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读且行# 浅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出版史:
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长河中,《毛泽东选集》(简称《毛选》)无疑是一座巍峨的丰碑,它不仅记录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壮大的光辉历程。然而,在《毛选》的系列出版中,第五部却经历了一段颇为曲折的命运。
一、第五部的诞生与背景
《毛选》第五部的出版,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多次筹备与波折。早在1962年,第五部的粗编稿便已完成,但由于毛泽东本人对建国后文章的审慎态度,认为这些文章尚未经过历史的充分检验,因此并未急于出版。直到1967年,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第五部的筹备工作再次被提上日程,然而不久后又因故中断。
1969年,在康生的主持下,第五部的编辑工作再次启动,旨在迎接即将到来的20周年国庆。经过数月的紧张工作,编辑组终于完成了送审本,并准备发行。然而,就在此时,却传来了毛泽东不同意出版的消息,具体原因虽不得而知,但显然与他对建国后文章质量的严格要求有关。
时间推移至1975年,第五部的编辑工作再次被提上日程,由胡绳、吴冷西等同志主持领导。经过两年的努力,1977年3月,第五部终于完成编辑工作,并于次月正式出版。这一卷收录了毛泽东在1949年至1957年间的70篇文章,涵盖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二、第五部的不再版。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五部在出版后不久便遭遇了停售的命运。1982年4月10日,国家出版局根据中央宣传部的意见发出通知,宣布因第五部中的某些提法不符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决定予以停售。这一决定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执行,许多书店内的库存也被化浆处理,使得第五部在市面上几乎绝迹。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第五部的消失呢?
首先,从政治层面来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这一背景下,许多过去的提法和观念都需要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而《毛选》第五部中的部分内容,显然与这一新的政治方向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不一致,因此成为了被清理的对象。
其次,从毛泽东本人的思想体系来看,他始终强调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虽然第五部收录的文章都是他在建国初期的重要著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这些文章中的某些观点和提法可能已经不再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因此,从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权威性和时代性的角度出发,对第五部进行停售处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第五部的消失也与中国出版业的特殊环境有关。在那个年代,出版物的发行和审查都受到严格的政治控制。一旦某部作品被认为存在政治问题或不符合当前政策导向,就有可能面临被停售、销毁的命运。而《毛选》作为一部具有特殊地位的著作集,其命运更是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弦。
三、第五部的历史意义与影响
尽管《毛选》第五部已经消失多年,但它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却是不可磨灭的。首先,它为我们提供了毛泽东在建国初期的重要思想和战略决策的第一手资料,对于研究新中国的历史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第五部中的许多文章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智慧,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然而,第五部的消失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深刻的教训和反思。它提醒我们,在出版和宣传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尊重人民的选择。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任何一部著作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地适应所有时代的要求和变化。因此,在对待历史遗产时,我们应该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既要继承其精华部分,又要勇于对其进行批判和反思。
作为后人,我们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铭记那些为新中国建设付出辛勤努力和巨大牺牲的先辈们,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