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所著的一部杰出的医药学、博物学著作。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1. 作者及成书过程:
• 李时珍(约1518 年 - 1593 年)出生于医药世家,青年时曾考取秀才,后随父行医。曾在太医院任院判之职,通览太医院所藏医书,还时常出入御药库、寿药房以及京城著名药店。后辞去职务,回乡行医。
• 他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 1552 年)开始,历经二十七年,钻研历代医家典籍八百余部,查阅各种医书二百七十一种,又长期实地考察、积累实践经验,最终在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 年)完成《本草纲目》初稿,时年 61 岁。此后十年又三易其稿,创作时长前后共计四十年。不过,该书在他逝世后第三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 年)才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
2. 内容结构:
• 规模宏大:全书共 52 卷,约 190 万字。
• 分类体系独特:把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 16 部,各部又按照药物生态及性质分为 60 类。例如,草部分为山草、芳草、隰草等类;虫部分为卵生、化生、湿生等类。这种分类方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 详细的药物记载:收录药物 1892 种,其中植物 1195 种,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药物种类 374 种。对每种药物都详细说明了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产地)、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内容。
3. 特色与贡献:
• 图文并茂:书中绘制了一千一百余幅药物形态图像,帮助人们认清药物的种类和功效,为后来的药物研究和识别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纠误补缺:李时珍根据古籍记载和自己的亲身实践,纠正了前人本草中的一些错误,补充了不足。比如,纠正了“南星”“虎掌”本为一物却被误分,“天花粉”“栝蒌”本是一种植物的不同部分却被绘成两种植物图等错误。
• 丰富自然科学资料:包含了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地质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是一部综合性的自然科学著作。
• 发展食疗思想:把人体看作自然的一部分,采用取类比象、同类相补的方法食疗;在总结前人食疗及用药实践的基础上,肯定并完善医学食疗理论。
4. 影响:
• 国内影响:《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巅峰之作,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古代草木、矿物、动物等自然物质的药物学知识,为后世中医药学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的出现促进了本草学的进一步发展,其编写体例和分类方法对后世的药学著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国际影响:该书问世不久即传到国外,先后被译成拉丁、日、英、德、俄、法等多种文字,为中国药物学在世界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等多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达尔文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2011 年 5 月,金陵版《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不过,由于时代局限和个人认识能力的限制,《本草纲目》也存在一些不科学和错漏之处,但这并不影响它在医药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展开全文
1. 作者及成书过程:
• 李时珍(约1518 年 - 1593 年)出生于医药世家,青年时曾考取秀才,后随父行医。曾在太医院任院判之职,通览太医院所藏医书,还时常出入御药库、寿药房以及京城著名药店。后辞去职务,回乡行医。
• 他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 1552 年)开始,历经二十七年,钻研历代医家典籍八百余部,查阅各种医书二百七十一种,又长期实地考察、积累实践经验,最终在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 年)完成《本草纲目》初稿,时年 61 岁。此后十年又三易其稿,创作时长前后共计四十年。不过,该书在他逝世后第三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 年)才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
2. 内容结构:
• 规模宏大:全书共 52 卷,约 190 万字。
• 分类体系独特:把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 16 部,各部又按照药物生态及性质分为 60 类。例如,草部分为山草、芳草、隰草等类;虫部分为卵生、化生、湿生等类。这种分类方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 详细的药物记载:收录药物 1892 种,其中植物 1195 种,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药物种类 374 种。对每种药物都详细说明了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产地)、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内容。
3. 特色与贡献:
• 图文并茂:书中绘制了一千一百余幅药物形态图像,帮助人们认清药物的种类和功效,为后来的药物研究和识别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纠误补缺:李时珍根据古籍记载和自己的亲身实践,纠正了前人本草中的一些错误,补充了不足。比如,纠正了“南星”“虎掌”本为一物却被误分,“天花粉”“栝蒌”本是一种植物的不同部分却被绘成两种植物图等错误。
• 丰富自然科学资料:包含了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地质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是一部综合性的自然科学著作。
• 发展食疗思想:把人体看作自然的一部分,采用取类比象、同类相补的方法食疗;在总结前人食疗及用药实践的基础上,肯定并完善医学食疗理论。
4. 影响:
• 国内影响:《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巅峰之作,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古代草木、矿物、动物等自然物质的药物学知识,为后世中医药学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的出现促进了本草学的进一步发展,其编写体例和分类方法对后世的药学著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国际影响:该书问世不久即传到国外,先后被译成拉丁、日、英、德、俄、法等多种文字,为中国药物学在世界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等多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达尔文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2011 年 5 月,金陵版《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不过,由于时代局限和个人认识能力的限制,《本草纲目》也存在一些不科学和错漏之处,但这并不影响它在医药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