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印象#

121.2万浏览 271内容
+关注
分享
表情
图片
长文章
商品

6/2000

发布
  • 最新
  • 热门
575人阅读
1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4
#乡土印象# 云南野生菌季来袭,汪曾祺曾在《昆明食菌》中说鸡枞:“鸡是菌中之王。味道如何,真难比方。可以说这是植物鸡,味正似当年的肥母鸡。但鸡肉粗,有丝,而鸡从则极细腻丰腴,且鸡肉无此一种特殊的菌子香气。”云南人经常吃鸡枞和野生菌,在我们老家有很多种吃法它可以放新鲜花椒、辣椒、火腿一起炒,可以烫火锅,也可以放新鲜花椒、辣椒、火腿蒸吃,味道特别的鲜美,这个季节都要去山上采摘一些野生菌炖一只老母鸡烫火锅,想想都会流口水
2.9万人阅读
5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8
#乡土印象# 九月的田野
九月的田野,满眼收获景象。玉米将熟,芝麻饱满,丰收在望。想城中多少少年,早已不识玉米,何况芝麻。特发二者实拍图共赏。
1836人阅读
1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8
595人阅读
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5
#乡土印象# 欢迎大家收藏关注煜宏轩,每日更新精品古旧图书,还有超多优惠💕💕💕😊祝大家事事顺心,身体健康。🙏🙏🙏

那天晚上,我与邻村的小朋友打架,伤了对方。他的母亲吵着闹着冲到我家里去了。我不敢回家,独自一人在小路上转悠。

小路的一边是灌溉水田的小溪,水草长得很高,覆盖住窄窄的水面。我听到了水声。借着月光可以看见,水从田埂上的小洞穴里流淌出来,响声清脆平缓,绵延不绝。在声音的陪伴下,我逐渐放松身心。

小溪里,有无数的细鱼小虾。白天可以看到它们的行踪,每次见到它们那漂亮的身影,我总试图去捉它们,那是一种无法描绘的心理游戏,那种捉鱼的感觉美妙极了。

路边的绿植,相依相偎,不排斥,不打闹,不争吵,默默地守护着小路。脚边的野草高到腰间,贴我很近;高粱叶片肥大、茎秆粗壮,一人多高还没有秀穗;芦苇绿油油的,茎叶上满是白色的茸毛。草丛中,蟋蟀弹奏着悦耳动听的田园小调,这些大自然的音乐家,为这宁静、祥和的夜色添加了不少生趣。

一轮圆月结在头顶的枝叶间,丰满的身躯更像是刚被人画上去的,未干的墨汁还在一个劲地往下滴;星星好像被风吹跑了,一颗也没剩下。活跃在小路附近的萤火虫,像一颗颗小小的星星,纷至沓来,给夜增添一抹神秘。

越过这小溪便是“喜看稻菽千重浪”的田野了。田野里满是挺拔的水稻,它们在夜间很精神,像仪仗队士兵笔直地站立着,等待农家来做一次次地检阅。那可是非常大的一片,无边无际。它们静谧而整齐地占据着整个田野,因为得到肥料和水的滋润而起劲地生长。月光完全笼罩着水稻浓重的色彩。近前的茎秆非常密实,几根抑或十几根稻茎紧密地抱成一个小小的整体,形成一兜,它们的根交织在一起,整个稻田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小集体组成的。

让我感觉温暖的水稻像是一个个淡雅的女子,穿着一袭绿裙,站在田野里想着自己的心事。瓦蓝瓦蓝的天空之下,宛如邻家姐姐,在干净清新的空气里长大,在明亮充足的月光下甜蜜恋爱。在娘殷切的期望里,成为七月丰盈的新嫁娘。

小路的另一边是我家的菜地。尽管月光明朗,菜地还是一片阴影,不分明。但菜地里错落的菜架是分明的,白天,母亲就在这里忙碌,锄草、绑架、梳理藤蔓、摘菜。我们常年吃的都是母亲种的菜。母亲喜欢种菜,也是种菜的高手,每样菜都不错过季节,这一茬息了,又种下另一茬适合季节的菜。

走到路的西头,小路逐渐升高。我站在高处,看来路,小路的两边,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苦楝最多,这些树将小路重重盖住,让小路隐藏在昏黑之中,显得神秘。风从这里经过,并未刻意,却改变了这里的模样,细枝不停地点头摇曳,树干则是一副矜持的模样,留下的是一段在风中歌舞的闲暇时光。

离我不远处,一条狗扒在别一条狗的屁股上。见我过来,它们凶巴巴地审视着我这个不速之客,眼里迸射出莹莹的绿光,像是咒骂我影响了它们的事业。周边还有几条土狗,看不清模样,只觅得些黑影子,月光从树枝间筛下来,黑影子上就印出些斑斑驳驳的白点。

突然,一条失宠的黑狗出现了。它不远不近地跟着我,向我吼,仿佛要把失宠的怒火发泄到我身上,我快它也快,我慢它不慢。我的心提到嗓子眼,全身的肌肉僵住了一般。我机械地向前挪动,拼命地和自己说,不要慌,不能跑,不能让那条狗察觉到我的恐惧。我们一前一后地僵持着,空荡荡的小路,只有一条狗和一个我。终于,那个晃在我身后的影子不再跟着我。我又走出好远才迟疑地回头,果然不见那条狗了。心情一下子放松了许多,暗自庆幸自己能够穿越漫长而凶险的夜,再一次安全回到温暖的人世。于是,我停下来,让狂跳的心慢下来。

脚下的旱地,绿油油的,那是责任田主人种的棉花,绿色的叶完全覆盖住地面了。对着这一株株绿色的植物,可以看到闪亮的露珠,树杈间的棉桃还有些嫩稚,但我已经感受到它的成熟,它的清香,它白白净净的希望。

头顶忽然落下几滴水来,我抬头看看天,天蓝蓝的,只有几团云影在我头上漫无目的地闲荡。我再看看四周,也没有雨的痕迹。我正纳闷,这水从何而来?这时头顶忽然传来蝉紧张的“知了,知了”叫声,我便知道是谁在使坏了。我恨恨地,却又拿它无可奈何,最后也不过是骂一句:“你也欺凌我,看我如何收拾你!”然后,仍旧走我的路。

“哇……哇……”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声破开寂静的夜,十分响亮地传入我的耳鼓。随后,那屋里的灯就亮了起来,一个年轻女人的身影在屋子里转动起来,不一会,那孩子“唔唔”了两声就停止了哭泣。此刻,我想,我的母亲一定未眠,她侧耳细听,期待那木门被我轻轻地推开。她也一定时不时地起身望望窗外,然后,长叹一声:“唉,这么晚了,还没回来!”于是,我带着愧疚走上了回家的路。家里的狗远远就开始叫,母亲知道是谁回来了,早在门口迎接我了……
...展开全文
357人阅读
7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7
#乡土印象# 漫步在单位的星空下,单曲循环着《归来是故乡》,特别是刚开始那句:一别半生不过转转又兜兜,用尽几茎头发换来几茎愁,黄粱一梦荒凉你的模样,穷极一生你说笨不笨。它多像唱的现在的自己,半生漂泊,半生迷茫;半生流离,半生沧桑;却依然找不到最终的归宿。

曾经以为30岁很遥远!却发现18岁是很久之前的事了!时光好不经用,短短岁月,已过半生,曾经的少年郎如今已肩负重任,那些曾经最初的理想却未曾实现,就这样恍恍惚惚,半生已过,本想把人生活成诗歌,时而精致,时而浪漫,却不曾想把人生活成一团糟,时而迷茫,时而崩溃。

曾经以为背井离乡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追求自己心中的诗和远方,可惜在渐行渐远的异乡路上,才发现圆不了的梦是诗,回不去的故乡是远方。生活本是诗,家就是远方,而我却在他乡即未能有更好的生活,也没有追寻到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不是少年守不住自己的理想,而是生活慌乱了少年匆忙的脚步。

半生已过,在迷茫中漂泊,在流离中沧桑,慢慢的也就懂得了,若不是为了碎银几两,谁愿意把青春留在他乡,此生若能得安逸,谁愿意在风雨中颠沛流离。

只是当我再次踏进故乡时,我依然记得故乡的模样,故乡却把我当成了过客! 因为故乡早已不见当年的少年郎,只有满身沧桑的游客,我才明白了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留下的只有乡愁,正如那句特别流行的一段话一样:“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他乡容纳不下灵魂,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一个叫家的地方找不到养家糊口的路,,找到养家糊口的地方却安不了家,从此便有了远方,有了乡愁、漂泊、思念!”
...展开全文
426人阅读
1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1
#乡土印象# 邹汉勋,字叔绩,清代南高平乡先贤者也。南高平,清属湖南新化县,今其地多入隆回县。
邹子博学,于经学、舆地学、历法学、音韵学、方志学造诣颇深。其流传至今之《邹叔子遗书》,雅为学林所称。《南高平物产记》则其一也。
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研究物产,亦在格物致知之内也。
读《南高平物产记》,不仅能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爱我中华各地之土产,爱我中华之意诚,亦不禁油然而生。
山泽多藏育,土风清且嘉。走进家乡,走进山林,感受风物,感受生活百态!
904人阅读
1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1
1119人阅读
1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2
915人阅读
1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0
#乡土印象# 我在郑州的骑迹

郑州市辖区的市保单位有六十多处,我去过四十多处,见过的市保碑三十多处,文保碑是我回忆访古记忆的提纲…
867人阅读
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9
#乡土印象# 身为豫乡人,最是故乡醇;
成年何所去,五味杂陈碎;
不屑山珍席,唯念儿时味。
2329人阅读
2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5 22
#乡土印象# 在农村长大,喜欢看乡土传统建筑,这些传统民居已基本不住人,破的叫人心酸却看着有感觉,一旦维修起来,又新的叫人生气…,和新建的仿古民居差不多。
5428人阅读
5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4 50
#乡土印象# 喜欢这种破落味…,河南禹州扒村,我老婆家。
1.9万人阅读
7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8 74
#乡土印象# 神湾印象:
又到一年菠萝季。驱车来到菠萝之乡神湾镇,远远地就能看见高低起伏的丘陵上布满了成片的菠萝田。路边随处都有菠萝摊,找一个面善的摊主领着到他自家的菠萝田。经摊主推荐,此时青黄皮的菠萝最为美味,而那些青皮的,到了五一假期便可供游人采摘。看准目标,用手握住菠萝,咔嚓一拧,便收获一枚。不一会儿,便收获十斤。
附近餐厅用菠萝烹制的特色菜品也值得一试。菠萝炒饭、菠萝姜炒牛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神湾还有一样更加珍贵的美味—禾虫。禾虫捕于稻田之中,仅有短短两三个月的食用季节,蛋白质十分丰富。可惜友人不敢尝试,这次只能作罢。
7366人阅读
6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0
#乡土印象# 斗门印象(四):金台寺
坐拥高山,面朝水库
257人阅读
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