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文革期间的奇文怪事

山东大地坑连坑,
黄河两岸焊壶声。
大明湖边炸油条,
胶州湾畔卖花生。

这首打油诗有多个版本,大同小异,内容差不多。作者与写作时间不详。
四句话写了山东文化大革命中的四位造反派。
第一句:山东大地坑连坑,说的是脸上有麻子的王效禹。王效禹原为青岛市副市长,造反起家当上了山东省革委会主任。1969年九大后即遭批判,随即下台。文革后的1979年2月被开除党籍。审查结束,1985年安排回家乡青州居住,1995年因病去世。
第二句:黄河两岸焊壶声,说的是文革前在济南小小五金厂当工人的韩金海,焊壶匠。韩金海是济南著名造反组织“山东省革命工人造反总指挥部”(简称“山工总”)总指挥。后任山东省革委会副主任。王效禹下台后韩金海也被处理。1969年5月停职审查,1977年11月19日被逮捕,1979年3月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1982年改判有期徒刑20年。
第三句:大明湖边炸油条,说的是一名曾炸过油条的女工马××。1969年1月,济南发生了“四根油条事件”。造反派头头、济南市革委会常委常山林与马××发生冲突,马××被标榜为“反复旧”的代表人物。在王效禹的支持下,马××成为青岛市革委会的常委。王效禹倒台后,马××又回到油条锅前继续干老本行。
第四句:胶州湾畔卖花生,说的是原青岛明胶厂工人杨保华。杨保华在困难时期曾有过倒卖票证、投机倒把的问题。他还在市场卖过炒熟的花生米,一毛钱八粒,所以青岛群众给他起了个家喻户晓的外号“杨八粒”。文革中当上了青岛市革委会主任。1979年,杨保华被判处死刑缓期,1982年被改判为20年徒刑。1990年杨保华被释放后,在青岛、崂山、即墨等地打工,约1998年去世。
556人阅读
1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5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评论吧~