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2021说再见#

37.6万浏览 68内容
+关注
分享
表情
图片
长文章
商品

10/2000

发布
  • 最新
  • 热门
+关注
#和2021说再见# 毫无实感的一年过去了,宅家占据了365天的绝大多数,每日混迹的网站通过大数据分析还给出了一个略微妙的用户画像——这应该就是我在元宇宙的身份标识了吧~管它呢,向再见问好!
3818人阅读
2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7 28
#和2021说再见# 中华文化的万世师表——孔子简介
来孔网就不得不了解下我们的先圣孔老夫子下面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展开全文
452人阅读
1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15
#和2021说再见# 幼儿园小朋友的伙食

2021年的最后一天,提前放假接孩子,到学校看了看小朋友的伙食。
368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
#和2021说再见# 2021的最后一个午后,开箱整理自己的藏书
算是年终盘点,也是对自己一年的总结
你们今年都收获了什么好书呢?
6649人阅读
2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25
197人阅读
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7
#和2021说再见# 2021年最后一天,祝愿阅读孔网“动态”的朋友在新的一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当代转化的创新与发展中,都能找到的愉悦的感受。下面是:

我弹流水的一点感受(三)

音乐会让人类大脑产生神经振荡反映,愉悦的音乐可以诱发大脑前额叶theta和beta的能量活动。

前额叶的能量活动与音乐心理有一点关联。

上海师范大学研究音乐心理学的蒋存梅老师做过一项试验,在二十名没有受过专业音乐训练的大学生中,她和她的团队发现规则和不规则乐句在大脑的神经震荡,存在能量差异。规则乐段比不规则乐句诱发出更大的前额叶theta和beta电波的能量活动,即规则乐句的音乐情绪听起来更愉悦。大脑对于音乐的良好形式是有“预期加工”的,“预期”在规则的乐句达到了最高点。

稳定的预期,在未知的深空旅行里似乎无法做到。太阳系、银河系里的未知生物会像我们的神经系统一样加工音乐吗?但是站在这片土地上的我,想用文字、视觉、充分地表达我的家乡的,那与我脑中美好音符可以充分共鸣的振动。

多年前,我曾在台下听中国音乐学院的黄梅老师演奏《流水》。台上老师提琴线索,拨剌滚拂,若策杖于猿崖山涧。清代张孔山的川派《流水》以子期伯牙故事闻名,其中“七十二滚拂流水”似水流澎湃而“艳称海内”,近代备受琴家推崇。虞山吴派的创始人吴景略先生在原曲之上,第八段尾加上“索铃”的指法以终此曲,更添荡垢涤污,永远向前之气象。

书中所写的,那始如野溪流瀑珠玉跳跃,群山如浪;转瞬一泻千里便长空水阔,海涛奔腾的水,可以形容演奏者的心态吗?

中年人的指纹有点苍老,纹路越来越深。我看着指纹在琴弦上触动,音符的意义变得有深有浅。每一次弹奏《流水》遇到困难,我会想起正在持续接近太阳系奥尔特星云的“旅行者号”;会想起那一片海边波浪拍岸的不屈不挠,是一个个音符融合又独立地串成一段段如水的波。今年事缠身,《流水》竟弹了这么久,时间碎片在“拼成自己目标”的时候缺少专注。我的古琴演奏老师意图讲解水在大自然里的不同的状态,让我模拟。水一滴滴的,如碎片,汇成平静或翻腾的江河湖海。我烦恼,手弹出的音符,总表达不出我心中的,视觉的,直观的,一往无前的一滴滴水。

以上文字参考:
中国大学慕课 音乐心理学视频 (第三单元 音乐审美——人们如何加工音乐的形式美 )上海师范大学 蒋存梅等录制
...展开全文
5804人阅读
3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31
#和2021说再见# 最近我在家里翻出一本关于《红楼梦》的书,是朱一玄著的《红楼梦人物谱》。

看着看着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在贾宝玉的小厮里,我看到第一个是茗烟icon,后面又有一个焙茗。我纳闷了,这两个名字不是一个人吗?

看了这么多年《红楼梦》,我一直认为茗烟也叫焙茗。我觉得这是由于《红楼梦》成书的时期,各种版本及手抄本icon有误,以致于造成如今这种状况。但没想到还真有人把这个错误当成两个人了。

我又去翻看郑庆山教授校对的《脂本汇校石头记》,终于让我找到证据,证明茗烟和焙茗是一个人了。
...展开全文
4714人阅读
2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2 26
#和2021说再见# 🌸🌹🍀🌹💎🌸🌈🦄💰💋🌸💎🌸🌸
这个世界最好的放生是放过自己,
不要和往事过不去,
因为它已经过去,
不要现实过不去,
因为你还要过下去。

来者要惜,
去者要放,
走不出自己的执念,
到哪儿都是囚徒。

人生是场旅行,
不是所有人都会去向同一个地方。
...展开全文
467人阅读
1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2
#和2021说再见# 2021年岁尾,回顾这一年个人最大收获,是终于在年尾开通了孔网“归老巢书摊”。
开通不足两个月,有三个没想到:

一是平添了乐趣。

如何整理图书打理书摊,是经常思考的问题,也是最大的收获乐趣,似乎成了业余时间里正儿八经的“工作”,一时乐此不疲。其他兴趣都退居其次甚至荒芜了。

二是自己成为真正的“图书管理员”。

架上图书,都要逐渐成为待字闺中的孩子,自己不过是代人保管。取放每一本书,都格外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生怕弄坏了“别人的书”,引来新主人的“不满”。

三是成了吝啬鬼“葛朗台”。

之前买书,虽称不上豪掷千金,但也极少犹豫。只要喜欢即装车-下单-付款-坐等-拆包-上架,,一气呵成行云流水痛痛快快。现在则左顾右盼就是不舍得下单付款。大概是开通小书摊后,亲身经历了上书的艰难,接单的快乐,包裹的慎重,寄出的不舍,懂得了资金账户内每一分钱增长和信誉累积的不易吧。

以上权当年终岁尾的小结。

在此感谢书摊开通以来,所有惠顾、光顾、浏览、点赞、关注“归老巢书摊”的诸位书友们。
预祝各位新年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孔网抱团取暖,诸神归位,各得其所。
谢谢!
...展开全文
9123人阅读
4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6 42
#和2021说再见# 2021年的最后一个月是我最忙碌的一月,每天早上睁开眼乱七八糟的事情便在那里等着了,直到晚上八点才能安稳地坐下来喝杯热茶。别人在忙工作,忙事业,而我却在忙一地鸡毛的碎事,中年妇女的苦与无耐!😬😬

这几日腰酸背疼的厉害,上午去了按摩店。店里又新来了一位姓李的按摩师,三十七八岁的样子,高高瘦瘦的身材,闲聊中他望着正在施工的街道来了句,街道门面整改以后开个连带阅读室的书店多好!我问他也喜欢读书吗?嗯,喜欢,只不过平时太忙,一本书要看很久。喜欢什么书呢?国学古籍类的,有时候找很久也难找到一本想看的书。

我告诉他可以到孔夫子旧书网里找找,我老公也很喜欢读书,家里存里许多书。李师傅兴奋地要加我微信,有什么不懂的想找的书可以请教于我。我说,当然可以,互相学习,也可以到我家里找书看,只要保护好书随便读,不收费哟。

下午终于没有可忙的事情了,一个人在家里翻翻书,喝杯热咖啡,再看看孔网,短暂的休闲也让人开心快乐!明天就是又一年了,再见2021!
...展开全文
9233人阅读
4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47
#和2021说再见# 又到了年头岁尾,银行到这个时候至春节前总要放一些新币,我一直有过年兑换一些新币的习惯,用来给孩子们发压岁钱、包红包。
前年(2020年)春节兑换过的新币因为疫情没有用完。
本来按照惯例一大家子都回家过年。所以一进腊月就开始张罗,人多,要满足各年龄阶层的需求,委实走脑子,商量了几个来回,提前订好了一家宾馆,就相中宾馆附近有一家网红书店,考虑到孩子们回去无聊时可以去书店消遣。由于有单位安排值班的,还提前抢了一张回来的动车票。一切就绪,就等放假了。
到了年根底下,武汉突然爆发疫情。天天关注着,心都提到嗓子眼了,1月23日武汉封城,确定不能回去了,年三十(1月24日),退了酒店,退了车票,那时还没有出台退票免手续费的政策 ,扣除了点手续费。回不去了,现金红包就改成微信红包了。
去年(2021年)春节又没有回老家,这回还没有着手订宾馆、车票。 2021年元旦假期,1月3日,石家庄藁城爆发疫情,本来换好的新币又没有用武之地了。
今年(2022年)春节,不知道能否回老家过年,大概率原地过年了。现在政府已经发文,提倡原地过双节,减少流动。现金红包估计又用不上了。不过,我还是要换一些回来。崭新崭新的,数起来嘎嘎响,过瘾!好听!遇到吉祥号还可以藏起来。
愿来年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疫情早日云消雾散!
...展开全文
5505人阅读
4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6 49
#和2021说再见# 未来Bookshop书店日记之217
2021 12.31 周五

2021最后一天

借着米国公司的大福利,我有幸在这样一个下午不再为生活,业绩和其他忙碌着最后的2021,我很从容,很悠闲,也很有得瑟意味地坐在小朋友学校不远的咖啡店喝着2021的咖啡,想着2021 发生的一幕又一幕,又时间来到我喜欢的孔网写下我2021最后的一篇总结日记。
往年年底总有很多事务需要忙碌,毕竟即将放假,也需要安排一些新年过后的事情,今年有所不同,可以安心地放松下来等待过新年,也可以从容不迫地接小朋友放学(这个也许是头等大事,有时经常手忙脚乱)。看了一下表,尚有时间,我可以过来写点感受。
2021年,原本想每天都写日记,也是受到曾国藩的启示,他教导他的弟弟哥哥们要笔耕不辍,每天写日记(而且需要用正楷),可以在书写中磨练心智,总结日常的得失,开启明智,启迪思想,有利于个人的发展,无论将来做什么。但是一年下来,每天都写真的是一件不容易坚持的事情,就如女人减肥和男人戒烟一样 ,成年人的坚持也许是一种奢望,偷懒和嫉妒是人的天性吧,要理智克服都不是常人,即使是众神之王宙斯也是做不到的。写到这里,我不安的心也轻轻地放下了。
每年的工作总结,多少有一点模板和样式,但我真的不知道这个日记的总结该如何写呢?我也不知道给位书友,各位动态达人,各位精选作者是如何写这样的总结。先来数据吧,日记写了217篇,动态写了估计400篇(不知道如何查询),精选文章不下20篇,开创了“跟着黑塞看世界”的话题,阅读量超过35W,这个是2022 要继续的话题。粉丝1059,关注1345,在售数目395本,购买书本97本(仅孔网),消费4270.22(涉及文学,历史,社会文化和自然科学),较2020年的孔网消费增长95%,真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今年初步计算买了300本书,买了这么多书,是不可能读完的(这里回答很多朋友的疑问),读了这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但我还是要读书。这是我喜欢的一句话,也是让我继续读书的动力,原本计划每周精度一本书并写下感受,这个Flag没有完成,没有精确计算,看了一下读书感受,一共是35 篇,精度没有写下感受的一共10篇,也许跟目标接近了。通读的书和随手读的书估计有50 本左右,细想一下辛丑年的读书还是不错的,至少自己是满意的,毕竟读书只为自己,获得更加自由的思想。
学术之独立,思想之自由,是我们每一个读书人追求的,也是愿意为之奋斗的。
活到老,读到老,写到老。
期待更加自由的2022,Freedom!

天气:阳光☀️
体感:暖阳下的二九
辛丑年冬月廿八

Bookshop 凯文
凯风自南,文心向北
...展开全文
1.9万人阅读
44人点赞
收藏 1 6 44
#和2021说再见# 昨天大宝终于退烧修整调养完毕,在家待了七天后去了学校上课,混乱焦虑的时光告一段落。
猛然发现已经是年底了,孩子学校老师提醒着今天让穿年服,带零食,要办联欢,迎接新年,进一步意识到不仅年底,更是今年的最后一天了,有点恐慌,因为好像上一次的年夜饭还在眼前,一晃,居然一年过去了。
翻看着相册, 想回顾总结一下,今年都经历了什么,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好像是什么也没干,没有出过远门,没有好好逛过商场,没有买过衣服,没有吃过特色美食大餐,没有看过觉得特别有趣的书,没有难忘的回忆……
只是看到了生活的鸡零狗碎,孩子的无声长大,自己的悄悄变老。 而这一年,也就在这样的杂乱无章平淡无奇里走向结束。
不止是我,全世界过得好像也都不怎么样。疫情又掀起了新一轮传播高潮,很多欧美国家日增数已经创下新高;大部分国家经济持续下滑,失业率提升,企业破产增多,住房断供的也越来越多;钱越来越难挣,有些国与国之间摩擦加剧,战争的阴云笼罩……
网上都在说,今年是走过的这些年最差的一年,但也是往后这些年最好的一年,跌到谷底就是上坡。媒体也劝大家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接下来也不知道到底还有什么会发生。
但再怎么样,日子还得过下去。
就像2019年,所有人都觉得糟糕透了,但时光它还是稳稳地来到了2020,2021,2022。
也像我的2021年。年初的当头一棒,年中的洪水和疫情影响,年底的逐渐明朗。有鸡飞狗跳,有崩溃无助,也有亲人关爱。不能出去旅游,每个周末也尽量带孩子徒步,在周边走一走;没有出去吃大餐,也不时的做点小花样,调剂一下单调的日常;没有去电影院,也偶尔追个剧,看个书,在家也能有精神食粮……
小时候盼着过年,妈妈说日子真快呀,还不理解。现在年纪越大,感觉日子越快。快到不知不觉,快到来不及有任何计划任何情绪,好像只是被岁月推着向前,一步一步地,不能回头地,走过了再也回不去的曾经,走到了必须要去经历的现在,走向了注定要去面对的将来。
有人说我通透,可是我明白,所谓通透,也只不过就是,不浪费力气在无谓的挣扎上,一边顺应天命,一边尽着人事而已。
偶尔也会想念从前,想念没有孩子牵绊的日子,想念在职场上打拼的时光……
如今的我似乎失去了生活的热情,活得就像一页夹在书里的纸那么四平八稳,规范平整。少了期待,少了欢喜,少了探索的动力与勇气。
也许是被孩子切割了自己,也许是被生活磨钝了自己,也许就仅仅只是老了。 也许对个人也好,或者整个世界也好,平凡都是唯一的也是最终的答案。所有的繁华与喧嚣都会落幕,就像所有的腐烂与毁灭也终将重生。
认真地过好每一天,好好地对待身边每个人,不论结局如何,境遇如何,淡然接受,无愧我心,就是圆满。
以此纪念,我的2021。
...展开全文
5634人阅读
3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33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