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书店#

35.1万浏览 69内容
+关注
分享
表情
图片
长文章
商品

7/2000

发布
  • 最新
  • 热门
#消失的书店# 听说上海的季风书园如今搬到美国去了,真是令人唏嘘。
133人阅读
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8
#消失的书店# 地铁站口的书店搬迁了。
地铁站看似每天人流量很大,但是大都是急匆匆的过客。很少人有闲情在这里停下来看书。(坐标:苏州地铁2号线阳澄湖中路站)
199人阅读
1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14
+关注
#消失的书店# 今天下午本来想在常去的网络书店买一套原版,惊讶的发现竟然已经在4月关门停业!那个一直以"free delivery all over the world" 为slogan并践行之的优秀书店就这样消失了,甚至没有留下一个网页快照让我有机会去把十多年来的purchase order history做个截图留念...果然你习以为常、觉得一直会陪伴事物,也许在不经意间就已然离去...So sad, RIP.
676人阅读
2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2
#消失的书店# 昨天本来是准备到“猫的天空之城”书店的,可去了一看,这个店已经不在了,入驻了一家面包店,顾客队伍从店内一直排到走廊上。
“猫咪”呀,你怎么说走就走了…走得如此悄无声息…咪呜!
311人阅读
1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9
#消失的书店# 实体书店的“第三极”在哪儿?

逛亚运村新华书店,想起一件新华书店打价格战的往事,以及战败出局的那家民营书店——第三极书局。

2006年7月15日,高校云集的中关村,开在写字楼里的第三极书局开业。二三十万种图书的大卖场,占据了四层楼,书山,人海。

第三极书局开业当天,就在它百米开外,新华书店系统的中关村图书大厦推出了为期一个月的7.5折优惠售书活动。什么情况?新华书店打7.5折?听闻此破天荒的消息,我和一帮书友激动不已,杀将而去,满载而归。

大家心知肚明,中关村图书大厦是要凭借雄厚的资本,用价格战挤垮对手。

据当时的媒体报道,“第三极书局一方面表示不会跟进打折,另一方面呼吁出版、发行业制止对方挑起的价格战”。

当年8月中旬,中关村图书大厦宣布:7.5折优惠活动延长两个月,一直到10月15日。

第三极书局负责人坐不住了。9月1日,第三极书局宣布:从当日至10月20日,实行7折售书。负责人把话挑明:中关村图书大厦的打折销售导致第三极书局的亏损额不断增加,此次被迫应战,意在“以价格战制止价格战”。

7折!我和一帮书友再次杀将而去,满载而归。书山人海里,大家的脸上都挂着一种渔翁得利的笑。

到10月下旬,第三极书店的折扣活动结束,继续原价售书,而中关村图书大厦继续搞优惠活动,这次把折扣定为8折,持续数年。

有书友坦言:打价格战,民营书店哪是新华书店的对手?人家有教材专营权,你民营书店有吗?折扣越大,死得越快。

一语成谶。第三极书局苦撑到2010年初,在亏掉近八千万元之后,关门。

随后,中关村图书大厦取消了优惠活动。

其时,当当和京东的售书价格战又打起来了。

这段往事,让人不胜感慨。在民营书店纷纷关门、新华书店转型缓慢的当下,价格战影响了什么,改变了什么?书友在其中得到实惠的同时,失去了什么?在独立书店、新华书店之外,实体书店的“第三极”在哪儿?
...展开全文
2.6万人阅读
47人点赞
收藏 1 13 47
#消失的书店# 武汉“百草园”书店的
掌柜老王发出闭店公告后
大量读者从全国各地赶来选购图书
用各种方式送别这间有性格的书店
下图 读者在断电的书店里
摸黑找书的图片
很戳人
很遗憾没有去过“百草园”
更希望
不再等到实体书店快要关闭之时
才想起它
趁着身边的书店还在
多去几次吧
...展开全文
3084人阅读
2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3
#消失的书店# 曾经极度向往编辑这个职业,能从无到有做出一本书来,总觉得是一件相当厉害的事情。虽心存向往,但也是了解这一行的艰辛以及与艰辛不匹配的收入。全国每年几十万种图书出版物,畅销的又能有多少?很多书可能一年也就卖出个几本。很大一部分图书都作为库存积压,最后拉到造纸厂回炉。

像当当、京东这样的图书大卖场,其对实体书市场的利弊到底如何我不太清楚,但他对实体书店的冲击绝对是灾难性的。现在的大型实体书店,比如方所,诚品,单向空间之类,依靠的是百货商场模式,图书只占其中一部分,作为了一个文化噱头,本身不盈利,却能吸引客流带动其他商品的销售额。像西西弗书店这样的连锁型书店,也是凭借咖饮和文创产品占了利润大头。而单纯的独立书店,要么依托于政府文化建设项目,比如宁波的枫林晚书店,要么就混迹于新建的商业广场,蹭几年租金优惠政策,否则实在难以生存。我所在的城市,旧书店基本不可见,只能以书摊的方式节约成本。

说实话,现在到实体书店买书的人实在太少了。别看当当和京东的图书销量大,这里其实是一个营销效应,很多人看到书便宜就去买了,感觉占了便宜,其实真正去读的人少之又少。中国每年那么多的出版量,人平均阅读量还是那么低,这就说明了很多问题。

从编辑的角度看,还是很羡慕日本的图书市场。在日本,新书不允许打折,网上的图书卖场也是如此。而且快递费用也很少有包邮的。整个行业健康了,那么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日子也会好过一点。
...展开全文
1.9万人阅读
5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3 52
#消失的书店# 在苏州读书时,常去彩香新村那里的旧书摊。在花鸟市场最后一排,好的时候有十几家摊。
卖的书很杂,几乎啥都有。苏州是人文荟萃之地,摊上书的质量也极高。
经常看到很多旧的书信、日记,还夹杂着些签名本。比如我就看到过苏青、老舍和萧军的签名书。
然而那时候太年轻了,二十岁左右,不知道什么是好东西。买书也只选自己喜欢读的,只看内容,其他一概不顾。
想想也没什么可遗憾的,纯粹的读书啊。
后来那边搞开发,花鸟市场没了,这些书摊也不知飘落到哪里去了。
7127人阅读
4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45
#消失的书店# 上海人民广场福州路有几家书店,这些年我经常去,跟许多店员都认识。
有朋友来,我也爱带他们来这里逛逛,翻书淘书,其乐融融。
像这个淘书公社,从我来上海它就一直在,以前还有个分部,在古籍书店旁的文化商厦三楼,后来莫名就关掉了。
两年前的一天黄昏过来,突然就看到这张告示,当时拍下来了,算是个纪念,也是告别。虽在意料之中,但也蛮失落的。
实体书店没落是大势所趋,但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至少得有个文化地标,有条街,这街不能光是喜茶和LV包。
如福州路,一百多年来一直是上海书店的集中地,几年前我刚来上海时还能看到好多,现在慢慢都没了。
小书店就不说了,大的汉源没了,大众书局没了,季风没了,钟书阁、言几又不知能支撑多久。
可能再过几年,就孤零零剩下一个上海书城了。
...展开全文
7412人阅读
3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39
#消失的书店# 近观网拍黄裳钤印本《榆下说书》,钤印 “凤鸣书店黄裳先生著作回顾展”,价愈千元。因忆二十年前沪上诸书店,顺昌路之凤鸣,绍兴路之三联,及丽达、昂立、新文化等,为一时之盛,学子徜徉之所。而今三联店去楼空,顺昌路经市政改造,凤鸣已为瓦砾,其余诸店,亦难寻踪迹。其所存者,旧纸间一二钤印耳。逝者如斯,临文叹息。
1.2万人阅读
3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33
#消失的书店# 店居然被关了,啥也不说了
1056人阅读
1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19
#消失的书店# 同行不做了,书现放外来之家龙华店寄存代卖中…有看上的请随时留言询价。
2097人阅读
3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3 31
#消失的书店# 这扇门只为你敞开!
你却没来!
就这样关上了门!
我的上帝!
401人阅读
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8
#消失的书店# 以前,逛地摊和旧书店是一种幸福和享受。那个过程是快乐的,就算不买,就算单纯的看看,心情也是愉悦的。自从有了双创就剥夺了很多爱书人的心灵寄托地。现在,不让摆摊了,旧书店又不赚钱。以前租间房子,门口摆个地摊的日子再也没有了,只有关门了。一个有文化的城市,却没有旧书市场,不知道是不是一个城市的悲哀。
2.5万人阅读
5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1 56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