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漫谈# 《中州蝸後傳》
道婆開結文錦綉,天健梭織新装蝓。
公輸释鎖字凿枘,地载厚杏蓬蒿蝸。
纵横阡陌方璇玑,人行詩詞五七履。
星羅棋布圓羅經,我知蝶蚓江汉泰。
#琴棋书画# 《中国围棋论丛》,《国际象棋论丛》,《象棋棋谱大全》,《毛泽东诗词四十三首印谱》
#琴棋书画# 中国印谱史与印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套装上下册)/百年西泠初心致远系列丛书
#琴棋书画# 音乐符号学理论、杨氏琴学丛书、中国历代围棋棋论选、一点五维的巴赫
#杏林漫谈# 十四经脉之:手少阴心经(午时:11~13点)
《灵枢》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别而上行,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其实则支膈,虚则不能言。取之腕后一寸,别走太阳也。
《针灸大成》
此一经起于极泉,终于少冲。取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与井荥输经合也。
脉起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夹咽,系目;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廉,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多气少血,午时气血注此。 ...展开全文
#杏林漫谈# 十四经脉之:足太阴脾经(巳时——9点~11点)
《灵枢》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趾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
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之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切痛;虚则鼓胀。取之所别也。
脾出于隐白。隐白者,足大趾之端内侧也,为井木;溜于大都,大都本节之后下陷者之中也,为荥;注于太白,太白,核骨之下也,为俞;行于商丘,商丘,内踝之下陷者之中也,为经;入于阴之陵泉,阴之陵泉,辅骨之下陷者之中也,伸而得之,为合。足太阴经也。
《针灸大成》
此一经起于隐白,终于大包,取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与井荥输经合也。
脉起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内,循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别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少血多气,巳时气血注此。 ...展开全文
#杏林漫谈# 十四经脉之:足阳明胃经(胃——辰时:7点~9点)
《灵枢》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趾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向腹胀,是为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喎,唇胗,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冲、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趾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其病气逆则喉痹瘁瘖。实则狂巅,虚则足不收,胫枯。取之所别也。
胃出于厉兑,厉兑者,足大趾内次趾之端也,为井金;溜于内庭,内庭,次趾外间也,为荥;注于陷谷,陷谷者,上中指内间上行二寸陷者中也,为俞;过于冲阳,冲阳,足跗上五寸陷者中也,为原,摇足而得之;行于解溪,解溪,上冲阳一寸半陷者中也,为经;入于下陵,下陵,膝下三寸胻骨外三里也,为合;复下三里三寸,为巨虚上廉,复下上廉三寸,为巨虚下廉也;大肠属上,小肠属下,足阳明胃脉也。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经也。
《针灸大成》
此一经起于头维,终于厉兑,取厉兑、内庭、陷谷、冲阳、解溪、三里,与井荥输原经合也。
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夹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别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行者,从缺盆下乳内廉,夹脐入气冲中;其支者,起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冲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髌中,下循胻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外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趾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以交于太阴也。多血多气,辰时气血注此。 ...展开全文
#杏林漫谈# 十四经脉之:手阳明大肠经(大肠——卯时5点~7点)
《灵枢》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入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髃,上曲颊伤齿;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实则龋,聋;虚则齿寒痹隔。取之所别也。
大肠,上合手阳明,出于商阳,商阳,大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本节之前二间,为荥;注于本节之后三间,为俞;过于合谷,合谷,在大指岐骨之间,为原;行于阳溪,阳溪,在两筋间陷者中也,为经;入于曲池,在肘外辅骨陷者中,屈臂而得之,为合。手阳明经也。
《针灸大成》
此一经起于商阳,终于迎香,取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曲池,与井荥输原经合也。
其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缝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终,以交于足阳明也。是经气血俱多,卯时气血注此,受手太阴之交。 ...展开全文
#杏林漫谈# 十四经络之: 手太阳小肠经(未时13点~15点)
《灵枢》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䪼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内注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髃。实则节弛肘废,虚则生肬,小者如指痂疥。取之所别也。
小肠者,上合手太阳,出于少泽,少泽,小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前谷,前谷,在手外廉本节前陷者中也,为荥;注于后溪,后溪者,在手外侧本节之后也,为俞;过于腕骨,腕骨,在手外侧腕骨之前,为原;行于阳谷,阳谷,在锐骨之下陷者中也,为经;入于小海,小海,在肘内大骨之外,去肘端半寸,陷者中也,伸臂而得之,为合。手太阳经也。
——————————————
《针灸大成》
此一经起于少泽,终于听宫。取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小海,与井荥输原经合也。
脉起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贯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别者,别循颊上䪼抵鼻,至目内眦也。多血少气,未时气血注此。 ...展开全文
#杏林漫谈# 十四经络之: 手太阴肺经
《灵枢》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㰦,小便遗数。取之去腕一寸半,别走阳明也。
肺出于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木;溜于鱼际,鱼际者,手鱼也,为荥;注于太渊,太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俞;行于经渠,经渠寸口中也,动而不居,为经;入于尺泽,尺泽肘中之动脉也,为合。手太阴经也。
《针灸大成》
此一经起于中府,终于少商。取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与井荥输经合也。
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端;其支者,从腕后列缺穴,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交手阳明也。多气少血,寅时注此。 ...展开全文
#開結釋鎖# 《中国唐宋建筑木作营造诠释》《中国明清建筑木作营造诠释》
《中国唐宋建筑木作营造诠释》根据宋代《营造法式》和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并结合现存唐、宋、辽、金、元木构建筑实物的测绘资料编写而成。全书首先阐述了唐、宋(含辽、金、元)建筑大木作的材、栔等级制度和做法规则,介绍了地盘布置与各类屋架构造及斗尖(攒尖)亭子,解析了柱额框架、栿(梁)、槫、椽望等部分构件的做法;其次讲解了唐、宋建筑各类小木作的构造做法,有城门、宫门、建筑外窗、格子门、室内隔截与平棊、藻井,同时还包括室外钩阑、隔截,神龛(帐)、神橱(藏)等;后以大量的篇幅,针对唐宋官式建筑中不可或缺且复杂多样的各类斗栱铺作(涵盖柱头铺作、补间铺作、转角铺作)的基本形制与做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另外,书中对唐宋木构桥梁建筑的形制与做法也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本书图文并茂,榫卯节点及细部尺寸等工艺做法齐全,是古建园林研究、设计与施工领域的一部重要技术工具书。
————————
《中国明清建筑木作营造诠释》以明清官式建筑为主,其中也包含传统民居建筑,以老北京明清时期兴隆木厂子(营造厂)匠作传承的木作内容编写了此书。《中国明清建筑木作营造诠释》内容前后共分十二部分划分了十章节。主要介绍了明清建筑的形制等级制度,阐述了木作的构造与权衡标准,从古建木作传承的角度诠释了明清建筑中木作各种做法的类别与应用,解析了明清建筑各种木作工艺流程与传统施工技术标准,以及选择木材材质要求,并且讲解了文物建筑保护修缮中的传统施工方式方法。讲述了明代建筑与清式建筑不同的做份变化。《中国明清建筑木作营造诠释》以图解的方式诠释了各式明清建筑大木构造的参考算例。《中国明清建筑木作营造诠释》图文并茂,从口份制度、做法变化到构件权衡标准,由浅入深做了通盘诠释。在《中国明清建筑木作营造诠释》*后附录里,还简述了一些传统古建行内的记事与传承的故事。《中国明清建筑木作营造诠释》对于研究明清建筑、明清仿古建筑设计及传统中式建筑设计与古建筑施工具有工具书的作用。对于明清文物建筑修缮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全文
#琴棋书画# 新格罗夫音乐大辞典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20册全)(英文原版 16开硬精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