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2.4万浏览 46内容
+关注
分享
表情
图片
长文章
商品

6/2000

发布
  • 最新
  • 热门
#家庭教育# 【赋能未来之路 | 儿童技能教养法(11-22岁):把“问题少年”变成“梦想指挥官”】

当青春期撞上成长的迷茫,当“叛逆”成为孩子与世界的对抗标签,您需要的不是说教与控制,而是一套让青少年主动拥抱改变的「成长魔法」。《儿童技能教养法(11-22岁)》用北欧风靡全球的教养智慧,教您如何将“缺陷清单”转化为“技能地图”,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自己人生的CEO。

这不是一本鸡汤育儿书,而是融合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实战工具箱」——
🌟 颠覆传统教养逻辑:从“纠正错误”转向“培养技能”,用“我能行”替代“我不行”,激活青少年的内在驱动力;
🛠️ 15步技能养成法:独创“目标拆解-技能拼图-成果庆祝”循环,让孩子在打怪升级中收获自信与成就感;
🎯 真实案例全解析:从“网瘾少年”到电竞选手,从“社恐患者”到校园领袖,20+中国家庭实证故事;
💡 家长&青少年双视角:特别增设“亲子对话工具箱”,破解沟通僵局,让代沟变成合作桥梁。

芬兰儿童教育专家雷伊娜·赫尔辛评价:“这套方法让教育回归本质——不是塑造‘完美小孩’,而是点燃生命的火种。”书中独家呈现:
✅ 技能卡片工具包:50张可撕式“能力升级卡”,让孩子亲手规划成长里程碑;
✅ 梦想孵化日记本:每日记录“高光时刻”与“微小进步”,见证量变到质变的奇迹;
✅ 危机干预锦囊:针对厌学、焦虑、网络依赖等12大青春期痛点,提供“急救式”解决方案。

这不是教养,而是一场关于尊严与信任的双向奔赴
——当孩子说“我想试试看”,便是改变的开始。现在就开启这段蜕变之旅,让每个“问题”都成为点亮生命的星光。
...展开全文
58人阅读
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8
796人阅读
2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9
#家庭教育# 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对于家长来说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与孩子交流:

坐下来倾听:当孩子有话想说时,无论多忙,家长都应该停下来,认真倾听,不要急于表态或批评,而是先听进去,再找时间沟通。‌1
平视孩子:家长不要居高临下,应与孩子平视,让孩子感觉被平等对待,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商量和尊重:凡是有事时,家长应与孩子商量,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这样孩子也会学会尊重他人。
写信表达:进入青春期后,孩子可能羞于直接表达情感,通过写信是一种巧妙的方式,可以巧妙地表达感情。
留面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要当众揭短,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放孩子认识社会: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广泛锻炼自己,这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好处。
道歉:当家庭出现矛盾时,家长应勇敢地向孩子道歉,这不仅能化解矛盾,还能提升孩子的信任。
向孩子学习:现在的孩子有很多优点,家长应向孩子学习,这能促进亲子关系。
此外,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应注意语气和态度,使用温和、亲和的语调,避免大声或贬义词汇,这样孩子会更愿意与家长交流。使用肯定和积极的语言来引导孩子改进行为,而不是批评和消极的语言。‌
...展开全文
115人阅读
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7
#家庭教育# 我把二楼转租给一个书法班,每周末都有很多8-12岁的孩子来学书法,这个是好事儿,因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首先就要写好中国字。但是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深思:现在的家长对孩子呵护的太无微不至了,来送孩子的家长特别是祖辈的家长,小心翼翼地牵着孩子的手上楼,到门口了都不舍得撒手,爸爸妈妈们也是,给孩子拿着书包,书包里也就一个本子,一个水杯,给孩子带着雨伞,带着纸巾……可以说就差没陪着孩子坐着上课了,生怕孩子离开家长会发生什么问题。
这样的教育是畸形的,因为孩子需要有未来,需要自己去探索未知的世界,需要自己去解读这个世界,需要挫折教育,需要独立完成一些事情,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在这个社会上立足。一味的保护着,将来有一天如果孩子没有了拐棍,会站不稳。
提高家长的认知,改变家长的思维,重视家庭教育,真的是任重道远。
135人阅读
1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5
#家庭教育# 👨‍👩‍👧‍👦👼
当一个孩子
没完没了地问“为什么”时,
最聪明的回答是:
“我不知道,你觉得是为什么?”
——【每日金句】第155篇
94人阅读
1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0
#家庭教育# 昨天晚上辅导一年级小崽的作业,窝了一肚子火气,我不敢全撒出来。我忍,忍,忍。按往常的经历,我一吼她一哭,作业别想做了,还边哭边吐槽,妈妈凶我,妈妈不爱了!!!唉,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惩罚我!!
今天上班拿到的第一本书刚好是樊登讲教育孩子,
粗粗翻阅了几篇,竟然有点豁然开朗的意思,果断留着自己学习,不卖啦,不卖啦。
养育孩子确实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我们帮孩子建立复杂体系的支柱,并学会应用践行,有了会教育的父母,孩子会活得非常幸福。
186人阅读
1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1
#家庭教育# 教育根本是爱
今天有幸参加了家庭教育智慧论坛,聆听了各位专家关于家庭教育的高论,以及身边的案例分享,收获颇多。
特别是孙学策老书讲的《中华十德》,是我们家庭教育的能量源泉。家庭教育要因材施教,培养孩子的德育和好的习惯。
教育,《说文解字》中对其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家庭教育,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老师,就起榜样和引导作用,告诉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可以做的事情怎么做就行了。做好这三点,你想孩子差也难。
人的一生很短,对世界要充满爱,世界也会爱我们的。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多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你会觉得你的生活很有意义。从今天开始,从身边的小时开始,试着改变自己,多助人为乐,把爱给到身边每个人,让世界充满幸福!
611人阅读
1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6
#家庭教育# 《哈佛女孩刘亦婷(纪念版)(套装共2册)》是一本分享育儿心得和成长体验的超级畅销书。全书真实而细致地记述了刘亦婷0—18岁的成长过程,和父母在其不同成长阶段的育儿思路及培养方法,如:0—6岁全面开发心智,小学阶段塑造灵魂+训练技能、逆反期调整教育方法、中学阶段保持航向走向成熟、在各种社会实践中观察与思考、初次访美的出色表现、冲刺哈佛的顽强拼搏……作者是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和继父张欣武。

刘卫华,张欣武,两位作者是“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和父亲。他们以教育家的心思和坚持,营造出了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着眼于素质教育,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留意,总是希望做到最合适。他们不仅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女儿,更重要的是,还对教育过程进行了很好的总结,提供的种种方法、建议、参照,惠及了无数中国家庭。
129人阅读
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8
#家庭教育# 好的教育是免费的,它存在于父母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次交谈和每一份互动里。作者悉心研究,从反思、共情、蜕变、
言传、身教五大方面入手,用充满爱心、浅显易懂的语言,向世人
揭示了早期语言环境在儿童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其对儿童大脑发
育和学业成功的长远影响。并分析总结了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技巧,解决了亲子交流中的几大难题。掌握了这些技巧,并灵活运用,父母与孩子交流不用愁。
个位数推荐给大家
169人阅读
1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1
#家庭教育# 成功家长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三):
勤于学习不断进取,善于沟通以理服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
家长重视自身的修养是培养孩子的前提,父母如果勤于学习、不断进取,就能够更有效地掌握与孩子的沟通技巧,就更能够在教育子女时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
家长的勤于学习、不断进取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有多高的学历或多么显贵的职位,学习与进取更多地应该体现为家长自己在事业和家庭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并将这样的态度、传达影响给孩子。现代社会发展迅猛,知识更新节奏很快,而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都很强烈,如果家长孤陋寡闻,将会使自己的形象在孩子面前大打折扣。
许多北大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并不高,但他们在工作中积极钻研,在业余时间读书看报、勤于学习,这样就能为孩子做出表率作用。家长应避免对孩子说这样的话:我们文化水平低,这辈子没出息了,就靠你给父母争气了。这样说对孩子的激励作用很小:文化水平低为什么不努力呢?自甘落后又怎能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呢?
...展开全文
93人阅读
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
#家庭教育# 成功家长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二):
目标明确信念坚定,持之以恒保持耐心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教育比天赋更为重要,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一位考入北大学生历经三次高考才进入北京大学。他的父母是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普通农民,他们对孩子说的最多的话是:只要你肯专心读书,能读的书,就算砸锅卖铁也要让你读下去。
俗话说“性急吃不了热豆腐”,每个家长对子女教育可能都有这样那样的目标,但水滴石穿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积累则更为重要。
611人阅读
2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3
#家庭教育# 成功家长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一):
品德高尚人格健康,言传身教重在榜样——此处无声胜有声。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孩子不是理论,而是行动,是父母一切“以身作则”的举动。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并不意味着家长的智力水平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一定好。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何使孩子避免受到“家庭圈”之外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家长洁身自好、人品端正的榜样力量对孩子的表率和影响就尤为重要。
108人阅读
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7
#家庭教育# 好家风成就好孩子亲子互动家庭家风家教学习成长图书籍正版书籍
118人阅读
1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0
#家庭教育# 路上听到两位母亲讨论孩子,讲的是如今的孩子不快乐。两人一致疑惑:现在的孩子要什么有什么,衣食无忧,只要喜欢只要需要,只要能见世面,父母从来都是不惜一切代价去培养,怎么就不快乐?
仔细想想:曾经的我们一个铁环、一条皮筋、几颗小石子就能快乐一下午,现在的孩子根本没有了可以自由娱乐的时间,从小不是这个班就是那个作业,来自于父母、老师及升学的各种生存压力,怎么可能快乐?
我们常常苦恼于孩子迷恋手机痴迷游戏,殊不知如今游戏已经是孩子最简单的快乐了。
再看看我们习以为常的教育,杀人不见血的一些话:“我养你不容易,没有父母你早饿死了,你这辈子欠我的…...”太多父母会本能的给孩子讲我们多不容易,我们小时候多穷,你现在你看要什么有什么。需不知这些口不择言的诋毁与谩骂,摧毁的是孩子的自信和自尊……作为父母,如果真的爱孩子,一定要懂得反思。
其实孩子的幸福感不是建立在金钱利益至上,穿好多昂贵的衣服,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更何况是孩子,他们还小,不应该过重的背负太多的精神枷锁,更不能将我们未能完成的心愿转嫁到他们身上,他们有支配自己童年快乐的权力。即使生活可能不尽如意,但是保证孩子的童真和淳朴是你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展开全文
496人阅读
1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5
#家庭教育# 家庭影响的核心在于父母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无论家庭经济收入或物质条件如何,家长都应把教育子女的重点放在精神层面和有效方法上,重视子女的素养和习惯养成。
可以肯定的是,孩子素质养成的重点在小学阶段,但青少年的变化与可塑性很强,尤其是在学习习惯方面。家长在任何时候都要拥有信心、保持希望,关键是从“现在”做起——只要学生调整心态,家长施以有效方法,任何时间的改变都“来得及”。
130人阅读
1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1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