,无人问津,只好下架;比如名著名译插图本的大部分,因为印数太多,不值钱;比如英文原版小说,上传了搜索不到,而且不好卖;比如《读书》、《文史知识》这样的小册子,基本零零散散赠送了书友。

再小的书摊,也是个买卖。我在孔网购书十几年,如今被尊称为老板。站在老板的角度来看买书人,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

1、代购。摆了摊才知道,买书竟然有代购。从我这里买书的,至少一半是代购。说实话,我更愿意把书卖给真正的读书人。

2、砍价。我从孔网买书,大约始于2007年。除了个别卖家邮费设置畸高,我请求邮费实收,基本没有砍过价。等我摆了摊,发现砍价竟然是种常态,除了代购,也有真正的买家。如果不是太过分,我基本都会满足要求。

3、邮费。一个书友曾经质问我,为什么每买一本要加一块,不合理。把我问得哑口无言。我这么设置,是跟前辈们学的。摆摊一年了,我觉得基本合理。在有些订单上占了便宜,在有些订单上倒贴了运费,大体上两者相抵。

4、信息。书在定价前,我基本经过搜索比较,取个孔网较低价。即便如此,十块八块的书,有人要求再抹两块;五十块钱的书,要求三十包邮。对于这种人,我非但不回信息,还要拉黑。

5、赠书。单本书定价小贵,或者一次买很多本,我都会赠书。有人专门发信息感谢,也有人毫无反应。不管咋样,我会接着赠书。个别时候不赠,是因为再添一本就超重了。

6继续。估计明年此时,我的精锐部队就卖得差不多了。这个小书摊该何去何从,我还没想好。
...展开全文
1156人阅读
1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15
#访古记# 有时候,我会把票据之类的,放在书里,当作书签。
刚才发现这张购物小票。方便面一块三,现在翻倍了。
那一年,我在北京东八里庄,住小平房。那一片平房,早就拆掉了。步行十几分钟,就是华堂商场。里面还有书店,我买过聚斯金德的《香水》。非常喜欢,一读再读。晚上闭店,员工们会站成两排,欢送顾客,不知现在还是不是这样。
当时,北京的沙尘暴很大。尤其春天,刮起来简直遮天蔽日。在外面走一趟,嘴里都是沙子。
我还有三两个朋友,冬天在火炉上涮火锅,喝着小酒,畅想未来。我和他们早就断了联系,大家各自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1349人阅读
2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23
#访古记# 年轻时,在音像店买到保罗·西蒙精选第一集。此专辑从香港华纳唱片引进,采用的是港译保罗·赛门。我狠狠地痴迷了一阵子,想买第二集,遍寻不得。

二十几年过去,我对通俗音乐早已没了往日的热情。前段时间,在网上发现第二集。遂下单,今日到货。一磁带一CD,两集合璧。

也许是先入为主的原因,听保罗·西蒙,我总能想起电影《毕业生》。耳边,仿佛有一个毛头小伙子,对你倾诉烦恼:他遇到了小小困难,受到了小小伤害,但这一切,都不算什么……
3.7万人阅读
6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62
#喜欢包书皮# 包书皮,源于我们小时候包课本。有的自己动手,有的家长帮忙。能工巧匠,大显身手。一张书皮,五花八门,争奇斗艳。有的不动一刀一剪,包得妥帖严实;有的在书角处多折几道,平添了几分修饰感。

我包书皮,采用的乃是最拙劣之手法。刀剪尺子,全都用上,也未必一次成功。此手法,我至今仍在使用。

《短文精华》,在村里供销社购买。书皮是俺家的挂历,华三川画的老虎。由此推知,应是1986年。

《西西里柠檬》,书皮是买的。这套小册子共10本,购自县城新华书店。因为太喜欢,后来又在孔网东拼西凑了一套。说句题外话,九十年代有部电视剧《中国模特》,余华写了其中的一个故事,蓝本就是《西西里柠檬》。

《清词一千首》,书皮是张一元茶叶的包装纸。

《日瓦戈医生》,书皮是档案袋牛皮纸。此书准备卖掉,在网上放了段时间,价钱低,无人问,遂下架。

《外国短篇小说》三册,孔网买的。邮来时,下册没有书皮。我补了一张,字体也是模仿原来的笔体。虽风格不搭,但聊胜于无。

《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书皮是中药袋。此书已经拍成四集美剧,前段时间看过,感觉一般。小说结构精巧,放在剧里,这个优点就不够突出了。
...展开全文
6119人阅读
4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5
#我如何与旧书结缘# 人与书之间,是有缘分的吧。

五年前,把这本书放进购物车。
两年前,又发现一本,价钱差不多,也放进购物车。
一个月前,终于下定决心,要买这本书。两相比较,选择了地理位置较近的那家。刚好赶上普降大雪,快递受阻。连续两天,店家没发货,也没说明原因。我取消了订单。
十多天前,从第一家店铺下单。
就这样,五年之后,这本书终于到了手里。
我不嫌弃它旧,不嫌弃上面的印章、借书卡,不嫌弃书脊开裂,不嫌弃书体稍有变形,这就是它应有的样子。何况,它还包了塑料书皮,还是毛边本,可能还是一版一印,已经足够让人满意。
它飘洋过海,风尘仆仆,为我而来。这,难道不是缘分?

此书是有中译本的,群众出版社1987年出版,书名《马戏团》,作者麦克雷恩。孔网很多,价钱便宜。
...展开全文
1.7万人阅读
6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63
看到一本劳伦斯的小说,伪装成人文社名著名译插图本,封面采用的是《前夜 父与子》。第一次看,没当回事;过两天,再次推送。我犹豫一下,给店家发了信息,提醒他,此书是盗版。
店家已读不回,书还挂在网上。
老婆说我吃饱了撑的。
我买书,也卖书。站在卖家的角度,为了几十块,惹来纠纷,不值吧?
1167人阅读
1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7
#晒晒我的年度购书账单# 今年在孔网摆摊,以卖书为主。买得少,不到五十本。
遥想十几年前,在孔网第一次下单的情形。挑了一晚上,买了几百块的书。早晨起来很后悔,怕卖家不给发货。当然,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几天后,书到了。那时的快递,都给送货上门。快递员是个女的,扛着一大箱子书上了四楼。她还问我,你买的是啥呀,这么重?

买书的热情,持续了好几年。夜里睡不着,就找个店铺,把上架的书从头到尾浏览一遍。看完一家,再看一家,一晚上经常浏览几千册、一两万册。可买可不买,价钱实惠的,就随手买几本;买不起的,就看看封面,过过眼瘾。记得有个店铺摆着版画本《百年孤独》,店家标注:此书仅供展示,不出售。

年轻时有个愿望,要读几本英文原版书。最近几年,买书就以英文为主。因为读着吃力,买的也少了。用尽吃奶的力气,一年也就读个三五十本。我买的英文书,基本以通俗小说为主。这类书,在孔网非常多,价钱也便宜。以后有时间,我会写写读了哪些通俗小说。
...展开全文
4.2万人阅读
7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7 73
请教各位大佬,旧书是怎么收的?如果论斤,一斤多少钱?
4303人阅读
2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7 29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随便说点儿啥。

1、不想再买书,然而手欠,还是买了。昨天收到两本,第一本书口全是霉点,事先没有标明。包装糊弄,从广东寄来,一层纸,套个塑料袋。这本书很顽强,竟然没有磕坏。第二本,翻了几下,封面掉了,封底也摇摇欲坠。两个订单,都给好评。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2、当自己开起书摊时,发现买书竟然有代购。我以为那些经验值超高的就是代购,其实不尽然;我以为那些收到书迟迟不给确认的是代购,其实也不尽然。 有些书,我不愿意卖给代购,更愿意直接和买家交流。

3、有人善意批评我,说包装太严实,双方都麻烦。我是这么想的:拆解包裹,麻烦一时;磕损一角,永远不爽。

4、在孔网不好卖的书,我就卖给某鱼。某鱼价低,像收白菜一样。优点是能够批量处理,上门取货,变现很快。卖了几十单书,我发现了问题:他们在评估品相时,存在误差。几乎全新的书,被评为中等;塑封都没打开的书,被评为外观破损。我忍无可忍,进行投诉,追回了两块多钱。这仅仅是两块钱的事吗?我认为不是。他们是故意的吗?我相信他们没那么下作。但,我再也不会卖书给他们。

5、看到有人写文章,说他是如何攒全《英语世界》的。看完之后,我买了2001年的合订本。封面、封底和中间插页,全是黑白的,印刷质量也不佳。我怀疑此书是盗版,和卖家联系。卖家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只说他们卖的书都是正版。我很生气,联系了《英语世界》搞发行的人,加了微信,发了几张照片。她说,等哪天去库房,帮我鉴别一下。到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还没有得到回复。我查了孔网2001年前后的《英语世界》合订本,发现彩图部分全都是黑白的。几乎可以断定,我冤枉了卖家。

6、为什么会起这样的疑心?因为我买过盗版的英文原版书。封底用小字印着中文书名的,盗版无疑。《达芬奇密码》、《教父》什么的,都有盗版。几年前,我在某东或亚马逊买过一本《小城畸人》,封面上有个字母印错了。赫赫然,那么醒目。是不是盗版,我也蒙圈了。
...展开全文
1819人阅读
2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2
随便哪本书,都会有点儿故事。
先扯点儿用不着的。
比如这本《北极夜》,多么不起眼。在孔网一大堆,一两块钱就能买到。
封面是张守义设计的,里面还有几幅小图也是他画的。张守义给人文社之外的出版社设计封面,我看到的就这么一本。也许还有其他的。
那年,我在微博上聊了几句张守义,招来一个女书友,她说是张守义的粉儿。然后,我们俩也互粉了。
感谢张守义先生。
女书友混在北京,做销售,天南海北到处乱跑。她住在二环,我没好意思问,房子是买的还是租的。
有一天,她发了一张在KTV唱歌的照片。说实话,我看了挺失望的。长得多好看,谈不上;就连想像中的知性优雅,也看不出来。
还有一天,她抱怨老公不长进。我不知道该说啥。如果长得好看,兴许我会说点儿啥。男人,就是这个德性。
她活得很有理想,很有热情。工作,读书,还报了新东方。她说,将来要买一个大大的书房。
我和她,在读书上面没什么交集。除了一个张守义,缺乏共同话题。聊着聊着,渐行渐远。
大概是五年前吧,我突然想起了这个人,到网上看了看,结果有了意外发现。
她拍了张照片,是一大片树林子。时值深秋,看着荒凉萧瑟,甚至还有那么一点儿阴森骇人。她到一个城市见网友,这片大树林子,就是两人的约见地点。关键是,那哥们把她放了鸽子。
她很失落,面对大树林子,发了一通感慨。
我不是很善良,看着照片,乐了半天。一个敢选地方,另一个也真敢去。这地方能干啥呢?大概率是林中漫步,谈论读书。

扯完用不着的,再扯点儿有用的。有用的,总是那么枯燥无聊。
《北极夜》的作者麦克林,当时的一线畅销书作家。我们出版过他的《第十分队》、《马戏团》、《黄金会合点》、《绑架总统》、《死河追踪》等等。
这些书,在孔网都可以找到,极其便宜。
根据麦克林原著小说改编的电影《血染雪山堡》和《纳瓦隆大炮》,都非常好看。前者还在国内公映过。虽然我现在是个半大老头子,公映时我还小,所以没看过。
这两本书,似乎没有翻译过来。
...展开全文
1.4万人阅读
7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