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旧书摊

实名认证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33 关注
221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上新
  • 店铺
#读书偶得# 道德经文理玄微幽深,行文简约古奥,是最不容易读通并理解的古代经典著作。余于少年时代便有所涉猎,直到中年以后随着古文字功底、人生阅历、哲学修养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初窥门径。余之诸子学养泰半得之于民国时期的张默生先生。张先生所著之《先秦诸子文选》《庄子新释》《老子章句新释》等文将我引入了先秦诸子思想的大门。将本文名称定为《道德经新释》是向张默生先生致敬。
因为时代等诸多原因,张默生先生在民国的学者中未享大名。但其对诸子的诠释是我所见著者中逻辑最为清晰,说理最为严谨的学者。其所倡导的对诸子思想的解释应该深入浅出,能为大多数读者所理解是我最为欣赏的。须知只有真正理解了先秦诸子的思想和精神内核的作者才能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原作者文章的本意。
关于老子其人历代有不同说法,尤其是民国时期由于西学东渐有一股反传统的逆流。张默生先生也未能免俗,被裹挟到时代的偏见之中。梁启超、范文澜等大家因为孔、墨诸子在自己的文章中都未提到老子,从道德经的文体、思想内容等方面入手都认为老子是战国时代的人物。也许孔子和墨子是真的没有见过道德经的,道德经普遍流传于世应是在战国时代。以老子之“深藏若虚”的隐士精神并不奇怪。
我们从庄子在天下篇中“关尹、老耽,古之博大真人”的阐述中便可知晓老子必是春秋时期或更早的人物。否则未及百年何以称古?天下篇已经由张默生先生证明是庄子自著(见庄子新释),其实稍有古文修养的读者便可明白天下篇作者的胸襟、逻辑、见识和文笔不是庄子后学所能拥有的,必是庄子自著无疑。庄子作为老子的继承者和道家的集大成者显然比民国时期的学者更加了解老子。他的说法应该作为我们研究老子的标准。传统的先秦诸子老、孔、墨、孟、庄、荀、韩的时代先后顺序是没有问题的。老子开启了先秦思想文化昌盛的先河,是先秦诸子的启蒙者,也是先秦诸子中最伟大的思想家。
老子的伟大之处在于首先他是一位自然主义的哲学家,他认为自然是最完美的体系,也是人类应该学习和研究的范本。老子否认神灵的存在,认为天地万物皆源自于“道”,而“道法自然”,自然就是道的本体。在老子的认知中“道”不仅仅是自然的规律和自然的意志,它更是物理现象界和宇宙的本源,也就是现代理论物理学界宇宙起源说所说的“奇点”。同时老子又是一位满含人文关怀的实用主义的社会思想家,他指出了统治者如何悟道并与道同体成为“圣人”,用道来治理天下惠及万民,成为有道的人主。在道德经里老子所创立的道家学派构建了由自然、道、名、朴、器等概念组成的完整的学说体系。
...展开全文
2160人阅读
2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1
浅说曼生十八式

9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北方人从喝传统的绿茶和花茶转换到品尝各种茶式。2000年前后北京开始流行喝铁观音和普洱茶。随着茶叶市场的兴旺,宜兴的紫砂壶也开始流行起来。其中曼生十八式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传统壶式。此壶式由身为“西泠八家”之一的清代书画家、篆刻家陈鸿寿设计。紫砂艺人杨彭年、杨凤年兄妹亲手制作的十八种经典紫砂壶款式。因陈鸿寿字曼生,故名“曼生十八式”。

在紫砂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总共有六个人。第一供春,他是开创者。第二时大彬,他是明代紫砂壶的集大成者。第三陈鸣远,他是花式壶的制作大师。第四陈曼生,他是文人壶的集大成者。第五邵大亨,他是光素壶的制作大师。 第六现代的顾景舟,他撰写了紫砂史,同时也是紫砂制作的大师。

陈曼生把金石篆刻、书画诗词与造壶工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创作了一种独特而成熟的紫砂壶艺术风格。在紫砂史上是继陈鸣远之后文人壶的另一个高峰。留下“壶随字贵,字依壶传”的经典名言。本店的这套曼生十八式是笔者十年前收藏的一套紫砂壶。此套紫砂茶壶篆刻手法精湛,字迹遒劲有力,是传世曼生壶的精品。
...展开全文
1200人阅读
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
#读书偶得# 道德经的成书年代

道德经文理玄微幽深,行文古奥简约,是最不容易读通并理解的古代经典著作。余于少年时代便有所涉猎,直到中年以后随着古文字功底、人生阅历、哲学修养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初窥门径。
 
     余之诸子学养泰半得之于民国时期的张默生先生。张先生所著之《先秦诸子文选》《庄子新释》《老子章句新释》等文将我引入了先秦诸子思想的大门。因为时代等诸多原因,张先生生前在民国的学者中未享大名。但其对诸子的诠释是我所见的诸多学者中逻辑最为清晰,说理最为严谨的学者。
 
    其所倡导的对诸子思想的解释应该深入浅出,能为大多数读者所理解是我最为欣赏的。须知只有真正理解了先秦诸子的思想和精神内核的作者才能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原作者文章的本意。
 
关于老子其人历代有不同说法,尤其是民国时期有一股反传统的逆流。梁启超、范文澜等大家因为孔、墨、孟诸子在自己的文章中都未提到老子,从道德经的文体、思想内容等方面入手都认为老子是战国时代的人物。张默生先生也未能免俗,被裹挟到时代的偏见之中。
 
我们从庄子在天下篇中“关尹、老耽,古之博大真人”的阐述中便可知晓老子必是春秋时期或更早的人物。否则未及百年何以称古?天下篇已经由张默生先生证明是庄子自著(见庄子新释),其实稍有古文修养的读者便可明白天下篇作者的胸襟、逻辑、见识和文笔不是庄子后学所能拥有的,必是庄子自著无疑。庄子作为老子的继承者和道家的集大成者显然比民国时期的学者更加了解老子。他的说法应该作为我们研究老子的标准。
 
传统的先秦诸子老、孔、墨、孟、庄、荀、韩的时代先后顺序是没有问题的。老子开启了先秦思想文化昌盛的先河,是先秦诸子的启蒙者,也是先秦诸子中最伟大的思想家。
...展开全文
1129人阅读
1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6
寒霜降落,温酒候冬。
一夜北风,满城桂香。
1200人阅读
1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4
#秋日的惬意# 桂林的夏天还未结束,盼秋雨一场带来桂花香。
1.1万人阅读
3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31
#且读且行#        (P3,接上条)
我们需要以新的方式为资产确定价格。按照联系框架模型我们为资产提供了新的公式P=XYZ。即资产本身的特质、宏观环境和所有参与的竞争对手所形成的游戏规则。

       事实上,这套方法我们经常用。当我们预测NBA总冠军、预测奥运会短跑名次时,我们所用的框架就是联系框架。但是我们在预测和解释一种资产价格的时候,却转向了只看自己和环境。

       在现实中我们也很清楚,即便用正确的范式预测总冠军也很难,不可控因素太多了;可想而知,用错误预测框架的准确度有多高。错误的预测方式一定会造成某种系统性的偏离。对于复杂事物,我们需要克制本质主义或还原主义的倾向,但这的确有点艰难,我们很难抑制这种冲动。

因为我们在简单事物面前是如此成功!有些事物之所以简单,那是因为它们跟整体互动较少,所以,可以还原、降解,也能搞出一个很好用的预测模型;但绝大部分事物不是那样的,它们跟整体的互动极多,牵一发而动全身,预测是极其艰难的。

        所以,我们要退而求其次,找到叙述性的历史总结或事后解释即可。当然,如果我们足够幸运的话,我们可以总结出游戏规则,即在某个规则下具备各种特质的个体如何在特定宏观环境中互动。表面上看,我们似乎已经理解了资产价格的运行规则,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可能我们连游戏规则都没拼凑完整。

至此我们已经完成了一半任务了——找一个与DCF模型迥然不同的解释框架,那它的解释力如何呢?

我们至少可以解释两个现象:
1、为什么经济景气度下跌的时候市场走马太效应;
2、为什么白酒景气度下滑银行股跟着遭殃。

我们假设有两类资产池,一类是专门搞景气资产(即证券市场中的成长股),另一类是专门搞不景气资产的(绩优股)。他们的规模保持相对稳定。经济比较平衡的时候,二者的估值差异不是很大。

当经济变得不景气,某个板块由景气变得不景气,于是,这个资产由景气池子调整到不景气池子。两个池子的规模相对稳定,第一个池子的供给减少,于是,剩下的资产只能估值提高;第二个池子的供给增加,存量的资产估值降低,要给“新人”挪坑。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白酒板块挂了,宁德时代上天,银行保险跟着遭殃。而且,不难推论,景气的板块的个股越少,剩余的景气板块的估值就越高,不景气板块的估值就越低。这是一种溢出效应。

于是,也就解释了市场走马太效应的核心根源——经济景气度下行。

这一切的背后的支撑是一个看起来不怎么合理的假设:景气资产池和不景气资产池的规模保持稳定。

但转念一想又挺好理解的,喜欢追景气的会一直追,喜欢抄底的会一直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通过上面的分析不难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世界多大程度上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个体彼此独立,DCF模型的预测结果更有效率;如果个体联系紧密,联系框架的预测结果更有效率。

那么,这个世界是联系得更加紧密还是不紧密?又为什么呢?

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了!因为各国央行越来越鸽派,各种资产被每年十个点左右的现金扩张速度捆绑在一起。

所有人不得不采取做空现金的策略。不断膨胀的现金,干掉了一大品类投资策略——在以前持有现金还可能是一个策略;未来则越来越难。

各种资产之间的互动,完全越过了现金,直接变成了a换b,b换c的模式,互动变得更加紧密。

当下的世界联系得如此紧密,以致于景气度的下行把喜欢跟随景气度的资金逼迫到了少数高景气的板块和某些零景气度的板块。于是导致了以下两个结果:

1、只能用DCF模型回答问题的分析师被逼到了2060年;
2、债券分析师也只能带着大家继续yy降准和降息。

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不难想象,未来我们还会碰到其他奇葩的场面:
1、某些景气板块,景气度还在,但估值却不断下滑;
2、某些板块继续不景气,但估值却稀里糊涂反弹了;

只看自己的DCF模型难以解释这些现象,但用联系模型却很好解释——因为经济景气度回升,景气池的资产供给增加,不景气池的资产供给减少。市场开始走均值回归逻辑了。
...展开全文
1912人阅读
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
#且读且行# (P2,接上条)
在这个模型里,你是无法仅仅通过预测某一个人跑多快,去预测他到底能拿多少奖金的。因为别人的成绩也会影响到他分到的奖金数额,你需要对所有人一起进行预测。这才是孤立函数p=f(x,y)预测失败的核心原因——只看自己和环境了,没有去看竞争者。

资产定价也是如此,它既需要考虑环境因素,也需要考虑和其他资产的竞争关系。不幸的是我们所能看到的绝大部分模型都仅仅考虑了环境因素,并不考虑竞争者因素。

通过赛跑分奖金的例子,我们可以抽象出一个很有竞争力的资产定价框架,某一项资产分多少“奖金”取决于: 1、环境要素;2、个体特征;3、游戏规则;

孤立的框架特别强调1和2,然而,联系的定价框架强调3,强调同时定价的框架下如何去同时摆布不同个体的特质以及环境。

通过孤立模型和联系模型的对立统一,我们就能搞清楚那种荒诞感和不合理感觉的根源了:我们的直觉特别偏好孤立模型,但现实却是按照联系模型运作的。

我们始终假设自己所要分析的资产独立于其他资产,并假设其他资产不变动,但事实上,我们在假设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看起来是一句废话,但用对了地方他就不是一句废话。

在分析资产价格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用联系框架,所有资产的价格是被各个资产的特质以及宏观环境根据某一个特定规则同时确定的。即1、各个资产的特质;2、宏观环境;3、游戏规则;三者缺一不可。

(未完待续)
...展开全文
1944人阅读
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
#且读且行# 如何给一家上市公司进行合理估值?

前一阶段我从时事和宏观层面解释和预测了未来的经济走势,今天试着从微观角度和理论层面解释作为经济运行晴雨表的证券市场的走势。

最近半年证券市场分化,一方面是景气板块(互联网、高科技、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估值不断地创新高,另一方面则是不景气(传统行业)板块估值持续下挫。

我们如何判断在证券市场上市的一家公司股票估值是否合理,进而决定我们应该买入还是卖出一家公司的股票呢?这是买卖股票的一个核心议题即估值。

合理估值给分析师制造了很大的麻烦,他们需要用DCF模型(理论上最准确的估值方式就是现金流贴现模型即DCF模型,Discounted Cash Flow是把企业在未来存续期内的所有现金流贴现到今日,得到的数值就是企业的内在价值。)不断地合理化景气板块超高的估值。同时目前景气板块估值越来越离谱,已经无法用常理解释了。于是宁德时代等股票被有的分析师看到了2060年。

为什么大家会有这种不合理的感觉呢?在不合理感觉的背后,必然包含了两个并行的逻辑:
1、我们直觉上认为合理的逻辑;
2、真实世界真正运行的逻辑。
当这两个逻辑给的解一致时,我们认为合理;反之,我们感到不合理。

一般来说,我们直觉上认可的模型就是DCF模型,我们习惯于拓展这个模型去解释不同的现象,把不合理转化为合理。这也是所谓的专业人士的价值所在。即事后解释现实世界的运行逻辑。

一个实际运用案例就是操纵自由现金流的增长率。有的股票PE高,有的PE低,我们通过增长来回答这种差距。所以,无论是看PE,还是看PEG,都是在DCF模型的范式之下。

但是,我们现在所遭遇的困难是,市场给的估值远远高于DCF所能合理化的估值。一种简单粗暴的解释就是泡沫,但这种解释办法显然无法满足我们的求知欲。为什么市场能给出这么离谱的估值呢?

一方面是深植于个体内心深处的某种微观直觉;另一方面则是与微观直觉相反的集体决策结果。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所能确定的是群体的微观直觉就是DCF模型或它的变种——看自由现金流的贴现。于是,问题就可以转化为“DCF模型的替代模型有哪些”。

DCF模型并非解释估值的唯一方案。我们所寻找的方案应该具备以下两个特征:
1、与DCF模型显著不同,不应该是它的任何变种;
2、在逻辑本质上超越DCF模型,具备相当的解释力量。

旧的寻找尝试之所以解决不了问题,是因为总是在DCF模型的不同变种里尝试。事实上,DCF模型是一个孤立模型,它只看自己和自己所处的环境,它的底层逻辑是还原主义的——组成部分决定整体。

直觉上,我们都会有一种天真的幻想,把某一项资产的价格表示成 p=f(x,y)的形式,其中,x表示一系列自身要素,y表示一系列环境要素。

在这个框架下,我们可以用一个漂亮的小函数p=f(x,y)把某一项资产切割出来单独分析;如果要分析指数,我们需要把无数个漂亮的小函数加总。

通过这样的抽象,我们可以找到DCF模型的一般特征:1、还原主义;2、从部分到整体,分总结构;3、孤立模型;

它的有效性强烈依赖于我们所分析的资产多么独立于其他资产,即那个核心假设——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也就是说,这取决于我多大程度上能把一项东西从一张大网上完好无损地分类出来——它是挂在网上还是网的一部分?上升到这个抽象高度,我们就容易寻找对立物了——要找一个总分结构、普遍联系的定价模型。

这种定价模型长啥样呢?假设有a、b、c、d、e五类资产,这5类资产的价格不能独立决定,需要同时被决定,也就是说,他们之间的价格存在相互影响,即我们要确立某一项资产的价格,既要考虑环境因素y,还要去考虑abcde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考虑pve(和环境的互动)的因素和pvp(和竞争对手的互动)的因素。

那么,现实当中有没有具体的例子呢?有,而且很好找。最近在举办东京奥运会,我们拿体育比赛举一个的例子。假设10个人跑100m,根据排名分100w的奖金池。

分奖金的规则是:
1、把这个奖金池拆分为两个池子,跑进10s的人根据排名按照等差数列分80w,都跑进10s,所有人按照等差数列分100w。
2、跑不进10s的人根据等差数列分剩下的20w,都跑不进10s,则所有人按照等差数列分20w。

我们先不必考虑这个规则是否公平,仅仅考虑系统的联动性。对所有参赛者而言,有两个东西很关键: 
1、能不能跑进10s内,这涉及到与环境的互动,即pve; 
2、别人是否跑得进10s,以及别人相对于自己的速度,这涉及到与别人(竞争者)的互动,即pvp;
(P1,未完)
...展开全文
2229人阅读
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7
#2021下半年开启# 从全球疫情中美关系看下半年的经济走势。

全球疫情

今年上半年印度疫情大爆发,变异的德尔塔病毒在不断演变进化成更危险更具传染性的病毒。拉美、南亚、东南亚、欧美等地疫情再次爆发,形成大规模新增病例。

全球主要经济体只有中国恢复了生产能力,GDP(同比增长12.6%)和外贸总额大规模增长。填补了因疫情影响而导致的全球商品供应缺口。

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随着形势的发展我想这句话应该改为中美关系是全球唯一重要的双边关系。

美国从次贷危机以来奥巴马、特朗普、拜登三届政府都用量化宽松来提振经济和金融行业。尤其拜登政府的货币刺激政策尤为激烈。美国政府大规模的印钞和举债使得石油等大宗商品暴涨数倍。中国和全世界被迫迎来此举带来的输入性通胀,为美国的金融霸权买单。

美国妄图中国政府像次贷危机时一样牺牲自我拯救美国和全球经济,购买美国国债输出廉价商品为美国政府举债和印钞买单。由于经过了十几年双方实力的此消彼长,这次我想他们必不能如愿以偿。近期美国舍曼副国务卿在天津与谢峰副部长会晤之时,中国在外交上史无前例地对美国发出清晰而强硬的措辞,逼迫美国纠正错误改变行为方式就是实力对比发生本质变化的表现。

下半年的经济走势

我国政府因应最近中美关系和全球的局势变化把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从年初的谨慎乐观调整为谨慎。7月30日政治局召开会议后,中央发布的一系列相关经济政策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目前我国经济延续复苏态势,内需弱,外需强。消费增长疲弱,低于疫情前的增速。投资有回落压力,特别是房地产和基建,信用扩张显著放缓,企业部门收缩更快,就业缺口仍在。

从外部环境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前仍处于极端宽松时期,为我国积极运用货币政策提供了时间窗口。

目前我国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二三线城市的地方政府举债过度,造成地方财政困难。这是上次次贷危机留下的后果,也是落后地区经济转型不成功地方税收跟不上财政消耗造成的。

第二、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使得房地产行业成为地方财政的支撑。这和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平抑房价的政策形成冲突。

第三、地方政府财政吃紧使得部分地方上管理的城商行和农商行资产质量不佳,区域性商业银行存在一定的金融风险。

基于以上的问题央行目前采取的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

综上所述,下半年我国的经济走势将会持续向好,经济增速相比上半年放缓,市场就业压力较大。地方财政支出不足导致地方上的基建项目开工不足。经济发达地区的新兴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展开全文
1999人阅读
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
#读藏之间# 中国文字形成的源流

古书有云“太古之世,有语言而无文字,至庖牺氏作八卦,为文字之肇端。黄帝史官仓颉复依类象形作蝌蚪文,是为古文。”

考古图释文中说“故厥初以象形为主,不取笔画之均正。又有无形可象之言,然后会意、假借、形声、指事、转注之文生焉。”

自古以来专家学者都认为象形文字是古人创造文字的开端,会意是因无形可象后才有的造字法。我认为这是倒本为末,从根本上错误的理解了中国文字的源流。

首先创造文字的目的是传辞达意。比如“名”这个字,在甲骨文和金文字中上面是个月下面是个口,会意是看到了事物用口说出来,字的本意是给事物命名。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象形字是字的基础元素,整个字是会意。

其次我们看文字的第一个字“一”,是天。第二个字“二”是地。第三个字“三”是人。“王”贯通天地人者为王。“示”天地垂万象以示吉凶。甲骨文“示”下面是一竖或三竖。

这些最简单最初始的文字都是典型的会意造字法。我们看到笔画和象形的部首都是文字构成的基本元素。会意才是文字的最终目的,即传辞达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古人造字是会意造字法,象形文字是文字的基础元素。文字逐渐成型后才发展出假借、形声、指事、转注等造字法。

文字学家所说的“书画同源”我是非常赞同的。甲骨文、金文都有明显的绘画痕迹,字体笔画都不均正。大篆是文字的转折期,到了小篆文字开始均正,逐渐与绘画脱离。

汉朝以后隶书楷书真正的使文字定型不再演化。这也在侧面说明了中国画的大画家均擅金石篆刻,擅长书写篆字。但是隶书、楷书不一定写得很好。
...展开全文
1.1万人阅读
2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5 28
#店铺活动推荐# 近期郑州暴雨引发河南水灾,南京疫情扩散,长三角台风来袭,华南地区酷热难当,我国多地发生的灾害给民众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我的几家客户数字化转型发展态势良好,出差归来整理了几套清晚期的精刻本,在一位书友的启发之下发现一套珍本——同治年间陈昌治刊刻的《说文解字附说文通检》。

大徐(徐铉)本《说文解字》在清代多次刊刻,有多种版本。同治十二年(1873)番禺陈昌治依孙星衍本重刊《说文》,由李承绪摹篆,广州富文斋刊印,世称“陈刻本”或“一篆一行本”。该本版式清晰,翻检方便,流布较广。故其刊行之后,又有光绪九年山西书局重刊本、光绪十四年扫叶山房覆刻本。但这两个本子其纸墨、版印不及陈刻本。

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所藏陈刻本存在明显互异之处,说明其版本不同。所谓的“原刻初印本”实际为剜改后的印本。剜改本讹误较少,版本价值更高。该本版式校正了孙本的部分讹误,并附有黎永椿所编《说文通检》,翻检颇为便利。

研究者通过对比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所藏陈刻本的互异之处,发现两种版本卷十五后附陈昌治《说文校字记》,《校字记》末有牌记双行小字。为了便于区别二者,称牌记题“羊城内西湖街富文斋承刊印”者为甲本,题“羊城西湖街富文斋刊印”者为乙本。

从书尾牌记来看,一篆一行本《说文》应为陈氏委托富文斋所刊印。富文斋是当时广东地区著名的刻印机构,所刻书籍涉及经史子集,且多为时人所委托。本书为陈昌治所刊剜改本即诸本中最佳之陈乙本。
...展开全文
2531人阅读
1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2
#夏日絮语# 最近读了新书《陌生人的力量》。“不要跟陌生人说话”是很多人从小接受的教导,然而我们的内心深处,是否对不期而遇的朋友或者情人有着真实的渴望?

心理学家认为带着同理心与陌生人交流“可能会有改变一生的作用”。书中指出西方社会的深刻裂痕导致人们无法进行跨阶级、宗教、种族和世代的基本交流。

作者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与陌生人进行有意义的互动可以带来巨大回报,但这是一种“必须培养而又容易丧失”的技能。但当前西方社会的主流认为与社会上其他人对话缺乏意义、不可取或者显得古怪。

然而与陌生人交流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人们对陌生人的态度往往落入一套常见的模式。孩子们被教导不要和不认识的大人说话,特别是那些被父母认为不值得信任的人。

到了青春期和二十出头,又会产生与各种人交流的强烈愿望,特别是家人可能不认可的那种人。无论这最终会发展出两性关系还是一般的社交关系,都会给人带来一种逃离的强烈兴奋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找到终生伴侣、建立家庭、生儿育女,社交圈通常再度缩小。生存压力越来越大,时间变得不够用了,有些人再也没有年轻时随性结交的那股热情。

在为人父母的责任逐渐减轻之时,工作负担又在加大,交朋友的意愿也随之下降。到了老年,即使好奇心和魅力不减,年老体衰还是让邂逅新朋友变得更不容易。

但这并非故事的全部。在中年甚至之后,人们仍能收获萍水相逢的喜悦,这些相遇无论多短暂,也会以某种方式触动人们的神经。可能只是一个微笑,或偶然间直抵心头的一句话,也可能是在飞机或火车上一次意外的深谈,即使此后再不相见,那一刻的意气相投也有振奋人心的作用。

陌生人带来的希望与冒险让故事创作者着迷,比如电影《相见恨晚》(Brief Encounter)和《爱在黎明破晓前》(Before Sunrise)中的一见倾心。知道自己经历的只是一期一会,会让人无拘无束地坦呈自我而感觉美妙。

陌生人也许会为你打开一扇未知的大门,也许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其间如何处理真的是一项需要培养的社交技巧。
...展开全文
2502人阅读
1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0
#且读且行# 近日桂林持续高温天气,还好小区里的泳池开放,解了天气闷热之苦。小区泳池条件得天独厚,建在半山腰,绿树掩映。水源直接引入山上的山泉水,格外的冰凉清冽。

每天游泳是我放松心情的时候,上午九点多和傍晚六点左右各游一次,这个时间段人非常少,泳池的上方,因为池边上的树枝延伸过来形成绿荫,以仰泳的泳姿看着蓝天白云绿树成荫,悠闲地划水,泉水沁人心脾暑意全消。

在广州居住的时候小区也有泳池,但是由于游泳的人太多完全失去了独游的乐趣和悠闲,三线城市自有他独特的魅力等着你去欣赏和体验。

最近半年因为生意淡薄得以从忙碌纷扰中解脱出来读书思考,慢慢地放松紧绷的心情,在冥思和放空自己的时候体验到了孩提时代内心的纯净,对于我的生活和人生体验也是一种额外的补偿和欣喜。

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内心世界外在的投映。环境和经历影响着你的人生态度,经历了起落和岁月的磨砺才能够明白庄子的超脱和荀子的炼达,领悟到用朴拙去应对一切的机巧,以厚道面对世间纷繁的机心。
...展开全文
2604人阅读
1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0
#读藏之间# 作为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幅员辽阔。乾隆皇帝征服了准格尔部,统一天山南北开辟了新的疆土——新疆,奠定了如今中国的版图,实现了民族的大一统。

昨天看了一篇介绍康熙皇帝的文章,谈到历代皇帝平均年龄35岁,大多数活不过一甲子(古人寿不过60为夭)即夭折,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1、酒色过度,骄奢淫逸。
2、起居无常,缺乏自律。
3、服食丹药,追求长生。

而康熙皇帝生活俭朴、自律且知生死乃为人生之必然,豁达的对待自己是天子也是常人,逃不脱生死这一自然规律的基本事实。

古代帝王继位久者难免贪恋权利追求长生,就连开创大唐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也不能免俗,中年之后追求长生服食丹药,五十一岁而亡。

反观康熙到了五十几岁须发开始变白,他的大臣劝他服食中药养生。他淡然一笑,说古来天子少见须发皆白者,自己愿意做这样的天子。可见他的理智主义是其成为一代明君的重要原因。

康熙的长寿为清朝初年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开创了历史上的“康乾盛世”。

下过暴雨之后,广西的天气持续闷热。今日继续整理阅读藏书《曝书亭集词注》,此书系清代李富孙注解朱彝尊的《曝书亭集》词部之作,凡七卷,收词六百余首,考证详尽。

纳兰性德,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由于后代学者多认为康熙词坛为清代词坛最盛期,因此也常将此三人称为“康熙词坛三鼎足”。

朱彝尊主要生活于康熙年间。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浙江秀水人。清朝词人、学者、藏书家。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康熙二十二年南书房行走。博通经史,参加纂修《明史》。殁于康熙四十八年,年八十一岁。著有《曝书亭全集》。
...展开全文
2664人阅读
1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4
#2021下半年开启# 中美贸易战让我们站在了历史转折点

最近读了几本关于社会经济学的著作和一些时事评论员的文章。都谈到了当下政治经济生活的热点问题——中美关系的修昔底德陷阱。

受2018年中美贸易战影响,作为国家经济晴雨表的证券市场19年初创出了2440点的近年最低点位,之后国运昌隆沪深两市指数上行。今年年初到达3500点之后股市面临选择走出震荡行情。

今明两年经济情况如何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经济形势向上我国则冲破美国科技封锁,凭借科技创新和全球规模最大的制造业摆脱中等国家收入陷阱,迈入发达国家行列。向下则社会矛盾爆发,经济和社会发展逶迤不前,民不聊生国家拉美化。

东西方社会的模式之争

经济和社会运行的关键环节是制度和治理模式。高效率的社会治理模式战胜低效率模式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人类历史上曾经产生了两部伟大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马克思的《资本论》。前者揭示了人类社会市场运行的基本法则和国家富强之道,而后者则成为了20世纪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央计划经济实践的主要理论源泉。

进入20世纪,两位伟大经济学家凯恩斯和哈耶克的理论成为了当代社会和国家实践的理论指导。两者的共同基础都是推崇市场经济,不同之处在于政府在市场中分别发挥的作用。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接受了市场经济模式。当代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说到底是凯恩斯的大政府管控经济模式和哈耶克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之争。

普利策奖得主《世界是平的》作者弗里德曼先生曾经无限感慨的希望美国政府哪怕有一天能象中国一样运行,减少内耗和两党审批程序,马上像中国政府一样支持新能源开发。可见西方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了西方模式的弊病和痛点。

西方世界经过几百年经济的蓬勃发展后出现了经济增速放缓,各阶层社会矛盾深化。经过了疫情的洗礼,西方社会出现了暮气沉沉的气象。而中国社会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底层勤劳、中层敬业、高层昂扬,展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中美两强相争的实质和关键点

中美两强相争表面看是贸易战和科技战,实质上是在比拼内力,考验两个国家的社会结构体系、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看谁能戳破和引爆对方的弱点。

美方的弱点在于债务问题引发美联储不断扩表,导致货币泛滥形成资产价格泡沫。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历史最高位,资产泡沫化非常严重是华尔街的共识。疫情来袭泡沫破裂,美联储再次增发货币提高债务上限维持了资产价格泡沫,但是造成了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信誉受损的负面影响。

中国房地产价格高企,一线城市房价租售比达到危险的1:80已经超出民众的购买能力,房地产价格形成严重泡沫,也成为中央和民间的共识。中央三令五申抑制房地产泡沫,调控力度空前,就是为了堵住漏洞推动社会继续向前发展。

在美国看来《中国制造2025》挑战了美国的科技霸权,想从美国手里抢夺全球最大的一块蛋糕——高科技产业。从中国的视角来看我们发展自己,做产业升级理所当然,并没有挑战美国损害西方利益。至此中美两国分歧严重化,真实的掉入了修昔底德陷阱。

对未来的预测和憧憬

中美两强相争主动权起初在美方,中国抵抗住了美国的高科技封锁和所谓的经济脱钩。第二波疫情来袭,东南亚和印度对中国制造业的可替代性减弱。通过科技行业的国产化替代和制造业升级,目前主动权转移到了中国一方。

作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参与个体,因为没有提前体察到国家产业政策趋势的变化,主要使用美国一线品牌给客户做项目,我本人就是最初的利益受损方,但是内心仍然支持国家产业政策和国产品牌替代战略。这是东亚国家走出中低收入国家陷阱的必由之路。

中美冲突在国际上欧洲的态度是关键,欧洲是否会基于自己的经济利益考量不和中国发生冲突,决定了中美关系的走向。国运在我们一边,疫情仍然帮了中国的大忙。

综上所述,只要中国社会继续具有近几十年的战略定力,就一定能够冲破美国科技封锁,在十年左右的时间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同时摆脱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成为发达经济体。
...展开全文
6156人阅读
3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