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战役

实名认证
85 关注
1470 粉丝
+关注
发消息
  • 动态
  • 上新
  • 店铺
  • 拍卖
#闲话闲章# 摆摊散记
早上一觉醒来,七点刚过,家人及小外孙还在熟睡之中,我轻手轻脚收拾停当,骑上小三轮赶往库房拉书,一路上静悄悄的,南来北往的汽车仿佛没有安装喇叭似的。噢,又到一年高考季。
经过一个考点,道路两旁挤满接送考生的车辆,学校围墙外,坐着三五成群的考生家长,相互交谈着各自娃娃们学习情况,支起的帐篷上挂着条幅,写着祝福考生的话语,里面的志愿者为考生及家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免费提供瓶装水,为焦虑的家长降降温、去去火,我想这里的所有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985、211。
遥想一下当年我自己参加高考的时候,那会儿什么样子哪?1980年8月,我高中毕业参加高考,父母上班的上班,工作的工作,哪有时间搭理你,那还有时间送孩子去考场的,都是自己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去的。那天临去考场的时候,母亲给了我一颗煮熟鸡蛋。那时连考三天,第二天,第三天什么也没有,参加了一次高考我只得到一枚鸡蛋。我上了十年的学校,在我的印象里好像没有吃过几回早点。不光是我,六十年代初出生的人,在去上学的时候能吃上早点的,又有多少呢?不是我抱怨父母,不给自己的孩子做早餐,而是当时的社会情况,经济能力不是每个家庭能达到的。
市场比往常安静了许多,没有出现大的吵杂喧闹的声音。路人、行人少了,买家、藏家不出来了,各摊主的口袋自然而然憋了。
...展开全文
488人阅读
1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12
#闲话闲章# 摆摊散记
周六的古旧市场,随着夏日气温的升高,逛市场的书友及藏家显得稀稀拉拉,购买的欲望犹如进入了冬季,热情全无。忙过了开摊时段,就和老哥和书友有一搭没一搭唠着,更多的时候坐在马扎上发呆。
临近中午快要收摊的时候,发现戴过滤器的小伙子出现在旁边摊位上,和摊主说着什么,我也没有上前打招呼,心想隔一会儿他会到我的摊上来挑书的,过不多时,转头再找他时,却不见了踪影。
眼前的老哥按他的方式,一本一本往纸箱里码放着书,不时横摆弄一下,竖放一下,非的把书填得结结实实,只差把纸箱撑破。
看到他收拾的差不多了,我起身按书的大小归归类,这样好把书容易放到手提袋中。这时眼中出现了一双浅蓝色的靴子,抬头一看正是穿戴整齐、面带过滤器的神秘男,今天显得份外精神。
他说他没有买书,只买了几个杂项,我指着书说,你看吧,说不定有你喜欢的书。他大致把书看了一眼,拿起一本随意翻了一下,就又放了下来,我一看他没有买书的欲望,就犹豫不决,心想贸然一问,是不是有失礼貌,不管这些了,就直接开口问他。“你戴这个憋闷不”,他说:还好,已经习惯了。“什么原因吶”。他说:鼻子根部就是和眼睛平行的部位,有个创口,还挺大,迟迟好不了,容易感染,带上它相对好一点,还得经常清洗。原来是这样,我心中的疑问得到释然,没好意思拿起相机拍他,但愿他的创口早日愈合康复,摘下面具,以真实的面貌,笑对人生。照片是这两个星期在市场上随机抓拍的。
...展开全文
747人阅读
1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18
#闲话闲章# 摆摊散记
四月的青城处处生机盎然,到处鸟语花香,尤其是这几天,市花丁香花盛大开放,散发出迷人心脾的香味,大老远的扑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南方归来的燕子,在鼓楼将军衙署旁上下翻飞尽情的飞翔,北国的春天已来临。
我最近两回出摊,遇到一位不愿露脸的书友,他里面戴着口罩,外面戴着个呼吸过滤系统这么装置,眼前还有一副茶色眼镜,完全把自己的面部遮得严严实实。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与君不相识,他的装扮引得路人差异观看。
这一天他刚巧来到我的摊前,二话不说就蹲下挑选起书来,不大一会儿眼前就竖起两摞书,有三四十本,他示意结账,我大概看了一下书的质量,大致数了一下有几本,我说给一百吧,他又看了一眼他挑好的书,没有讲价,临走之前他说了一句话:你的书挺适合我看的,我还会来的。听他这样说,赶紧给他提供两个手提袋,并帮他把书装好,这是他第一次来我这里购书的经历。
昨天临近中午,他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看到熟悉的“面孔”,和他打了个招呼,于是他就蹲下挑起书来,这回他谨慎了许多,挑出的数量是上次的一半,我又帮他推荐了几本,他是拿起又放下,经过精挑细选我给他折价六十元,看到他有些为难,直接免去五元,他又蹲下把书相了一会儿面,正巧有别的书友买书,就去照顾客户了,等忙完这单生意,他站在我的跟前手里攥着五十二元,递到我的手里,我还能怎样,我还能说什么,只当照顾老客户了。又为他提供了一个手提袋,走时他没有说什么。
特写镜头是我在他挑书的时候拍的,另几张是他离开我的摊位后抓住机会拍的。一回生二回熟,等到下次他再买我书的时候,出于好奇,我一定问问他,为什么要戴这个呼吸过滤器?
...展开全文
7259人阅读
4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7
#闲话闲章# 开书店遇上的二三事
2007年我申请加入孔夫子旧书网交易平台,在虚拟的网络上开启了販书的书店,在买卖双方互不见面,只凭上传的一张书的照片来定夺买还是不买。店主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盯着电脑,接受书友的信息,回复网友提出的问题,因为那时没有智能手机,只能通过电脑上传图书,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熟悉、感悟,自己有了一套上传图书的方法。先把要上的图书分好类,如,文学类的书放在一起,历史方面的书竖起一摞,用数码相机拍得书影,上传电脑硬盘以备,再把图书按顺序一一上传,限于当时的网络技术及网速,上传的照片像素是最小的,回放的图片犹如大豆那般大小,不大好辨认,容易张冠李戴,搞错对象。因为我上传图片、图书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操作流程相对快捷一点,不确定的就点击一下查看原图,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技术的更新,5G通信技术全面应用,台式电脑已经成为家中的摆设,如同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那时候谁知道,现在的一部智能手机就会把当时复杂的操作,一下子全部搞定,上本书费时不超五十秒。
开店谁都会遇上这样、那样的事,只要事情在合理的范围内,价格在合理的区间里,买卖双方都可以谈,谈不拢还有孔网客服候着。记得我开店初期,上传了一本红色文献(解放前)被书友买下,明明是一本板板正正、干干净净、没有破损的馆藏书,而我却得到买方一个大大的差评,搞得我一头雾水,到现在想起都难以释怀。可近来遇上的两件小事,说起来也挺有意思,一位书友下了一个订单,因为我当天上班书也发不出去,晚上回到家找书、包书、仔细写好书友收货地址、姓名、电话,贴足邮票,这样一通操作,时间就得超过二十多分钟,第二天,邮局的工作人员刚把该书登录完毕,邮票盖销,正这个时候,书友发来信息说书不要了,我还能怎样,赶紧和工作人员商量,取消了该书上传的信息,满足了书友的要求。一位女士发来一张图片并附言,问这本书包邮吗?我看了一下该书价格,想也没有想,就同意了,我留言下单改价。迟迟不见回复,心想每个人都挺忙的,等个一天半天也很正常,可这一等就是五天,好期盼的一个订单,前后也就十分钟,我改好价格,就等付款,我好寄书。又过去整整六天了,就在我写一篇短文的时候,又看了一眼和她互动的信息,还是没有阅读,这真的可以看做是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天气,是我自作多情在做一场春梦吗?
奉劝个别书友珍惜别人的时间,做事情,想好了再去做,言而有信,绝不食言。
...展开全文
1034人阅读
2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23
#淘书小记# 摆摊散记
在春风的吹拂下,把我居住的高原城市从寒冷的季节里,生拉硬扯地送走了。路边树木虽然没有吐绿,但背风向阳的草地上,伸出了嫩绿的小芽,使这片枯黄的草地,露出一丝春的信息。今日又逢周六摆摊的日子,能赚些小钱的欲望驱使自己前来参加这场欢宴。
书放到老哥的摊前,转身给电车安顿好地方,回来时带去的书被书友翻的一片狼藉,横七竖八,我也不好意思说什么。可用来装书的手提袋,被随意丢弃在一旁,赶紧收留,就这样还少了一个,这个环节上回摆摊少了两个,难道是长了翅膀不成。给书友结完账,把书码放整齐收拾停当,算是告一段落,清闲下来。
人走茶凉,这时有位五十多岁的大妈,随手从书摊拿起一本书翻看起来,看了一会儿,问我这本书多少钱,我让她把书转一下,看看书名。拿在她手里的书是《毕福剑的幽默智慧》,我告诉她,“五元”她表示认可,她又看了一会儿,扫码支付走人。
睹物思人,说起毕福剑在十几年前,那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他主持的《星光大道》综艺节目,赢得了全国老百姓喜爱认可,捧红了一大批草根艺人,其中就有我区玲花、云飞等,我也成为他的忠实粉丝,就想现在每逢周末必须摆摊一样,一到周六,雷打不动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他主持的《星光大道》,被他的风趣幽默的主持风格所折服,成为央视收视率最高的招牌节目。树大招风,祸从口出,因此他从大众视野里消失了,像一颗明亮的流星,一闪而过。现在央视《星光大道》这个综艺节目还在,可收视率什么情况,我想大家心里是清楚的,物是人非,早就不是那个味了。
做人,做个踏踏实实守信用的人,做事,做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人。
...展开全文
906人阅读
1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3 19
#孔网昵称的来历# 书店,及开店遇到的一件事
我在孔网开书店是在2007年的夏季,那时的自己没有正当职业,赋闲在家,仅仅依靠在地摊上出售旧书,维持一家人基本的生活开销,温饱没问题,富贵莫得提。
随着城市管理日趋收紧,能自由摆摊、路边自发形成的市场的萎缩、清除,有不少卖旧书的同行像流星一样,消失在遥远的银河,也有不少同行迎难而上,搬入文化市场,开启了实体书店,把市场里面积不大店铺的年租金,由千元涨到万元。我也没有多少书,闲余的钱更少,就放弃了进店的念头。出于好奇某天心血来潮来到昔日同行店里,聊聊天,参观一下书架上的书,令我惊奇的是他们把电脑搬进店里,开通了网上书店,几个店合用一根网线,经过一番询问,大致情况有了了解,他们在孔夫子旧书网这样一个交易平台上开店。经学习、观摩我寻思也开一家这样的书店。
按孔网开店的要求,填写好个人信息,最麻烦的是在开店之前,需上两百本书才能开通书店,经过几天的努力操作,书店通过了,店名叫什么呢?一家人在一起商量、琢磨,提了几个店名,都没有上心,我们家的姑娘小名叫“红红”,她说:“就叫红豆书店吧”。老婆附和说挺好的,店名就这样定了下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我希望我的书店像红豆一样,被广大网友书友“长思”。
经过风风雨雨,寒来暑往,我的书店以过去十六载了,基本算是孔网的老店了,我依稀记得我孔网开店的时候,全国各地在孔网开书店的一共加起来也就七百多家。期间与书友发生过屈指可数的磕碰,或投诉,经过沟通,相互理解,都能冰释前嫌,彼此都能达成谅解,解决出现的问题。我现在的好评率99.96%,我认为这样的好评率在孔网上也算高的吧。
可最近发生了一件事,让我觉得挺“膈应”,事情是这样的,2月26日,一位书友下了一个订单买一本书,备注,要求正版,内页干净,不要夹带小票等。把书包好,第二天上午经中通快递寄出,2月29日物流信息显示货物送达且签收。本来正常交易,到此为止也算结束了,可问题就来了。当日买家发来信息要求退货,我拒绝退货,随后买家修改退货协议,我同意退货,给买家发去我的信息,收到书,就退款。期间买家也不答复你,还修改了两次退货协议,我又一次提供了我的信息。3月11日买家发来一条信息,是一行数字,两个字:邮政。随后我就回了一条,收到马上退款。3月14日晚,收到短信,书放到了小区的驿站。第二天上午从小区的驿站拿回快递,上面寄出的地址和我寄出的地址不一样,感觉有点怪,回家打开一看,第一感觉就是气愤,回来的书竟然是一本盗版书,书放到手里轻飘飘的,书脊破损,纸质发暗,印刷字体不清晰,当即拒绝退款。且回复到:要不经孔网客服评评理,做人做事要凭良心。过不多久,手机显示我写的信息他已经阅读,他也不回复我,已经两天了,就这么搁置着。我特意浏览一下他在孔网上留下的信息,购买量达到四万多册,好评率99.8%。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我就想用不用问一问他的地址,把这本书重新给他寄回,并想问一下他这样做好吗?
这几天春风送暖,残雪消融,气温宜人,然而一股烦人的冷空气南下侵扰,大家都注意一下别冻着。(隐语)
...展开全文
3660人阅读
3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0 35
#淘书小记# 淘书小记
前几天一位云南的书友,在我的店里下了一个订单买了两本书,顺带问了一下这两本书的一些基本情况,我简要说明了一下,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她提到刚刚阅读了我以前在孔网上写的小短文,觉得有点意思,还鼓励我多写作,经她这么一说,又勾起我泯灭的热情,答应再写一篇小短文,答谢这位远在千里之外的书友。(我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由于以前写的短文千篇一律,没有新意,点击阅读量低的可怜,也就偃旗息鼓,马放南山,给懒惰的自己放了长假,不再关注孔网上的芸芸众生,只留心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前几天头脑发热,收了一批书,且都是新书,是平时收书价格的两倍。当时这批书都在纸箱里,从破损的纸箱掉出的书中,看到书的质量内容大部分还是可以的,就费劲从汽车卸下的纸堆中找出十大几箱,老板不让开包,就这么一堆书,大致看了一下,估算了重量,开出价钱,我也没有认真思考过滤,就答应了下来。原因很简单,你不要还有别的同行就在旁边唬着,该出手就出手,自己就应该对自己很一点,由于以前自己的优柔寡断,错失了很多这样的机会,运气应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找了个很熟悉、有平板车收废纸的熟人,求他帮忙给送到家,忙不能白帮,也得给高运费。看着眼前这堆书,觉得有种猜盲盒的感觉,不清楚里面的“新宠”到底是什么模样,饭也不吃了,就先吃“书”吧,经过囫囵下咽,大致分三类,四分之一重新回到废品收购站,一半多点勉强能上孔网售卖,余下的只能在地摊上苦苦挣扎。总的来说这批书赚得不会太多,但要假以时日,这批书还在整理陆续上传,有兴趣的书友,不妨关注一下。
这几张图片是我最近出摊拍摄的,我觉得看图片,比看我写的短文有意思多了。
...展开全文
9045人阅读
5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9 52
摆摊散记
本没有打算写这篇短文,但我看到我上传的一张图片,引发联想就说上几句。昨天上午到市场摆摊,拍到这样的一张图片。摆摊的这条团结巷东西长约三百米,宽有十米马路,那是相当“热闹”。道路两旁挤满买卖各种旧物的摊子,只剩下能通过一个半汽车的宽度,再加上过往的行人,流动叫卖的商贩,或驻足观看路人,只要有两车相遇,要想相交通过,那是需要费很大的“劲”,司机还得有相当的耐心,只要到了摆摊这两天,都会上演同样的一幕,我有时看到这样的情况,心里也急,明摆着“龙门阵”,是“谁”让你们经过这里的。图1:图片上的两位姑娘,因堵车从车上下来,左右观察,面露焦急,又显无奈,看到这里我上前一步,把她们留在了“这里”,原因是因为堵车。
1289人阅读
1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12
摆摊散记
随着天气逐渐转凉,气温就要掉下零度线了,尤其是清晨,给早早占地的摊主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市场的热度也随天气的变化有些冷清。这星期我依然摸不到边际,连暖手的书籍都没有看到,更别提用来暖心的了。
明知道市场与我冷清寡水,可内心驱使我必须向“钱”去,得不到螃蟹、大虾,混几条小鱼,尝尝虾米倒是可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你收获的宝贝越多,越有人捧你,你没有什么收获,当然就引不起别人对你的关注,市场的规律就是这样无情无义。
我也不想说卖了多少钱的书,反正不咋地,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有稳定的情绪,有个健康的身体,比得到任何好处,得到值钱的宝贝都重要。
1548人阅读
1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7
摆摊散记
昨日秋雨绵绵,今日天色蓝蓝,又是一个摆摊的好日子,太阳牛哄哄对着他们说:我这个样子,你们喜欢吧。连老天爷都眷顾着来此设摊的小贩们,就是有一点不好,铺在地上的单子有些返潮,从地上拿起的书潮乎乎的。
我怕晚上下雨,没有给小三轮车充电,早上到三轮车跟前一看,一只轮胎瘪了,拿打气筒打了几下,轮胎也没有起来的迹象,于是就用电车驮上新收的、旧有的,再凑上几本好看的,总共六手提袋子书。
老哥留给我的地方,被同行占去,没法子就让旁边另一位同行倒腾出来一平米,因为带去的书不多,又没有出奇的宝贝,加上换了摊位,买卖生意垂头又搭地。这样的情况使我不得开心颜,心境也变得不咋地。手中的相机也没有了平时的感觉,失去了往日的灵气,一上午照的照片是往常的一半,抽出几张,把数凑齐。
1827人阅读
3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0
摆摊散记
周六上午的一场短时降雨,把市场摆摊各摊主打做鸟兽散,今天阳光明媚,气温适宜,牧区草肥水美,迎来了内蒙古一年之中最美的季节,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带上这星期贫瘠的收获,从家里拿上我喜欢几颗种子,期待着有好一些的结果。
前面有老哥的照应,后面的我顺利铺好摊子,连着两单生意刚好破百,家中有了粮食,心里就有了底气,顺便喂了脑袋,通体上下有了暖意。稳扎稳打,向着下一个百元目标努力争取。乘闲暇,东瞅瞅西瞧瞧,给手中的相机充充电,留下市场上人间百态,看着有趣。
2.2万人阅读
5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55
读书散记
前几篇短文点击率颇低,费挺大的劲,烧了半天脑,结果是这样,于是就自暴自弃,给自己放假了。这几个星期去市场摆摊,有关注我的书友问我为什么不写点什么?我就敷衍一下过去。我不知该写些什么,有种黔驴技穷的感觉,自己身上的包有多大,能挤出多大的浓,自己心里是清楚的。
度过炎热的夏天,天气凉爽舒适,逛市场的人渐渐回暖,聚集着人气,老顾客依然故我,新书友频频涌现,市场上摊位拥挤不堪,早到早得,经常在一个地方摆摊的摊主,基本都固定下来,我就像一贴狗皮膏药,赖在了老哥的身上,但愿他不要嫌弃我。
老哥卖的书,不是在这个摊抓的,就是在那个摊拿的,以前还往收购站跑跑,现在那里也不去,除了这两天卖书,每天都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和一众票友吹拉弹唱,不亦乐乎。书摊上有书友看上他的书,一问价,他报出来的价钱,就连我听了就好比你正好坐在凳子上,听到报价,感觉直接就坐到了地上。开口就把买书人顶的够呛,这样的经营思想,做法,让回头再买你书的书友,再在你那里买书我感觉微乎其微。有时看到他,一上午也卖不出去几本书,我心里也不是什么滋味。一人一个想法,一人一个活法,只要自己感到快乐、自在,外人又有什么权利说教他人。
3493人阅读
1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9
#夏日絮语# 逛文博会
在呼市国际会展中心,这几天文化博览会盛大开幕,我家的姑娘在展会最大的展台,新华发行集团展台前作接待、新闻报道工作,有幸和艺术家,和签名作家互动留影,我也萌生去看一看的想法,今天中午一点结束摆摊,和我的老同学约好一同前往,两人在饭店叫了两个菜,要了两碗面,每人两罐啤酒,吃饱喝足,乘公交车,赶到文博会现场,展台前围满观众,尤其是卖土特产柜台,人人都喜欢品尝一下,我特别喜欢在国外的展台前驻足,呆足了时间,看看他们售卖的物品,顺便拍上几张图片。
1461人阅读
1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2
摆摊散记
我不喜欢半夜和他们凑热闹,抢地方,一般是睡到自然醒的,然后不紧不慢来到市场,全仗老哥给我照顾,在杂乱无章的市场上容留下我一片摆摊的地方,我们肩并肩,相互照顾已有一年之久,我俩的情况,被别的同行看在眼里,纷纷效仿,我到来的时候,一看没有我的地方,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开辟的天地生硬地被同行“抢去”,着实无奈。
今天挺好摆摊的地方没有被同行占去,我是长长出了一口气,我的心,和我带去的书有种回家感觉。别看今天是周六,市场人气不旺,尽量出、低价走,熟人再优惠,“忙”里偷闲,捞到几张照片。
1453人阅读
1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4
摆摊拾零
还有几张图片我觉得可以,一并发出,请小编赏脸。
1226人阅读
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