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二战#

1.7万浏览 11内容
+关注
分享
表情
图片
长文章
商品

5/2000

发布
  • 最新
  • 热门
#忆二战# 推荐这套《二战经典战役全记录》,因为人类正面临着备战的需要。历史总是以某种方式重演,而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似乎已近在咫尺。福利国家使人民失去了斗志,国家也因此失去了动员能力,曾经贪婪的征服者正在重新崛起。新的社交媒体摧毁了传统的价值观和话语体系,现在的局势不仅仅是一个开始,新蛮族时代的幕布已然揭开。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困境并存的局面,我们不禁要问:历史的转折点是否已经到来?我们需要从这本书中汲取经验,深入了解人类前行的脉络。
129人阅读
1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1
#忆二战# 二战美英苏的三巨头都嗜烟如命,丘吉尔爱用食指和中指夹着雪茄,从而发明了胜利的手势;罗斯福咬着长烟嘴,嘴角上扬上露出胜利的微笑;斯大林喜爱将烟丝装入大烟斗中,沉沉的吸一口,再吐出胜利的烟雾。

大人物就是连抽个烟都能抽出风格,抽出霸气,抽出胜利。 ​

在雪茄界,古巴雪茄一直遥遥领先。
335人阅读
1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1
#忆二战# “1945年4月,在丘吉尔称之为美国领袖“致命中断”期间,英国政府建议美国政府让军队尽可能地开往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最东边,尤其是要占领柏林和布拉格,但这没用,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两位将军都拒绝采用这一军事上可行、政治上有益的行动,除非按照艾森豪威尔所说,“我接到了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具体命令”。在朝鲜战争一些类似的情况中,麦克阿瑟将军某些迥异的行动过程是个特例。”——《德性与权力》第68页 现代科学与政治权力
121人阅读
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9
#忆二战# 今天早上刷到的乌俄士兵近距离开枪的残酷视频,深感战争的残酷,愿早日终结这场战争吧,世界终将回归和平
1265人阅读
1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14
#忆二战# 二战期间曾执行过307次轰炸任务的Vasily Reshetnikov在谈及夜间轰炸任务时谈到:夜间投弹时轰炸机飞行员并不总能准确地评估命中效果。但是要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并不难,如果中弹区域突然燃起持续性大火或发生了巨大爆炸,那就可以说炸弹肯定击中了什么东西,大火表示油库,大爆炸表示弹药库,给敌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但如果高爆炸弹在爆炸后发出的巨大火光即刻就熄灭了,飞行员就会感到非常失望:这说明他们没有击中任何重要的目标。
没有燃起持续的大火就意味着炸弹没有击中一个重要目标吗?事实证明实际上是看起来“落空”的炸弹可能比落到机场储油罐的炸弹造成更大的损害。
例如,有一次在斯摩棱斯克,向敌方机场扔下炸弹爆炸后既没有引起火灾也没有引发更大的爆炸。这次行动可能被人们遗忘了,但随后一份的情报指出这些炸弹击中了一些住宅建筑,大约有200名德国空军的飞行人员和技术人员全部遇难!
于是准备为执行此次任务的人员授奖,但是已经查不清是谁执行的投弹任务了。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1943年5月3日的明斯克,德军用了3天时间埋葬被炸死的飞行员。
229人阅读
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
#忆二战# 二次大战三巨头(一)斯大林,(二)罗斯福,(三)丘吉尔
864人阅读
2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24
#忆二战# 人类的历史总是被战争所遗忘
125人阅读
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
#忆二战# 正面战场#1
1937年到1945年,中国军队发动大会战二十多次、战役一千一百多次、普通战斗两千八百多次。三百二十多万官兵伤亡,一百多名将军殉国。四千多名飞行员血洒长空,两千四百多架战机被击落。海军更是全军覆没,所有的舰艇全部打光。这就是可歌可泣的正面战场,这就是不可磨灭的历史画卷!事实用鲜血与火焰向全世界证明,没有任何侵略者可以征服中华民族!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写中国人惊天动地保家卫国史。来自抗日战场第一线的声音,写照国军抗日的第一手资料。《正面战场:原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套装共12册)》直面历史,弥足珍贵。
366人阅读
1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3
#忆二战# 中国远征军#2
《父亲的战场: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田野调查笔记》是一部关于中国远征军的民间调查纪实作品。它让流落在历史之外的那支部队和那段往事,再一次展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会让你泪流满面。
关于中国远征军,国人长时间集体失忆。如果现在上街随机采访,一一询问路人有关这支军队的信息,大多数人都会茫然地摇头。对于这段学校不教、书店看不到、档案馆查不到的历史,人们一无所知。他们甚至不知道一个甲子之前,在滇西那片美丽的土地上,中国军队参加过一场关乎国家民族存亡的战争,最后用十数万年轻的生命换得了国家今日的安宁。而其中的细节和之后发生在许多幸存老兵身上的故事,至今仍鲜为人知。
在本书作者章东磐之前,已有多位民间学者以不同方式开展了对中国远征军的民间调查。这一次,章东磐和几位同行者决定重走当年远征军之路。他们先后踏上滇缅公路,渡过怒江,翻越高黎贡山,进行战场调研;他们还寻访到了多位幸存老军人,并用这些垂垂老人昏黄的记忆,记录和分辨出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碎片。
作者把几次滇西采访的经历整理成文,辑成了这本《父亲的战场》。二十多篇文章,十来个人物,五六处战场。没有恢宏的大场面叙述,也没有战略战术的专业分析,有的是动人心魄的小细节,和一个个人物命运的波澜诡谲。《石牌》荡气回肠、《高黎贡山》震慑人心、《功果桥》令人扼腕、《松山》惨烈揪心,那场大战和无数小战役的剪影,都被作者一笔一划勾勒出清晰的影像。
书中的人物更是让人不禁落泪。因为每个月得到200元资助而对资助人高喊“共产党万岁”,“我现在一个月可以吃两回肉了”的士兵叶进财;错遇26年牢狱磨难却依然优雅安详、出狱后选择教书育人的上尉张子文;在战友墓前不能自持地颤抖的士兵陆朝茂;为了将战友遗体迁入墓园而到处奔波的刘老伯……曾经英勇的卫国战士,如今命运坎坷的垂死老人,这种鲜明的对比和巨大的落差,真实得让人如受剜心之痛。
作为一部涉及历史内容的纪实作品,书中还对围绕远征军的一些故事和一些所谓的“史实”进行了调查和实证,力图还原这些历史细节以真实;作者也对所采访老兵“口述历史”的内容进行了辨识和指正,没有盲目采信,对于其中一些大话和诳语也未做修改装饰,展现出生动的人物原貌。
随书首度发表的近百张美军拍摄的远征军照片,展现了战争当时的地形地貌、武器装备,远征军士兵的音容笑貌,也仿佛就在我们眼前。这些年轻的士兵可能都没有子嗣,但作者选择《父亲的战场》这个书名,就是为了表达后来人对于我们民族的光荣父辈们最深切的敬意。
全书人物形象刻画细致,战争和战场的描绘画面感强,人、物、事、景的描写均着眼于细节。文字情感浓厚,一唱三叹,是一部难得的优秀纪实作品。
...展开全文
290人阅读
1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0
#忆二战# 中国远征军#1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亦称“中国赴缅远征军”、“中国援缅远征军”。1941年12月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编成,远征军受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中将和罗卓英司令长官指挥。该军由第5、第6、第66军编成,计9个师10万余人。
1942年3月,远征军入缅发起滇缅路作战。失利后大部分退回云南。1943年4月,重建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后称滇西远征军,一部撤至印度,称中国驻印军。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先后发起缅北滇西作战,歼灭日军三万余人。1945年1月27日,两军在畹町会师。3月,完成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任务后撤回国内。1945年4月撤销。
中国远征军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反攻中,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中国军队也付出了重大牺牲,伤亡官兵约6.7万人。
1.3万人阅读
44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44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